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这句话怎么解?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老段世界观】的最佳回答:
一位用直钩钓鱼的神秘大爷,和我讲解什么是: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醍醐灌顶让我豁然明白老子的伟大。
有一次神奇的遭遇,我有一年去衡山旅游,在山下有个山涧小溪也很漂亮,我就过去玩耍,在那里看到一个大爷独自垂钓,我一看,那溪水很浅,那里看得到鱼,只见他拉起鱼钩,一看那鱼钩是个直的。
我感觉这位大爷非同寻常,于是走过去和他打招呼。聊起天来。
我问:大爷,您这鱼钩为什么是个直的?
他说:知道它有弯曲就好。这就是知其曲,守其直。
我一听,想起了道德经的话,知其白,守其黑。
于是我问: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这句话怎么解?
大爷笑笑说:这话网上一搜索,很多答案,不必问我。
我说:网上的答案,很多都是人云亦云,大家都是说,白是光明光亮,黑是蒙昧,模糊,要守住模糊,在昏暗不显眼的境界中,保持一般人的本色,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踏踏实实的做人做事,我也看不懂总觉得有些勉强,还是问你吧。
他说:我也不懂。
我说:你说给我听听,我请你吃鱼。
他说:好吧。我也好久没有钓到鱼了。
这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其实很简单,就是说啊,明白人啊常常抓住基础要害。
白从哪里来,从黑而出。白是什么,是象,是相,是表面的现象,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闻得到的、听得见的,这就是白。
天下万物万事的直白之一面,又称作表面。
黑呢,就是产生这个表面直白万物万事的基础,黑也是玄,或者说万物之母色。黑色就是万色之母,在易经里也表示天。所以先秦时代都崇尚黑色。
这个黑呢,老子的意思,当然没有这么复杂,他就是说用黑来比喻生演万事万物的基础道体。
白,事物的现象、人的六根可以感知的现象,是因其根生于这个黑。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这个玄牝,也就是这里的黑。这个就是万物之根本的意思。
知其白,是个什么状态呢?
一般人不能守其黑,不懂得万物根本的玄妙,就一定是迷失在白里。
白里为什么会迷失,因为全都是现象的变化。五颜六色灯红酒绿名利欲望车水马龙尔虞我诈鸡毛蒜皮柴米油盐,周而复始无常变化,一般的大部分人,都是迷失在这里头无法醒觉。
就像做梦一样的。以这些表象为真,当真了。就像你看我钓鱼,一看见我的鱼钩是直的,你就马上判断我绝对钓不到鱼了。这就是迷失在表象里。
人一般都会迷失,因为无法觉察醒悟,把这些没有常性的表面幻象统统当成真的。因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痛苦纠结。
那么,如果一旦有人,能深解老子此道理,在日常修行中,守根本之心,以观天下之白。就会慢慢出离这个白的表象之迷乱,获得一种稳定笃定的觉察的状态。
而拥有了这样的状态后,对所有万事万物,包括自己内心的思绪,全部一揽子都在这里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却不加干涉不参与不做判断。这就叫知其白。
知其白,就是观照万物,观照万物的变化,发生、灭亡、以及这些与自己内心的相应。这个情况,老子道德经里另一段写的比较直白,可以拿来直接诠释。其实就是两个字“观复”。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观复,就是知其白。
我说:大爷啊,你一说,我真的恍然大悟,原来老子所说,就是修行的方法。
他点点头:所以道家很多有灵性的人,直接拿起《道德经》就可以修行。就是这个原因。
我问:那知其白和守其黑,是怎样的一个关系呢?
他说:只有守其黑,才有可能真正做到知其白,我们以为靠头脑去思索天下事物的表象,就可以知道和了解它们,这是不可能的。了解和通透事物本质的唯一办法,就是守其黑,然后知其白。就是做静心功夫,道家叫修静,佛家叫修定。
唯有这样的办法才行,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定而生慧,才有智慧去了解万事万物的真相。
所以这句话它不仅是个方法论,也是在演示这个道理。
守其黑,是知其白的前提,知其白,也是守其黑的效果。如果单独从修行方法上解释,则这两句是可以当成详细的观照法来看的。所以说啊,老子把这些妙法都简单写出来,只是我们看不懂以为他在教人家做人。
知其白,也可以说某一件事某一样物,当我们感知到它,马上就把它归于本元之性,打个比方你不开心发脾气,那个怒气刚上来,你感知到了,马上觉察它,观照它,它自然就会熄灭,灭去哪了,归其黑了,归于空虚之根本了。
它本来从那里来,又回那里去,万事万物,包括杂念妄念烦恼执着,统统的“白”都可以归于“黑”,
用佛家的话说叫做:烦恼即菩提。
所以你只需要守其黑,即可,他们自然就会化之,奈何不了你,你自然就会有一份常德在,常德就是恒常之德,这份常德才不会偏离、不会乱掉,也就是定力很足了。
其实也就是对境不乱了,白也可以理解为境界,对着境界,一心不乱,常德不忒。不迷失在境界变化里头了。用佛的话说就是:心能转境,则同如来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就是当你把这个观复的事情做到成为基本的常态,做到本能,做到绵绵密密,自然定力清静的常德,就不会乱掉了。不乱,就能复归于无极,归于大道了。
所以这里也是极其详细的操作方法。我们必须给老子敬礼。
我问:那白和黑,不应该是阴阳的意思吗?你看他之前的两句是知其雄守其雌,知其荣守其辱,难道白和黑,不是相对的阳和阴吗?
他说:当然可以是,老子写的文字,虽然后世发现有版本的不同,但是他当时写出来,不是从大脑里搞出来的,这是智慧流露出的圆满智慧,圆满智慧是很圆融的,你这样解释那样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黑白是非,这样浅显的去理解,也有道理。
荣其实出自于辱,雄也是出自于雌,并且荣辱和雌雄,都是一体的两个现象。照此类推,黑白阴阳,也是一体。这样去理解,当然不会错。这就是圆融啊。老子绝对不给你勘定一段话非要这样解释那样解释,他这样说了,你怎么悟是你的事。
但我们如果去稍稍研究一下他那个时代的黑白两个字的意思和用法,可能会更加接近他的原意思。然而我要告诉你的是,道德经这样的书,你不实际修行修静,一辈子拿古籍对着去翻译,研究到死,估计也难搞清楚他所写的字句到底是什么意思。
它不能靠一般的注解考古学术去研究,无法究竟,它只能靠悟,靠静心去悟。
我听完,站起来对着大爷鞠了一躬,此时看他身边鱼篓里,居然有一尾鱼在活蹦乱跳。他笑着说:小伙子啊,鱼就不必请我吃了,你看我也钓到了鱼了。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本文观点乃一家之言,并无权威学术认定,仅供参考)
【2】、来自网友【言者青青】的最佳回答: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这句话,出自李耳《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这句话怎么解?应该先从这句话的历史背景说起,然后,再了解其本义和引申意义
。
李耳写《道德经》时,周王朝正处于一个不安定的时期
。全国各诸侯争夺霸主地位,天下一片混乱,战争不断,民不聊生。面对严酷的动荡、乱象与变迁,还有民间的疾苦,作为周朝守藏史的李耳,也有心无力。
周敬王三十五年(公元前 485 年),李耳看到周王朝趋向势弱,无力回天,产生了离开故土的想法。虽然此时,周朝奠基者周文王姬昌,所创立的“周易”阴阳学说已经很盛行。李耳对“周易”之说十分赞成,也颇有研究。但是,他孤掌难鸣,没机会显露自己的学识与才华。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四处游说。这天,他来到了函谷关。
把守函谷关的长官是尹喜。他少年时爱好观天文、读古书,注重修养。他与李耳平时就有交往,志同道合,感情颇深。李耳以博学而闻名,尹喜对李耳的学识与素质非常敬佩。他得知李耳来到函谷关,自然十分高兴,热情接待。
两人在交流时,尹喜才知道了李耳的想法。李耳只是想在函谷关住些时日,接着出关再到别处云游。这事尹喜觉得可惜了。李耳就这样走了,离开故土动荡之地,不合时宜,深感惋惜。
尹喜为留住李耳,想了个办法。他对李耳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李耳呵呵大笑回应:可以。说吧。尹喜就把想叫李耳写部著作留下之后,才可出关的想法讲了出来。
李耳明白了尹喜的意思,正好自己也有想写点什么的想法。就这样,
李耳在函谷关多住了些时日,夜以继日,写下了五千多字的,流芳百世的《道德经》
。写完之后,李耳骑着大青牛,离开了函谷关。
李耳著述《道德经》是为了拯救国家和人民。他把自己的学识,结合自然与事物的发展规律,运用朴素的辩证法的哲理性语言,揭示了宇宙、自然与事物发展规律的本质。他主张任何朝代,任何人,任何时候,要坚持:在政 zhi 上“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要适可而止、物极必反;在修心养性上要虚心实腹、与世无争,不与人计较与争论等,
从易经等角度出发,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解析。
《道德经》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问世的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这句话,就是《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中的。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是从《周易》中阴阳角度出发,讲了阴阳是宇宙万物生命无限循环的制式,“阴阳”与“天下式”才是这句话的本义
。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这句话关键字词是“白”、“黑”和“为天下式”
。李耳是道家学说创始人,他讲的每句话,每个字都是从“周易”的阴阳本义出发,引申出许多新义。我们从“白”、“黑”各自所包含的内容,两者关系的阐述,我们就会认清“白”与“黑”是“为天下式”的必然之果。
从“周易”阴阳来讲解这句话。“白”是阳,是阳光,是天,是雄性;而“黑”是阴,是月亮,是地,是雌性。只有阳光普照大地,阴阳、白黑结合中和,才能使万物复苏,生命无限循环,“为天下式”。“天下”就是宇宙的概念,泛指“普天之下”。
人们根据李耳“周易”阴阳说的本义,宇宙、自然事物发展规律,又引申出许多主观意识上的新义。例如,“白”是明亮、清楚、明白等,“黑”是暗昧、糊涂、模糊等。意思是,希望自己是个明白人,不是糊涂蛋。又引申揣着明白装糊涂,洞察一切,深藏不露,具有大智若愚,很有度量的人。
例如,晚清内阁学士曾国藩。他事业心很强,为报效朝廷,创建湘军,多次出征,立下赫赫战功。使他没想到同僚们嫉妒,在皇帝面前挑唆,说他别有用心,图谋不轨,甚至引起了皇帝的猜疑与戒备。
曾国藩心中纳闷、不解。在回家守孝的日子里,他悟透了其中道理,小不忍则乱大谋。做人,要学会表面妥协,内心要明确事情的外浊内清、外黑内白,然后,要和光同尘,努力绕过重重障碍,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讲得就是这个哲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生在世,要懂得圆融变通。在这里,没有了“白”与“黑”阴阳结合“为天下式”的本义,已变成了修心之术,人生处世的辩证哲理,具有引申的新义。
综上所述,解开“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这句话的含义,要先从其本义,“周易”阴阳说开始,然后,再去扩展理解其引申义
。如果用这种方式去解释这句话,那么,在运用时,会得心应手。
今天我们重温这句名言,是为了更好地为人处事、处世。人生在世,遇到任何事要冷静面对,要学会和光同尘、圆融变通的方法,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