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六七十年代,在农村看露天电影是什么场面?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30 11:49:04 5次浏览

关于问题六七十年代,在农村看露天电影是什么场面?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正能量西早影视】的最佳回答: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农村看露天电影,简直可以与吃坝坝宴相提并论,是让人最高兴的一件大事。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吃夜饭,然后早早的赶到放映场。当然放电影的程序应该到处都是一样的,先放点幻灯片(主要是宣传口号、顺口溜),然后是大队书记讲话(这是所有人最讨厌的一个环节,是最难熬的时间段)话讲完了就开始发新闻简报(1—3 部),最后才是正片。有革命现代京剧,有抗日话题的《地道战》、《地雷战》有抗美援朝的《奇袭》、《打击侵略者》,有解放战争的《渡江侦察记》《南征北战》。看电影最奇葩的就是突然停电,有人会在黑暗中喊出负责发电的工作人员的名字,全场人都会异口同声喊出“幺儿”,此起彼伏直到来电为此。如果出现烧片、换片,时间稍微长了点,场上又是一片哗然,就开始骂放映员。人们最喜欢的是熟悉业务,不出故障或少出故障的放映员了。一般情况下放完电影都是十一二点,在本大队看电影大家都比较规规矩矩。要是在别的大队看电影那就是另一番景况了。特别是每年的秋收后放电影,人们经常会把田里的草堆给点燃 ,到处都被火光照亮,人们一路狂奔在回家的路上。

【2】、来自网友【渝农老杨】的最佳回答:

一:又轮到本大队放电影日,大队支部书记于早上或中午,截断公社有线广播线路,插入大队用的三用机插头,通知“今晚在大队学校大操坝看电影”;

二:一个白天,到处有社员“看电喽”的声音,一则本人高兴,二来生怕人家不知道,把看电影宣染成,大队当天的第一大事;

三:心急的人,特别是倒大不小的孩子,往住下午提前几个小时就去放演现场等起,广大社员也是提前吃晚饭,或者不吃晚饭早早上路,力争在正式放映以前赶到不漏看;

四:按照惯例,操场坝被大队提前用石灰线划成小方块,方块里也是石灰字写上“一队”“二队”……“七队”“八队”……,各队的社员对号入座;

五:开演以前,放电影的现场一片翁翁芸芸。有的捉住小孩的手,警告“不要乱走”,大些的孩子,几个十几个一起,跑来跑去“哈哈哈”,大人之间,到处都有打招呼的声音,音量一个比一个大;

六:“漫长”的等等终于过去,手扯发电机一响,全场“哦哦”拍巴掌。电灯一亮,社员观众迅速各归名位,频频回头放演台,看放演员的操作,估算距离正式的时间;

七:先放幻灯片,插一片放一片的那种。或者是放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摄制的时事新闻,比如“珍宝岛英雄赞”,比如“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比如“九.一三林彪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这段放演的目的,其实就是拉长时间等待迟来的观众;

八:电影放演员凭经验,觉得人来得差不多了,就停止放映幻灯,作演前提示或警告:“放演台的机器多,只有一个小方桌,大家莫要挤来摸,损坏机器迢不脱”……反正都是提前编好的顺口溜,与集上的那些假药贩子油滑无异;

九:主要领导在场,大队支书记必须讲话,翻过去扣牛肉,反过来牛肉扣,社员群众恨死他了,但又无可奈何,巴不得他马上得病进医院去,我们早些看电影;

十:终于进入正式,具体类型的电影,大家都能够猜测到八九不离十,反正不是八个样板戏,就是国产彩色战斗故事片,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渡江侦察记、闪闪的红星……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

十一:四十五分钟换片,四十五分钟以内,全场丫鹊无声,换片全场声音一片,夸赞好电影吸引人,吐槽烂电影气死人,分析电影人物接下来的命运,说“龟儿装敌军官的这个人演得好”……

十二:两场电影一完,差不多过了午夜,明天大人还得干活挣工分,孩子还得赶来学校念书,社员群众归心似箭回去补充睡眠。一时间,东南西北的山路上,都能见到火把点点,手电筒光三三两两移动跑动。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