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宇宙那么大,大部分行星都是石头,问题来了,石头又是从哪里来的?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13:03:17 2次浏览

关于问题宇宙那么大,大部分行星都是石头,问题来了,石头又是从哪里来的?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同鑫圆 323846】的最佳回答:

行星主要分为两种: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类地行星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以地球为例,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地核则是由铁和镍组成。类木行星由气体组成,主要是氢和氦,但不意味它就是一团气体,更像是一团被高度压缩的气体。以木星为例,它的平均密度 1.3 克每立方厘米,比水要重一些,有一个由铁和硅组成的核心。

而石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等化合物,是各种元素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经过融化—冷却—风化形成。

那它们都是从哪里来的?

现在主流的观点认为:宇宙起源于 138 亿年前一场大爆炸,由一个体积非常小密度非常大的一个称为‘奇点’的东西爆炸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宇宙,也是宇宙一切物质的来源,称之为“宇宙大爆炸”。

科学家推断,大爆炸发生后的 10 秒,宇宙温度下降到 30 亿摄氏度,这种情况下质子和中子开始结合,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氦元素,而自由质子和自由电子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氢元素。它们均匀的分布在宇宙空间,慢慢冷却,在引力的作用下聚集,形成一片又一片的星云,宽度达上百光年。这个时候宇宙还是黑暗的,没有任何光亮。

在星云的某些地方,出现了一些密度比较大的区域,越来越多的氢元素在这里聚集,慢慢的在重力下收缩,其中心温度越来越高,当中心的温度达到上千万摄氏度时,热核反应开始发生。

恒星内部的氢元素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下,氢原子核具有极大的热运动速度,在彼此碰撞而发生聚变反应,4 个氢原子核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并丢失大约 0.7%的质量,这 0.7%的质量转化为了能量,开始向外产生辐射压,当内外的压力刚好相等时,收缩停止,一颗恒星就这样诞生了。

其他地方,恒星也以同样的方式接二连三的形成,这时候的行星还都是气态行星,主要由氢元素组成,其他元素正在恒星内部慢慢形成,从氢聚变为氦、氦聚变为碳、氧、氖、镁、…一直到铁为止。

第一批形成的恒星都是大质量的恒星,寿命非常短,只有几百万年的时间便发生超新星爆发,比铁重的物质在爆发中形成,这些物质在宇宙中扩散,污染了周边的星云,周而复始,星云中的重元素含量越来越大,往后形成的恒星系中才得以形成岩石行星。经过上百亿年的时间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宇宙。

所以,我们每天用的金属制品,以及我们身体内部的钙、铁、锌、硒曾经都参与了核聚变甚至超新星爆发。

【2】、来自网友【卡路里公社】的最佳回答:

纠正一下题主的说法,宇宙中大部分行星并非石头,而且那些也不是“石头”。

“行星”这个名字,顾名思义,是它们在宇宙中的状态如同行走,位置不固定,环绕着恒星运转。

按照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于 2006 年 8 月通过的“行星”新定义,包括三点:

  • 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
  • 质量必须足够大,克服固体引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体);
  • 必须清除轨道附近区域,公转轨道范围内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体。

由此,传统的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被踢出行星之列,有了新的八大行星之说。

宇宙浩瀚,行星难计其数。

目前人类发现的太阳系外的行星有几千颗,太阳系内行星共约 70 万颗。

当然,必然还有众多尚未被发现的行星。

行星的结构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人类一直在探测,收获不断。

就拿我们熟知的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来说。根据形态和结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

1)类地行星

包括地球、水星、金星、火星。

顾名思义,类地行星的特性与地球接近:距离太阳相对较近,体积小、密度大,由含氧、硅、铁和其他金属成分的岩石组成。

它们的表面特征,与地球类似,都有一层硅酸盐类岩石组成的坚硬壳层,貌似固体岩石。

例如水星,表面密布着环形山和沟纹,它由大约 70%的金属和 30%的硅酸盐材料组成。

再如火星,具有橘红色的外表,因为地表被赤铁矿(氧化铁)覆盖。

类地行星的结构大致相似,都由核、幔、壳的圈层结构构成。其中壳和幔主要由硅酸盐岩石构成,核主要由铁构成。

2)类木行星

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顾名思义,类木行星的特性与木星接近:体积大,密度小,主要由氢、氦、氮和其他轻元素组成,挥发性元素较多。

显然,类木行星的表面接近于气态和液态,内部结构则是复杂的岩石结构,与类地行星的整体固态“石头”大不一样。

行星的形态和结构是如何形成的?

简洁、通俗地说,行星是伴随恒星形成的,恒星则是由星云形成的,而星云主要是由稀薄的气体或尘埃汇聚成的天体。

宇宙中的星云被誉为“造星工坊”,它们是由大量星际的大量稀薄的气体尘埃等物质汇聚成的天体。

星云的主要成份是氢、氦,还含有一定比例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有机分子等物质。

星云物质会因引力汇聚,进而转化为热辐射,最终达到核聚变,形成原恒星。

许多新形成的恒星周围都被一种叫做“原行星盘”的结构所包围,其中包含形成未来恒星系统的所有物质。

典型的原行星盘,主要是氢分子的分子云。分子云会因自身重力而塌缩,密度变大,加上自转等运动,导致云气逐渐扁平,与原恒星组合在一起就像荷包蛋。

而这种状态,就是行星诞生的摇篮。

由此,行星也就有了多种形态和结构。例如类地行星的复杂岩石结构,类木行星的气态+液态+固态结构,有的行星则是原始的星云结构。

随着人类对宇宙的不断探测和发现,对于行星也会有逐步深入的认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