关于问题为什么现在的诗人写不出古诗的那种意境?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戈壁滩驼铃】的最佳回答:
我觉得这个问题存在,但是并不是绝对的。也许是人的惯性思维,就是俗话说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就是 “近处无风景”。
公正一些说,现代人写的古诗,韵律、格式标准,意境好的还是有的,有的时候不比古诗人写的差。只是有时不被人接纳认可而已,名人效应在人们的思维中占居至高点。
总体来说,古诗人的作品比现代人作品的意境和内涵都要好,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古人的学科主要是语文,而现代人要学习很多科目,学习语文的时间相对要少得多,以至于有些高学历的人,连字都写不好,文章写得也不如人意。
二、现代人学习语文,只是一种工具,而古人把语文学习当成事业。在语文学习深度上有很大差别。所以现代的语文基础薄弱,文学思维上比古人浅薄。
三、自然科学的发展,使社会把大量资源投入到自然科学的研究上,忽略了人文科学的发展。所以现代社会的思想家和哲人比古代少。
四、就是现代社会是高节奏的社会,信息量也比古人大得多。人们为了跟上社会节奏,应付来自各方面的信息,精力上也不容许人们对语文做太多投入。这就使人们在思维模式上发生变化。
五、自然环境发生了太大的变化。古代的山川地理,大都是自然形成的,那种自然的美,非现代人造的环境可比。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挡住了人们视线,有时连完整的太阳和月亮都看不到,更谈不上找寻诗词中那种意境。
六、古代人是在幽静的环境中领略自然风光。而现在到处都是人满为患。在喧嚣的环境中,又怎能更好的观赏自然风光,又怎能在美丽的山水田园中产生灵感,升华成绝美的诗句呢?!
七、对金钱的追求,使社会更浮躁。缺乏古代那种古朴的人文风情。
这一切因素,都限制着人们的精神升华,压缩着人们想象和思维空间,古代那种诗文意境,在现代社会很难再寻找到。
【2】、来自网友【自说文史】的最佳回答:
很多人说,现在人写诗完全读不下去,要么看不懂,要么无病呻吟,要么堆砌辞藻等。偶尔有两首不错,可又没古诗词的那种意境。为什么古人的诗词那么美?为什么现代的诗人,写不出古诗的那种意境?
我以为,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站在古代诗歌之巅
提到古代诗歌,你会想到什么?
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或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亦或是“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是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还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或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亦或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是高适、孟浩然、杜牧、白居易、李商隐,还是王勃、杨炯、骆宾王、柳宗元等人的诗呢?
是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是辛弃疾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还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是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还是“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是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还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还是“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是晏殊、范仲淹、欧阳修、柳永、蒋捷,还是秦观、黄庭坚、周邦彦、晏几道、姜夔僧人的词?
这些诗词很优秀,别说前无古人,就是后来者,恐怕也不可能超越。这些诗词,代表的是那个时期最优秀,最精彩的文化,是诗词的巅峰,是难以逾越的大山。
别说今天的人,就是在当时环境下的优秀文人,也超越不了。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诗人本身,也无法超越。
李白一生有多少诗?据现在的记载,是 982 首,这些并不是所有,因为肯定有部分,甚至很多诗都没有记录下来,更没有保存下来。我们姑且假设李白一生写了 1000 首诗,那么,我们学过他多少首诗呢?从小学到高中(大学文学类除外),不会超过 50 首(按 50 首来算)。
我们学的李白这 50 首诗,不仅是李白的最好作品,也是那个时代的最好作品。
陆游的诗词有多少首?据统计有 10000 首左右,但是我们学过的,不超过 50 首。这 50 首诗词,代表了陆游的水平,也是那个时代的长短句的水平,这是一种最高水平。
少做统计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名人诗词数量都很多,我们所学的,不足十之一,甚至可能不足百之一。而我们所学的,可以说是他们最好的作品,也是那个时代最好的作品。
我们以为那个时代,诗词都是这样。但实际上,不可能如此。就是李白辛弃疾,他们上千首的诗词,也不可能都是顶级水平。顶级水平的作品,终究只是少数,而非顶级水平的作品才是正常。当然,即便他们非顶级作品的诗词,常人也难以逾越。
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人条件不到位
学写诗词,并非简单的事,古人能写出来精美绝伦、意境高深的诗词,是因为他们身处合适的环境中。
他们从小就接触格律,阅读古典文献,可能经历过婚姻失败、仕途不顺甚至是国破家亡……当然,还有他们的天赋和努力。基于这些,他们才能够写出我们传诵百年千年的顶级诗词(注意,并非每一首都是顶级水平)。
现代人什么条件呢?
过着太平盛世,没有经历饥寒交迫,甚至没有经历多少大的挫折,既没有那么深的经历,也没有那么深的心境,甚至可能都不懂平仄格律,写诗怎么可能朗朗上口,怎么可能有意境呢?
至于现代读者,读着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人的诗词,站在诗词之巅,看着(远不如古人有条件有天赋的)现在人写的诗词,当然就觉得没意思了。毕竟,潜意识里就会拿现在人的诗词,和李白苏轼比。
对了,即便是古代,李白、苏轼也是万中无一的天才。
全唐诗十五碗首,包含两千二百余作者,可有名者不过三五十人;全宋词约两万首,有一千三百多人,我们能知道的,也不过三五十人而已。
要知道,这并非当时的全部。实际上,唐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及作品何止十万,只是他们大多没有名气,更没有像样的作品罢了。
就好像,你看惯了超级跑车、豪车,然后去看二手破车,三蹦子,当然觉得不好看了。
所以,如果不要站那么高,也不要把别人都看成天才,对今天爱好写诗词的人期待低一些,再看他们的诗词,或许就会觉得,今人的诗词,也还是有一点水平的。
比如本人,就十分喜欢吟诗赋词,偶尔也会写。我贴几首,欢迎指正,可以喷,不要太狠就行。
《浪淘沙 午后闲游》
《临江仙 过南京城》
《小城新记》(系列之一)
《村居闲趣》(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