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哪些全军覆没的军队?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云中静月的战史小屋】的最佳回答:
1992 年 4 月 8 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开国中将韩伟同志逝世,按照他的要求,骨灰没有埋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而是埋在了闽西革命公墓当中。
韩伟将军他所的部队红一方面军第 34 师 100 团团长,该师在长征时期的湘江战役,为掩护红一方面军主力撤退,在与国民党军在战斗中被重重围困,经过殊死战斗后全军覆没,在我军战史上留下了最为悲情的一页。
而第 34 师,在我军历史上被称为绝命后卫师,该师因为掩护红一方面军主力撤退而全军覆没。
绝命后卫师
这支部队虽然没有重建,但是树立起了绝对的高度,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支部队因为阵亡而全军覆没,这种事非常的少见,绝大部分部队在丧失战斗力后就等于全军覆没了,丧失战斗力是什么标准?
一支部队的伤亡率超过百分之五十。
那么另外百分之五十呢?
剩下的一半是非战斗人员,因为一支部队是有武器保有率的,这些装备都是战斗人员拥有,而战斗人员丧失百分之 70 的战斗力,那么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也就接近零。
在红军队伍中,所有人员既是战斗员也是工作员,这就是为什么红军用劣势可以把一支国民党军队击垮。
1934 年 11 月 29 日,当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于北、南两线与湘军和中央军、桂军展开殊死战斗的时候,湘江上还有一条生命通道。
当时的军委纵队还是没有到达湘江渡口。
二十公里仅仅是野战部队一个短促冲击的距离,但是中央红军各军团接到的电报显示:“军委纵队要完全渡过湘江,至少要在 12 月 1 日的晚上。”
从 30 日上午开始,军委纵队的人马陆续到达了湘江渡口。
至 12 月 1 日 17 时 30 分,军委纵队全部渡过了湘江。
但是,湘江以东,还有尚未过江的红军部队。
没能渡过湘江的是担任整个中央红军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 34 师。
11 月 26 日,军委纵队离开道县,开始向湘江渡口方向行进,红五军团 34 师被要求留在原地“坚决阻止尾追之敌”,以掩护行动缓慢并且走了弯路的第八军团,同时担任整个中央红军的后卫。
因为任务艰巨,命令还特别指示第 34 师:“万一被敌截断,返回湖南发展游击战争。”
已经对 34 师的命运有了某种不祥预感的军团指挥员在和三十四师师团干部们握手时,依依不舍,叮咛不止:“全军团期望着你们完成任务后迅速过江!要把干部组织好!把战士们安全带回来!”
主力部队西进以后,师长陈树湘命令 100 团先行一步,向灌阳方向急行军,去接替红三军团 6 师在那里的阻击阵地,以便让六师去追赶红三军团主力部队。
然后,由师长陈树湘带领 101 团加师部走中路,程翠霖带领 102 团跟随,在掩护第八军团西进之后,蒋军中央军周浑元部的追击。
11 月 29 日,34 师在军委纵队后面的文市镇以东地区,与蒋军中央军展开了战斗,当军委纵队全部渡过湘江之后,34 师接到的最后一个命令是:放弃阻击阵地,“立即向湘江渡口转移,并且迅速渡江”。
但是,34 师的阻击阵地距离湘江渡口至少有 75 公里以上的路程,且通往湘江渡口的道路已经被敌人完全封锁。
34 师和中央红军的各部队都失去了联系。
攻击湘江渡口的蒋军很快就发现了被包围的第 34 师,于是,国民党各路大军立即从各个方向向 34 师合围而来。
西渡湘江追赶主力部队已经无望,师长陈树湘命令把所有的文件烧掉,然后率领 34 师向东走去——这与中央红军远去的方向完全相反。
34 师准备突围,这是要去湖南南部打游击了。
1934 年 12 月 1 日,突围开始。
红军与蒋军军激战整整三个小时之后,子弹全部打光。
师长陈树湘向全师宣布了两条决定:一、寻找敌人兵力薄弱的地方突围出去,到湘南发展游击战争;二、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深夜,34 师的部队被敌人切割成数块。陈树湘命 100 团团长韩伟带领部队掩护,自己和参谋长王光道带着师直、101 团和 102 团继续向东突围。
负责掩护的 100 团实际上已不足一个营的兵力,红军官兵用大刀抵挡着敌人的冲击,最后全团只剩下三十多人。
团长韩伟重申了红军宁死不屈的精神,然后宣布部队解散——“立即分散潜入群众中,尔后设法找党组织找部队。”
陈树湘带领的那一百多名官兵,在向东突围的过程中始终无法摆脱敌人的重重围堵,红军官兵只有用身体去和敌人拼杀,包括政委程翠霖和参谋长王光道在内,一百多名红军官兵全部壮烈牺牲,师长陈树湘腹部中弹,在昏迷中被俘。
蒋军道县保安司令命令将陈树湘放在担架上,押往长沙。
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抬着担架的蒋军突然脚下一滑,他们这才看见躺在担架上的陈树湘从腹部的伤口处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了。
陈树湘壮烈牺牲
蒋军十分恼怒,他们把陈树湘的头颅割下来,挂在了长沙小吴门城墙上。
最后红 34 师全军覆没,足以说明战斗的残酷。
韩伟将军是怎么突出包围圈的
韩伟是是全师仅存的团级干部,也是红 34 师历史的见证人。
当时在和陈树湘分散突围后,韩伟将他所带领的 300 余人编成 3 个连,因连长、排长大多牺牲了,韩伟重新任命了新的连、排长,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大家作好准备,决定趁夜间突围出去。但突围时再次被追击的桂军包围,全团仅剩的 300 余人,锐减至 30 多人。韩伟命令化整为零,钻出包围圈。
路上再次遇到追上来的桂军,情急之下,韩伟和身边的战士往山崖下跳。
又是一次赌命。
所幸,他还活着。
韩伟带两名战士走出了很远,终于突围成功。
这时,三人已遍体鳞伤,又饥又渴,好不容易爬到山脚下一家房屋前。
屋里只有一位老人。老人一看,就知道韩伟三人是突围出来的红军。老伯煮了南瓜汤和红薯给韩伟三人吃后,又将他们分散安置在屋后山林中休息。
第二天天亮后,韩伟找两名战士,却怎么也找不到,不知他俩到哪里去了。无奈之下,韩伟把自己的牛皮挎包留给老伯做纪念,踏上了寻找部队的道路。费尽周折,还是没有找到。两个月后,韩伟辗转到了武昌,在弟弟家。
住下的第四天晚上,韩伟正要睡觉时,忽然从门外进来一批人。其中一人以前和韩伟共过事,当了叛徒。韩伟被捕了。
再往后,就是以后的事情了,在这里,算是突围成功了。
最后,在韩伟将军去世后,他的骨灰没有安葬在八宝山,而是选择安葬在闽西革命公墓,他是湖北黄陂人,但是师里的战士们都是闽西子弟,说到底,是一份情怀。
【2】、来自网友【帝国烽火】的最佳回答: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中国近代历史经历了太多的波折,从外敌入侵到军阀混战,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抗美援朝到边境作战。在我军的作战历史中,有太多全歼敌军的战例,故而今天介绍一下从红军阶段到抗美援朝时期,我军自己的几次著名的全军覆没事件,只为缅怀为新中国牺牲的烈士。
1、湘江之畔——壮烈的红 34 师;
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当时中央实际的军事负责人李德,执意要过湘江与红二兵团汇合,毛主席、彭老总等多次建议改变行军路线无效,红军一路向西的走向了湘江边上。此时蒋介石已经彻底清除了红军的动向,早已经在湘江边上布满重兵。
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以来,红五军团就一直担任后卫的工作,而红 34 师则是全军总后卫。当中央红军的部队行径到湘江边上时,红军的高级将军基本都已经预感到又一次残酷的战争在等着他们。时任红五军团参谋长(总参谋长撤掉后担任)的刘伯承,特意找到红 34 师,他对红 34 师指战员说:“要求红 34 师顶住国民党部队的追击,掩护红八军团入永安关,渡过苏江、泡江后,成为全军总后卫;万一被敌截断,返回湘南发展游击战争。”
此时红 34 师的指战员已经大体明白了自己的命运,但是战争的残酷超出了他们的预料。1934 年 11 月 27 日至 29 日,红三十四师奉命扼守在灌阳文市、水车一带,迟滞了敌军的疯狂尾追和侧击,敌人也是拼命的向阵地扑来,红 34 师全体将士英勇抗击。而中央军委由于携带的东西太多,过湘江很慢,等到中央、中革军委和主力红军渡过湘江之后,红 34 师也陷入了敌人的包围之中。
当时通往湘江的道路被全部切断,红三十四师孤军留在湘江以东,1934 年 12 月 3 日,红三十四师在全州文塘遭敌军伏击堵截,与敌激战,伤亡惨重,师政委程翠林等将士牺牲。1934 年 12 月 7 日,陈树湘率余部离开广西进入湖南,此时仅剩 200 余人。很快他们又遭敌袭击,陈树湘腹部受重伤,在担架上继续指挥战斗,不幸在道县落入敌手,他乘敌不备,用手绞断腹部伤口露出的肠子,断肠明志,时年 29 岁
红 34 师几乎全军覆没,他们用自己的巨大牺牲,给中央部队渡过湘江赢得了时间,他们的牺牲是有价值的,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时任红三十四师第一〇〇团团长的韩伟,成为了红 34 师唯一幸存的团以上领导干部,建国之后成为了新中国的中将。
2、西北之殇——惨烈的西征军;
红军长征后期,由于张国焘依仗自己兵强马壮,趁机像中央要权,这种情况下中央被迫带着红三军团与红一军团北上,并在吴起镇与徐海东的红十五军团汇合,结束了长征。而此时张国焘南下战略失败,被迫北上,但是张国焘在进入青海以后,依旧犹犹豫豫,不肯让红四方面军与陕北中央红军汇合。
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决定占领宁夏及河西,打通与苏联的联系,首先造成西北地区抗日局面。为此,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下达了渡河命令,红四方面军一举突破了马步青骑五师在黄河西岸的沿河防线,并很快控制了上百里的沿河地带。
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黄河后,中革军委准备组织海打战役,重点打击胡宗南部。而张国焘却令红四方面军在河东的第四、第三十一军调离前敌总指挥部指定的作战位置,致使战役计划未能落实。胡宗南则趁机于 10 月底 11 月初打通增援宁夏的道路,隔断了河东红军主力部队和河西部队的联系。
此时河西部队已经成为了一支孤军,1936 年 11 月 11 日,中共中央正式命令河西红军部队组成西路军。西路军在宁夏在战争无别残酷,他们需要面对马家军骑兵的威胁,并且西路军此时敌我力量对比处于极大劣势,马家军共计 13 万余人,西路军总计 21800 余人。
西路军顶着寒风吹起的漫天飞沙,踏上了艰苦卓绝、英勇悲壮的西征之路。西路军在甘西北的古浪、永昌、山丹、高台、倪家营子等地区,同马家军的优势兵力进行了 4 个多月的英勇作战,共毙伤俘马家军约 2 万人,但西路军也遭到严重损失。1937 年 3 月中旬,终因力量悬殊,西路军归于失败,余部不满 3000 人。
西路军西征是我军战史上一次严重的军事失败,可以说是全军覆没,而且失去了红 5 军军长董振堂等大批优秀的指挥员。此战红四方面军孤军深入,既无援兵的支援,又无兵源、弹药、粮食的补充,而且作战地区都是有利于国民党骑兵的作战,不利于红军进行运动战,最终全军覆没,只有部分人逃回了延安。
3、跨海之痛——悲恸的登陆部队;
解放战争后期,我军已经取得了大陆的大面积领土,但是在海边的一些岛屿尚没有能力解放。1949 年 10 月,由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负责,第十兵团司令为叶飞指挥的金门登陆战打响。
1949 年 10 月 24 日,解放军三野十兵团的九千余名官兵扬帆渡海,夜袭金门岛,25 日凌晨 1 点 30 分,人民解放军开始登陆金门。登陆到金门岛上的士兵英勇作战,但是毕竟在火力上有差距,此时他们最希望的就是后续不能源源不断的到来。
而我军第一梯队登岛后,正值涨潮,水深浪阔。为着减少伤亡,船只长驱抢滩,越近越好。不料部队登陆后,恰好退潮,船只统统搁浅。天亮后,国民党飞机和军舰赶到,对我军船只狂轰乱炸,三百战船无一幸免。整个船队没有一条船返回大陆,运送第二梯队的设想完全彻底落空。
此后,解放军勉强找到几条船,但只能运载四个连的兵力。26 日凌晨,解放军第二梯队由 246 团团长孙云秀率该团的两个连和第 85 师的两个连共 350 人增援。这点部队过去已经杯水车薪,无法改变战局。
第三日午夜时分,解放军弹尽粮绝,突围到海边,1300 余人困在古宁头以北断崖下的沙滩。27 日清晨国民党军猛攻,解放军虽然顽强抵抗,但是仍然全军覆没,不是牺牲就是被俘。
金门岛战役的登岛部队共 3 个多团 9086 人大部分壮烈牺牲,余部被俘,这是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的一次重大损失,三野从叶飞到粟裕、陈老总都无比的伤心。而我们依旧应该缅怀,这些登陆士兵英勇作战在样子。.
4、朝鲜之悲——惨痛的 180 师;
抗美援朝我军英勇作战,打出了威风,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可以说让中国人真正的站起来了。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我军最过惨痛的当属 180 师的重大损失了。
1951 年 5 月 21 日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结束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决定主力转移休整,同时指示志愿军各兵团“留一个师至一个军的兵力,从现在位置起,采取机动防御,节节阻击杀伤消耗敌人,争取时间”。
第三兵团决定:以第六十军殿后掩护,利用华川西南山区节节阻击敌人,在楸谷里至大龙山地区,割裂美军和韩军的联系,牵制美陆战 1 师和美 7 师。到 5 月 23 日时,180 师收到撤退命令,师主力开始北渡北汉江,向春川转移。而就在此时,60 军为了掩护伤员撤退,要求 180 师停止北撤。于是当晚,180 师的左右友邻部队全线后撤,180 师孤军滞后。
180 师的处境被美军发现,他们立即利用坦克、摩托化部队组成的特遣队,乘隙进至第 180 师侧后,从三面包围 180 师。此时第 180 师已处于三面受敌、背水作战的不利态势。此后美军加紧收缩包围圈,到 26 日 180 师在芝岩里以南地区完全被美军包围。
第六十军首长于 26 日 17 时,得悉第 180 师准备向西北突围后,除同意该师突围部署外,并令第 181 师由华川地区向滩甘里方向西进,接应第 180 师。然而,第 181 师接到军电令后,因与各团联络不通,至 27 日 5 时,部队方陆续西进,加之翻山越岭和敌军以火力层层阻挡,27 日 12 时方陆续到达滩甘里以东以北新浦里、论味里地区,接援未奏效。
被包围的 180 师兵分两路,一路向北、一路向西突围,后两路会合于史仓里东南的鹰峰。因连日作战,伤亡增大,又因断粮,部队饿饭,因此突围中人员掉队较多,至会合时全师共仅有 1000 余人,重机枪以上火器已全部炸毁或遗失。师将部队组成3个连,继续向史仓里方向突围,结果错走至滩甘里方向,遂又折返向西北方向突围,连续突破3个阵地后,已无力再攻。
最后,坚定不移地执行掩护任务的 180 师,建制基本打没了,师长郑其贵命令分散突围。第 180 师突围失败。自 5 月 29 日至 6 月中旬,该师陆续突出包围者有师长、副师长、师参谋长、团长以下近 4000 人,损失约 7000 人。其中师级干部 1 人,团级干部 9 人,营级干部 49 人,连级干部 201 人,排级干部 394 人,班以下 6990 人。
从严格意义上说,180 师 的失败不算是全军覆没,但在突围过程中部队基本被打散了,师主力被打垮,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时也算是全军覆没。180 师牺牲的众多志愿军战士,他们在朝鲜战场上面对包围时依旧打的十分顽强,这种战斗精神值得铭记。
战争是残酷而血腥的,每一场战争都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悲痛,在我军历史上还有一些部队如红十军团的覆灭,只有粟裕等 800 人突围。这些沉重的历史应该让我铭记,这些牺牲的革命志士,我们也应当铭记,革命不朽,烈士的丰碑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