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一条歼20生产线一年可以造几架?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1 18:10:08 4次浏览

关于问题一条歼 20 生产线一年可以造几架?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迷彩虎】的最佳回答:

自从咱们的歼 20 服役以来,其生产速度和部署方向就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迄今为止,外界预计歼 20 目前共有 3 条线脉动生产线,其中 2 条线用俄制 31F-sep3 发动机,一条线用国产太行发动机,每月最多可以生产三架隐形战机,每条大约年产 12 架歼 20,一年也就是 36 架,目前为止至少 20 架服役。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重型机歼 20 年产量就高达 1 团半,轻型机歼 10 年产 2 团,成飞快赶上洛克希德公司了。当然了,好消息并不止这些,据央视相关节目的爆料,成飞生产第五代隐形战机的第四条生产线也将在 2019 年开通,将试产 J-20B 以测试新型 WS-15 发动机。歼-20B 装备 WS-15 后巡航速度可达 1.8 马赫,最高速度超过 2.2 马赫,与美军 F-22 不相上下。

说到这里估计有人就问虎哥了,短短几年时间为何咱们的战斗机生产速度这么快呢!

其实,对于飞机制造来说,主要分为两大块,单个零件制造和装配,把小组件装配变成大组件,大组件变成机头,机身,机翼然后再把这些大部件对接,设备管理安装调试完毕,一个新飞机就搞定了。但是装配的这个环节往往最耗时间,别看钻孔、装钉看似很简单,却是阻碍飞机上批量快速生产的巨大瓶颈,而且一半多的工时和人手都耗在这上面。如果使用自动钻铆机来代替人钻孔装钉,不仅效率高而且问题少,几乎 100%都是优质,每个孔位置几乎都是 0 偏差。

由于自动钻铆机的高效高质量工作,能够缩短飞机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保障制造质量。所以成了西方国家各大飞机制造厂的常客,当然也对我国进行封锁,保持自己的优势。

直到 20 世纪末,我国飞机装配技术整体上仍较落后。当时的飞机装配,基本上完全依赖工人的肉眼观察和纯手工操作,自动化水平低,质量难以控制,问题不可溯源,装配效率低,严重影响了飞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咱们也通过引进、改造、升级的方法来改变窘境。

西飞公司引进了 GEMCOR 公司 G4026SXX-120 自动钻铆机,并在 1995 年与西工大联合研制了机翼托架系统。成飞公司在引进 G4026 型自动钻铆机后,与西南交大联合开发了数控托架系统。

随着新支线客机 ARJ21、国产大飞机 C919 等新飞机的研制与生产,以及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国内自动钻铆技术也开始发展起来,浙大、北航、南航、哈工大、西工大等国内各大高校及相关飞机制造商对自动钻铆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北航 2011 年将机器人与自动钻铆技术相结合,开发了用于飞机部件自动装配的机器人制孔系统。

成飞 2013 年成功研制出塔式五轴数控法向钻铆系统。南航 2014 年采用龙门结构,设计了 POGO 柱托架调姿系统,并在 UMAC 控制器的基础上开发了自动钻铆机的控制系统。

浙大研制的卧式双机联合钻铆机仅钉头的齐平度就从 0.05 毫米提高到 0.02 毫米,实现了飞机壁板装配的工艺过程中全部实现自动化,故障率小于 1‰。目前,该团队已研制了 17 套飞机自动化装配系统,使我们的运 20 和歼 20 能够批量的生产。

飞机装配的钻孔装钉问题解决好了之后,接下来就是虎哥刚开始提到的——飞机脉动流水生产线,早在 2011 年,西飞就建成了中国第一条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运-20 批量生产进入部队试用取得良好效果后,在 2017 年左右进入快速生产阶段。2018 年 6 月,还有卫星图曝光西飞附近出现 9 架刚刚生产完毕的运-20 运输机。1 年生产的数量是前两年的 2 倍。

2016 年 11 月,成飞“飞机多站位式总装工艺流程构建”项目曝光,这被外界解读为成飞歼-20 的脉动生产线,1 个月生产 3.3 架。

这个数字已经在迅速接近美军 F-35 战机每月 5 架产量的水平。

与此同时,美军 F-22 早已停产无法重启,俄罗斯 T-50 服役艰难连印度都想取消订单,到目前为止,除了 F35 外,全球隐形机生产也就只有咱们的歼 20 最火。

【2】、来自网友【兵器虾侃侃】的最佳回答:

歼 20 的年产量并不算特别多,但按照空军的说法,目前的数量是够用的,所以我们也不需要太过担心歼 20 不够用,这点国家自会有分寸。而至于歼 20 为何现在不着急大规模量产,个人觉得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就是众所周知的发动机问题。因为歼 20 之前一直都是使用的是俄罗斯的 AL-31 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性能无法完全解锁歼 20 所有的技能,就比如说歼 20 至今还不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而歼 20 最终还得搭配的是国产涡扇-15 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据说能完全解锁出歼 20 的所有技能,但所谓好事多磨,我们还需要点时间静候它的出现。

虽然涡扇-15 发动机还未亮相,但我们却等来了涡扇-10B 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已经在歼 10 身上得到了验证,它让歼 10 的性能有了较大的提升,所以目前涡扇-10B 发动机也有换装到歼 20 身上使用,不过这款发动机也只是个过渡而已。

终极发动机还未到来,这对于歼 20 的大规模量产也还是有点影响的,所以“心病”问题依旧困扰着歼 20 的成长。但事已至此我们也就只能多一份耐心,并且希望我们的等待都是值得的,也期盼我们的下一代战机能消除“心病”!

其次,刻意放缓沉淀技术。早在几年前成飞就逐步建立起了歼 20 的脉动式生产线,并且把生产线扩大到了 4 条。按理说这些生产线已经能够满足歼 20 大规模量产的需要,但我们迟迟没有量产,除了之前提及的发动机问题外,还有一定的人为考量在里面。

因为歼 20 贵为一款隐身战机,其整体技术是十分复杂的,且需要的组装设备也更多。而我国虽然已经造出了歼 20,但与欧美战机的整体技术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太操之过急的赶超会吃大亏的。既然我们的歼 20 已经追赶上了,那么此时再沉下心来打磨下细节和技术,后面的超越就会显得顺理成章。

最后,从国情需要上考虑。目前美国的 F-35 战机年产量已达 160 多架,其速度数倍于我们,并且他们生产的 F-35 战机已陆续交付日本、韩国等我们的周边国家。按理说我们也应该加快歼 20 的生产,让我们的五代机对周边国家保有数量上的优势才对。

其实有这种想法的都是冷战思维,都希望在数量上远远压对手一头。我国作为一个热爱和平的大国,奉行的是自主防御政策,所以在先进武器的保有量上会有所考虑和克制,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而我们歼 20 的数量也会以此为参考,进行适时调整。

再说了日韩等国的 F-35 战机也还没全部交付,只是到货了一部分而已,如果对方有点风吹草动我们就大动干戈,那我们岂不是很累?别忘了当年的苏联就是这样被拖垮的!所以学会游刃有余的去应对,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歼 20 的总数已有 150 多架,空军说够用就是够用了,这点我们不必再费心。

按照成飞开通的 4 条脉动式生产线来计算,如果都开足马力的话,大概可以量产 60 架左右,也就是一条生产线可年产 15 架歼 20 这样。这速度或许还是比不过美国 F-35 的年产量,但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够用了。因为我们的歼 20 只是自用,美国 F35 的生产还要兼顾盟友的使用,所以需求决定了产量,这点我们比不来。

而根据歼 20 的建造速度,它的数量应该会在不久后超越 F22 战机。但我们肯定不会止步于此,个人预估歼 20 最终的建造数量至少会达到 500 架,比较理想一点的可以造 700-800 架,富足点的造千架出来也不为过。

这一预估数量主要是根据周边国家五代机数量决定的,因为韩国这边已有计划跟美国购买 60 架 F-35,日本方面也计划买 105 架,而加上美国自身在亚太的部署,最终在亚太地区的 F-35 战机很可能会达到 400 架以上。至于印度现在不用怎么考虑,他们有五代机再说吧。

所以我国如果想要维持五代机 1:1 的均势,就必须拥有至少 500 架歼 20 才行。但以我国的能力,建造个 800 架也是可以的,这样就能保证 2:1 的数量,对于国土防卫比较理想。当然具体数量还需要军方决定,我们也只是瞎猜想而已。

综上所述,我们的歼 20 战机已经足够好了,不需要再向谁证明,也不用太急于求成建造,如果有谁不服的,不妨可以来试试!所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走,一切都会水到渠成的,我们也需要给予更多的理解。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