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全面来看,二月河的文学成就与姚雪垠相比优劣如何?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0 21:21:53 4次浏览

关于问题全面来看,二月河的文学成就与姚雪垠相比优劣如何?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一往文学】的最佳回答:

如果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历史小说的杰出作品有哪些,最具知名度的一定是姚雪垠的《李自成》和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18 年作家二月河的去世,使得历史题材的小说话题热度重新高涨,同时对不同作品褒贬不一的评价也层出不穷,要对比两部作品的优劣就要涉及到作品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叙述手法等方方面面,笔者也会在文中尽量客观的进行对比。

1、苦难中诞生伟大,作家创作背景的分析。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年轻时的从军经历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历程。在他的作品中,能够详尽的分析战争胜败原因,描写兵戎相见的厮杀的场面,一方面是来源于他对大量史料的考证,另一方面便是来源于曾经多年的参军经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里受到的思想教育,也影响了他的写作风格,二月河的创作风格一直以其大众化和通俗化著称,可以明显看出他的作品继承了 30 年代解放区文学大众化的风格,在苏俄文学严肃传统的文风的影响下,丝毫不见西方文学的先锋、抽象等手法。

而《李自成》这部小说的完成,是在作者经历了文革时期的变动之后,反思时代与自身,中国农村在近现代的巨变之现状后凝结成的作品。作家姚雪垠自抗战之初便是坚定地左翼文学作家,在根据地从事抗日工作,使作者看到了战乱中中国农村的黑暗,更深的触碰到了农民阶级的性格中的两面性和中国农村困苦的现状。 在这样丰富的人生阅历的造就下,作者的成名作《差半车麦秸》《人性的恢复》《长夜》以及历史长河小说《李自成》中都可以看出中国农民群体的缩影,与历史文明造就下的传统的性格在农民身上的继承。

2、从历史出发,创造丰满的帝王将相。

创造《李自成》的人物形象时,姚雪垠曾说过:”处理人物方面有个基本原则,就是从历史生活出发”。纵观《李自成》中的代表人物:李自成、崇正皇帝、张献忠、高桂英,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个符号化的皇帝大臣、草寇将军,作者在创作中由历史记载延伸,进行了丰富的想象,但这绝不是凭空猜测,而是对明末社会生活进行考察后的合理杜撰,比如在潼关南原大战的描写中刘宗敏落马掉入坑中,便在坑里挥刀抗敌,这一段的描写充满浪漫的英雄主义色彩,但实际生活中也可行,符合古人英雄形象。在创造人物形象时不写不符合现实的”超人”,做到了典型形象与各自特点的统一。

但《李自成》的人物设计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如果说缺陷在哪里,笔者认为最大的败笔当是主人公李自成。说到这个人物的创作,我们不得不谈论《李自成》这本小说的整个创作时间之久,从 1957 年到 1999 年整整 42 年,统共五卷的小说创作基本横跨中国半个当代,乃至最后第四卷第五卷的出版甚至未赶到作者去世之前。从李自成的形象中可以明显看出前期过于符号化”高大全”,是一个几乎毫无缺点的”完人”形象,而到第四卷,作者意识到这个形象的缺漏后,笔锋直转开始暴露他的阴暗面,使得读者感觉十分突兀,形象的塑造上也有一定崩塌。

有心种花花不成,无心栽柳柳成荫。作为配角和反派的张献忠与崇祯却大获成功。如果说李自成是一个高大的符号化的反抗者,张献忠就是一个性格矛盾的,却更加丰满的人物。他的塑成少了作者的人为捏造多了本真和环境影响的合情合理。而崇祯获得的评价几乎是全书最高,朱由检这个形象并不是简单地亡国之君,相反在经历童年的深宫宫斗,前人的荒废朝政,朱由检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妄图中兴大明,他的形象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明君,但奈何国家的腐朽与他始终站在农民的对立面,造成了悲剧的不可挽回。这个形象的成功在于作者很好的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结合,没有主观臆断的丑化反面人物。

相较而言,二月河与姚雪垠犯了几乎相同的错误,在塑造康熙雍正乾隆的形象时,主角光环太过强大,几乎都在表现皇帝的优点,比如雄才伟略、勤政爱民,而对于历史上发生的”黑点”比如文字狱和农民起义,就采用了淡化或干脆不写的方式。在大臣面对皇帝的情节中,为了维持皇帝深受爱戴的明主人设,除了反派以外,其余大臣当面不会反驳皇帝,且对皇帝都充满敬慕之情,这种处理也使得皇帝的人物的塑造单薄了许多。

但对”士人”阶层的塑造,这本小说是成功的。二月河塑造的清代知识分子不同于传统的士人阶级,他们意识超前,抛开狭隘的民族成见,着眼于天下,不提倡隐居避世,而是真正的”以天下为己任”。这种形象的塑造也给读者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思考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的士大夫精神的精髓。

3、读者至上原则,百科全书式的语言艺术。

姚雪垠曾说,在创作《李自成》时,他的原则是”大开大合,有张有弛”。”大开大合”是指单元组合构建全套小说,即每卷有若干单元,单元之间有能够互相串联的一条主线构成完整故事,全书为一个大单元,单元独立而又相互呼应。里面的各个小单元可以写北京也可以写四川,可以写南方也可以写塞外,通过小单元的组合展现了明末一个较完整的社会风貌。包含大量社会风貌、人物群像、生活图景的小说,中国古有《红楼梦》,西方著名的百科全书式小说如《百年孤独》《安娜卡列尼娜》。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其优点在于视角广阔,因此《李自成》的最大特点便是架构宏伟而又不失细致入微,但同时缺点也明显,单元结构也使小说情节有一定弱化。

“有张有弛”是指,在情节安排上采用一张一弛的手法。比如在商洛山壮歌的情节后转写开封,姚雪垠认为,一松一紧的写法能够适当的引起读者阅读时的紧张,有利于抓住读者的心理。

在面对读者时,二月河就更直白了。他在自传式散文集《二月河语》的封面语上就写了:”平常的读者,用他的血汗钱购书者,永是我的上帝,苛求永远的拥有读者是我著述的期盼”。作为畅销小说作家的二月河将对读者趣味的迎合放在了第一位,所以在叙事手法上,二月河与姚雪垠不同,采用了传统的小说叙述方法。

中国传统小说在古代文学史上地位一直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以读者观感为第一,注重故事性,这与当代畅销书的宗旨又不谋而合,二月河采用了传统的叙事视角,简单清晰的故事线,用曲折紧张的情节增加可读性,可以看出作者深受到”文学通俗化”的影响。这种创作手法固然不能如姚雪垠一般有宏大的架构广阔的视角,但是却能保证故事情节的清晰和节奏的紧张,从而得到更大的读者群。

但是单纯迎合读者必定不能长久,所以作者很聪明的在故事里全程贯穿着符合现代认知的时代精神与审美,拔高了作品的主旨。

在讨论语言艺术时,二月河与姚雪垠都使用了大量的诗词、对联、歌赋。通过诗词调节氛围,渲染时代特色,也有助于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姚雪垠在语言上比起二月河更高明之处则在更注重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比如在突出张献忠的直爽粗鲁时,他常常自称”俺”,也从不用成语或谦称,一通大白话就能让读者在脑海里描绘出一个粗鲁没文化,但是真诚直率的草根将军形象。

4、艺术成就的对比,悲剧与庙堂权谋

明末的历史史实注定历史小说无论如何杜撰都不应该脱离悲剧的基调。《李自成》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在明朝覆灭的大悲剧下,李自成、崇祯、张献忠、卢象升各人不同背景的悲剧矛盾的集合体。在每个人不可逃离的悲剧命运下折射出了时代的悲剧,民族的矛盾、阶级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共同汇成了一曲壮丽的挽歌。

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都采用了几乎相同的结局模式,即皇帝垂垂老矣,留下了清河海晏的帝国和被历史记载千年的功勋。相较于结局的平淡,二月河更重视小说的过程,尤其是对于朝堂上权谋利益相争的描写十分精彩。通过对庙堂权谋的描写,展现了不同阵营的矛盾的角力,塑造了许多个性不同的角色,通过这些斗争来揭开了康乾盛世的面纱,暴露出清朝时期官场、阶级、民族的矛盾。

很难说在艺术成就上两部作品谁更高一筹,笔者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姚雪垠与二月河的历史小说对于我们后人而言,至今仍具有非常大的文学价值和时代意义。

【2】、来自网友【诗云历史】的最佳回答:

两位都是大家,作品各有千秋。

其实这两位作家都是河南南阳的,又都以小说而名闻当世,南阳出人杰啊。

先说姚雪垠。姚先生早年就从事文学工作,在抗战时期就有了非常著名的作品,《差半车麦秸》。1957 年,姚雪垠在运动中被划为右派,思想非常苦闷。遂决定动笔写《李自成》。

姚雪垠早年就喜欢历史,理想就是做一个历史学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前半生以文为生,成为了一名作家。在中年遭遇重压之下,立志将明末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奋斗经历写出来,也是很了不起的。

从 1957 年开始计算,到姚雪垠 1999 年逝世,小说《李自成》的写作年代,跨越了四十二年!可以说,是四十年磨一剑了。用心耕耘的成果,从《李自成》一书出版后的轰动就可见一斑。

这部小说分为五卷,第一卷 1963 年出版,第二卷 1976 年出版,第三卷 1981 年出版,第四第五卷是 1999 年姚老去世以后家人整理的姚老遗作。

第一卷出版之后,已经是洛阳纸贵,名传一时,曾经获得日本文部省、外务省颁发的文化奖。只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过了十三年,第二卷才出版。到了 1982 年,《李自成》的第二卷荣获了首届茅盾文学奖。

值得一提的是,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当中,以一部书中单独的一卷斩获奖项的,只有姚雪垠的这一次,仅仅一部第二卷就获奖。后来再也没有这样的例子了。而这,也可见姚雪垠的功力。

李自成一书,以大开大合的手法,描写了明末年间,从崇祯皇帝,到各位大臣,卢象升,杨嗣昌,洪承畴,高起潜,以及李自成,李信,张献忠,郝摇旗,牛金星等等众多人物,在内有灾荒人祸,外有后金侵犯的大背景下,各自的人生历程,选择和命运。

注意,上面说的这些人物,基本上都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大悲剧?作者用心研究明史,用一个历史学家的视角,展现了明朝末年的社会面貌,堪称是一张明朝末年的《清明上河图》。

当然,作为一个后世学者,看待前朝史事的时候,总是难免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李自成》这本小说,也是基于历史文献记载的角度,重新塑造各个人物。换句话说,就是让历史文献中记载得非常简单的人物,重新赋予血肉,性格,让他们在书中鲜活起来。

所以,要说一些缺点,《李自成》这套书的缺点就是,把李自成塑造得过于完美,成了高大全了。其原因,和作者写作时的时代背景和主流观点有关。事实上,李自成起义军在攻克京城之后,进入了花花世界,丧失了战斗意志,作战能力迅速崩溃,仅仅四十二天之后,就遭遇了失败,丢掉了政权,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所以,读这套小说,要知道这一点。

但是,作为历史小说来看,《李自成》这套书,还是非常好的,其中记载了许多明朝末年的社会风俗习惯,作者考据很用功,读来很有看头。毕竟,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的书,写作质量还是非常棒的。


再说二月河的小说。

二月河本名凌解放,这个名字非常有时代感,解放战争年代出生的。但是这个名字真的印在作品上,那就太直,不合适。所以,他给自己起了个笔名,二月河。因为黄河上游每年冬天会封冻,到了来年二月,众多的冰凌破裂,随着河水漂流而下,真的是一种自然界的奇观。所以,这个二月河的笔名,其实也是非常大气的,又扣住他的本名凌解放,非常好!

二月河的经历比较特殊,他是从小生在山西昔阳,后来父母工作都在河南南阳,所以他在河南南阳长大,在这里上完了高中。学生年代的二月河,是一个成绩不怎么出众的普通学生,他自己说是,小学留一级,初中留一级,高中留一级,21 岁的时候高中毕业。可是他有个特点,非常喜欢看书,阅读。

随后,在 1968 年,23 岁的时候,他光荣参军,又到了山西当兵。在军营中,他的爱读书的特点发扬光大,加入了连队的宣传队,写节目,写快板,出板报,后来被上级发现,调入了团政治部宣传科,提了干部。

十年之后,33 岁的凌解放,转业回到了南阳,成为南阳市委宣传部的一名干事。如果不出意外,他应该在公务员这条路上干到退休。

但是,喜爱阅读的他,利用业余时间研究红楼梦,写出了一些红学研究文章,加入了红学研究的圈子。在 1982 年,他 37 岁的时候,在上海参加一次红学研讨会,有人提出,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文治武功都很厉害,应该有人写一部小说,把康熙的经历写一写。

二月河听了,起身说道,我来写!众人一笑了之,写长篇小说,那是著名作家,教授才能为之的大事儿,你一个无名小卒门外汉,逞强耍嘴是没意思的。

只是没想到,二月河却当了真,,卯上了劲儿,研究了两年康熙年间的历史,随后下笔开始写康熙了。随后,《康熙大帝》四卷问世,反响非常好。

随后,二月河一发而不可收,雍正,乾隆一路写下来,把康雍乾这爷爷儿子孙子写了一个完!自此,帝王落霞三部曲诞生。值得一提的是,二月河写作的条件非常艰苦,写康熙的时候,白天上班晚上写,天天凌晨两三点,困了甚至用烟头烫自己的胳膊提神,在这种情况下能写出数百万字的作品,非常了不起!

这几套书我都读过。感觉其中写得最好的,是雍正。康熙朝和乾隆朝的许多事儿,他也没写。

二月河的这套小说,采用的是传统小说的手法,说真的,阅读这些书的时候的感觉,跟小时候读《伍连城告状》的感觉差不多。皇帝个个英武不凡,文韬武略皆在胸中,武将个个能征善战,文臣个个都腹有良谋,还特忠心。矛盾设置也是多有宫斗,朝堂派系等等设置,第一次读很精彩,第二次读就勉强了,尤其是乾隆系列,乾隆在位 60 年,很久了吧?可是小说读来,年代感不强。

反而是在位仅仅 13 年的雍正,在二月河的笔下,人物形象得到了充分的构建,表现出了雍正从康熙手里接手的其实是个烂摊子,然后励精图治勤于政事,追缴亏空,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这些政策,同时实行养廉银制度,把庞大的帝国又重新稳定下来,写得非常好,拍成电视剧,也成了经典之作。

同样,二月河的这几部帝皇小说以皇帝为主角,难免将主角也写得高大全,对于当时的满汉矛盾,文字狱,基层民众的生活,描写就很了了了。

至于功力,二月河虽然是非专业出身,但是其实也很了得,因为他最早入门,是搞红学研究,从当兵时期就开始这方面研究了。到了中年时期写落霞三部曲,其实这个年代和红楼梦中曹雪芹生活的年代重合,所以稍微转一点点方向,就有写出来基础了。


至于真的要在这两位南阳大家之间用文学成就一比高下,我个人觉得,这两位一个是写明朝的事儿,一个是写清朝的事儿,一个写得严谨点,一个写得大众点,但是只要读者喜欢,就是最好的评价标准。这方面,《李自成》和帝皇系列,都是很好的作品。

而在 2019 年,建国 70 周年的时候,有一个“新中国 70 年 70 部长篇小说典藏”的文化事件,具体就是从 1949 年以来我国作者创作的所有长篇小说中,选择 70 部精品,重新出版,组成一部丛书,代表新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

这 70 部小说里,就包括了姚雪垠的《李自成》,也包括了二月河的《雍正皇帝》。而这,也是一次作家的国家队检阅,他们能够入选,也证明了他们作品的优秀。

所以,让我说,不必分谁高谁下,都是大家!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