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既然良渚文化已经确认为王权国家状态,而且比断代中的夏朝还早,为何不以此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呢?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10:12:16 2次浏览

关于问题既然良渚文化已经确认为王权国家状态,而且比断代中的夏朝还早,为何不以此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呢?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武林木木凡】的最佳回答:

现在考古结论不可信,利益交集太多。最明显三星堆定位为不同年代遗留的祭祀坑,打脸是分别 2 个坑中发现一个器物两节。为什么要指鹿为马,只是为北大考古系的江湖地位,北地考古在中原中心论上,走进了死路,怎么办,回头不行,多年成果面子等何在,呵呵,翻墙。 说远了,5000 年以上说文明,就目前挖出来器物来说,就良渚够的上文明,其他有的遗址,文化都够不上。……良渚就是记录中虞朝,良渚人是由于当时世界范围的大洪水,主动放弃古城,在延长江迁移的过程中,和当地部落战斗融合,治理洪水过程建立联盟夏朝,……大禹是良渚后人,所以会治水,所以会埋绍兴,……商,周都不过是这个帝国的部落之一,夏前期都城应该在,现在湖北的长江边的那个湖的湖底底,夏后期都城就是三星堆,……三星堆是夏被造反的商灭绝之地,现在的发现器物是商灭教的产物。三星堆这些器物是夏朝几百近千年积累,比商的器物要早要好,工艺也先进多。夏朝的青铜器被商朝毁灭,工艺被部分继承。……总之良渚是中华文明圣地,在没有其它真考古事实出现前,中华文明源头地位是不太可能动摇的。

【2】、来自网友【一老沈一】的最佳回答:

这个问题,大概至少要考虑如下因素——

第一,“良渚”,确实已经属于“文明”而不单单是“文化”。这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良渚遗址”的定性即可看出——“典型的城市文明”。

第二,“良渚”,并非“中华文明”的开端,还有更早的。

第三,更关键的,从考古学和基因研究来看,充分证明苏秉琦先生的论断是对的——“中华文明”是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的一个发展进程。

总之,流传几千年的“万世一系”历史观,则是站不住脚的。

(良渚玉器)

对于“良渚”,不必再去说更多。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检索查看一下“良渚”考古报告,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申遗审核决定”。

如题目所说,从距今 5300 年左右开始,“良渚”的广大地区,已经有王权存在,有规模巨大的城市、恢弘的王宫、巨大的祭祀场所和叹为观止的水利工程。

但务必请注意,自十八大以来,最高领导人讲到“中华文明”时,都使用了“5000 多年”这个表述。

这里必须要“敲一敲黑板”——就是说,“中华文明”不是“5000 年”而是“5000 多年”。

显然,“良渚文明”,是“5000 多年中华文明”的有力证据。

不过,证据绝非仅此一个。

在“良渚文明”之前,还有相当重要的考古发现。

中国是世界 “农业革命”的三大发源地之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农业革命”密切相关。

距今 9000-7500 年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目前发现的面积约 55000 平方米,揭露面积尚不到十分之一。但已清理出房址 45 座、陶窑 9 座、灰坑 370 座,墓葬 249 座、瓮棺葬 32 座、埋狗坑 10 座,以及其他一些遗迹。出土的遗物十分丰富且非常引人注目,如刻符龟甲、骨笛、稻作遗存等。

遗址中的人工栽培稻遗存,证明了黄淮流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发现的契刻符号,很可能是汉字的滥觞;贾湖骨笛,创造了中国音乐史上的奇迹,且证明当时古人的精神生活远超了原始人类水平;随葬的龟甲,则反映了贾湖先民原始的宗教信仰已然形成。

中国考古学界不少学者提出,“贾湖遗址”那个时期,已经初露“中华文明”的曙光。

有观点认为,“中华文明”起源于距今 8000 年前后。

现在湖南常德彭头山,是中国自距今 1.5 万年发生“农业革命”后,人工驯化水稻的一个重要地点。

在距彭头山 1000 米处,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城市遗址,规模约 250 万平方米,护城河宽 5 米,城墙高 5 米。遗址中,发现了代表“王权”的墓葬,墓中葬有一男一女,男人胸前戴有似太极图的玛瑙璜器,还有相当数量的原始宗教和文化信仰的图案。

这个考古发现,就是著名的“高庙文化遗址”,距今 6800 年。

“高庙文化”,可以上溯至距今 7800 多年的沅江上游高庙坪,影响巨大,扩展面积广泛。

值得注意的是,基因研究证明,“高庙文化”人群的遗传基因,被称为 Y 染色体 F11 基因,在现代人群中普遍存在,主要是苗族,其次是汉族,分布于湖南、山东、东北、贵州等等非常广大的地区。

相当部分考古学者和遗传学学者提出,“高庙文化”,是现代中国人族群和文化的“第一个扩张点”,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之影响很大。

因此,更多学者认为,“高庙文化”,即距今 6800 年前后,是“中华文明”的真正“发源”时期。

中国人族群和文化的“第二个扩张点”,是中原“仰韶文化”。

1988 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了一座距今 6500 年左右面积上千平方米的大墓。

墓中,在墓主人周边有蚌壳摆成的图形。可知,当时的先民,已经通过“立杆侧影”,掌握了“子午线”和“卯酉线”的四方定位;有了对北斗七星、“苍龙七宿”、“白虎七宿”以及北方南方星宿的清晰认知——“二十八宿”已具雏形。

可知,当时的古人,不仅具备相当可观的天文学知识,而且形成了统一的时空观念以及产生了天神崇拜思想。

经检测,墓中男主人的后代,在现代中国人中,占到了 14%。

“仰韶文化”,同样影响巨大。

其文化中,太阳纹、水波纹、鱼纹,以及双鱼捧螺、圆圈舞等等图形是典型特征。这里面,有羌族、藏族的重要贡献,“双鱼图”“宝螺图”据来自藏族。藏族不吃鱼,因为鱼是祖先灵魂寄居之所,由此产生了图腾崇拜。

羌族、藏族、彝族等,都是“仰韶文化”西迁后开始兴旺发展的。这些族群喜爱的圆圈舞,也就成为这种文化的特征。

(红山文化玉鸟)

“第三个扩张点”,是距今 5400 年前的辽宁、内蒙、河北交界地区的“红山文化”。

在现在叫牛梁河的上岗上,那一时间段中,古人建造了环装的坟墓,共 16 座。

坟墓呈“金字塔”状,比埃及最早的金字塔早 600 年。最中间的坟墓,应该是最早的“帝王”;周围是他的儿子们;再外围是孙子们。

这座山顶上,还发现了 200 多个五六千年前的祭坛遗址。

那一带的半拉子山东面,有一座年代更早一些的墓葬。墓主胸前,摆有四套仪仗、一面玉璧、一顶玉瑁,显然这些都代表着墓主生前享有的王权。

“红山文化”,最惊艳的,是出土了大量玉器。包括各种龙凤造型的玉器、各种形态的玉人,等等。此后的各类文化类型中,往往都能见到“红山文化”玉器造型及内涵的影响。

“红山文化”亦以“女神庙”著称。然而,墓葬显示,男性已在当时社会占据了主导地位。学者们推断,这一时期,应该是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化的时期。

5300 多年前,“红山文化”在自己的“发源地” 突然“衰微”了。

同时,却在其他地方出现了大量的、明显的“红山文化”影响痕迹。

有学者推测,这似乎是传说中的“黄帝”一族在涿鹿之战后开始一统天下,于是从辽西大举南下。

原来居于中原的“仰韶文化”,在庙底沟类型时期发生显著变化,大量西迁至甘肃青海一带,变成了“马家窑文化”。

同时,曾经辉煌了 600 年的安徽“凌家滩文化”消失了。

湖南、湖北的“大溪文化”,转变成了“屈家岭文化”。

处于长江下游江浙一带的“崧泽文化”,原本深受“凌家滩文化影响”,此时,则便成了“良渚文化”。

请注意,这里要再次敲黑板了。

5300 年出现的“良渚文化”,显然深深地受到了“红山文化”影响。

“良渚文化”中代表王权的“钺”“琮”“璧”等等,无不具有“红山文化”玉鉞、玉瑁、玉璧的深深痕迹。

从质料来说,“良渚”玉器,一定是就地取材,而非从东北运来材料或玉器成品。那么,解释只能是一个——“红山文化”后人到达了这里,带来的礼器、礼制以及制作方法和工艺。

再往后,距今 4500 年前,“良渚文化”北上进入山东;距今 4400 年前,“良渚文化”有出现在陕西、甘肃、青海,是为取代“马家窑文化”的“齐家文化”。

之后,就到了夏商周。


总结几句——

中国不少学者认为,“中华文明”距今 8000 年左右已经开始“起源”。

获得比较多赞同的,是距今 6800 年的“高庙文化”,是“中华文明”比较清晰的“源头”。

现在,国家通行和规范的说法,是“具有 5000 多年的中华文明”。

考古学和遗传学证据,已经充分证明了“5000 多年”这个提法的准确性;而且,正在将这个时间点逐渐向前推移。

“中华文明”是一个渐进的、连续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满天星斗,多元一体”的特点。

以往流传数千年的“万世一系说”,可以休矣。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