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历史上,蓝玉的死到底冤不冤?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胡诌捡史】的最佳回答:
1389 年,蓝玉捕获蒙古贵族近 8 万人,夜半冲进王妃帐篷,不顾礼义廉耻,强行霸占了蒙古王妃。王妃羞愤难耐,选择自尽。朱元璋大怒,蓝玉却笑着说:“活捉 8 万蒙古人也有罪,这个国家,谁还有功?”
朱元璋在打击淮西官僚集团的斗争取得胜利的三年后,他将屠刀对准了凉国公蓝玉,再兴大狱,株连数万人。蓝玉的死对于明朝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他的灭亡,代表了明朝元老级别的功臣宿将已经屠戮殆尽,虽有极个别的得到了善终,也不过是告老还乡或是有心无力。
朱元璋在杀功臣宿将这件事上,下手稳准狠,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做“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前有胡惟庸,后有蓝玉剥皮实草,明廷上下人心惶惶,老臣一面对伴君如伴虎的现状心寒而极力自保,新臣被震慑收敛锋芒宁不作为也不可有所为。
蓝玉入狱后,朱元璋派吏部的人去审讯,吏部尚书詹徽问蓝玉谁是他的同党,蓝玉说,詹徽就是我的同党。蓝玉话音刚落,詹徽就被拿下了。就因为蓝玉一句话,詹徽也被处死了。
杀个尚书就像杀个蚂蚁一样。在这样的环境里,所有人都只顾自保,无暇顾及他人。
朱元璋为了稳固大明江山作出的努力,却不想正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大事件,为朱棣“靖难”埋下了伏笔。
那么,蓝玉之死到底冤不冤呢?
一、蓝玉是谁?
蓝玉是定远人,他长得又高又大,虎头虎脑,膂力过人,武艺又好,两军交锋,勇不可当。早期因为姐夫是朱元璋麾下的大将常遇春,而加入到了反元农民军行列,在姐夫的指挥下,蓝玉被历练的勇猛无敌,所向皆捷,凭着赫赫战功从普通的士兵提拔到了军事将领。
常遇春不是任人唯亲的人,蓝玉也不是靠姐姐的关系挤进功臣之列。所以,抛开蓝玉的结局来看,他的确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大将,每一步的晋升都是靠自己血肉之躯,一刀一枪,用命和血换来的功勋,首先这是不能抹杀的。
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夸赞蓝玉履建战功,时间长了,混了个脸熟便渐渐得到重要。蓝玉便从姐夫的麾下开始独当一面。从洪武四年起,他先后随傅友德、徐达等南征北讨。
洪武五年,朱元璋二次北征沙漠,蓝玉为先锋官,先出雁门关,打败扩廓帖木儿游骑。
洪武七年,明军在蓝玉的带领下,迅速攻克了今河北张北地界,俘获元军将有 60 人之多。蓝玉之名让元军闻风丧胆。
此后,蓝玉越战越勇。
洪武十四年之前,蓝玉凭战功被朱元璋封为永昌侯,俸禄二千五百石,并赐予世袭爵位的凭证。
洪武十四年,是蓝玉政治生涯的转折点,蓝玉跟随傅友德、沐英征讨云南,蓝玉冲锋陷阵,占大理,擒元廷平章达里麻,梁王在逃亡途中死去,曲靖一战的胜利,为明王朝的大军打开了云南的东部门户,战后评功,蓝玉功劳尤大,增加俸禄五百石。
朱元璋为了犒劳功臣,又一次把儿子献出来联姻,将蓝玉的女儿嫁给了蜀王做王妃。这时候蓝玉风头无两。
洪武二十年,这是蓝玉征战的巅峰,他率领轻骑冒着大雪出兵,杀元廷平章果来,擒果来的儿子,蓝玉一身军功威名远播,在内又是皇亲国戚,是朱元璋的亲家,是皇太子妃的舅舅,无论是军事上的仰仗,还是国公的头衔,蓝玉都确切无疑的成为了大明王朝的中流砥柱。
然而,洪武二十五年后,蓝玉盛极而衰,骤然灭亡。
二、蓝玉做了什么?
蓝玉是粗人,没什么文化,行事又嚣张。但是要知道蓝玉对于朱元璋来说并不是开国功臣,他是征讨之功,所以即便是他在朝廷上显赫一时,也远远不如徐达和常遇春对于朱元璋,对于明廷的意义。
但是这个道理蓝玉并不明白。
朱元璋将蓝玉比作是汉朝的卫青和唐朝的李靖,在洪武二十一年捕鱼儿海一战封神后,准备封他为“梁国公”。但是蓝玉却不顾副将阻拦,将朱元璋的叮嘱抛之脑后,那晚,蓝玉冲进了蒙古可汗脱古思帖木儿的营帐,看着元王妃瑟瑟发抖的身子垂涎三尺。
元妃受辱,传入朱元璋耳朵里,雷霆大怒。将本要封为“梁”改为了“凉”,并将丑事刻在他的丹书铁券上。
然而,蓝玉并没有借此收敛。
在军队中他任免将校,自作主张,不向皇帝请示。北征回师的路上,经过喜峰口(今河北省迁西县境内)的时候,因为是深夜,守军没有弄清情况,未开关门,蓝玉一怒之下便下令叫士兵破门而入。
蓝玉蓄养了几千奴仆义子,纵容这些亲信为所欲为,欺男霸女,强占民田,御史苛责问罪,蓝玉还以军工自持,要求严惩那些御史。
朱元璋要让他做太傅,他不领情还口出狂言说自己做太师也做得,如此一来,朱元璋对他容忍的极限也就到了。
三、朱元璋为什么要除掉蓝玉?
朱元璋迟迟不肯对蓝玉动手的主要原因在于,蓝玉是太子朱标的人。当年蓝玉北征归来,发觉分封在北平的燕王朱棣表现异常,就对皇太子朱标说燕王有“不臣之心”,让太子审慎对待。
蓝玉纵然跋扈,对太子朱标是忠心不二。第一,蓝玉是朱标的妻舅,关系非同寻常。朱标一日掌权,蓝玉就一日显赫荣耀。第二,蓝玉虽然智慧不足,但武力有余,他能够帮助朱标守好大明的江山。
但是,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英年早逝。蓝玉最大的保护伞死了,蓝玉就成为了大明王朝的雷,必须除之而后快。否则,新帝难以降服他。
加之朱棣在朱元璋耳旁谏言:在朝诸公侯,恣意妄为,将来恐怕尾大不掉。
此番含沙射影,朱元璋第一反应就是蓝玉。果然,没几个月,锦衣卫指挥突然就告发蓝玉谋逆,对蓝玉等同党突击夜审。蓝玉谋反的理由,根据《逆臣录》所收的供词,大致有二:一是对出言不逊,对朝廷心有怨言。这就是朱元璋的翻旧账。
还有就是胡惟庸同党招供蓝玉曾牵涉其中,尽管口供真假未知,但蓝玉难逃其责。
然而,这份洋洋洒洒的《逆臣录》记载了近千人对蓝玉的供词,却没有一份是蓝玉自己口述承认的,于是,朱元璋就借题发挥,株连蓝玉家族 1 万五千人,加之其他同党共计 2 万人之多。
朱元璋除掉蓝玉真正的原因无非是他军权过重,朱标死后,皇孙朱允炆年幼,尚不能震慑老臣。
和他是否真正谋逆并无关系,他反或者不犯都是死。
蓝玉的死冤不冤?其实不冤,是他授人以柄,是他居功自傲让朱元璋起了猜忌,做人低调中庸是老祖宗的至理名言,太张扬必然死的快。
【2】、来自网友【我见青史多妩媚】的最佳回答:
蓝玉冤不冤,要看从什么角度看。
↑蓝玉案牵连甚广,历史罕见↑
1、从朱元璋角度看,他其实并不管蓝玉冤不冤枉,他用绝对的政治理性去估量蓝玉这个人对皇权的威胁。
整个蓝玉案过程中,朱元璋仅存的一丝感情,就是把这位儿女亲家由凌迟改为剥皮,据说蓝玉死后一整张人皮都被剥落下来,存放到了蜀王府邸,直到明末李自成攻破蜀王府,仍能找到这张人皮,这一丝丝温情,面目可怖。
2、
从蓝玉角度来看,他当然是冤枉的,但是,他恐怕更会感慨自己倒霉!
要是朱标还活着,蓝玉恐怕不会死,只要熬到朱元璋翘辫子,蓝玉就可以凭借他和朱标深厚的感情以及利益关联,谋取更高的官位,可惜,老朱太能活,而朱标又没福气,英年早逝。
后世很多文献都记载了蓝玉的嚣张跋扈,似乎说明蓝玉咎由自取,然而仔细想想,蓝玉为什么就敢那么猖狂?
一句话——有大靠山!
蓝玉和徐达常遇春等人不同,他应该算是第二代功臣,在明朝立国后,蓝玉和冯胜等人替明朝立下不朽军功,在徐达常遇春等人去世后,蓝玉更是风头无两,被朱元璋倚重,朱元璋此人最喜政治联姻,也因此,蓝玉得以成为太子朱标的舅父。
↑朱标是蓝玉最大的靠山↑
朱标刻意也好,发自真心也好,他和蓝玉的关系非常密切,朱元璋经过认真观察考量,发现朱标可以驾驭蓝玉,于是尽管蓝玉猖狂不法,朱元璋忍而不发。
蓝玉之所以猖狂,并非无脑为之,而是有恃无恐,这个最大的靠山,不是朱元璋,而是太子朱标。
在朱标的护佑下,尽管蓝玉有诸多劣迹,但仍然被保了下来,朱元璋发出过非常明确的警告——“梁国公”改为“凉国公”就是政治信号,然而蓝玉算准了朱元璋的软肋,只要保持住和朱标的感情利益关系,朱元璋也拿他没办法。
当朱标死后,朱元璋几经考虑,没有选取燕王朱棣等皇子为继承人,而是选择了朱标之子朱允炆,朱允炆哪能驾驭得了蓝玉,朱元璋必定要斩除蓝玉这样的功臣集团。
↑朱元璋的政治手段是蓝玉根本比不了的↑
此时,即使蓝玉政治嗅觉敏锐,提早意识到大事不妙,也已经晚了,朱元璋通过布局,已经成功把兵权分散到各个皇子手上,蓝玉即使动过造反的念头,也没用,他掌控不了兵权。
蓝玉却也无开国公常升的觉悟,心存侥幸,不肯早早自杀,已图换取家人的性命安好,当然,蓝玉也没有那个时间去算计考量,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 1393 年)二月初,蓝玉被捕,仅仅过了几天,二月初十就被杀,
而常升则是在四月份才被牵连进去,常升此时已经看出朱元璋清楚功臣二代集团的政治决心,于是自杀或者慨然接受赐死(待考证)。
↑蓝玉的下场是无比惨烈的↑
耐人寻味的是,蓝玉被杀后三个月,朱元璋为了给全天下一个交代,发布了《逆臣录》一书,可是这本书中并没有蓝玉和常升这两位公爵的供词!
我们可以猜想,其中可能的原因是谋反确无实锤,而蓝玉嚣张强悍,不肯屈打成招,宁死不承认,甚至在已知必死的情况下,破口大骂朱元璋,这些内容哪能记载下来!这本《逆臣录》由于存在太多逻辑硬伤,后来被朱元璋下令收回焚毁,流传于后世的目前仅见两本。
最后,从被蓝玉依仗权势欺压过的人的角度来看,蓝玉死的当然不冤,而是死有余辜。
当他怒冲喜峰关关门的时候,当他强暴元妃的时候,当他纵容恶奴称霸乡里,强占民田,横行不法的时候,可能无论如何都不相信自己会有报应吧,而且报应不爽的这一天来的这么快,这么残酷,其子蓝闹儿,蓝太平,其兄蓝荣,侄儿蓝田,全部凌迟而死,
蓝家最终被灭族,满地鲜血偿还了受害者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