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作为亡国后被流放到朝鲜的中国皇帝,陈理最终的结局如何?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9 08:24:06 6次浏览

关于问题作为亡国后被流放到朝鲜的中国皇帝,陈理最终的结局如何?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嗔痴历史官】的最佳回答:

他是朱元璋强大对手陈友谅的儿子,从出生就含着金钥匙长大,可以说地位相当高,几乎没有受过什么委屈,按理来说,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绝对算是他的荣幸,只可惜事与愿违,后来发生的太多事情,直接促使他的情况急转直下。

今天要说的这个主人公就是陈理,陈友谅被灭之后,朱元璋最开始对陈理还不错,可是后来却将其送去朝鲜,那么陈理去到朝鲜之后结局如何呢?


陈理的遭遇

陈理是陈友谅的小儿子,他前边还有一个哥哥陈善,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来看,陈理根本就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王位,也和皇帝这个字眼不沾边,可是为何后来陈理却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呢?

这个问题必须从朱元璋与陈友谅之间的战争说起,陈友谅的两个儿子都算比较聪明的,因此在陈友谅称帝之后,就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立长子陈善为太子,当时的陈理尚且年幼,诸多事情都与他无关。

随着陈友谅和朱元璋之间的矛盾升级,达到你死我活的程度之后,陈善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了,毕竟只要陈友谅出了事情,太子陈善就要担负起陈友谅集团的重任方可。时间来到 1361 年,那是朱元璋和陈友谅斗争最激烈的时间点。

朱元璋为了统一天下,多次讨伐陈友谅,以至于陈友谅连续挫败,没有办法只能逃往武昌,去到武昌之后,陈友谅想了很多主意,最终制造了诸多大船,打算借助这个优势和朱元璋决一死战。

有了这些铺垫之后,陈友谅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朱元璋已经拿下的南昌,当时镇守南昌的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看到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来袭,朱文正居然不慌不忙,还立刻制定作战方案,硬是和陈友谅僵持了三个月。

三个月后,朱元璋终于率领大军支援南昌,陈友谅知道自己在陆地上打不过朱元璋,就率领大军退往鄱阳湖,想要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自己的战船优势攻打朱元璋,当时朱元璋也是不顾一切追击陈友谅,结果就在鄱阳湖展开大战。

鄱阳湖战役初期,朱元璋确实惨败,毕竟自己的战船太小,完全不是陈友谅的对手,眼看自己损失越来越多,朱元璋焦灼万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想到用火攻的计谋,并且靠着这个计谋挫败陈友谅大军,取得最终胜利。

陈友谅军队遭到火攻之后,很多人瞬间失去斗志,只有陈友谅依旧坚持作战,朱元璋多次劝他投降,他都没有接受,最后在突围之际被朱元璋军队射中,从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陈友谅去世后,他的军队立即就溃散了,只有少部分仓皇而逃,就连太子陈善也被朱元璋俘虏,这一战差点直接结束了陈友谅集团,好在当时年少的陈理逃过一劫,并且在张定边的护送下返回老巢武昌。

当时的陈理只有 12 岁,回到武昌后就在大家的支持下成为陈汉的第二任皇帝,为了保证陈汉的事业发展,张定边招募散兵游勇在短时间内组建了一支军队,朱元璋攻打武昌,都花了四个月依旧没有效果,最后只能暂时放弃攻打,陈汉因此得以安宁一段时间。

事实上当时的陈汉虽然组建了军队,但是大多还是老弱病残,所以张定边为了虚张声势,总是在训练士兵的时候鼓励大家呐喊助威,朱元璋派探子去了解情况,探子都误以为陈汉军事实力很强。

好在朱元璋有自己的判断,他断定陈汉的军事实力不可能恢复得这么迅速,因此在稍作休整之后,朱元璋开始对陈汉采取措施,经过朱元璋的威逼利诱,先将陈汉重臣张必仙杀掉,随后提着人头吓唬张定边。

武昌城内的士兵看到这一幕,士气瞬间下降,经过朱元璋的一番攻心术之后,陈理打开城门选择投降,鉴于陈理投降态度好,而且当时还有很多敌人需要对付,朱元璋必须树立典型来拉拢其余敌人,因此当时对陈理等人的态度很好。

朱元璋先让陈理挑选武昌城内的东西,随后安排陈理家人返回建康居住,赏赐给陈理住宅,封他为归德侯,就连陈理的父亲陈友谅以及爷爷等人都受到追封,足以见得朱元璋当时对陈理还是很不错的。


陈理去到朝鲜后的结局

本来陈理拥有了爵位和财富之后,就该安分守己生活了,奈何他结交了一个损友,此人正是起义军首领明玉珍之子明升,在与明升的交谈中,陈理抱怨了几次朱元璋对待自己的方式,因此触怒朱元璋。

朱元璋当时正打算清理陈理他们呢,刚好借助这个机会将两人送到高丽王朝去,朱元璋此举可谓是一举多得,不仅防止陈理等人被他人利用,还借机试探一下高丽王朝的忠诚度。

两人去到高丽王朝之后,高丽国国王按照朱元璋的意思,虽然给了两人比较高的名分,但是却没有任何实权和财富,两人瞬间就沦为普通人,只能靠自己双手解决温饱问题了,至于说后来陈理等人的生活情况究竟如何,史料中没有详细记载,不过从当时的实际情况以及高丽国的经济情况来看,两人在高丽的生活绝对赶不上在明朝的生活。

后来明升娶了高丽贵族的女儿,成为高丽女婿,生活有所改善,而陈理则继续过着清贫的日子,一直到高丽王朝被李成桂改朝换代变成李氏朝鲜之后,陈理的生活才稍微有所改善,不过此时距离陈理去世已经不远了。

永乐六年,陈理在朝鲜去世,终年 57 岁,有人说陈理留下了后代,并且在朝鲜开枝散叶,而有人则说陈理没有留下后代,至于哪种说法值得信任,只有让历史慢慢验证了。


结语

总体来说,朱元璋对待陈理的态度不算差,可惜陈理的特殊身份,早已决定了他的命运,就算朱元璋不将其送到朝鲜去,陈理也可能受到洪武年间其余事件的影响而丢了小命,比起失去性命来看,陈理去到朝鲜后的生活,已经足够庆幸了!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留下有趣的思想。

【2】、来自网友【围炉煮酒话春秋】的最佳回答:

陈理去了朝鲜后,虽然享受崇高的地位,但生活过得很艰苦,不过好歹是活了下来,其后代还成为朝鲜的大氏族。

陈友谅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陈善在他称帝后被封为太子,二儿子陈理因为年纪小,陈友谅还在世的时候并不显山露水。

1361 年,朱元璋讨伐陈友谅,陈友谅连续丢掉了十一个郡的土地之后,仓皇逃往武昌。

作为报复,陈友谅打造了数百艘高大的战船,满载着家属和百官,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南昌,南昌因此岌岌可危。

朱文正在南昌坚守了三个月之后,朱元璋终于带着大军赶来救援了,陈友谅有点害怕朱元璋,便带着军队进入了鄱阳湖,试图寻找有利地形与朱元璋决一死战。

当时朱元璋的军队都是小船,无法与陈友谅的大船抗衡,因此连战连败,但后来刮起了东南风,朱元璋心生一计,利用小船速度快的优势,对陈友谅的大船实施火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陈友谅被打得大败,最后退到革奚山。

后来,朱元璋又派人守住了鄱阳湖的出湖口,造成陈友谅退无可退,只得坚守革奚山。

期间,朱元璋数次劝降陈友谅,但都被他拒绝,最终他决定带兵突围,双方在泾江口再次爆发了大战,但陈友谅被朱元璋给打了回去,他还在撤退的过程中,因为站在高处指挥作战而被箭射穿了头颅,当即就死掉了。

陈友谅死后,大军顿时陷入混乱,要么四散而逃,要么被朱元璋消灭,他的太子陈善还被朱元璋的手下给俘虏了,二儿子陈理则在太尉张定边的掩护下,带着陈友谅的尸体趁夜色逃出了鄱阳湖,一路返回了老巢武昌。

那时候陈理只有十二岁,他被张定边带回武昌后,继位为陈汉第二任皇帝,后来张定边又四处招揽散兵游勇,并在周边募集兵力,很快就又有了一支人数众多的军队。

朱元璋稍事休整之后,就带领大军来到了武昌城下,但围攻了四个月都没能攻克,可见陈汉虽然遭受大败,但还是有一定实力的,朱元璋只得撤军返回南京。

在经历了这一次胜利之后,张定边等人备受鼓舞,为了进一步炫耀武力,他下令军队都到山上驻扎,四周插满大旗,训练的时候大声吼叫,一时间声浪震天,给人一种兵力十分强盛的感觉。

朱元璋派去的探子回去报告他说,陈汉军队红旗招展,人数足足有数十万之多,朱元璋起初还有点惊讶,但镇定下来之后又觉得这不可能,肯定是张定边这只老狐狸在虚张声势。

事实上,张定边确实有自己的小心思,陈汉的军队人数虽多,但大多都是老弱病残,因为青壮年要么死在鄱阳湖,要么被朱元璋收编了,靠着这样一帮人,短时间内守住城池是问题不大的,但朱元璋如果持久攻打,那就有大问题了。

朱元璋既然看出了陈汉军队的弱点,便在第二年春天再次亲征武昌,这一次他充分做好了准备,一上来就先将武昌给围了起来,但并不着急攻打。

过了段时间,陈汉丞相张必先率军从岳州赶来求援武昌,但中途被常玉春设伏击败。

张必先是陈汉第一武将,是陈友谅的张定边的结拜兄弟,对陈理也是忠心耿耿的,当时他率领重兵驻扎在岳州,与武昌形成掎角之势,朱元璋之所以不急着攻打武昌,就是等着他赶来救援,中途再设伏将其击败。

张必先被杀之后,朱元璋让人提着他的头颅向武昌城内喊话,劝张定边投降,张定边虽然回应说誓死不降,但城内将士已经因为张必先之死而人心浮动了,很多人产生了投降朱元璋的想法。

而后,朱元璋又采取了很多攻心之策,导致武昌城内人人自危,不再有抗争到底的决心了。

朱元璋见时机已经成熟了,便派遣陈友谅的旧臣、才子罗复仁入城劝说陈理,陈理本就没有什么主心骨,再听罗复仁一顿狂吹,最后下令开城投降,张定边得知此事后,就伺机逃走了。

朱元璋入城之后,陈理前去拜见,他不像陈友谅那样霸气十足,反而比较乖巧,跪在朱元璋面前久久不敢抬头,朱元璋看见他只是个年幼的孩子,而且很识时务,便动了恻隐之心,不但亲自将其扶起来,还说物产府库中的财物,只要他喜欢就随便拿。

当然了,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收买人心,毕竟陈友谅在武昌耕耘良久,还是有一定根基的,再加上当时还有其他割据势力存在,朱元璋也需要用优待陈理这件事来做样子给他们看,从而争取他们投降。

在武昌没待多久,朱元璋就带着陈友谅的家小返回健康了,他赏赐给他们宅院,还封陈理为归德侯,封陈友谅的父亲陈普才为承恩侯,陈友谅的几个兄弟也都被封为伯爵,可以说是相当厚待了。

根据《明史》记载,陈理在南京总是闷闷不乐,而且时常跟与自己同龄的另一起义军领袖明玉珍之子明升会面,并对朱元璋口出怨言。

朱元璋得知这件事后,就跟臣子说,恐怕陈理是年纪还太小,被其他人蒙骗了才犯下过错的,所以无法理解自己对他的恩德有多厚,不如让他远离京城生活为好。

事实上,从陈理投降时的表现来看,他是很聪明的一个孩子,不想是那种会说朱元璋坏话,从而引火上身的人。

因此,有学者怀疑这只是朱元璋找的一个借口而已,其目的就是将陈理和明升这两个起义军领袖之子弄走,避免他们受人蛊惑,从而生出后患。

至于将陈理和明升弄到那里去,朱元璋一时没有主意,刚好那时候朝鲜派遣使者到明朝来朝贡,朱元璋联想到朝鲜恭愍王曾长期在元朝做人质,不如将陈理和明升送到朝鲜去生活,也可以试探一下恭愍王对明朝是否忠心。

于是,朱元璋下旨,将陈普才等人安置到滁州去(其实是监视起来),陈理和明升则到到朝鲜(高丽王朝)去生活,由元朝降将枢密使延安答理负责护送他们。

朱元璋还颁给恭愍王一道圣旨,将他夸赞了一番,还赏赐给他一些财物,并嘱咐他不要让陈理和明升做官,也不要让他们当平民,只让他们闲住就可以了,如果他实在不愿意接纳,就将二人送回来,也没啥问题。

于今恁每中书省收拾纱、罗、段子四十八匹,差元朝旧日老院使送去,选海船一只,用全身挂甲的军人在上面防海。就将那陈皇帝老少(陈理)、夏皇帝老少(明升)去王京,不做军,不做民,闲住,他自过活。王肯教那里住呵,留下,不肯时节,载回来。

可以说,朱元璋的这个安排是充满深意的,首先,他让一个元朝降将护送陈理和明升,试探的意图就不言而喻了;其次,他用赏赐财物来拉拢恭愍王,并用送去两个明朝义军首领的儿子作为试探,也达到了示威的效果,就看恭愍王态度如何了。

恭愍王接到朱元璋的圣旨后,自然不敢怠慢了,亲自迎接了陈理和明升等人,并善待了明朝使者。

等到明朝使者回国之后,恭愍王开始思考如何对待陈理和明升了,按照朱元璋的意图,不能让他们为官,也不能为民,这究竟是啥意思呢?

思前想去,恭愍王最终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将二十二岁的陈理称为陈王(并非正式册封的爵位),给予他崇高的地位,但并不给他官职和待遇;至于十八岁的明升,恭愍王则将朝鲜贵族尹熙王的女儿嫁给她为妻,让他享有一定的地位,但也不担任任何官职。

同时,恭愍王又赏赐给二人一些食物和布匹,让他们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但也不至于在朝鲜饿死街头。

可以说,恭愍王还是很有心机的,即对明朝来的客人给予了重视,也没有违背朱元璋的意图,自己也没有付出什么大的代价,真可谓是一箭三雕啊。

尤其是,朱元璋送给了恭愍王“纱、罗、段子四十八匹”,但恭愍王送给陈理和明升的却是少量食物和布匹,里外里他还赚了不少,说他是奸商也不为过吧。

因为恭愍王比较小气,所以陈理和明升在朝鲜的日子都不太好过(至少史书上是这么说的,或许他们都没有从明朝带钱财到朝鲜),再加上后来陈理也在朝鲜娶妻生子了,他的生活就更加难过了。

其实,这不能怪恭愍王,因为他也有苦衷。

首先,朝鲜本就贫瘠,之前几年又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就连皇室的生活都十分节俭,哪里还有钱优待陈理和明升呢?

其次,朝鲜那时候很乱,倭寇横行导致武将权势过重,恭愍王一直在与武将争权,而且他刚刚开始着手组建直属于他的武装力量“子弟卫”,因此他根本没空搭理陈理和明升。

再者,恭愍王的妃子们也不省心,她们竟然与军官私通,还怀上了别人的孩子,这件事让他郁闷至极,一直无法释怀,因此就冷落了陈理和明升,也是可以理解的。

总而言之,陈理和明升从明朝来到朝鲜,算是从天堂跌倒地狱了,生活质量大幅下滑且不说了,还要与异族人为伍,这简直太煎熬了。

陈理和明升来到朝鲜两年后,恭愍王因为得罪了太监而被密谋杀害,他的儿子王禑(或许不是亲生的)继位为帝,但朝鲜也因此陷入内乱,李成桂逐渐崛起,成为朝鲜权势熏天的人物。

在这段时间里,朝鲜政权更替频繁,国王尚且自顾不暇,陈理和明升的生活能过得怎么样就可想而知了。

一直到 1392 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李成桂灭了高丽王朝,建立朝鲜王朝,自己当了国王,他一方面积极开拓疆土,另一方面派人到明朝称臣纳贡,朱元璋承认了他的合法地位,并予以安抚。

由于朝鲜与明朝关系 修好,李成桂也对陈理予以优待,但也仅限于赏赐一些生活物品罢了。

洪武二十六年,明升在朝鲜因病去世了,死时三十七岁,留有五个儿子,这些儿子在朝鲜开枝散叶,繁衍十分昌盛,后来成为朝鲜的大氏族之一。

洪武三十一年,朝鲜再次发生内乱,李成桂失去王位,儿子李芳远最终在建文二年成为新任国王。

李芳远在位期间采取了很多改革措施,因此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于是他先后在永乐元年和永乐二年分两次赏赐陈理,第一次赏赐陈理一名婢女和一些食物,第二次赏赐陈理米四石,酒十瓶。

这些东西放到明朝是很小的赏赐,但在朝鲜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至少可以改善一下陈理的生活。

后来,李芳远又赏赐给陈理一些田地,至此陈理的生活算是苦尽甘来了,因为他可以靠着这些田地养活一家人了。

然而,陈理的好日子没过多久,他就在永乐六年的时候去世了,死时五十七岁,留有一个儿子陈明善,史书说陈明善无后而逝,但其实陈理是有后裔的,现在朝鲜梁山陈氏大多都是他的后代,是一个很大的家族。

不过,根据朝鲜一些史料记载,说陈理与明升来到朝鲜后,陈理因为曾得罪朱元璋而长期不受朝鲜君臣待见,所以日子过得很苦。

但明升却不一样,恭愍王将一座寺庙改造成他的府邸,还给了他两个县的食邑,并将贵族之女嫁给他为妻,后来李成桂在代理国事的时候也曾封给他爵位,称王后又将他的五个儿子安排到朝廷任职,所以他的生活一直都很不错。

不管是哪种记载是真实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陈理的生活过得很一般,直到他晚年才稍有改善,好在他顽强地活了下来,将家族的血脉延续下去了,陈友谅要是知道这件事,也应该觉得安慰吧。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