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不喊爹娘,而叫爸妈的?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27 03:07:54 7次浏览

关于问题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不喊爹娘,而叫爸妈的?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鸢飞九天 2018】的最佳回答:

在国人的传统印象中,古代中国人对于父母的称呼,一般都是爹娘,而到了现代,更多人开始使用“爸妈”作为日常的称呼用语。

这一点,在影视作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绝大多数的清朝之前的历史电视剧中,剧中人物对于父母的称呼均使用“爹、娘”。

然而清末民国时期的《大宅门》中,使用“爸、妈”称呼的频率直线上升,甚至成为了主流。按道理,《大宅门》作为一部厚重的历史剧作,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由此推断剧中人物的称呼,基本符合事实。

那么,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对于父母的称呼,从爹娘变成了爸妈呢?

在很多人看来,爸爸和妈妈这两个称呼,有可能是从国外流传进来的称呼,因为这个称呼似乎更“洋气”。

然而事实上,“爸”和“妈”这两个对父母的称呼,早在三国时期已经有之。被誉为我国最早的百科词典的《广雅》中,有专门的篇幅对远近亲人的称呼进行了注解,其中就有这样一句话:“爸,父也、妈,母也”。

由此可见,在东汉甚至是更早的时候,国人对于父母的称呼已经用上了“爸妈”两个字。听上去尽管有些让人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事实。

相反,爹和娘这个称呼并不是中原人最早开始使用,而是居住在当时的蛮荒之地的荆襄之地的苗族等少数民族在使用。

“爹”属于是当地的方言。经过后期的广泛传播与交流,原本属于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族群的称谓,逐渐被更多中原人所接受,成为了广泛用语。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的时候两种称谓,就处于共存状态,不同的地区使用不同的称谓,这也是正常的情况。

换句话说,国人对于父母的称呼,并不仅仅局限于“爹娘”和“爸妈”这两种,很多边远地区的都有自己独特的称谓,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国家拥有幅员辽阔的国土,人口同样众多,同时各地的文化习俗包括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包括各地的方言都纷繁复杂。

每个省份甚至是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方言,同一个省份之间老乡,可能都听不懂对方的方言,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父母或者亲戚的称呼,自然也就会出现巨大的差异。

通过翻看古典文学作品,也能够从一些细枝末节中看到。宋朝时期的文学小说,市井人家的儿女在称呼自己父母时已经用上了“爸爸、妈妈”而农村的孩子更多是使用“爹爹、娘”这样的称呼。

从这些细节就能反应出来,从很久以前开始,爸妈的使用频率就是主流。现在,我们只能偶尔从一些偏远地区或者是山区的一些县城乡村,听到当地的孩子称呼自己的父母为“爹娘”。随着经济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融合,这种情况有进一步消失的趋势。

纵观清朝之前的历史,中国的百姓对父母的称呼更多是使用爸爸妈妈,等到清军入关统治中原之后才发生改变:

由于满语中爸妈的谐音引发了清朝统治者的忌讳,清朝满族贵族会使用自己的称呼“阿玛、额娘”,他们要求统治下的中原百姓使用“爹娘”作为父母的称呼。

在满清统治力强的时候,百姓不得不按照他们的要求小心谨慎使用规定的措辞和称呼。等到了清朝的中后期,越来越多的内地百姓开始重新使用自己原本就熟知的称呼,到了最后就连天子脚下的北京城,称呼父母都开始使用“爸妈”这个称呼。

另外,文人家庭包括一些士宦家庭,都会用父亲大人、母亲大人或者是父亲母亲,来称呼自己的父母,这种称呼的好处是比较正式,无论是爸妈还是爹娘,在文人和上层士宦家庭看来,都充斥着一种市井气息,一方面容易引发歧义,另外一方面也不够严肃正式。

关于爸妈这两个称呼的由来,和爹娘一样都是出自方言,古人有书云“夷语称老者为八八。或巴巴。後人因加父作爸字。蜀谓老为波。宋景文谓波当作皤。黄山谷贬涪,号涪皤。 又《集韵》,必驾切,音霸。吴人呼父曰爸”。

一些描写上海地区的电视剧,剧中的男子在称呼自己父亲的时候,吐字虽是“爸爸”,可是音调却是一声,让人误以为“巴巴”。

事实上,当地人最开始对父亲的称谓就是“巴巴”,经过发展和演化,在巴字上方又加上了一个父亲的“父”字,特地用来作为对父亲的称呼。

至于对母亲的称呼,“妈妈”这个词恐怕是全世界所有的孩子最先说的一个词,这个说法举世皆准。说起来这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由此能推断过去古人对于母亲的称呼,也都是妈。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从人类语言学的角度解释,妈妈的拼音是最容易发出的声音。

婴儿牙牙学语的时候,通常都会发出咿呀的声音,等到婴儿有意识控制自己发声的时候,最容易发出的声音就是“妈”。

甚至有遗传学的专家曾经表示,婴儿能够发出“妈”这个声音,是人类进步的表示性事件,意味着人类开始掌握了丰富的语言。

另外,“妈妈”这个发音,是婴儿与自己的母亲沟通和表达诉求的重要交流途径,在婴儿出生后的数百天时间里,妈妈都是他的最大心理依靠。

通过“妈妈”这个词语和母亲建立沟通交流的渠道最为便捷,也是人类的本能,由此妈妈也自然成为了对母亲的称呼,这个称呼与生俱来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人对于父母的称呼,根本没有所谓的从爹娘变成爸妈的说法,两种称呼都沿用了很长时间,几乎是贯穿了中国的历史。受到各地文化发展的不同,至今全国范围内对父母的称呼都有很大的差异,这就是这个问题目前的现状。

【2】、来自网友【澹奕】的最佳回答:

在《西游记》当中,高翠兰喊自己的母亲叫“妈妈”,然后弹幕跟评论区全都是质疑,说那个时候怎么叫妈妈,不应该是叫娘的么。

很多人以为妈妈这个词是近现代出现的,其实并非如此,古时候就有了。

上古时代的时候,将母亲称作是“母”或者是“妣”,随着时间的推移,妣在隋唐时期成为去世的母亲专用的称呼,人们通常都称呼母亲为母,或者是娘。

而“妈”这个字,最早出现在春秋时代,《广雅》当中对于妈,就有明确定义,那就是母亲的意思没有其他的意思,并且出现了对应的字,那就是“爸”。

换言之,爸妈这样的称呼,最迟在三国时代就已经出现,并非近现代的称谓。

有意思的是,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也称呼自己的母亲为“姥”,但发音还是“母”,在很多的汉乐府诗歌当中就有描述记载,反而是“娘”这个字,用的不是那么广泛了。

在古代的文学作品当中,字面上用母、姥代指母亲,而口头上,人们日常多使用“妈”,那时候都是用单字,用“妈妈”的习惯,主要是在两宋时期普遍开来。

尤其是在南宋时代,大量的文学作品中,都出现了“妈妈”“爹爹”的称呼。

近现代有学者认为“妈妈”是舶来词,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古时候上千年前咱们就已经开始这样叫自己的母亲,元明清三朝,叫妈妈更是成为了日常的习惯。

除了用来称呼自己的母亲,“妈妈”这个词语在古代也用来代指那些上了年纪的妇人,很多古装剧当中,那些家里的老仆人也被称作是妈妈,这是非常正常的。

两宋时代,也称呼自己的祖母、曾祖母为妈妈,这些在史料中都有明确记载。

除此之外,咱们以为古代最常见称呼母亲的“娘”,其实真正兴起也是在元明清时期,北方主要用娘称呼母亲,南方是两者一起用,以前还有个字眼叫做“嬢”。

宋朝之前,“嬢”有的时候用来称呼年轻女子,有的时候称呼母亲,但是人们用这个字眼并不是很多,而“娘”也是不普遍的,直到南宋与元朝才兴盛起来。

实际上,“妈”出现的时间比“娘”还要更早一些,并非是前者取代后者。

近现代以来,人们叫娘的越来越少,基本上都叫妈妈,而只有在北方的一些地区还保留着叫母亲为娘的习惯,南方是非常罕见的,娘也并非是被“妈妈”取代,因为“妈”这个称呼一直都在。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