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请问北周宇文氏为何迅速灭亡?为何杨坚篡位屠杀宇文皇族,而关陇军事贵族集团选择围观?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王事情】的最佳回答:
北周宇文氏兴也勃焉,亡也忽焉,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除了宇文泰、宇文护两人,剩下的都太短命。杨坚向宇文氏举起屠刀时,关陇军事集团也并不都是作壁上观,尉迟迥、司马消难及王谦等人都举旗反对杨坚,声势最盛之时,“半天之下,汹汹鼎沸”,差点就把杨坚干掉——可惜没有成功。
一、宇文家三代,没活过杨坚一个人
宇文泰,西魏权臣,北周的奠基者,军事家、政治家(不是乱说的),生卒年为 507-556 年,活 50 岁。超级牛人,我曾在一篇回答里认为他的智慧、手段可以在魏晋南北朝接近 400 年的历史中,排名前三。
除胡化运动是开历史倒车外,他创立的府兵制到唐朝都还在用,他创建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垄断了北周、隋、唐三个朝代的皇位。
宇文护,北周权臣,宇文泰的侄子,生卒年为 513-572 年,活 60 岁。在宇文泰死后掌权,压服了关陇集团中的骄兵悍将,八大柱国中硕果仅存的侯莫陈崇、赵贵、独孤信三人全部栽在他的手上,其手腕及能力,虽无宇文泰厉害,但也堪称恐怖。
其次,他威逼西魏恭帝禅位于宇文泰三子宇文觉,建立了北周。这应该是宇文泰一生的心愿,他活着时要做周文王,但他一死,心领神会的宇文护便帮他达成了心愿。
然后他杀了三个皇帝,分别是西魏末帝元廓,堂弟宇文觉,堂弟宇文毓。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宇文泰第四子,572 年杀宇文护后亲政,其生卒年为 543-578 年,虚岁 36 岁。他最重要的功绩是灭掉了北齐,统一北方,又在淮南之地击败陈军,正要统一天下,可惜英年早逝。
宇文赟(竟 yun),沉湎酒色,暴虐荒淫,生卒年为 559-580 年,虚岁 22 岁。他是北周宣帝,宇文邕的长子,刚即位没几天就杀掉了五叔宇文宪,自坏长城。
宇文阐,北周静帝,生卒年为 573-581 年,虚岁 9 岁。杨坚走完全套掌权、封王、禅位程序后,很干脆的杀了外孙。
杨坚,生卒年 541-604 年,篡周建隋,统一全国。
从 543 年到 581 年,北周三代皇帝,走完了他们的人生旅程。三人虚岁相加,不过 67 年;按实岁,不过 64 岁。杨坚实岁 63,三个人才跟他打平。
后世有位十全老人活了 89 岁,宇文邕一代英主,别说活到 89 岁了,即使让他活到 40 或 45 岁,带领刚灭了北齐的百战精锐,奔腾如虎烟云举,平突厥、定江南正是意料中事。
宇文赟虽然胡乱折腾,但把皇权牢牢抓着,在古代皇权大过天的情况下,只消他一直活着,杨坚别说轻举妄动了,就是在家睡觉,都要提心吊胆怕被干掉,要知道宇文赟可是向杨坚的女儿杨皇后立了一个大大的 Flag,“
必族灭尔家!
”
身体好、活得久,这就是杨坚最大的优势。
至于杨坚为什么能代周,没别的,就是命好,太好了!
宇文邕、宇文赟父子,都对杨坚起过杀心,但杨坚最终都逃过了一劫。
宇文赟病重将死,其近臣郑译、刘昉伪造诏书,将杨坚诏入辅政。
杨坚不敢,但刘昉很明白的告诉他:
若为,当速为之;如不为,昉自为也。
你要愿意,就快点,不愿意,我可上了。
你们看,这都有赶鸭子上架的。上哪说理去?
人在家中坐,好事天上来
,杨坚就这样被历史选中了。
他进入宫中,马上就把军国大权尽握于手。七个月后,就成为了皇帝。
二、关陇军团的反杨
杨坚刚辅政不久,就向宇文皇族举起了屠刀。
他怕周室诸王在藩地生变,瞒过了宣帝死讯,而托词称赵王宇文招要嫁女给突厥,把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音 you,同“悠”。五人均宇文泰子)征召回来。不久,就把周室五王和明帝、武帝诸子陆续杀死。
宇文皇族为之一空。
一时间天下皆反:
1、相州总管尉迟迥(宇文泰的外甥)在邺城;
2、荥州刺史宇文胄(宇文泰的侄孙)在荥州;
3、石愻(音 xun,同“逊”)在建州;
4、席毗在沛郡;
5、叉罗在兖州;
6、郧州总管司马消难在淮南;
7、荆、郢间群蛮也乘衅而起;
8、益州总管王谦在蜀地;
9、尉迟迥起兵时,将儿子送入南朝陈为质子,以求援……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在这四方沸腾之际,杨坚竟是有条不紊。
他“先革除了宣帝时的苛酷之政,删略旧律,一切更为宽大,取得了人民和下级官吏对他的好评(王仲荦先生语)”。
然后允许僧侣重新在寺院修念佛,缓和了社会矛盾。但这其实也是开历史的倒车,北周武帝灭佛,是历史上很正面的事件。
各地起兵反杨,基本上在三个方向。东边,以尉迟迥为首;南边,以司马消难为首;西边,以王谦为首。
于是东战场,他派出了曾在玉璧之战中击退并气死东魏权相高欢的老帅韦孝宽,并以他最重要的心腹高颎为监军。韦孝宽何等厉害,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接战而胜之,斩之,传首京师。尉迟迥从起兵到被杀,历时仅六十八天。
南战场,襄州总管王谊讨平,司马消难逃奔陈朝。
荆、郢群蛮,亳州总管贺若谊讨平。
西战场,上柱国梁睿讨平,斩之,传首京师。
三方从扰乱天下到失败,不到四个月时间。
就这么简单。
什么是天命所归?
这就是。
也许我们不得不相信,这世上是有天意的。
但是天意自古渺难问,我还是宁愿相信,天意即人心。
杨坚是识人用人的高手,他只是用对了人,也不瞎指挥,也不瞎折腾,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才去应付。
事实证明,这些专业人才无一让他失望。
————完————
文/王事情
率意谈噱,靡所不包。主攻南北朝历史、武侠中的历史及神话历史,认真的扯淡,认真的考证。欢迎点赞、转发、评论及关注~~~~
【2】、来自网友【史晓生】的最佳回答:
宇文氏的迅速灭亡,纯属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
原本,在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世的时候,通过一系列操作,已经将北周拉上了正轨,比如诛杀宇文护,消灭北齐,一统北方等等。
并且,在外在威胁清除完毕后,宇文邕又整顿吏治,摈弃鲜卑旧俗,这些举动,都让整个国家呈现出政局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
而宇文邕本人,生性简朴,对民间疾苦也十分关心,是一个难得的明君。
总之,在宇文邕去世之前,整个北周蒸蒸日上,一度出现国势强盛的局面。但在他去世仅仅两年多后,强大的北周便宣告彻底灭亡。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北周会如此迅速灭亡呢?问题根源,出在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儿子宇文赟身上。
宇文赟继位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步步把北周推进了深渊。
首先,他继位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肆屠戳宗室。
当初,宇文赟他爹宇文邕, 在后期的时候对宗室还是相当不错的,他深知宗室能在关键时刻站到皇权这一边,所以,在执政后期,整体对宗室的政策,是以宽容和重用为主。
并且,他在临终前,一再交代儿子宇文赟,要求他不得残杀宗室。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刚刚咽气不久,他的儿子宇文赟就将他的话丢在了一旁,迅速拿宗室开刀。
至于为何宇文赟会违背老爹的意思,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为了稳定统治。
宇文邕死的时候,年仅三十六岁,而他的儿子宇文赟登基时,也不过刚满二十岁,但宇文赟的叔伯们,也就是宇文邕的兄弟们,当时都正值壮年。
并且,由于宇文邕前期的宽容与重用政策,导致当时不少藩王都手握实权,要兵有兵要钱有钱,这无疑对刚刚登基的宇文赟就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为了自己能坐稳皇位,宇文赟果断对自己的叔伯们开始下手。
第一个被他所杀的,是当时的齐王宇文宪,为了杀掉宇文宪,宇文赟找到心腹大臣,编排出宇文宪意图谋反,之后以此为由,将宇文宪召进宫问话,就在宫内直接将其处死。
杀了宇文宪之后,宇文赟有盯上了时任京兆尹的宇文孝伯,随便找了个理由,将其赐死在家中。
之后,宇文赟更是大开杀戒,将不少朝中重臣以及宗室杀害,到了最后,他则把目光转向了自己的五个手握实权的叔叔。
这五个人,就是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和滕王宇文逌。
不过,宇文赟这次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勒令他的五个叔叔,马上离开京城,返回自己的封地老实呆着,没有召见,不得随意外出一步。
就这样,宇文赟把他认为有威胁的宇文氏族宗室,该杀的杀该赶走的赶走,完成这些事情之后,宇文赟安安心心地开始纵情声色起来。
而他这样做,却在无形之间,给杨坚创造了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
杨坚当时也是朝中重臣之一,正因为此,差一点被宇文赟一同杀掉,不过好在运气不错,加上杨坚的女儿杨丽华是宇文赟的皇后,最终让杨坚侥幸保住了性命。
不过,一时能保住性命不代表一世都能,为了避免有朝一日被宇文赟随便杀掉,杨坚当时主动向宇文赟提出,自己愿意外出就藩,离开京城。
这个举动,让宇文赟极为满意,因此也就批准了杨坚的请求,但就在杨坚准备出发时,却发生了一件事,直接导致杨坚迅速掌握了最高权力。
什么事呢?很简单,宇文赟病了,并且病得很严重。
至于宇文赟为何会突然发病,史书上说的是纵欲过度,嬉游无度,但不管是因何而病,总之,当时的宇文赟,已经病到话都说不出来的程度。
而宇文赟自己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因此,他在当时就召见了小御正刘昉以及内史上大夫郑译交代后事。
但由于他话都说不出来,导致他想表达什么根本无人可知,而就在这种情况下,刘昉和郑译伪造了一份诏书。
诏书的内容,则是请杨坚入宫。
刘昉和郑译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伪造诏书请杨坚入宫,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刘昉和郑译很早的时候就跟着宇文赟,算是贴心的奴才,而到了宇文赟登基之后,这二人仗着宠信胡作非为,得罪了不少大臣,但由于宇文赟的偏袒,没人敢对他们怎么样。
但问题是,如今宇文赟眼看就要不行了,这就意味着,刘昉和郑译马上就没了靠山,而到那个时候,朝臣们收拾他俩,还不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并且,当时宇文赟内定的继承人宇文阐还是个黄口小儿,即便是登基也需要有人辅政,因此,刘昉和郑译正是看到这一点,决定从辅政大臣身上入手,为自己找一个新的靠山。
他们的思路很简单,就是通过自己假手,推出一个辅政大臣,而这个辅政大臣必然会对他们的推举感恩戴德,这样就可以让辅政大臣成为他俩的保护伞了。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就是杨坚和郑译的私交不错,之前杨坚能被宇文赟批准外出就藩,也是因为郑译从中说和。
再加上当时杨坚身为皇后的父亲,同时又是国公的身份,这让他辅政,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所以,在刘昉和郑译短暂商议后,迅速达成共识,把杨坚请进了宫中。
就这样,杨坚在十分意外的情况下,成了北周的辅政大臣,而接下来,自然就开始逐渐把权力揽在了自己手中。
一般来说,权臣想要篡权,是一件工程量很大的事情,但杨坚掌控北周的最高权力,却十分轻松。
为什么呢?前文讲过,宇文赟在登基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把自己的宗室、重臣杀的杀,赶走的赶走,他这个举动,让杨坚少了很多麻烦。
那么,作为北周的皇族宇文氏,难道在当时就没有出来反抗杨坚的吗?当然有,不过很少。
反抗杨坚的人名叫尉迟迥,他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外甥,按这个辈分来算的话,他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表兄弟,也是北周宣帝宇文赟叔伯一辈的人。
并且,这个尉迟迥在当时也是北周的重臣之一,他早期曾跟随宇文邕征讨北齐,且立有大功,因此,官职一度做到太师兼上柱国。
正是因为知道尉迟迥忠心于北周,因此在宇文赟登基之后,虽说杀了不少宗室,但对于尉迟迥还是礼遇有加,并且还任命他为相州总管,这就相当于把原来北齐的所有区域,都交给了尉迟迥。
由此可见,尉迟迥是深得北周皇室信任的,加上他与北周皇室的亲戚身份,自然而然的,就必定对杨坚的擅权极为不满。
更重要的是,他也有反对杨坚的能力。
史料记载,在尉迟迥高举“反杨”旗帜之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聚齐了十万兵马,有了他的带头,郧州总管司马难消、益州总管王谦以及荥州刺史宇文胄等,纷纷起兵相应。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尉迟迥还是颇有一定能力的。
只不过,这场声势浩大的“反杨”行动,仅仅维持了 68 天就宣告结束,尉迟迥一方大败,最终,尉迟迥自尽,其部众在一个多月后均被处死。
换句话说,整个尉迟氏的所有势力,几乎被连根拔起。
这就是在杨坚掌控大权后,宇文氏一方唯一像样的一次反抗,之后虽说还有雍王宇文毕也起兵征讨杨坚,但败得比尉迟迥更快,其本人也在事后被处以极刑。
而在尉迟迥以及雍王宇文毕均被消灭之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障碍能阻挡杨坚了,因此,他找了个借口,杀掉了宇文氏的“五王”,随即在公元 581 年,正式代周建隋。
而此时,距离北周宣帝宇文赟病逝仅仅过去一年,而距离北周武帝宇文邕病逝,也刚满三年。
也就是说,仅仅三年的时间,这天下就从宇文氏易手至杨坚手里,而速度之所以这么快,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北周宣帝宇文赟亲手为杨坚创造的条件。
如果不是他刚登基就屠戳宗室,那么即使是他命短,但最起码大权也不会落入杨坚手里。
再者,如果当时他能更狠一点,不给杨坚留活命的机会,那么杨坚也没有可能成为辅政大臣从而掌控大权。
甚至,如果他能晚点得病,等到杨坚收拾行李卷铺盖走人后再发病,那么即便是他口不能言,那么不在京城的杨坚,也没有机会入宫。
但事情就是这么巧合,一切的一切仿佛都是为杨坚所准备的一样,在合适的时间发生了合适的事情,最终让杨坚走到了权力中心。
所以只能说,这都是宇文氏的命。
不过,让人比较疑惑的是,就在杨坚收拾尉迟迥和雍王宇文毕时,以及他找借口诛杀了宇文氏的“五王”之际,身为宇文氏同一阵营的关陇集团却表现十分异常。
他们全程基本没有参与杨坚和宇文氏的斗争,而是作“壁上观”,安安静静当了回吃瓜群众,这又是为何呢?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需要先搞清楚,所谓的关陇集团都是些什么人。
关陇集团这个概念,其实是近代才提出的,更准确地说,是在 20 世纪初,由几位学者提出的一个概念。
而在这个概念中,所谓的关陇集团,主要包括出身于北魏六镇中的武川镇武人,另外还包括这些武人在发展过程中,所吸纳的关中豪强。
而这些人,组成了北周政权的核心力量。
具体的渊源,需要从北魏时期说起,当初北魏的都城设在平城(今山西大同一带),而为了防止北方的柔然入侵,北魏就在平城以北,设置了六个军事重镇。
这六个军事重镇,分别是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和怀荒。
这便是北魏六镇,当时这六镇的作用,就是为了抵御柔然入侵,因此,北魏在这六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并且这六镇的军事长官,也都是出身高贵的人,因此,能来这里当兵的,在当时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不过,随着北魏都城迁走,这六镇就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重要性,不仅地位一落千丈,并且由于地处偏远,这里到了后来居然成了北魏发配犯人的地方,至于将士们的待遇,那更是要多差有多差。
原本,六镇几乎就要沉沦下去,再也不复往日光彩,但在公元 533 年,事情有了转机。
当时,北魏朝局被大丞相高欢把持,北魏孝武帝元修不甘受制于人,因此亲笔写下血书,派人暗中联系上了时任关中大行台的贺拔岳,请求贺拔岳起兵除掉高欢。
这个贺拔岳,就是出身于北魏六镇,并且在六镇中还颇具影响力。
而在贺拔岳接到孝武帝元修得密令后,便开始着手整合关陇地区的各方力量,这些力量,便是关陇集团的前身。
只不过,在贺拔岳整合关陇地区力量的过程中,不慎遭到高欢的算计,最终惨死,而他死后,他的旧部就拥立了宇文泰作为首领,继续与高欢分庭抗礼。
之所以拥立宇文泰,则是因为宇文泰出身于北魏六镇中的武川镇。
而在之后,宇文泰和高欢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双方各自拥立了一个皇帝,自此北魏灭亡,而东魏和西魏建立。
东魏为高欢所拥立,而西魏则由宇文泰所拥立。
且不说东魏高欢那边如何,单说西魏的宇文泰,在宇文泰拥立下成立的西魏,实际上和宇文泰自己当皇帝差不多,也正因为如此,宇文泰大肆提拔和他一样出身武川镇的人,最终形成了整个西魏上下,重要职位均由出身武川的人把控。
再加上当时西魏控制的区域为关中(今陕西省)、陇西(今甘肃省东南)地区,所以,这些控制西魏的武川人,也被称为关陇集团。
这便是关陇集团的由来,而众所周知,西魏后来被宇文家族所建立的北周取代,因此,关陇集团自然也成了北周的统治阶层。
从关陇集团的由来其实就能看出,这些人与宇文家族是有很深的渊源的,同时也正是因为当初宇文泰的提拔,他们才得以在北周身居高位,成为门阀大族。
按常理来说,这些人理应在杨坚篡权的时候出来反抗才对,毕竟宇文家族对他们有恩,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而是作壁上观。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关陇集团这些人眼中,作壁上观不仅安全,并且还能利益最大化。
关陇集团和宇文皇族的关系,更像是一起投资办公司的合伙人。
当初,宇文泰把武川镇的人编成一支军队,随后又逐渐把武川人从军队中提拔起来,纷纷任以要职,为的什么?为的就是让这些人时刻团结在宇文泰的身边。
当然,这些人确实在大部分时候支持了宇文泰,毕竟宇文泰给了他们高官厚禄。
正因为如此,在宇文泰死后,他的儿子宇文觉逼迫西魏恭帝拓跋廓禅位时,这些人同样支持了宇文家族。
因为当时的局势,眼看西魏已经不行了,宇文氏上位也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关陇集团的人也不傻,再加上支持一下就可以成为开国功臣,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从始至终,关陇集团与宇文氏的关系,就像是因为利益走到一起的合伙人,而不是死党。
在这种情况下,杨坚篡权,对于关陇集团来说,就好比当初宇文氏夺取西魏的政权性质一样,谁胜谁负对于他们来说都无所谓,无非是换个大老板而已。
因此,无论杨坚胜利也好,还是宇文氏胜利也好,关陇集团的地位和利益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正因为如此,他们不会主动出来站队表态。
况且,当时杨坚和宇文氏斗争期间,关陇集团属于是双方均想拉拢的对象,在这种可以待价而沽的情况下,他们更不会出来表态站队了。
因为即便是站对了,无非就是在事后分点战果,这对于当时已经身居高位的关陇集团成员来讲,性质就相当于锦上添花,吸引力并不是太大。
但如果站错了,那么前文提到的尉迟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一方面是不表态、同时不支持也不反对,就可以躺赢,利益地位不受影响,另一方面是主动表态,被灭门的概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你说关陇集团会选哪一个?
所以,关陇集团就任由杨坚和宇文氏打得热火朝天,而自身却选择围观,安安静静的当了一次吃瓜群众。
这种做法最明显的例子,当属宇文护的女婿苏威。
苏威在当时很有名,一来他的父亲是北周的大功臣苏绰,二来他颇为仁义,加上学识渊博,以至于宇文护第一次见到他,就非要他当自己的女婿。
不过,苏威的脾气十分古怪,当初宇文护专权的时候,他担心宇文护将来要是倒台的话,会连累自己,就一度辞官,找了个寺庙隐居起来。
而到了杨坚当上北周的大丞相时,知道苏威的名声,就特意派人去请他出来做官,但苏威说什么都不答应,依旧躲在寺庙里不出来。
但是到了杨坚篡权成功,代周建隋之后,再去请苏威出山,这次苏威则是愉快的答应了。
为什么他会在杨坚建立隋朝之后,同意出来做官呢?其实意思很简单,你杨坚让我出来当官没问题,但是是建立在你已经建立隋朝的情况下。
而如果你现在正是篡权期间请我出来,让我为你站台,那不好意思,我不答应。
这就是苏威的立场,同时也是大部分关陇集团成员的立场,说白了,就是你杨坚争你的,我们不反对也不支持,但指望我们为你站台呐喊助威,危险系数太大,我们不会去干。
同样的道理,关陇集团既然不会为杨坚站台,自然也不会为宇文氏站台,毕竟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宇文氏已经日暮西山了。
所以,他们选择作壁上观,就是为了保全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失,只有这样才最安全。
当然,并非是所有的关陇集团成员都没有出来支持杨坚,当时京兆的韦氏,就是少有的支持杨戬的人之一。
韦氏的代表人物是韦孝宽,正是他在尉迟迥起兵反对杨坚时,带兵击败了尉迟迥,也正因为立了如此大功,在隋朝建立后,韦孝宽官至国公。
而他支持杨坚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的家族虽说是关陇集团成员之一,但却属于是边缘化成员。
不仅家族中的子弟大部分都是小小的地方官,并且朝中更是少有韦氏家族的人,包括韦孝宽自己,在北周的朝堂上,都没有什么话语权。
但经历了平定尉迟迥一战后,韦氏家族在关陇集团的地位直线上升,尤其是在隋朝建立后,韦氏家族子弟在京为官者人数大增,并且身居高位的也不在少数。
这都是因为主动站队,并站队正确带来的实际效应,而在几十年之后的李唐代隋中,韦氏家族又一次成功站队,最终让家族成为了唐朝的顶级士族之一。
所以,韦孝宽帮助杨坚的原因,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为了让自己的家族实现阶层飞跃。
最后,总结一下。
北周宇文氏的迅速灭亡,主要是北周宣帝宇文赟登基后的一系列举措,无意间为杨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再加上发生了若干件相当巧合的事情,最终让杨坚成功掌控大权并代周建隋,而关陇集团在此期间做壁上观的原因,则是他们为了保住现有的地位和利益,所以才摆出了一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任由杨坚取代宇文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