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成语“云英未嫁”中的云英是哪朝人?她为什么没有嫁出去?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2 01:28:14 3次浏览

关于问题成语“云英未嫁”中的云英是哪朝人?她为什么没有嫁出去?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我思故我在 A01】的最佳回答:

谢邀!”云英未嫁”是一句汉语成语,既然是成语就必然有典故,只要弄明白这个典故,那么,云英是哪朝人也就不言而喻了。那咱们就先说说”云英未嫁”这个典故吧!

话说唐大中十三年冬(公元 859 年),杭州新城有个叫罗横的才子辞别家人后踏上了进京应试的行程,因为怀揣梦想和自信,所以,他目之所及的全是风景。

这一日他行至钟陵(今江西进贤县,距南昌市约 100 公里),见一楼阁雅致,便信步而入,在粉脂味的刺激下,才知是一家青楼,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理,他决定就此留宿一晚,也就是在这一晚他结识了成语中的人物——云英姑娘。

这一晚他意气风发、出手阔绰,将李白的那种”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得云英姑娘好感,在”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美好时光中,与云英姑娘一夜风流,直到次日午后才依依惜别而去。

辗转到了京城,因时局恰逢”牛李党争”正酣,考场与官场同样黑暗,整整六年时间他考了七次,均未考中,这让他很是沮丧,慨叹自己生不逢时,幸好有一个叫韦庄的才子与他同病相怜,年年陪他进考场,也年年不中,多少让他不那么孤单。(韦庄也为后人贡献了”否去泰来”及”细雨和风”两个成语,在此不作多赘)

怎么才能考中呢?罗横为此伤透了心,一日,有人告诉他说前些年有个叫杜牧的才子之所以考中,是因为他写了一篇《阿房宫赋》得到了主考官的认可,于是他决定效仿,便将他所写的诗作、小品、杂文等自编成册,取名《谗书》分送他人观看。

还别说,这招还真灵,传阅之下,就连当朝宰相郑畋阅后都暗自称好,特别是他的一首诗句:”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更是得到了郑畋之女的垂青,据说秒变”罗粉”,并常将罗横之名挂在嘴边。

郑相知女心意,于是安排将罗横传唤至府中叙话,郑小姐一听心中的白马王子到来,忙欢喜雀跃地跑到帘后观望,一看之下,原本准备”爆灯”的双手无力的垂了下来,并将心中熊熊燃烧的 24 盏灯全部熄灭。

直到客厅上空传来”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那天籁般的歌声时,诚惶诚恐、面黄寡瘦且衣着寒酸的罗横却浑然不知他与幸福曾有过一次擦肩而过,原来郑小姐嫌他长得太丑,大大颠覆了她心中所幻想的模样。

唉!天天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谁能保持俊美呢?可郑小姐却不管这些,不但拉黑了他这个人,而且连他的才华也一并拉黑了。于是,在罗横后几次应试中,还多了一条不中的原因——长得太丑,实在无处说理,这便是史称“十上不第”的出处。

郁闷之余,他无奈写下闻名至今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名句来彰显自已的豁达和乏味的淡然,他想到了孟浩然,带着”鹿门黄土无多少,恰到书生冢便低。”的惆怅和”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的自谴,他将名字罗横改为罗隐,决定返乡归隐。

虽说是铩羽而归,但返乡的心情还是愉悦的,不像当年杜甫那样应试不中而狼狈不堪,因为他的心中又有了归隐这朵莲,所以,努力之后的淡泊让他有了别样的清宁。

当他返至钟陵时,他再次下塌那家青楼,好巧不巧地再次与云英不期而遇,寒暄过后,己退青涩更加丰韵的云英更加妩媚,她口无遮拦打趣问他:”罗秀才你怎么还是布衣?”这让罗隐一时无语,于是随手写了一首诗赠予给她:

钟陵醉别十余春,

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

可能俱是不如人

此诗一语双关,即打趣反嘲了云英至今仍隶名乐籍,未脱风尘的同时,又表达了对自己上十年来一事无成的自嘲及怀才不遇的苦闷。也就是这首《赠妓云英》诗幻化出了“云英未嫁”这句成语,所以,云英和罗隐均为同一时期的唐朝人。

那么,云英为什么没有嫁出去呢?

这个问题可就有点”小儿没娘,说来话长”了,因为”歌妓”这一职业几乎贯穿了中国 5000 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云英不过是千千万万歌妓中的一员,嫁与不嫁,她们均无”自我”的权利。

她们卑微地活着,心底比谁都清楚自己不过是命运的玩偶,是权贵们相互攀比和泄欲的工具,她们强颜欢笑地忍受着权贵们的荒淫,还要替权贵们背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无端骂名。

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因为女人细腻,但歌妓却有别于常人家中的女人,不管是家养的歌姬还是官家的营姬,她们都有着难言的伤痛和自卑,不管是色艺双绝的苏小小,还是出家为尼的章台柳氏,以及《红楼梦》中因抄家最后沦为官妓的史湘云,她们哪一个不是在命运的旋涡里挣扎。

有谁不想有个好归宿呢?然而好命的毕竟是少数,譬如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楚霸王项羽所宠爱的虞美人虞姬,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以及为曹操生下曹丕、曹植这等优秀儿子,最后”母凭子贵”逆风翻盘的卞夫人等,无一不是歌妓中翘楚。

就连被唐宪宗宠幸的杜秋娘,被宋徽宗看中的李师师等也算是歌妓中最大的赢家。再如能嫁给苏东坡这样大才子的王朝云,以及”秦淮八艳”中的柳如是,李香君等也都是可歌可泣的。

然而大多数的歌妓却逃脱不了命运的禁锢和安排,这其中就包括云英姑娘在内,她们不是不想从良,哪怕自己给自己赎身,然后找一个不知自已底细的地方把自已嫁了,可这样的机率却是不多,毕竟老鸨们都不是吃素的,不将她们榨干怎会轻易放过她们。

有人说给富商大贾们做小妾是一条出路,的确,走这条路的歌妓不在少数,但了解小妾地位的人绝不这么认为,个中原因看看《金瓶梅》中的李瓶儿以及《红楼梦》中赵姨娘和尤二姐做小妾的处境也就了然了。所以,做小妾还不如在青楼做头牌自由快活,这大概也是云英未嫁的原因之一。

有人说嫁给文人名士是最好的选择,然而文人名士大多需要的是红颜知己,喜欢的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以及”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感觉,当不了真,杜十娘不信,所以杜十娘才会受伤殒命。李香君不信,手执《桃花扇》也仅只过了八年的幸福时光,终因身份暴露被赶出候门,最后很快便在世人的觊觎与轻蔑中郁郁而终。

云英未嫁,不代表她不想嫁或嫁不出去,而是封建枷锁使她无法摆脱。

俗话说:红颜自古多薄命,千百年来,能让后人记住名字的歌妓不多,而云英的名字能永远刻在成语中,已是上苍对她的眷顾和青睐。未嫁也就未嫁吧!在那个女人地位低下(歌妓地位更低下)的社会,一切都不能苛求,也苛求不来。

云英最后的结局大概会和杜秋娘的结局类似,从美丽风流,色艺双绝最后沦落为一个年老色衰、疾病缠身、无依无靠、直至病死街头而无人知晓的孤苦老妪。这是大多数歌妓的最后人生写照,杜秋娘如此,史湘云如此,云英也将会如此。

(回答完毕,谢谢阅读!)

【2】、来自网友【西安晚报(提问者)】的最佳回答:

“云英未嫁”这个成语中“云英”听起来像女孩子的名字,她究竟是哪朝哪府人士,芳龄几何,姿容如何,因何就没把自己嫁出去,反而把自己“永远”嫁接到这个成语里呢?

  此云英女士,乃唐朝钟陵(今江西南昌)人士,职业妓女,大概还有些名气,盛世美颜谈不上,但也有点妖冶的姿容。云英能“流芳百世”,恐怕是拜诗人罗隐所赐。

  罗隐是晚唐诗人里的另类。他本名罗横,十次不第之后怒改名为罗隐。科举不留爷,爷归隐山林,做个隐士,不挡横你们路了。作诗,罗隐也有些另类,他擅长的是讽喻诗,像“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均出自他的手笔。“云英”一名就出现在罗隐一首诗的题目里,这首诗叫《赠妓云英》或《嘲钟陵妓云英》,诗曰:“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也做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唐诗别裁》里说:罗隐于南康郡首次入贡京师。途经钟陵,与妓云英同席。十二年后,罗隐再次科场失意,跟云英再次相遇,云英脱口而出:“罗秀才尚未脱白!”意思是说,罗秀才啊,你怎么还没摘掉白丁的帽子啊!罗隐自然不好意思,也很尴尬,于是赠了这首诗给云英,嘿,云英啊,我的确还是个穷秀才,你不也一样没从良、嫁个好人家吗。得啦,咱俩谁也别笑话谁,都是技不如人啊。

  罗隐笔头老辣,把自己读书人的身份跟妓女相提并论,这份自嘲的勇气在古代绝对是惊世骇俗的,从中也足见罗隐对科举制度的失望。很快,这首诗不胫而走,广为传唱。可惜的是,人们大多没有记住诗人的愤懑,却只记住了“云英未嫁”。诗人若泉下有知,不知做何感想? □ 古傲狂生 2020 年 7 月 17 日《西安晚报》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