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不拼火器西方军队打不打得过清军?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1 07:27:24 4次浏览

关于问题不拼火器西方军队打不打得过清军?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Mer86】的最佳回答:

这个问题,道光皇帝当年也考虑过。

1842 年,清军在宁波、镇海、定海三地对英军发动反攻。

宁波战场,藏族土司阿木穰率百余名藏兵在内应配合下潜入城内,并破坏了架在城门上的英军火炮。

之后,清军主力入城,围攻驻扎于宁波府署内的英军。

英军当时才一百多人,清军兵力数千。双方兵力悬殊。

但是,由于清军为了追求夜袭效果,一意轻装行进,不仅并未携带各类火炮,就连鸟枪也没带上几把。

因而当清军杀到府署,面对府署高大的院墙时,竟然毫无办法。

而当府署内的英军杀出,用火枪齐射时,清军毫无招架之力,立即被火力压制在了府署外的狭窄街道里。

见清军挤成一团,英军调来大炮,对着在拥挤在街心的清军部队开炮。几炮弹砸下去,清军被轰得尸体堆积如山。惨烈至极。

见况不妙,清军主力一溜烟全跑了。

而首批攻入城内的阿木穰及一百多藏兵,则全部战死。

镇海战场的情况类似。清军进攻,英军列队而出,枪炮齐发。

清军由于追求夜袭效果,没带火器,武器大多是长矛和弓箭,因而战不过几回合,便全线溃败。

之后,清军统帅调整战术,调来火器,以鸟枪兵与英军对射。可清军火器不如英军,一通对射下来,清军再败。

一个多月后,前线惨败消息传到京城。针对清军火器拼不过英军的现状,道光皇帝提出一个自认为能解决问题的方案。

也就是,靠白刃战取胜。

朕闻陆路与逆夷接仗……若至短兵相接。必先能御其火枪为要。我兵各执两层

藤牌。夹以牛皮。复用水浸透。可以抵御火枪。一手执钩连枪。钩取逆匪足胫。令其颠仆。继以刀矛手砍扎。又继以马队冲突。——《清宣宗实录》

其具体战术思路为:

既然枪炮对射,清军没有优势,那就要争取与英军短兵相接的肉搏机会。

两军对阵时,清军以盾牌兵在前。每一名盾牌兵都一手拿藤牌,一手拿着钩镰枪。藤牌的作用是抵挡英军的火枪,钩镰枪的作用是与英军近身作战时,攻敌之小腿。

盾牌兵身后,还部署大量刀矛手,等盾牌兵杀开英军的防线后,刀矛手专心负责肉搏。

要是这还不能干趴下英军,附近还部署有骑兵往来策应收场,保证能让英军有去无回。

既然皇帝发话了,还提出了解决方案,不管这方案行不行,大臣总得落实吧。

于是,军机大臣赛尚阿、直隶总督讷尔经额便按道光的意思,派人日夜操练。

那么操练加演习的结果如何呢?

一点用也没有。

清军用的盾牌是双层藤牌。中间加上浸水的牛皮,据说是能够抵挡子弹的。

可问题是,这玩意挡不住大炮。

用当时目击者的话说:藤牌碰上炮弹,直接就被炸飞了。

“皮牌编竹如屏,蒙牛皮二层,谓可御炮。然仆曾亲见演试,炮劲牌弱,一击则连牌飞去。盖一无用之物耳。”

这还是清军的土炮,如果是英军的洋炮呢?

(当代复制的英军火炮)

如果清军无法突破英军的炮火线,那谈何与英军短兵接触?

并且,即便英军不放炮,清军成功与英军短兵接上了。打白刃战,也一样拼不过。

因为拼白刃战,一靠阵型,二靠士气。

清军靠藤牌兵掩护,一窝蜂的掩杀,毫无阵型可言。而英军作为防守方,是列好阵的。

试想,一侧是阵型涣散的清军,一侧是已经列好阵阵,随时用刺刀戳击的英军。这白刃战有取胜的可能性?

当然,英军才两万人。清朝算上乡勇,兵力近百万。

我十个打他一个,还怕拼不过?

(道光想象中的白刃战)

理论上来说,百万拼两万,确实优势在我。

可问题是,清军士兵月饷才多少?清军士兵有多少是不吸鸦片烟的?

或许每一万名清军中,有那么几百人是敢于与敌人刺刀见红的死士。

但大部分清军,显然不可能有这种勇气。

用后来太平军对清军的评价:

见贼而逃者为上勇,望风而逃者为中勇,误听而逃者为下勇。

别说是死士,清军的队伍中的“上勇”都是极其罕见的。

碰上难啃的硬骨头,清军从来都是一触即溃的表现。八旗、绿营无不是如此。

火器不如人,战术不如人,训练不如人,纪律不如人,士气不如人。什么都不如人,清军想靠白刃战取胜,怎么可能呢。

比起已经是近代化军队的英军,清军撑死只能算散兵游勇。英军只需要击杀一两个清军富人军官,清军大队就会做鸟兽散。

我们今天的人,很难想象清军的腐败。就拿浙东反击战来说。

战败后的清军,一路丢盔弃甲,所路过之处遍地都是遗失丢失的火枪、大炮。

当地老百姓看到后,替朝廷心疼,自发组织起来,收集这些火器,车拉肩扛,送到清军驻扎的大营门外。

照理说,百姓们如此表现,军营官员就算不给点赏钱,也该表扬两句吧?

可实际情况是,官员下令暴打了老百姓。

为什么会如此呢?

一句话,老百姓挡着他们发财了,嫌老百姓多管闲事。

对于官员来说,这些枪炮丢了,正好可以找朝廷要经费再造,这正是捞钱的机会。捡回来了还怎么找朝廷要军费?

上梁不正下梁歪。

上层建筑全是这副德性,清军怎么可能打赢英军?鸦片战争又怎么可能不败呢?

【2】、来自网友【萨沙】的最佳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家其实对鸦片战争历史不了解,认为洋人就是靠洋枪大炮远距离猛击。

而大清军队装备很多长矛大刀,虽然想肉搏可惜够不到,所以才打败了。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在鸦片战争中,其实洋鬼子把近战当做杀手锏。

尤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双方火炮并没有代差,满清很多火炮射程并不小于英军。

比如淞沪的陈化成驻守的炮台,火炮就不亚于英军军舰,英军 2 次进攻都打不下。

随后,英军是绕过炮台,采用步兵登陆迂回包抄,这才攻下炮台。

在我们看来,英国鬼子的步兵上岸了,岂不是我们大刀长矛围歼的好机会。

英军步枪加刺刀能有多长,无论如何对付不了 2 米以上的长矛啊。

遗憾的是,人家清军根本就不敢肉搏。

毕竟大炮离了很远,还可以找个有隐蔽的地方蹲着,伤亡有限。

而肉搏都是真刀真枪当面硬拼,就算李小龙下一秒说不定都挂了。

结果就是,陈化成炮台本来有一二千人,结果看到洋鬼子步兵包抄上来,跑的就剩 80 人。

陈化成虽拼死激战,自己就 80 多个人,敌人好几百,这没法打,结果中弹牺牲。

其实,也不是鸦片战争如此,甲午战争中,日军回忆清军在远距离枪炮齐鸣,打的很热闹。

但只要日军冲入几百米内,试图近战或者肉搏,清军立即撒丫子就跑。所以清军虽每战必败,伤亡却不算多,因为跑得快。

真正敢于和敌人肉搏的清军,也不是没有,比如中法战争冯子材的部队。

冯子材的萃军,都是当地镇南关附近的广西小伙从军,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乡不被法国人奴役,才敢于肉搏拼命。

可惜,这样的部队太少太少,不然大清也不会亡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