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打催生针后,一般多长时间开始有感觉?催生针对胎儿有何影响?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凯当以安】的最佳回答:
入院后,
医生会检查孕妈的各项生理指标。
到了预产期宝宝还没动静、
或超出预产期、
或孕妈高龄、
或孕妈在怀孕过程中有高血压、
妊糖等其他危险情况,
医生才会同意试行催产素。
这之前医生会让你签一个授权,
在你最危险、自己不能做决策的时候,
被授权人可以替你做决定。
然后还有其他一大堆资料要签,
这些你本人或被授权人签都可以了。
一套程序走下来,
医生会安排护士推着你去过渡病房试产,
胎心监测、心脏、血压、血糖,
都随时监控着,
扎引流针管,
这个很疼,
会不舒服一阵子,
缓和一下就会开始缓慢的给你滴催产素了。
催产素滴起,
孕妈就会开始不规律宫缩,
抓心挠肝的不舒服,
很痛。
有的孕妈反应快,
滴一阵变成规律宫缩,
就要生了,
进入正式产程,
被推进正式生产的房间继续努力,
过程中有助产士引导。
有的孕妈滴几个小时都没多大进展,
胎儿纹丝不动,
就是不想出来,
那就得由医生再一轮的综合评估后下决策了。
我当时试滴两小时没进展,
被推回病房,
第二天又滴了一天,
胎儿仍然不发动,
当晚签了另一份同意书,
第三天用了一个一千多的进口药,
就是比之前的试滴的更猛的一种催产素,
然而并没有管用!
此时加上入院已经四天时间了,
滴催产素、打无痛、坐助产球,
人工破水两次,
开了五指,
内检十几次,
宝宝卡住了,
一天都没怎么下来。
医生紧急评估状况,
把我先生喊来下了危险通知,
建议顺转剖,
再坚持下去孩子大人都有风险。
我当时已经被折磨的不想坚持了,
我真的已经尽力了!
那种痛是你抓不住、摸不到,
又痛到心里的那种……
我无助的哭了,
说我不行了,
坚持不下去了,
孩子卡住的地方太痛了,
打的无痛也起不到作用了……
最主要我担心胎儿有危险……
先生看我遭那些罪,
也怕我和孩子有危险,
签了手术同意书。
麻醉师在这四天时间里,
随时待命。
告诉我此时剖,
有几种麻醉方案,
因为我先打了无痛,
剖的麻醉位置与顺产扎的无痛位置是不同的,
拔下来再重新扎对我身体不太好,
可能会有后遗症,
最好是第一种方案,
让我坚持一下,
借着之前打的无痛的麻醉,
忍一下,
取出孩子再上麻醉,
这样对孩子好。
为了孩子我拼了,
我选了第一种方案,
就是生剖,
硬挺。
选择后我被推进了手术室,
躺好后我只和麻醉师说了一句话,
“把我手脚都绑上”,
然后就开启了漫长的坚持,
坚持,
再坚持……
我感觉得到肚子被划开的触觉,
听得到医生的交流,
看得到血喷溅到房顶、照耀灯上,
拼命的攥拳头忍着,
医生一直拼命提着我的子宫……
麻醉师还不让攥拳头,
让放松……
左右胳膊被下了新的引流针管,
分秒如年……
孩子终于被取出来了,
肚子一下子空了
,
麻醉师立即告诉我,
马上给你上麻醉,
你很英勇!
护士抱着宝宝在我左脸颊轻轻一吻,
我突然放松下来,
感觉全身好冷,
那种被冻到冰柜里的感觉,
立马昏睡过去……
这就是我的生产经历,
现在宝宝几个月了,
每次儿保长势都很好,
没发现不好的情况。
催生针都是在医生合理建议下,
用的量也是被控制的,
整个过程都有助产士在旁边监管照顾
,
医生也会隔一会儿来看一下,
相对来说是安全的。
由衷的建议准备用催生针的孕妈们,
不要遭那个罪啦,
打了也不一定能顺下来,
用药就有风险,
实在有各种情况就剖,
大人少遭罪,
孩子也少风险。
至于产后疼那么几天,
很快就过去了,
还有种东西叫产后麻醉,
止疼泵撤下去后可以塞肛门用药,
不影响喂奶,
妈妈少遭好多罪哦,
自己的亲身体验!
【2】、来自网友【梦想妈妈】的最佳回答:
胎儿在孕妈妈的子宫里面待的太久也不好,面临胎盘老化等一系列问题,还有的孕妈妈已经出现了宫缩,但是宫缩时有时无,根本无法打开宫颈,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打催生针来帮助催生了。
但是催生针也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果,有的孕妈妈对它比较敏感,可能打上以后一两个小时就有反应了,有的可能连打好几天都没有效果,或者打的时候有反应,打完就没有反应了,这就代表催产效果不理想,孕妈妈只能面临剖腹产了。
打催生针多久才有感觉呢?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一看那些打了催生针的妈妈们是怎么说的:
妈妈 A:这个是不一定的,我用了之后一点反应也没有,第二天的时候还是没反应,实在没有办法了,一直把羊水给破了才生的。
妈妈 B:我生的时候也打了,大概一小时左右就十指全开,进产房了。不过,这个也是因人而异的,没有一定,我旁边床的妈妈就稍微久一点。
妈妈 C:我 38 周破羊水,一早去医院打了一天催产针无反应,第二天中午剖。
催生针的效果其实就是促进宫缩,所以打的时候要严格控制好量,如果打得太快或者打的太多,会导致子宫过度宫缩,导致子宫下段越来越薄,引发子宫破裂的危险。而且宫缩过强,宫缩时间持续太长会影响到胎盘的血液循环,引发胎儿缺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