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我一直教育我的孩子在班里不要太拔尖,这样好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我是王小哈】的最佳回答:
父母以前一直和我说,凡事不要出头,时刻要记得“枪打出头鸟”,这句话对影响我很大。
记得刚上高中时,老师问,谁写黑板字好看啊?帮着班里办一下黑板报。我左看看,右看看,可是却最终也没有勇气把手举起来,自告奋勇一下。
其实我写的字还不错,初中的时候有专门练过毛笔字,硬笔书法一直还行,得到老师的夸奖。可是父母的那句不要出头,时刻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就想着总有一天同学们会发现我写字挺漂亮的,那个时候我再去办板报,也是一样滴。
直到高一下学期,同学们都互相了解了以后,后黑板上的大字都是我在负责。可是我明明可以从高一刚开学的时候就能负责的。
上大学后,依然没有主动做过任何事情。只要是需要自荐的,都和我无缘,我从来不会去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其实这种遇事不主动争取的性格让我失去了很多的机会。
工作后,突然明白了,师傅带着俩徒弟,有人和我同时在竞争一个职位,凭什么留下来的那个是我呢?可是我当时真的需要那份工作,迅速成长,快速挣钱,学会知识。
于是,在急需 qian 的驱使下,我只能把自己那份不想出头的心压下去,使劲儿学习,使劲儿问问题,使劲儿加班,必须让领导看到我的努力,注意到我,才能让我有留下来的机会。
这是我这些年来第一次那么努力地想要站在最高处,做那个拔尖儿的人。
因为我需要那份工作,迫切地想要留下来,得到那份工作,我没有任何退路。
后来,我习惯了做那个闪耀的人,工作就尽全力做到最好,生活就认真努力,争取幸福快乐,学习就拼尽力量,争取完美。
不再去想“酒香不怕巷子深”,不再去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只是有机会就拼尽全力去得到机会,利用好机会,让自己变得更好,更高!
【2】、来自网友【蒙正苑林】的最佳回答:
首先,可以推断你的孩子在班级里是一名优秀学生,优秀而又不要太拔尖是一种教育智慧。
有句谚语:“低头的是稻穗,昂头的是稗子”。意思是越成熟越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只有那些稗子,才会显摆招摇,始终把头抬得老高。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成绩高了不张扬,成绩差了也绝不气馁。即使认为自己满腹才华,也要学会藏而不露,不惹人嫉妒。当时机来了,脱颖而出,赢得他人的认同。这种让孩子从小学会低调做人处事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
大家都知道,体育运动比赛中,有竞争实力的中长跑运动员,都不在赛道中途跑第一,一般都跟跑在最前面的运动员之后,伺机超越,等到最后一段赛程时才奋力向终点冲刺,赢得最后的胜利。为什么呢?因为跑在前面的第一名始终被后面的人追赶,始终倍感压力。
其次,作为优秀学生,学习勤奋,成绩突出,老师偏爱,同学敬仰,这种众星捧月般的赞扬,容易使孩子产生骄傲自满情绪,不利于学习进步。
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都会受到老师的器重与偏爱,受到比其他孩子更多的表扬与奖励,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得到激励,学习愈加努力,学习成绩愈来愈好。在老师与同学的赞誉中,有的孩子容易滋生“我是第一”的自满情绪,甚至落后于别人。
有一个男孩从小学开始学习优秀,听老师话,被推选为当班长,品学兼优,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上了中学后,仍然当班长,又被选为校学生会的干部,由于表现突出,受到老师的赞扬和同学们的追捧,慢慢个人自满意识膨胀,不听老师的劝告,跟一帮“哥们义气”的同学混在一起,因早恋和别人打架,最后受到校纪处分。可见,孩子在学校过于高调并不是一件好事。
再次,在班里太过于拔尖,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压力愈大,心理负担也愈重,一旦有失误容易使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繁重,分数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大大小小的考试及排名,使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情绪,心理变得极其脆弱。尤其是考试排名在前几位的学生,唯恐考试的一点失误使得自己名落嵩山,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岂不知某一次成绩的高低并不能说明学习的好与坏,而学习能力与自信心比成绩要重要得多。
作为家长,教育孩子在班里不要太拔尖,无形中是帮孩子缓解了心理压力,更加增添了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之中。这和有些家长成天要求孩子加班加点学习、报各种补习班补课、“考重点”、“上名校”的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事实证明孩子在班里低调一点,可以少一点压力,多一份进步的快乐。
结束语: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不贴孩子实际,往往不一定就能成功;相反,不要求孩子拔尖的低调做法,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放弃和失败。它可能实际上是一种更高明的策略,而且保持低调的孩子却往往能取得最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