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从专业上来评价,陈景润,华罗庚,苏步青三人谁的数学成就更大?为什么?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教育思享】的最佳回答:
不管怎么评,都是华罗庚第一,苏步青第二,陈景润第三。
1、陈景润。
陈景润是福建人,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来到北京四中当老师,却因为“口齿不清”而被“停职养病”,回到厦门大学当助教。2 年后,陈景润发表了《塔内问题》,改进了华罗庚先生在《堆垒素数论》中的结果,得到华罗庚教授的“知遇之恩”,先后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工作。
33 岁时,陈景润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简称为“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40 岁时,他再次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 1966 年宣布的数值结果,立即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轰动,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
2019 年 9 月,已经逝世 23 年的陈景润院士,被选为“ 最美奋斗者 ”,表彰了他对数学,尤其是“解析数论”的杰出贡献。
2、苏步青。
苏步青,可能是最懂数学的浙江人。
他的百年生涯从 1902 年风雨飘摇的清末开始,穿越了 20 世纪的风风雨雨,直到 2003 年,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和数学界的传承交替。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更是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还是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在国内外享有诸多美誉,“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但是因为华罗庚的一句话,我认为对现在的年轻人更有现实价值和教育意义,所以只能把苏步青老先生放在第 2 位。
我相信对于华罗庚院士的这句话,苏步青院士肯定也会双手赞成!
3、华罗庚。
华罗庚是一位出生在 1910 年的“民国大师”,祖籍江苏丹阳,从小就喜欢动脑思考问题,常常被小伙伴们称为“罗呆子”。遗憾的是,因为幼时家贫,读到初中时无力缴纳学费,只能退学帮助父亲经营杂货铺。
如果是现在,一个“寒门学子”当起了个体户做生意,很大概率就放弃读书学习和理想初心,碌碌无为地度过此生吧?但是对待命运和数学题,华罗庚向来都是坚持不懈!
他用 5 年时间自学高中和大学的部分数学课程,尽管中途因为染病落下左腿残疾,但依然受聘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国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并以《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这一年,他只有 20 岁。
清华大学教授熊庆来,破格让这位初中毕业生在图书馆工作,只用了 3 年,华罗庚就自学了英、法、德文、日文共 4 门外语,并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了 3 篇论文。
这个年轻人,不但勤学苦读,而且天资聪颖。
23 岁,华罗庚成为清华大学助教,第二年成为讲师,然后出国去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在两年中至少发表了 15 篇文章,在国际上赢得了美誉。回国后,27 岁的华罗庚就成了清华大学正教授,但是他依然笔耕不辍,仅在 1939 年至 1941 年,华罗庚就在云南昆明写成了 20 多篇论文,还完成了数学专著《对垒素数论》。
在抗战期间,他曾短暂去美国留学,等新中国成立后,立刻迫不及待地毅然回国。
他曾在书信中写道,“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还曾喊出“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豪言壮语,直到现在读来依然令人感到振聋发聩。
纵览华罗庚院士的璀璨成就,亲力亲为的爱国情怀,就值得如今的年轻人追捧!
归根到底,不管美国硅谷的工资待遇、发展前景有多么美好诱人,咱们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中国培养出来的青年才俊,就应该回到祖国效力!
【2】、来自网友【量子观察室】的最佳回答:
笔者和很多评头论足的人一样,学了一点《髙等数学》的皮毛,既不是数学专业博士毕业,更不是数学教授!无法真正理解三位杰出数学家的具体贡献?
时代不同,研究方向不同,社会贡献不同。
我不恰当的把数学比喻成我们的人体构造,人是由大脑、心脏、神经元、血液、眼睛、皮肤及四肢等构造而成,你觉得哪个部分对人体贡献最小呢?你又觉得哪个部分贡献最大呢?实际上,我们健康的人,缺一不可,少了皮肤或四肢,都不是健康完美之人。
陈景润、华罗庚、苏步青都是中国最为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华罗庚还是最让笔者敬仰的数学教授。
苏步青是中国近代数学史上的主要引导人,他主攻微积分几何学的研究。苏步青是中国第一位“k 展空间”的专家。他创立了受到国籍数学界认可的浙江大学微积分几何学学派。苏步青不懈地对数学领域射影曲线以及几何学的研究,让他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后来的苏步青一边继续研究数学学科,一边还不忘将自己研究数学的经验传授给他的学生。并且不断激励学生突破他的研究成果,提供更有价值的研究。
华罗庚享有中国现代数学之父的美誉,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一直投身于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的研究和开拓,后来创立了一系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为中国数学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而美国的著名数学家贝特曼更是将华罗庚比喻为中国的爱因斯坦。最后的华罗庚成为世界八十八位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被罗列在芝加哥科学博物馆中。
苏步青与华罗庚两人都是中国数学界的重要奠基人,因为他们的不懈研究开拓使得中国数学得以质的飞跃。
苏步青,他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在他中学毕业后就远赴日本留学深造。后来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博士的学位荣誉回国,如此杰出的苏步青对中国有哪些贡献呢?最初的苏步青对数学并不感冒,认为数学远不及其他学科来得有趣。后来上到一节来自东京数学老师的数学课改变了他对数学的偏见。当时的数学老师并没有在数学课上讲述习题,而是告诉学生数学是中国唯一的兴国之道。为了振兴中国,苏步青慢慢喜爱上了这门学科
苏步青对中国有哪些贡献呢?
苏步青一直从事有关计算机几何学和微积分几何学方面的研究,他发现了著名的四次(三阶)代数锥面,成为了我国第一位“k 展空间”的专家。后来他创立了受到国籍数学界认可的浙江大学微积分几何学学派。在一九五五年因为苏步青对“k 展空间”的射影曲线以及几何学的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苏步青不懈地对数学领域地研究,为后人留下一大笔可供引用的科学理论,极大方便了科学家对科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而苏步青对数学严谨的求知态度也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对数学的态度。
很多人会问苏步青对中国有哪些贡献?苏步青是中国数学学科的领先者,他的研究成果深深地影响着后来的莘莘学子们。苏步青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还是一名受人尊重的教育家。
陈景润的杰岀贡献及代表作:
陈景润,1933 年生,福建闽侯人,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原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
1966 年发表《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
1973 年他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 1966 年宣布的数值结果,立即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
20 世纪 50 年代对高斯圆内格点、球内格点、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作了重要改进。60 年代以来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作了深入研究,1966 年 5 月证明了命题“1+2”,将 200 多年来人们未能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这一结果被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其后他又对此作了改进。
1957 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经过 10 多年的推算,在 1966 年 5 月,发表了他的论文《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
代表性著作:
《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
《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数学趣味谈》
《组合数学》
《哥德巴赫猜想》
《初等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