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过去在农村经常看露天电影,令你至今难忘的有哪些片子?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大乡间小纪事】的最佳回答: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农村放电影一般都在露天,当时看的外国电影比较少,我印象中有:南斯拉夫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朝鲜的《卖花姑娘》、《鲜花盛开的村庄》,苏联的《列宁在一九一八》、阿尔巴尼亚的《伏击战》、越南的《同志十兄弟》等。
国内影片比较多,印象中主要有:《南征北战》、《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奇袭白虎团》、《渡江侦察记》、《红灯记》、《海霞》、《激战无名川》、《海港》、《春苗》、《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巜小螺号》、《金光大道》、《红色娘子军》、《半夜鸡叫》、《龙江颂》、《艳阳天》、《平原游击队》、《地雷战》、《地道战》、《苦菜花》、《农奴》、《打击侵略者》、《我们村里的年青人》、巜三进山城》、《铁道游击队》、《鸡毛信》、《洪湖赤卫队》、巜打铜锣补锅》、巜创业》、《决裂》、《海霞》、《英雄儿女》、《智取华山》、《白毛女》等。
当时年纪小,好模仿电影中的人物,特别喜欢模仿某些电影中的人物说话。以下电影中的一些台词让我至今记忆犹新:面包会有的(《列宁在一九一八》)。马尾巴的功能(《决裂》)。炮弹离炮位太远了(《渡江侦察记》)。我胡汉三又回来了(《闪闪的红星》)。老子吃馆子都不要钱,吃几个烂西瓜还要钱(《小兵张嘎》)。向我开炮(《英雄儿女》)。你们各自为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准放空枪(《地道战》)。张军长,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南征北战》)。同志们,前面就是沙家浜(《沙家浜》)。
这露天电影,最受不了的是寒冷。大冬天在村中的禾场上放电影,四处空旷,北风呼啸,寒气刺骨。记得有一次在外村看《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坐在人家柴垛上冷得受不了,便从一旁的秆垛里取得几把稻草盖在身上,结果回家就感冒了。
还有一回,周三小礼拜,从中学摸黑回家。我与同学从一坟山下来,边走边说话。我们看到山下田埂上有一路火把,这是村里人去邻村看电影,但不知为啥,这一路火把突然狂奔起来,转眼就消失了。到第二天才知道,这些去看电影的人听到坟山上有鬼在说话,大家都吓得不行了。原来,村里去看电影的人把我们当成鬼了。
(图片均为作者所拍)
【2】、来自网友【王洪溪】的最佳回答:
〈杂谈,影业下乡〉
这是在七十年代全国经济不景气,全国在贫穷时期,经济调配时代,以宣传为主,经济在匮乏寻找建设时代,没有改革开放的思路点来,这是一段经济匮乏也是让经济思考路途时代,以宣传方式为更好寻找经济建设路途的经历,全国文化下乡,是为了更好的为广大人们群众服务,影视界在人们群众露面了,走进乡下随俗而入,以宣传为主展开影业的时代,走向辉煌的初路,踏上影业的路途全过程。
最为我难忘的那段时光,那段生活方式得到影业的传播文化知识的一面,得到文化点精,学习到知识的经历生活。为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影片一下乡,场面是人山人海,夜里比白天还热闹。老的老,小的小,扯扯唠唠,以全家为主得多,影片没有开始放映时人已经坐满了全场,吵吵痒痒,身影弥漫,烟雾缭绕,影片开始放映时才静下。
我最难忘的那天是上映的电影片子,是三战片:《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这是最忘的一天也是人最多的一天,影业下乡是方便群众,是一种宣传文化形式的当前业绩。每天,每月,每年都有电影下乡:《卖花好》《天涯共此时》《野火春风斗古城》《轩扬雪夜》《将军南下》《烛光亮阁》等等,太多了,是数不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