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为什么汉奸们都喜欢骑自行车?而日本军人却在地上跑?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梁老师说事】的最佳回答: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抗战那会,汉奸们肯定喜欢自行车,毕竟自行车在当时和小汽车的意思也差不多,同样是一种炫耀的工具。
至于汉奸们骑自行车,日军在地上跑,这得看情况。
毕竟日军也不傻,骑个自行车出去,肯定比两条腿走路要强上不少,还省力。
那么要想把题主的这个问题说明白,就得说一下自行车在军队中的应用。
自行车在军队中的应用
首先要知道一点,自行车别看满大街都是,不仅在过去,就算是现在都是一种军事装备。
自行车这种东西,最早出来的时候,仅仅是上层阶级的一件玩具而已。
随着自行车可以进行大量生产之后,那么自行车从玩具慢慢地变成了普通的交通工具。
军队首先就发现了这件东西的实用性,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后半期,很多国家的军官们都想为自己的传令兵和侦察兵装备自行车。
甚至是有些军官都会为自己装备一辆自行车的。
据说在意大利的军队中,每一个连队在当时会有四辆自行车的装备名额。
那么之所以使用自行车装备部队,第一个自行车小巧,遇到过不去的地方,就算是推着,扛着能跟着人走。
第二个,自行车总比两条腿要快。当然马匹也快,但马匹总归是要吃草的,很消耗东西的,要只在战场传令的话,也容易受到惊吓,而自行车就不存在这种问题。
第三个,看上了自行车的负重能力,虽然比马匹弱,但比单兵要强。
(注:早期的自行车稳定性欠缺,所以不能搭载货物,主要是传令和侦察为主,毕竟最普通的自行车,在平坦的路上可以骑出一小时二十公里的速度。)
所以到了 1870 年到 1871 年的普法战争中,自行车传令就已经应用到了实战当中了。
那么在这场实战中,自行车确实证明了他的价值所在。
从这场战争开始,很多国家都开始为自己的军队装备起了自行车,比如美国,奥地利,匈牙利,法国,英国等等。
到了 1892 年的时候,日本一个叫中岛廉直的中尉陆军军官,也把自行车带到了日本的军队。
随后日军在野外,还进行了专门的试验,最终自行车也就进入到了日军的装备体系中。
怎么说呢?其实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段时间里,各个国家都看到了自行车的潜力,开始大力研究自行车,甚至是成立自行车部队。
为了开发自行车在战争的应用,这些国家不惜使用演习,或者远距离行军来,探索自行车在军队中的正确应用。
所以在这种摸索当中,自行车在这段时间里,可以说是处于一个发明的时代中。
甚至后来还研发出,样子长的像蜈蚣一样,有着十四个轮子,可以搭载很多士兵和弹药的自行车。
什么小型折叠式自行车,搭配机枪的自行车,载有轻型火炮的两人用自行车等等。
甚至是自行车的专用提箱,拖车都研发出来了。
总归是只要想不到,就没有做不到的自行车,在这段时间里,如同喷泉一样喷涌而出。
可以这么说,如今看到的自行车设计,除了材料和当时的不一样,全部的功能什么的,都能在这个时间段里找到。
最终在这一时期,自行车应用军队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只应用到传令和侦察,而是转入到奇袭功能,甚至很多军事人员将自行车看成了骑兵的一个变种。
所以还设计出了,将枪挂在自行车上的铁环,可以让骑手一边骑车,一边射击。
怎么说呢?任何新奇的东西,不经过实战是没法应用的。
那么这些新奇的设计,首先英国想要投入到布尔战争中,结果这场战争双方一直处于胶着状态,自行车部队就没法大规模的施展。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些自行车才被投入到实战中了。
经过实战的检验,让人期待值非常高的三个轮子的三轮车,前后或者并列两人用自行车,全部拉跨了。
所以一战后很多新奇的设计就被淘汰掉了,而使用菱形车架和直车把的自行车被留在了军队里了,当然一部分设计还不错的折叠式自行车也留在了军队中。
当然经过这场战争,自行车的功能也被证明了实用性,并进行了拓展。
比如说运送伤员,小规模突袭,甚至是将自行车倒置转动车轮吓唬骑兵战马都是很有效的。
所以自行车部队从一战结束后,就算是应用,最大也不过是中队规模,很少以大队的形式出现了。
那么时间进入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各个国家开始研究骑了机械化部队,什么装甲车,摩托车开始出现,而自行车作为一种便捷的工具,军队并没有放弃。
为了让自行车有着更快的速度,军队也让自行车进行了机械化改造,为一部分自行车装备了发动机。
怎么说呢?二战时候的自行车总体和民用自行车其实相差无几的,只是一些附件不同而已。
比如德军在二战使用的 TR—FA 型自行车,如果把安装武器的地方去掉,和普通自行车没有多少区别。
当初盟军缴获了德国用来带孩子的女用自行车,经过简单的改装,就投入到军队中使用了。
其实自行车部队实施突袭很不错的。
比如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当时德军为了提高部队的机动性,在这一片地区就大规模的装备自行车,搞出好几个自行车大队。
这些自行车大队把盟军打的苦不堪言。
而日军将自行车装备到太平洋战区,也发挥出了自行车的灵活机动性。
日军为了扩展自行车部队,还到处抢夺当地老百姓的自行车。
比如在马来西亚的热带丛林里,日军就和英国的一支摩托化的军队作战,日军就动用了自行车部队来进攻英国的这支摩托化部队。
一说到这里,很多人感觉不可思议,自行车对摩托化,这是开玩笑吗?
还真就不是。
要知道热带丛林,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树木,有路的话摩托化部队,就一个字快,但没有路,全部都是树林子,摩托化走一个试试?
来不了。
但自行车可就不一样了,没路,还有腿,扛着自行车就能钻山林子,遇到河流,浅一点的河水,也不用找什么桥,扛着自行车就过去了,就算是遇到水深的地方,弄个竹筏子也就过去了。
所以自行车在这些地形中,反而比摩托化有更大的优势。
那么日军的自行车就是利用这种优势,走到了英国摩托化部队的前边,实施埋伏,实施包围,甚至是追击。
一度将英国这支摩托化部队打的找不到北,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所以这支英军的指挥官就说过这么一句话:
“这支日军脚踏车队,经常东打一下,西打一下,实在是非常头痛!”
因为这些战果,日军的指挥官,也是洋洋得意。
其实话说到这里,就已经明白了,自行车其实是一种装备,日军的军队内部也有这样的自行车队。
自行车在 2003 年的时候,瑞士保留的世界上最后一支自行车部队被撤编了。
那么自行车是不是从此就从军队中消失了呢?
其实不然,近些年来,不少军事人员开始寻求给伞兵装备自行车,所以自行车装备军队的路子,还有的看。
好了,对于自行车装备到军队中,已经了解了一个大概。
接下来就回答题主的问题。
那么日军在抗日战场上是不是也使用了自行车部队?还真就有。
比如有一份资料就说,在 1942 年的五月份,冀中的抗日战争就进入到了最为艰苦的时期。
因为日军在这一年的五月一号,投入了大量的兵力(五万多人),除此之外,日军还配备了飞机,坦克,大炮,骑兵,还有自行车队,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实施长达两个月的大扫荡。
而这次扫荡对冀中抗日根据地的破坏是相当巨大的。
冀中军区部队减员一万六千八百多人,第八军区司令员和政委牺牲,整个根据地变成了日占区和游击区。
这次扫荡被称为五一大扫荡。
那么从上面这些描述中,不难发现,侵华日军的部队里确实有自行车部队。
之所以有自行车部队,日军就是为了让部队,在难以行走的地方,让日军有着足够的灵活性和速度性。
从而和八路军比拼速度。
在这里就举一个五一大扫荡中,日军自行车部队被八路军消灭的例子。
第八军分区二十三团一营,这支部队的特点就是行动能力特别的快,部队里人人一双铁脚板。
说有一天一营的营长刘江亭带着部队转移到了交河县白面河附近。
这里有两个村子,分别叫大炉村和小炉村。
当时一营还保护着二十三团的团部,所以团部和三连驻扎进了大炉村,而剩下的一,二,四连就进驻到了小炉村。
部队进入的时候,天刚亮,害怕打扰老百姓休息,就没有做隐蔽,而是在大街上排队等待分配房子入住。
这一下动静就有点大了,让一个汉奸给看到了,他就偷偷地跑到了日军的据点,打小报告去了。
那么这个汉奸是大炉村的人,所以他就看到了一个连队的兵力,至于小炉村的三个连队就不知道了。
所以当时日军认为派上一个中队,就足够对付八路军这一个连的兵力了。
这个情报的错误,让一营有了可以歼灭来犯日军的能力。
当时日军为了快,就让部队骑着自行车去的,一个中队的兵力,日军还要防守据点,所以就出动了一个中队部和两个小队,一百来人就来了。
这个时间点上,一营的哨位刚派出去,还没看到日军,但当地的老百姓就注意到这股骑着自行车的日军出来了,所以就跑回来报告这个消息。
一听这个消息,一营就开始准备了。
但自行车的速度就是比脚板快,前后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这股子骑自行车的日军就冲到了村口了。
没办法三连就吹响了集合号。
三连就冲到村口和日军打了起来。
收到消息的三个连从另一个村子出来,把日军包围给消灭掉了。
一百来个日军,跑出去的没几个就都交代了。
这个战例是被记载到了《冀中抗日斗争史》中,而且刘江亭营长的回忆录中都是有记载的。
所以说日军不是汉奸装备自行车,自己靠两个脚板走路的。
当然也有给汉奸装备自行车的时候,毕竟汉奸也是需要速度的,给汉奸装备自行车,方便这家伙来回给日军跑腿。
当然了这种装备仅仅是少数,靠着日军比较亲近的汉奸会有,至于什么伪军,远一点的汉奸可没这自行车的。
根据很多资料和八路军,游击队的回忆录中记载,大部分的伪军和汉奸,基本上都是坐板车出动的。
就是马拉的车,或者驴拉的车出动。
至于让这些伪军和汉奸坐板车,完全是因为日军自己不仅有自行车,还有汽车。
如果不给这些伪军坐个板车,这些人员根本就跟不上。
说个数据就明白了。1941 年的时候,日军华北方面军兵力是二十四万多人,这支部队光装备的汽车就有八千辆,平均下来,三十个人左右就有一辆卡车可以坐一坐。
要知道这个数据,还没加上自行车和马匹呢?
所以日军行军,可不是用脚板走的,是有更多的代步工具。
再说了,好东西日军当然得留给自己用了,怎么能想到汉奸呢?就算是给汉奸装备,也不会大面积的装备。
如果有大面积的装备,也是类似于日军装备的夜袭队,别动队,这类针对八路军的汉奸部队。
这些汉奸部队,要的就是一个速度,如果速度上不去的话,就跟不上八路军的脚步,也就谈不上针对八路军了。
至于其他的伪军汉奸,也就是坐个板车而已,在抢夺完老百姓的东西之后,板车让给抢夺来的东西,自己靠着两个脚丫子走回去。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2】、来自网友【度度狼 gg】的最佳回答:
1941 年 4 月间,当冈村宁次调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时,该方面军实有兵力 245000 余人, 马匹 52000 头和汽车 8000 辆,简单算算就知道,华北日军平均每 30 人就拥有一辆卡车。如果再把骑兵的数量和非作战人员的因素考虑进去,则平均 15 到 20 个人就拥有一辆卡车,因此必须承认,华北大平原上日本鬼子的摩托化能力,在那个年代,至少跟我们对比还算比较强的。
所以不要被那些抗日影视剧带沟里去,实际上华北日军在野战机动时,多是以火车和汽车为主要运兵工具的,这也是日伪军必须控制交通线的缘由,他们调兵遣将、运输作战物资和掠夺华北资源,都是离不开公路和铁路的。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中国军队作战中经常吃亏的地方,因为日军的机动性远远超过我们。
因此日军在华北的作战模式,大抵是首先使用火车和汽车实施长距离机动,在接近目标或者进入山区时,再以徒步行军和作战。如今的抗战影视剧之所以是“鬼子嗖嗖跑”,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当年的汽车道具不好弄,有的直接上了“解放牌”,总归是不伦不类的,包括日本军官乘坐的 95 式小型乘用车,也只是在近期才有展现。
(毛驴大队长)
于是这就涉及到日伪联合行动时,如何保持同步行军的问题,比如县城里的一个日军中队下乡去“扫荡”,几辆卡车以外加几匹马就可以出发了,但是伪军和汉奸(侦缉队、特务队什么的)就没有这个条件了,没有汽车没有马匹,怎么跟上“煌军”的速度呢?那就是三条道:一是撒丫子跟着跑,二是赶着马车,三是弄点脚踏车。
先说头一项,不知道多少人看过电视剧《生死十日》,“段鹏”饰演的日军队长,在率领日伪追击八路军小分队时,特别命令手下的鬼子们:一定不能让中国人跑在前面。言外之意,要体现出鬼子的单兵素质和训练水平来,不能让伪军给比下去。一个残酷的事实是,由于供给条件和营养结构的问题,抗战时期的日本兵,平均身体素质确实普遍好于中国人。
《生死十日》最重要的情报,是日军调动八辆卡车运兵一个大队偷袭,至今没想明白,装得下几百号鬼子兵吗?
伪军不成,更别提大多并非军人出身的汉奸们了,他们基本都是当地的地痞流氓恶霸等等,抽大烟逛窑子,身体条件其实更差,如果让他们徒步行军跟上日军的队伍,没到目的地全得累趴下。如此必将拖累整个日伪军的行军队伍,那么在华北平原上(注意这个特指)日本人就得考虑,让这帮汉奸跟着汽车跑、跟着日军队列跑,都不利于整队快速行进。
第二项则被抗日影视剧给忽略了,在很多八路军、游击队老战士的抗战回忆录中,都提到过伪军、汉奸是坐着“大车”下乡的,所谓大车就是“马车”,华北和东北农村最常见的运输工具,至今在偏僻的农村其实还有呢。“马车”的优势在于,第一数量较多容易征集,而且使用的也不是军马;第二,既可以让伪军和汉奸乘坐,“扫荡”完了还可以拉上抢来的东西。
(大车)
“大车”的缺点是也要依赖道路,至少得是公路或者土路,在村镇和城市里面穿街过巷,总归是不够灵活的。所以穿有条件的汉奸队伍,确实要选择第三项,那就是搜罗和装备一些自行车,这帮家伙还经常执行侦察、偷袭、追捕等特殊任务,光靠两条腿或者赶着马车肯定是不方便的。
最让人难忘的,应该是《敌后武工队》里面铁杆汉奸刘魁胜的“夜袭队”,这帮混蛋的标配,就是一人一辆自行车、一把驳壳枪,然后经常在夜里突袭和偷袭抗日堡垒村。汉奸们选用自行车,除可以弥补身体素质的不足外,还有两个优势:一是行动迅速,可以快进快出免得被抗日武装包围,二是动静比较小减少了暴露的可能。
自行车作为一个舶来品,有据可查的是,早在 1868 年的晚清时代就已经进入中国了,当时还属于稀罕物,老百姓肯定买不起,清末曾经首批购置 100 台是给邮差专用。随着成本的下降,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代步工具,数量也越来越多,到 1948 年北平的自行车总量已经达到 176970 台,倒推一下,抗战时期的数量也不会太少。
尤其是 30 年代后期,日本人先后在沈阳、上海和天津都建了自行车厂,使自行车的获得相对比较容易了,当然日本人也就有条件给汉奸们装备一些。我们小时候俗称的“洋车子”,多半指的就是这些“东洋货”,因为日本人生产的自行车,在当时的中国保有数量最大,说什么日本人的小短腿骑不了“二八大杠”,肯定是有点过分了。
其实日本兵在城市里面,骑自行车外出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玩意儿一不用草料二不用汽油,对于缺乏资源的小日本来说,是非常合适的出行工具,无非是影视剧很少展现罢了。但是要注意,自行车并非日军的制式装备,比如在马来半岛、在缅甸等地组建的“银轮部队”,那都是属于临时征用和组建起来的,战役结束就弃用了。
既然并非制式的军用装备,自行车在当时就成为“半军半民”用品,那么身份和地位比较尴尬的“二鬼子”就成为自行车的主要使用者,这倒是历史事实。《烈火金刚》里面的八路军侦察员肖飞,有个著名的故事“肖飞买药”,便是骑着缴获来的自行车,孤身入城,因为这个打扮和形象,几乎就是汉奸便衣的标准“行头”。
为什么自行车不是鬼子的制式装备呢?因为中国太大了,且地形和道路非常复杂,靠人力来蹬的自行车,既不能完成长途行军,也不适用山地河川,鬼子既然有卡车、摩托车、装甲车和军马,没可能再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偶而或者临时用用还说得过去。看过一部电影,应该是丹麦抗德的片子,其军队确实装备了自行车,可是丹麦全国才有多大?
既然汉奸们装备了不少自行车,有了行动上的速度优势,那么我八路军的敌后武工队以及游击队,当然也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打掉汉奸伪军之后,也把缴获的自行车利用起来,于是短枪自行车成为了华北平原的一道战争风景线。缴获的多了,根据地甚至大后方的延安,也有了一些自行车。
(敌后武工队)
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最好的单兵交通工具,还得是战马(不能称为军马,军马还有专门的驮马),但是日军的“东洋马”成本可是不低,数量也不那么宽裕,军官和骑兵勉强能够满足需要,哪里轮得上二鬼子们?况且练习骑马可比学骑自行车难多了,所以汉奸脚蹬两个轮,也是无奈的选择。凡事都不是绝对的,翻译官和汉奸骑马的情况,书中也有记载。
记得小时候学自行车,好像也就一二天就会了,当然也摔了七八下,但是不怎么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