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亲王、郡王和太子,谁地位最高,每个朝代有哪些区别?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0 19:37:40 5次浏览

关于问题亲王、郡王和太子,谁地位最高,每个朝代有哪些区别?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澳古说历史】的最佳回答:

首先,

这三者毋容置疑太子的地位最高

。太子,身为国家的储君,法定的皇位继承人,地位仅次于皇帝、皇后,拥有自己的官僚系统—“东宫”,可自置僚属,置太子三师、太子三少等与朝廷大同小异的官员。同时,太子还能在京师,合法的拥有还拥有一支类似于皇帝禁军的私人卫队“太子诸率”。而皇太子的妻妾也如皇帝的妃嫔一样,有正式的封号,如太子妃、良娣、孺人等。

身为帝国的储君,太子就是君,而亲王、郡王虽是王,但归根结底也是臣,君与臣之间,自然君最重,臣最轻,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身为君的太子,亲王、郡王这些臣子,岂能不敬呢?

其次,至于亲王、郡王之间地位谁最高?

显然是亲王,历代自有亲王、郡王始,就是亲王最大,郡王次之

亲王、郡王爵位,始于北周

北周时期,周武帝仿《周礼》,置十一等爵,即

王、郡王、县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乡男

。隋代,隋文帝更改封爵,改十一等爵为九等爵废县王、乡男,置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九等。

自隋代开始,

王品级被定为正一品,郡王品级被定为从一品

,由此亲王的地位自然要高于郡王。

凡爵九等:一曰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三曰国公,食邑三千户,从一品;四曰开国郡公,食邑二千户,正二品;五曰开国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从二品;六曰开国县侯,食邑千户,从三品;七曰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曰开国县子,食邑五百户,正五品上;九曰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

到了唐代,亲王、郡王品级亦是如此,未有变化。《旧唐书》载:“皇兄弟、皇子,皆封国为亲王;皇太子子,为郡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诸子为郡公,以恩进者封郡王”。唐代皇帝的兄弟、皇帝的儿子,皆封亲王;东宫太子的儿子,皆封郡王;亲王的儿子,若皇帝特旨加恩,也可封郡王。

唐代,亲王为正一品,郡王为从一品,亲王是皇帝的兄弟或儿子,而郡王则是皇帝的孙子或侄子。此外,在唐代,郡王爵还会赐予臣子,如汾阳郡王郭子仪、汉阳郡王张柬之、扶阳郡王桓彦范、博陵哀王崔玄暐、南阳平郡王袁恕己等等,而亲王至唐高祖后,除赐予藩属国的君王,皆不会赐予臣子。由此,从这三点,我们就可看出唐代亲王的地位绝对高于郡王的。

宋元二朝,在亲王、郡王的设立上,则是依旧延续唐制,第一等爵为亲王,第二等爵为郡王,其品级也依照正一品、从一品而定,亲王地位高于郡王。

到了明代,亲王、郡王不再拥有品级。当然虽没有品级之分,但从亲王、郡王的待遇可以看出,明朝亲王的待遇还是高于郡王的。

如郡王每年只能得粮六千石,钱二千八百贯,而亲王却能得粮五万石,钱二万五千贯,两者相差仅 10 倍。

由此可知,亲王地位是高于郡王的。

除此,郡王不再是只有皇太子之子才能直接拥有,而亲王之子只能特旨加恩方可,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在明代,只要是亲王的儿子,除嫡长子封世子外,其余子嗣皆封郡王。

到了清朝,亲王、郡王虽在品级上皆为超品,但却同样是亲王地位高于郡王。

清代,亲王岁俸银 1 万两,禄米 1 万斛,而郡王岁俸却只有银 5 千两,禄米 5 千斛

,由此可知在清代,亲王的地位是要高于郡王的。

总得说,自北周始设亲王、郡王以来,亲王的地位都要高于郡王,亲王始终是一等爵,而郡王始终也只是二等爵。多数情况,获封亲王的都是皇帝的兄弟和儿子,获封郡王的都是皇帝的孙子和侄子。

当然,有些时候,历代也会帮王爵、郡王爵赐给臣子,如明代,朱元璋就曾将王爵赐予功劳最大的六位开国功臣,即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黔宁沐英、宁河王邓愈和东瓯王汤和。再如唐代,李显也曾将郡王爵赐予有拥戴之功的五位大臣,即博陵郡王崔玄暐、汉阳郡王张柬之、平阳郡王敬晖、扶阳郡王桓彦范和南阳郡王袁恕己。

但是,不管朝廷将亲王、郡王爵赐予谁,亲王的地位都要高于郡王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2】、来自网友【澹奕】的最佳回答:

皇太子是君上,而亲王与郡王都是封爵是臣下,君臣有别谁更高贵一目了然。太子是未来的储君,而亲王、郡王等王爵都是皇帝的叔伯兄弟,也就是所谓的皇族旁支,按照宗法制来说,太子是大宗,亲王与郡王等都是小宗

在汉朝与汉朝之前,皇帝与诸侯王的储君都被称作太子,不过皇储称作“皇太子”。

而之后诸侯王的储君称作世子,太子成为了皇位继承人的专用代称。而其地位在朝野中也仅次于皇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拥有监国辅政的巨大实权的

(当然,在皇族私人家庭中,其地位还是低于皇后、太后等自家长辈的)

早在汉朝,就开始册封皇帝的叔伯兄弟为王,而亲王、郡王的称号是到了魏晋时期才逐渐出现的。

当时

皇帝的除了储君之外的其他儿子、皇帝的兄弟们会被册封为亲王,而皇帝的嫡孙、功臣们会被册封为郡王

。而唐朝时代,分辨亲王与郡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看其封号的字数——

一个字的都是亲王,比如秦王、齐王、越王、韩王等;两个字的是郡王,比如汾阳王、衡山王、岐阳王等

而明朝的情况也差不多,亲王都是以封地为号,都是一个字

到了清朝,王爵册封承袭制度进一步收紧也更加严格,

亲王是地位最高的王爵,而雍正帝以后不再公开册立储君,所以“皇太子”之封号已经名亡实存

。清朝亲王之下,设立郡王、贝勒、贝子等,郡王地位低于亲王。

除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之外,所有爵位都要降等承爵

值得一提的是,在

施行朝贡制度的古代,朝鲜国王位同郡王,也就是皇帝的子侄,但可以享受亲王的冠冕

。然而其实际地位仍旧只相当于郡王。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