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一个日本军队的山崎大队,拥有多少官兵,为何非常难打?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8 06:38:38 7次浏览

关于问题一个日本军队的山崎大队,拥有多少官兵,为何非常难打?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南院枢密使】的最佳回答:

当时日本陆军战斗部队的最高编制是师团,指挥官授予中将军衔。师团下辖步兵 2 个旅团,1 个炮兵联队,1 个辎重大队等总数约 1 万多人。人员编制不是固定的,日军某些主力甲级师团的人员可以达到 2 万人,战斗力相当强悍。师团下一级是旅团,旅团一般下辖 2-4 个联队,共 5000 多人,指挥官授予少将军衔。下一级是联队,联队相当于中国军队的团级部队,指挥官一般是中佐或者大佐。人数在 1000 人左右,有些主力联队的人数就像中国军队的加强团一样,人数可以达到 3000 多人。联队下面就是大队了,日军大队相当于中国军队的营,普通大队 300-600 人,最多可以加强到 1000 人以上。而 300 人左右的大队指挥官一般是少佐,600 人以上的指挥官军衔则为中佐。大队再下一级是中队,也就是连级部队,人数在 100-200 人,指挥官为大尉军衔。中队下面还有小队,小队是抗日神剧中日本人最常见的编制,一般是 70 人,指挥官少尉,中尉都有可能。

亮剑里的山崎大队那么难打的原因,就是八路军的装备太差了,八路军长期以来,更擅长的是游击战和伏击战,因为子弹太少,人均子弹只有 5 发,打完三枪就不敢在开枪,这就是装备奇差的“三枪八路”。李云龙成功歼灭了山崎大队是因为他出其不意的打法,在战争年代每个人能够拥有两颗手榴弹已经是十分的罕见,而李云龙的 300 多人的部队却一共拥有了 3600 颗手榴弹,这在抗日战争那个即若贫乏的年代根本不可能有如此的配置。

山崎大队虽然人少,但是当时的日本陆军士兵战斗素质极高,武器装备一应俱全。轻重机枪迫击炮都有。日军还构筑了相当科学的防御攻势,面对八路军的轮翻攻击有条不紊地进行还击。日军每人平均 120 发子弹和 3 枚手雷,每一挺轻机枪携带 810 发子弹。有的还为每一支步枪额外配发 140 发子弹,每一挺轻机枪额外配发 1440 发子弹。冈崎支队虽然只有 500 多人,但是有近 20 万发子弹、几千枚手榴弹和掷弹筒榴弹,火力很猛烈。日军防御阵地高居临下。而且射界开阔,冲锋的八路军没有任何掩体,加之李家坡位于八路军腹地,八路军急功近利猛烈冲锋,导致伤亡惨重。我军虽然人多,但是弹药不足,很难形成火力优势。因此,山崎大队在这种环境下,就会比较难打。

【2】、来自网友【西府赵王爷】的最佳回答:

大队在旧日本军队序列中,通常被认为是营级编制。首先其指挥官的军衔通常为中佐,相当于中校,和一般营长的军衔刚好对应。

其次,一个普通步兵大队的满编人数,在 1100 人左右,规模稍大于同时期其他各国的营级编制。比如二战德军一个普通步兵营,满编也就 700 出头,而美军的一个满编步兵营也就接近九百人。

至于武器装备方面,日军因为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晚,资源相对匮乏,更加没什么优势。

通常来讲,日军一个步兵大队除了常备的步枪手雷单兵装备,还能拥有 36 挺轻机枪和 12 挺重机枪这样的重火力;以及一个步兵炮小队,装备有两门 92 式步兵炮;此外还有大车和骡马作为运输队伍。

相较而言,像德军、美军的步兵营就要豪华不少了。德军一个步兵营,一般会装备有 6 门 81 毫米迫击炮和 9 门 50 毫米迫击炮,通用机枪 52 挺,以及一百余支冲锋枪作为突击火力。德军这些装备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还是有优势的。以机枪为例,德军通用机枪可比日军的好用多了,一个是是 200 发弹链供弹,另一个则是 30 发弹板供弹,火力持续上完全没法比。

所以虽然德军步兵营的规模不比日军大队,但火力强度却是要更胜一筹。

同样的还有美军,一个八百多人的步兵营,不仅装备有 15 门迫击炮,还有相应数量的火箭筒以及 3 门反坦克炮。而在自动火力方面,美军更是做到了单兵配给,人手一把五连发,其火力自然是要远超日军的。

所以,总体来讲,日军一个步兵大队虽然人数规模要比一般的营级单位大,但实际的火力水平,并没有什么优势。没办法,这就是工业实力的差距,如果有那个家底,谁不想人手一把加特林?满山都是榴弹炮?毕竟口径即正义,大炮即真理。

不过,这仅仅只是在与当时的世界主流军队作对比,如果是放在中国战场之上,那日军的优势可就大多了。从编制结构、到火力水平,日军可以做到全方位的碾压。

首先就人数规模而言,当时中国各方军队的营级编制规模普遍在 500 人以下。即便是编制结构最为合理的整理师,也就是咱们常讲的德械师。一个步兵营的满编人数,也就 650 人左右。

当然了,因为统一战线,当时许多地方军阀,甚至于是咱们的八路军等部队,其实在编制上都差不多是走的整理师这一套。但因为自身条件所限,即便是给了编制,往往很多都处于缺额状态。所以一个营能拉出来五百人,那基本都算是主力作战部队了。

像《亮剑》里面李云龙的独立团,其开始也就一千多人,一个营不过三百多人。虽说是团级编制,但实际规模也就和日军一个大队差不多。

当然了,最牛的还是《我的兄弟叫顺溜》里面陈大雷的六分区。按照剧中的设定,这个六分区至少也是团级编制。因为人家一分区的刘强,同样是军分区司令员,当初小黄庄战斗的时候,就直接带了一个团来支援陈大雷。

事实上,陈大雷的级别甚至还可能更高一点。因为按照剧中的设定,六分区乃是江淮军区下属的二级军区。在新四军的序列里面,二级军区一般都是旅一级单位。

但是,不管陈大雷的级别有多高,其手中的兵力却非常有限。按照他自己所汇报的那样,现在手里虽说有着三个营的编制。但一营和二营都还只是停留在建设阶段,能用的就一个三营,所以当时陈大雷手下就只看到一个三营长,至于一营长和二营长,则是连提都没提过。

更为关键的是,即便是三营,那也存在水分。其中一连和一营二营一样,依然是有名无实。二连则是拉出来了一个架子,一点新兵在训练。真正的作战不多,也就一个三连。满打满算,整个六分区,也就一百来号人。

在了解到六分区的实际规模之后,再来看小黄庄战斗中,六分区差点被一个日军中队所全歼,其实就很合理了。毕竟人家日军一个中队有接近二百人,本身规模就相当于一个加强连。再加上人家装备更好,单兵素质更高,打不过很正常。

当然了,相比于人数上的差距,日军更大的优势在于武器装备。如果按照正常德械师的编制,日军的装备优势并不大。当时一个德械师步兵营标配有 30 挺轻机枪,6 挺水冷重机枪,还有八门迫击炮,这个火力水平可不算低了。要知道人家一个步兵营只有 650 人。

但问题是,当时中国能够达到如此装备水平的军队,实在少之又少。即便是所谓的德械师,很多都还做不到标配,更不要说其他的地方部队了。

尤其是像八路军、新四军这种武器基本依靠缴获的部队。能人手一把中正式,那就已经属于主力部队了。如果要是能来两挺重机枪,还有迫击炮,那都算是土财主了。如果是像李云龙这种,能拉出来一门意大利炮,嘿嘿,那可就厉害了,怎么也该打个县城玩玩儿。

没办法,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很薄弱,很多武器装备都只能靠进口。而军阀混战,只顾敛财,对于军队的发展建设又不上心,所以军队缺编是常态。

所以,当年的抗战是真的难。但因为一些影视剧的误导,加上对于那段历史的不熟悉,许多人并不觉得抗战有多难。估计是为了迎合国人,许多抗战剧都会有意识的弱化日军。即便是大家公认的经典《亮剑》,里面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这样的桥段。比如李家坡之战,李云龙独立团打山崎大队,其实就有些夸大了。

李家坡之战算是《亮剑》里面的重头戏,其规模虽然不算大,但对于李云龙和独立团而言,却是非常重要。

当时独立团因为杨村一战的失利,被总部首长批成了发面团,不仅连老团长孔捷被撤了,连番号都差点没了,全团官兵的士气跌落到了谷底。这边听说要打仗了,全团上下都憋着一口气,他们急需一场胜利,来为自己洗刷屈辱。对于李云龙而言,这是他接手独立团的第一仗,同样不容有失。

这就是为何独立团没得到主攻任务,李云龙会大发雷霆,叫嚣着要赵刚去和旅长打一架。后来 772 团进攻不利,独立团被拉来担任主攻,全团上下自然是兴奋异常。

当然了,兴奋归兴奋,但是这仗可不能乱打,光有勇气可不行,还得有脑子。日军指挥官山崎虽然长得不咋样,罗圈腿、矮个子、粗脖子,像颗大号的猎枪子弹。但人家在战术指挥上,确实还算有两把刷子。

他因地制宜,合理的利用李家坡的台形高地,构筑了一个环形的野战工事。整个工事居高临下,角度刁钻,这对于缺乏曲射火力的八路军来说,绝对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如果是正面进攻,那完全就是给日军当靶子,772 团就在这上面吃了大亏,损失惨重,最后被撤了下来。

李云龙敏锐的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带着独立团上来之后,并没有急着强攻。而是派人带上工具开始挖战壕,他准备用土工作业的方式,拉进双方阵地的距离,从而减少冲锋的时间。此外,他还将全团的手榴弹集中起来,等到部队冲锋的时候,统一投掷。同时机枪也被集中起来,统一火力掩护。

最终,李云龙成功打上李家坡,消灭掉了山崎大队。

其实从整体的战场设定来看,李家坡之战的问题并不算太大。其无论是之前土工作业的战术,还是后续手榴弹集中投掷的安排,都是比较合理的。尤其是扔手榴弹这一招,其主要的作用并不是杀伤,而是掩护,要为大部队冲上李家坡争取时机。

因为李家坡之战,从始至终的困难都不是如何与日军厮杀,而是如何冲上那个环形工事。许多观众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便有了 3600 颗手榴弹消灭山崎大队的说法。所以,手榴弹并不是李家坡之战的漏洞。

李家坡之战真正的问题,其实是出在实力的不对等上。如果说李云龙拉上全旅来打这一仗,那完全没问题。但他只有一个独立团,要知道当时的独立团可还不是土财主,别说意大利炮了,迫击炮估计都没用。虽说独立团全员出击,连炊事班的伙夫都上了,但那也就一千多号人,而他们的对面却是据险而守的山崎大队。

这种情况下,进攻方本来就很吃亏,再加上对面各方面战斗实力都占据优势。独立团最终即便是能够冲上环形工事,那也占不到多大便宜,更遑论全歼日军了。

如果歼灭山崎大队仅仅只是挖点堑壕,扔几颗手榴弹那么容易,当初的关家垴战斗,就不会打得那么艰难了。

关家垴战斗应该算是李家坡之战的历史原型,同样是一支日军大队,孤军深入到八路军根据地扫荡。这支部队虽然是大队编制,但却是临时拼凑组建,兵力仅 500 多人,差不多就半个大队,带队长官名为冈崎谦长。

冈崎大队带着部下,在根据地烧杀抢掠,无恶不做,还焚毁了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为了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决定消灭掉冈崎。

由于战场是在根据地腹地,所以八路军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不算那些阻击打援的部队,仅仅是参与直接进攻的部队,就有八个团共一万余人,基本全是当时八路军的主力部队,甚至还包括总部直属炮兵团的一个山炮连。指挥员更是一个比一个顶,最后还有彭老总坐镇。这个阵容,可比李云龙打平安格勒要豪华。要知道这可不是打百团大战,而是对付一只仅 500 多人的日军孤军。按理来说,这应该是一场很轻松的战斗。

然而,最终的战果却是非常令人意外。在关家垴,八路军一万多人,面对 500 多日军,打了整整两天两夜,伤亡了两千多人,却依然未能全歼日军。最终,因为日军的大部队增援赶到,我军主动撤退。虽然日军的损失也很惨重,伤亡近四百人,但是人家好歹是守住了。而且是在兵力绝对劣势,被四面合围的情况下,

说一句许多人可能不太爱听的话,单从战斗结果来看,关家垴战斗,确实是咱们输了,而且输得还挺惨。虽然这里面有着日军了关家垴高地地利的原因,但日军强悍的作战能力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与此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了当时八路军在与日军正面作战时的欠缺。

所以不夸张的讲,一个日军大队放在国际上,顶多是一个间于营团之间的作战单位。但是来到中国战场,一两个团估计都不够他吃的,即便是师一级的作战单位,也很难吃得下。

当然了,我不是想要证明八路军的实力有多弱,而是想要告诉大家,当年那场战争真的很难。没办法,我们的实力就是和人家有差距,单兵素质,战术协同,武器装备、后勤补给等等,几乎是全方面被碾压。

最后给大家列个数据,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中国战场上被中方所消灭的军队数量为 130 余万人,其中死亡人数为 44 万。而中方的军队伤亡人数则是 380 余万,其中阵亡人数高达 150 万。这里面还不包括因为失踪、病亡、以及其他意外身亡的士兵数量。至于平民损失,那更是天文数字。

单就从战损来看,就足以说明当时中方和日本之间的军事实力差距。而且有一点千万不要忽略,那就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我们凭借庞大的战争潜力以及盟军的支持,其军事实力其实是在不断增长的。而日军在战争后期,因为盟军的封锁和其他战场的消耗,则是在走下坡路。所以在战争前期,中方的军队想要和日军正面对抗,往往要付出五六倍的代价。

不夸张的讲,抗日战争的胜利,那完全都是在用人命去拼,一个人打不过,就来两个,两个人打不过,就来三个。所以,像那些一扫一大片的抗日神剧,完全就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对于先烈们的付出视而不见,更可怕的是,他们的存在,会误导那些不了解历史的年轻人,让他们觉得抗战就该是那样的,这就属于误人子弟了,自然是应该受到谴责。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