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各自的母亲有多强?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1 19:44:11 3次浏览

关于问题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各自的母亲有多强?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纪元的尾声】的最佳回答:

西汉的太后,可以说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从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后开始,西汉的太后就对每一个皇帝都形成了一种“制衡”,强的不是太后的本身,而是赋予这些后宫权力的“道德思想”。

有人说,西汉中前期都是“妈妈政治”,所谓妈妈政治,就是指太后摄政或者是干预朝政,从史实来看,也真的确有此事。

西汉第二任皇帝,乃是刘邦和吕后的嫡长子刘盈,可刘盈在位数年,他几乎没有真正地掌握实权,执政的都是吕后,所以在刘邦之后,汉文帝之前这段“历史”时期,就被司马迁称为“吕后时期”。

在刘盈驾崩后,吕后接连扶持两个傀儡皇帝,把控朝政,“太后政治”在这个时期展露无遗。而当吕后驾崩后,被朝廷迎来长安登基的汉文帝刘恒,也同样带来了一尊“大佛”,那就是他的母亲薄姬,史称薄太后。

因为汉文帝的性格软弱,所以在汉文帝登基的中前期,都是薄太后参与摄政、掌控局面,或许因为是一家人,汉文帝的皇后窦氏也是个强势的人,当汉文帝驾崩后,汉景帝刘启登基,他一登基,就被母亲“窦太后”管得死死的,苦不堪言。

不过要说最憋屈的皇帝,莫过于汉武帝,因为汉景帝驾崩的时候,窦太后还在世,而他的母亲王娡也在世,这就意味着汉武帝得面对

“太后”和“太皇太后”

并存的局面,这让汉武帝十分无奈,受到的打压颇为严重。

汉文帝之母薄太后:“媳妇熬成婆”

薄太后第一任丈夫并不是刘邦,她当年跟随过魏王魏豹,因为被西汉“神相”许负给她算出一个“天子之母”的命运,所以薄太后颇受魏豹宠爱,可惜的是,后来魏豹战败,薄太后被当成俘虏充入刘邦的掖庭,魏豹到死可能都没想到,这个便宜被刘邦捡了。

虽然刘邦后来雅兴大发宠幸了薄太后,但刘邦对她没有什么感情,很快就冷落了薄太后母子,当刘邦平定了异姓诸侯王后,给刘恒封了个代王,自此,就算是厚待他们母子二人了。

在薄太后的眼界里,她这辈子最好也就是当一个“王太后”了,但不管怎么说,还算是不错了,后来刘邦驾崩,吕后因爱生恨,对刘邦的“宠妃”一一清算折磨,薄太后因为是个同样不受宠的苦命人,被吕后放过了。

从此天高海阔,告别长安。

戏剧性的是,吕后去世后,吕家人掂量不清楚自己的斤两,想要颠覆刘汉江山,后竟被陈平周勃一锅端,而西汉大臣们也是狠心人,将刘盈的儿子全部斩杀,目的就是为了找一个好“控制”的人当皇帝。

说白了,杀刘盈的儿子,那是为了给刘恒铺路,在代地的刘恒被这个喜讯冲击得有点昏头脑,但他的母亲薄太后并没有方寸大乱,立即让自己的弟弟薄昭前往长安查探虚实,有了母亲的帮助,刘恒很快稳住了。

薄昭到了长安后,跟一众大臣吃喝玩乐,酒桌文化让薄昭放下了心来,立即密信姐姐:

“放心,大胆来”

刘恒当皇帝,对于西汉朝堂和刘恒来说,是双赢,陈平和周勃要的不过分,是安度晚年,刘恒要的不过分,因为他得听妈妈的话。

“妈妈政治”又要开始了,不过薄太后为人有自知之明,她知道她当年不受宠,不能太过僭越,不能太过分,她跟“大房”吕后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吕后敢把刘邦踢下床,因为她是嫡妻,而薄太后还得祈求刘邦来宠幸她一晚,暖了无数个夜晚的寒被,刘邦也没有来过。

有时候,适当的“卑微”是能使人清醒的。

薄太后虽然有权力,但不乱来,她让弟弟薄昭代表薄家外戚在朝堂行使权力,一是为了帮助刘恒,二是为了帮助自己的家族,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如果女儿过得不错,帮一帮娘家,这并不过分。

虽然史料没有记载薄太后在长安做了多少事情,但可以确定的是,薄太后帮助刘恒度过了一个很“不安”的一个局面,从这个角度来说,西汉的

“妈妈政治”

并不是什么很彻底的坏事,也是因为薄太后在史书里的“痕迹”极少、同样也说明了薄太后和吕后不同,对刘恒的帮助极有分寸。

至于薄太后唯一一次有记载的干涉汉文帝的决定,还是在于西汉大臣周勃的问题上。

因为周勃当年自以为扶持汉文帝登基,有功于汉文帝,因此周勃便有些飘飘然了,这导致汉文帝在心中给周勃记下了一笔,当汉文帝逐渐全面掌控朝堂后,直接让周勃“强制退休”,而且周勃退休了汉文帝也不准备放过他,派人经常去“监视”他,整得周勃神经衰弱。

周勃也因为其中一次应对过激被人举报要“造反”,汉文帝抓住机会下令让人逮捕周勃,甚至还要处死周勃,周勃得知这个消息十分绝望,情急之下,只能求到薄太后头上去。

虽然周勃也是散尽家财了,不过薄太后并非是看在周勃的财富上帮周勃一把,她出面直接批评汉文帝,如果汉文帝对周勃都如此,那么其他老臣该如何作想,薄太后的一顿批评让汉文帝连连认错,放过了周勃。

媳妇熬成婆婆,但薄太后终究不是变成刻薄的婆婆,并不受宠的人生,让她有着很清晰的人生认知,汉文帝的“仁厚”,很大程度就是薄太后教导的,譬如在周勃一事上,汉文帝也是暴露了自己并不仁厚的一面,最后还是薄太后把汉文帝拉了回来。

汉景帝之母窦太后:西汉最“多事”的太后。

窦漪房这个名字,在西汉足以让汉景帝和汉武帝抖三抖,因为这是他们的母亲、祖母,十分强势的人物。

关于窦漪房如何在刘恒的后宫崛起,只能说她是幸运的,刘恒和原配妻子以及原来的嫡长子,在他称帝之前,竟然全部去世,这种命运似乎就要给窦漪房开路,汉文帝登基后,刘启被立为皇太子,窦漪房被尊为皇后,未来的“妈妈政治”,必然也有她一份。

汉文帝驾崩后,汉景帝登基,将母亲窦太后尊为皇太后,专属于汉景帝的妈妈政治正式开启。

早在汉景帝登基前,窦太后就已经让自己的家族“干涉”朝政了,因为汉文帝和薄太后对她的“关爱”,让窦太后将自己的族人带到了朝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西汉“魏其侯”窦婴,所以当汉景帝登基后,窦太后的政治触手更长,她虽然做不到吕后的地步,但也不是省油的灯。

而窦太后所做的事情中,最经典就是三件:

为子争储,替子争利,打压儒家。

一‬、为子争储。

窦太后是个奇怪的太后,但也是个传统的母亲,因为她跟众多的母亲一样,对于“小儿子”刘武特别疼爱,偏心到不行,而这种偏心,最终让窦太后向汉景帝提出了立“皇太弟”的要求。

这个要求一提出来,把朝堂都吓到了。

要知道,中原自古以来鲜有“兄终弟及”的传统,而窦太后竟然要求自己的大儿子以后把皇位传给小儿子,这无异于是把西汉的礼法给破坏掉,放在任何是一个时代,这都是太后不可能说出来的话,但窦太后就敢说,而且还要汉景帝屡次给保证。

这件事让汉景帝很为难,后来还是窦太后的本家人窦婴出面阻止了,这才让汉景帝逃过了“一劫”,本来汉景帝立的第一个太子刘荣,窦太后也很喜欢,但后来汉景帝又把刘荣废了,在废了刘荣之后,窦太后第一时间又还是找到汉景帝商量立“皇太弟”的事情,这把汉景帝整得十分无奈。

虽然窦太后知道自己这样做很不合规矩,但她三番四次说这个事,给汉景帝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她是一个传统的母亲,但也是一个奇怪的太后。

二、替子争利。

替子争利,这个子,自然也还是小儿子。

窦太后似乎很懂大汉以孝立国这一套,所以她对汉景帝的“孝心”把控得死死的,如果汉景帝不遵从她的意愿,那么就是不孝,如果不孝的话,那么未来的名声就会不好,因为这个倚仗,窦太后不断地“倾斜”资源给刘武。

当年因为立储的问题,闹得刘武和汉景帝兄弟二人关系很僵,后来还是刘武百般给哥哥说好话,才获得了哥哥的原谅,得以被汉景帝召入宫中欢聚,谁知道,就是这次入宫,刘武和母亲窦太后上演了一出“苦情剧”。

刘武要来长安,窦太后自然翘首以待,早早等着小儿子的马车进宫,但谁知道刘武的车队到了城门的时候,却没有发现刘武的身影,窦太后见此情景便大声哭喊,说是皇帝杀了她的儿子,而且哭的声音很大,显然就是为了把事情闹大,像窦太后这样“坑”儿子的母亲,也是鲜有。

窦太后一哭,就把汉景帝吓坏了,于是连忙告诉母亲,刘武是在半路换了一辆马车,并没有被杀,现在已经在宫中了,可人家窦太后并不买账,还要哭闹,此时的汉景帝才明白了窦太后这样做的深意,无奈之下,承诺给刘武的儿子、女儿全部封地,儿子封王,女儿给粮,这才让窦太后喜笑颜开。

说白了,这个“哭戏”就是窦太后设计好的,目的就是给小儿子讨要好处,既然你皇位不给这个弟弟,那么给这个弟弟的子女好一点的待遇总是可以的吧,汉景帝对此不敢有异议,只能哄着。

三、打压儒家。

其实窦太后在政见上,对汉景帝一朝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比如她推崇“道家”,打压儒家。

窦太后对道家的推崇,一度影响到了朝廷官员的选拔,在汉景帝时期,窦太后直接给刘氏宗族下令,凡是子子孙孙都要研读道家经典,不可以学习儒家经典,而到了汉武帝时期,窦太后更是将一批推崇儒家的官员纷纷定罪下狱,强势非常,汉武帝都没有办法。

之所以打压儒家,这可能跟大汉的立国之本“无为而治”有关,这并不能说窦太后就是错的,因为汉文帝遵循的,就是刘邦定下的无为而治,所以窦太后本身就是一个“守关者”,只是后来一切都在变化,无为而治的道家并不适用了,经世致用的儒家更符合要求,这才产生了冲突。

“扬道抑儒”在窦太后在世的时候根本无解,汉武帝也是等着祖母驾崩后才慢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这一点,也是窦太后在政治上影响力的体现,窦太后当年靠着“道儒”之争打击了很多政敌更是不用说了。

因此通过这三点来说这窦太后是最“多事”的太后,是很贴切的,她在世的时间太长,经历的皇帝够多,实在太有底气“乱来”了,但‬该说不说‬,窦太后的‬“妈妈政治‬”,还是‬合格‬的‬。

汉武帝之母王太后:给儿子铺路,和婆婆“斗法”。

王娡是个“传奇”人物,她的儿子乃是西汉“汉武大帝”,汉武帝能有那么伟大的成就,跟王娡的帮助离不开关系,王娡其实才是西汉“妈妈政治”中最出色的太后。

王娡第一任丈夫并不是汉景帝,乃是一个乡土农夫,后来因为不甘命运,抛下丈夫和女儿去太子宫“选秀”,最终被还是太子的汉景帝选中,后来汉景帝登基后,汉景帝废掉了自己的第一任皇后,让王娡成为了第二任皇后。

看似王娡的皇后是汉景帝给的,事实上,王娡在其中的“运作”不少。

汉景帝当年有一个姐姐,名为刘嫖,乃是窦太后的爱女,刘嫖做人很嚣张,她找到了太子刘荣的母亲要求联姻,以便自己能做天子的岳母,但是刘荣的母亲拒绝了,刘嫖怀恨在心,于是转头找到了王娡,王娡同意了这场联姻,这也缔造了汉武帝和陈阿娇的婚姻。

因为刘嫖和王娡联姻成功,刘嫖不留余力地帮助刘彻成为太子,刘嫖一方面在汉景帝目前打压刘荣,又给窦太后打他们的小报告,久而久之,汉景帝对刘荣母子心生不满,但这还不算完,王娡做事十分彻底,在这个节骨眼上,她让人到汉景帝面前劝立刘荣的母亲栗氏为皇后,这个行为让汉景帝十分愤怒,于是废掉了刘荣的太子之位。

太子被废,刘嫖又跑到汉景帝的面前说起了王娡的好,于是王娡被立为皇后,刘彻也因此成为嫡长子,被立为了太子。

所以王娡的崛起之路不是靠运气,是真的有水平的,汉武帝之所以后来能是汉武帝,他首先得先感谢母亲给他铺路。

成为皇后之后,王娡看出来婆婆窦太后并不简单,于是早早“布局”,将自己的外戚家族一些人引入朝堂,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武安侯”田蚡,后来和窦婴互相斗法那个人。

除此之外,王娡将自己的三个女儿纷纷和朝廷的贵族联姻,以此来加强汉武帝未来的话语权,当王娡这一切都做好的时候,汉景帝大限也到了,汉景帝驾崩,汉武帝登基,在登基之初,就受到了祖母的压制,而王娡就负责在这个层面帮助儿子平摊压力。

“田窦”之争,背后就是窦太后和王太后的斗法,不过这场斗争,显然汉武帝对双方都不满意,汉武帝觉得母亲也有些“过界”了,于是这反而成为了汉武帝压制丞相,拔高中央皇权的垫脚石。

面对儿子的“不满”,王太后没有压制儿子,反而是让儿子顺着自己的意思去做,王太后的举动也获得了汉武帝的尊重,所以说王太后其实是一个很合格的母亲,也是一个很合格的太后,在汉武帝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挺身而出帮助儿子,在汉武帝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她适时退居幕后,分寸把握十分到位。

所以后来王娡和别人说起自己在民间还有个女儿的时候,汉武帝没有对母亲生气,反而大方地到民间给母亲找到了自己的这个“大姐”金俗,汉武帝对于这个姐姐也是非常厚待,也算是孝顺母亲王太后了。

但就算是王太后没有“得罪”汉武帝,汉武帝也还是对西汉的“妈妈政治”产生了很浓厚的排斥情绪,后来他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宁愿让霍光辅政,都不需要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以后当太后摄政,因此给钩弋夫人赐死。

可惜的是,钩弋夫人的死并没有结束太后摄政的局面,后来的西汉皇帝,又给汉武帝复苏了这种麻烦的局面,最后才有了外戚王家王莽篡夺了大汉的江山,这也算是惨重的代价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2】、来自网友【张生全精彩历史】的最佳回答: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建了辉煌盛世的大统一王朝,前后延续了四百多年。汉朝之所以能够实现这样的辉煌,与汉朝初年的汉文帝、汉景帝及汉武帝三个皇帝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汉文帝、汉景帝实行休养生息。不但确保了国家的稳定,而且让汉朝的经济发展起来。汉武帝打击匈奴,不但实现了开疆拓土,让汉朝的疆域变得非常辽阔,同时也解除了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国家的威胁。可以说,正是因为汉初这三代皇帝共同努力,才为汉朝实现辉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过,这三位皇帝固然很厉害,但培养这三位皇帝的母亲更加厉害。可以说正是有这三位母亲的奋斗,以及她们对儿子们的着力教育,才会促成三代皇帝的成功。而且,这三位太后各有各的特点,在帮助儿子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薄太后能熬。

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最大的特点就是能熬。

薄姬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生活在孤独寂寞之中。薄姬被刘邦收留以后,她几乎一生都只见过刘邦一面,被刘邦宠幸过一次。好在于她的运气非常好,仅仅一次,她就给刘邦生下了代王刘恒。

后宫中的妃子,要能出人头地,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获得君王的宠爱。只有获得君王的宠爱,才会有前途和出路。否则的话,一辈子都只可能在皇宫里,孤独寂寞地生活。

戚夫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戚夫人极力讨好巴结刘邦,她尤其会跳舞。刘邦自从起义以后,在漫长的岁月里,不停地在前线打仗。而且刘邦经常打败仗,这使得刘邦的心情肯定是极为郁闷的。戚夫人就抓住了这一点,极力的在刘邦面前表现,唱歌跳舞,给刘邦解闷,安慰刘邦。这使得刘邦非常喜爱戚夫人。

戚夫人还明白刘邦是一个老家伙,他的年纪是很大的,随时都可能死去。要能够保持自己的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让刘邦把自己的儿子立为继承人。只有自己的儿子成了继承人,将来自己当了太后,才有稳固的地位。所以,她除了唱歌跳舞以外,还极力撺掇刘邦,让刘邦封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继承人。

而且戚夫人还明白,吕后不是一个能够容忍别的妃子的女人,假设将来吕后当了太后,自己绝没有什么好日子过。因此,从确保儿子的地位和自己的地位角度出发。戚夫人都在积极地运作,表现得很活跃。

然而在这些过程中,薄姬却非常安静,非常能熬,并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薄姬并不是一个很笨的女子,她要做这些事情,其实也是办得到的。她非常有手段。比如当年魏豹之所以娶她,正是因为魏豹听说了薄姬“当生天子”。这个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就是薄姬和她母亲有意营造的一个结果。

还有,刘邦之所以宠幸薄姬,是因为薄姬有意在刘邦喜爱的两个妃子面前放话,展示可怜。而这激起了刘邦的怜悯心。等刘邦去见她的时候,她则告诉刘邦,昨天晚上她梦见了有一条龙盘在她肚皮上。可以说,这一切都是薄姬有意设计的桥段。薄姬这么聪明,她要继续想办法引起刘邦更多的注意,并不是办不到。但是她一直没有这样做,非常安静。

在漫长的岁月里,薄姬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儿子刘恒的教育上,让刘恒勤政爱民,养德修身。当吕后开始收拾刘邦的其他儿子,和其他嫔妃的时候,薄姬因为一直比较安静,因此躲过了吕后的打击。

汉惠帝去世,刘邦的孙子们都蠢蠢欲动,想要接替汉惠帝当皇帝。刘肥的几个儿子,甚至举兵造反。但是薄太后一直让刘恒安静地呆着,不要去出这个风头。也正是因为刘恒一直表现得很冷静,而且品德又好,又把百姓管理得好,刘恒才获得了朝中大臣的重视,大家才会把他接到朝中,让他当皇帝。

薄太后能熬,因此她笑到了最后,她的儿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窦太后懂退。

窦太后当了太后以后,由于自己的眼睛瞎了,她的小儿子刘武特别照顾她,特别关心她,因此她也特别喜欢小儿子刘武。后来听说刘启和刘武两兄弟喝酒的时候,刘启表示将来要把皇位传给刘武,这让窦太后非常高兴。

当刘启废掉了自己的太子刘荣后,窦太后就给刘启提出,希望刘启能把刘武立为继承人。

刘启当然不会把刘武立为继承人,当年他之所以说那个话,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他喝醉了,打胡乱说;另一方面,也是他为了讨母亲的欢心。他看出母亲特别喜欢刘武。毕竟母亲眼睛瞎了,说这样的话来安慰一下母亲的情绪。

刘启不愿意把皇位传给弟弟,但是母亲又说到这个话。刘启不好不答应。因此他把这个事情扩大化,表明自己虽然是皇帝,但是不能擅自做主,而需要大家来讨论。于是把这个事情拿到朝廷中,让大家给意见。

事实上,皇位继承问题,是不能拿到朝廷中去讨论的。而且刘启后来把刘彻立为接班人,也没有这么做。为什么他偏偏要把刘武继承皇位的问题,拿去讨论。就是他想用大臣们的反对,来搪塞他母亲。

自然,大臣们懂得刘启心中想的是什么,当然就极力反对。

最终,刘启以大臣们反对为借口,剥夺了刘武的继承权。后来,刘武不高兴,暗杀了反对他的大臣袁盎。于是,刘启不断派出使者,调查刘武。刘启派出的使者,第一波还在调查之中,第二波已经上路了。显然,刘启就要通过这种方式,吓唬刘武,同时也吓唬他母亲窦太后。

刘武受不住吓,最后吓死了。

窦太后当然十分伤心。但是,窦太后是一个非常懂得退让的女人,她很快从情绪中走了出来,而且她还和后来的继承人刘彻的关系搞得很好。

要知道,和刘彻关系搞好不容易。毕竟当初窦太后是想把皇位给儿子,不给孙子,可以说刘彻和窦太后是天敌。

但是窦太后一直在退让,极力融洽和刘彻的关系,同时极力融洽和刘彻母亲王太后的关系,这使得后来在汉武帝刘彻的朝廷中,窦太后还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王太后通变。

王娡最早嫁给了一个农民,有一个温馨的家庭。而且家中的生活过得不错。她的老公金王孙虽然不是达官显贵,但是很喜爱她,而且日子还过得去。

但是当她母亲提出,希望她到皇宫去找机会的时候,她知道此去可能就是受苦,挨打受骂,当下人。而且很可能一辈子都当下人,做一个默默老死皇宫中的宫女,但是她却接受了这个挑战,依然离开爱自己的老公,离开儿女,离开温馨的家庭,到皇宫中去奋斗。

王娡放低自己身段,从零做起,最后竟然获得了汉景帝的喜爱。从一个小宫女,变成了汉景帝的妃子,而且还给汉景帝生下儿子刘彻。

汉景帝最初把刘荣立为太子。但由于栗夫人恃宠而骄,容不下其他嫔妃,并且得罪了馆陶公主。因此馆陶公主提出,希望把陈阿娇嫁给刘彻。

尽管馆陶公主做事张扬,陈阿娇身上有很多臭毛病,但是王娡敏锐地看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她和儿子一起,积极响应,娶了陈阿娇。

因为娶了陈阿娇,因此他们在馆陶公主的帮助下,最终刘彻得以被立为继承人。

当刘彻当皇帝以后,虽然王娡是太后,但是她的上面还有一个窦太后。王娡并没有因为不满窦太后指手画脚,有意打击窦太后的势力,而是懂得权变,教育儿子学会隐忍,努力在各方势力中找平衡。

所以我们看汉武帝前期的各种事情,朝廷中大臣们的各种斗争,都是一种找平衡的表现。

后来,王娡再一次发挥权变的特点,促成汉武帝把注意力集中在打匈奴这件事上,也正是因为打匈奴,通过卫青与霍去病所建立的功劳,打败窦太后及馆陶公主的势力,让自己发挥作用。

可以说,汉武帝能够变成一个文韬武略都非常厉害的一代雄主,王娡对他的教育影响是非常大的。

汉初三太后,事实上个人素质都是非常全面的,我们这里只是集中对她们最特别的性格给予展示。但这一点,也足以表现出她们的杰出和优秀。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