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长平之战,赵军的多次冲锋,为何突破不了白起的防线?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15:38:36 2次浏览

关于问题长平之战,赵军的多次冲锋,为何突破不了白起的防线?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历史紫陌阁】的最佳回答:

赵括代替廉颇后,就立即发兵反击秦军,结果四十多万赵军落入白起事先准备就绪的伏击圈,接着就被白起出动的两股突袭部队分割包围,并截断了赵军的运粮通道。等赵括发现中计被围后,已经为时已晚,大量赵军因断粮而饿死,或者在突围过程中战死,虽然赵括也曾率领精锐部队多次突围,但都以失败告终,赵括本人也在突围过程中被秦军乱箭射死。

那么赵括率领的四十多万赵军为何突破不了白起的包围防线呢?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赵括中了白起诱敌深入之计,导致赵军被围,处于被动不利的劣势,从而军心涣散,战斗力大减;二是白起采用的是分割包围,因此数十万大军并不在一起,而是被分割成多个部分,进一步减小了赵军突围成功的可能,在没有充足兵力的情况下,赵军自然也就很难突围成功。

并且白起还切断了赵军的运粮通道,在断粮的情况下,赵军饥饿不堪,进一步动摇了军心,瓦解了赵军的战斗力,普通士卒已经失去了斗志,甚至因为饥饿开始自相杀食。三是白起重视野战筑垒工事,会事先在预期歼敌地区修筑工事阻敌,以此作为辅助进攻手段,然后诱敌脱离筑有堡垒的原始阵地,在预期歼敌地区进行野战,而此地区事先修筑了阻敌工事,因此敌军很难突围,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就运用了这一作战思想。

在这种情况下,赵军还具备一定战斗力的只剩下部分精锐部队,但他们又怎么能是以逸待劳的秦军对手呢!因此赵括亲率精锐部队强行突围也没能成功,结果自己还死于秦军乱箭之下。

在失去赵军主将的情况下,剩余的赵军更是无力再战,只能等待赵国派兵救援。但秦昭襄王得知数十万赵军被白起包围后,还被截断了粮道,于是亲自赶到距离长平战场较近的河内郡,直接加封当地百姓爵位,征调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支援长平战场,以阻拦赵国与诸侯援军和粮草支援。

此时赵军已是无力回天,首先处于秦军分割包围,其次处于断粮情况,最后连主将赵括也在突围中战死,而且在之前的突围过程中伤亡惨重,最后处于包围的数十万赵军选择了投降。白起却担心赵军反复无常,且白起的作战思想本就是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于是下令将投降的赵军全部坑杀,只放了二百多名娃娃兵回国报信。

长平之战,秦军前后斩首坑杀赵国军民四十五万余人,赵军几乎全军覆没,赵国得知消息后,举国震惊。此战也让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单独和秦国进行全方位对抗,同样也给其他东方诸侯极大的震慑。

秦、赵为何会发生长平之战?

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公元前 262 年),武安君白起和五大夫贲发兵攻打韩国野王城,切断了韩国上党郡和本土的联系,之后秦军继续逼进。上党因为孤立无援,眼看就要失守。

《史记》记载:“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秦兵日进。”

韩桓惠王为了以息战祸,便主动将上党郡献给了秦国,可上党郡守不愿降秦,于是韩王派冯亭接替上党郡守,负责相关降秦事宜,结果冯亭上任后,也不愿降秦,并且还率领上党百姓将上党郡及治下十七座城邑一同献给了赵国,意图利用赵国力量来抵抗强秦,以此保全韩国。

《史记》记载:“韩氏上党守冯亭使者至,曰:“韩不能守上党,入之于秦。其吏民皆安为赵,不欲为秦。有城市邑十七,原再拜入之赵,财王所以赐吏民。”王大喜,乃令赵胜发兵取上党。廉颇将军军长平。”

赵孝成王大喜,并没有听从叔叔平阳君赵豹的劝阻,于是派另一叔叔平原君赵胜领兵五万去接收上党,之后又派廉颇率军二十万驻扎在上党南界长平,以抵抗秦军。

赵孝成王此举成功惹恼了秦昭襄王,我们试想,秦国出兵出力,却被赵国给截胡摘了果子,换做是谁也会生气,何况秦昭襄王时期,秦国的国力已经十分强大。秦昭襄王当即就出兵继续攻打韩国,震慑韩桓惠王,并派左庶长王龁率军进攻上党郡,意欲一举夺回。

《史记》记载:“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龁因攻赵。”

赵孝成王则派廉颇率军救援上党,于是秦赵两国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上党之战”。秦赵在上党对峙多年,赵国国力逐渐不支,赵孝成王就想尽快结束战争,但廉颇经过几次战败后,便采用固垒坚守的方针,想以此挫败秦军的速胜之谋,一直怯缩不战,加上秦国采用了反间计,为此赵孝成王换赵括为将,反击秦军,于是拉开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白起是如何全歼赵国四十五万大军的?

赵括率领二十万援军赶到长平就任后,当即更换部队将领,改变制度,随后改守为攻,反击秦军。秦昭襄王得知后,就暗中启用武安君白起奔赴前线领军作战,原秦军主将王龁担任副将。

《史记》记载:“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白起针对赵括鲁莽轻敌、缺乏战场经验的弱点,制定采取诱敌深入,迂回包抄的战术,目的是佯装战败,以退诱敌,从而让赵括轻狂骄纵,乘“胜”追击,故而使数十万赵军脱离堡垒,倾巢出击。

《史记》记载:“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

白起则让秦军一部分主力加固、坚守防御工事,因此赵括率军追至秦军壁垒后无法攻克。另一面出动两支奇兵,一支两万五千人的轻装骑兵突袭到赵军背后,占据秦岭,百里石长城防线,切断赵军后路。另一支五千人的精锐骑兵迅速穿插于赵军中段,进而完成分割包围,使赵军首尾不能相顾,失去统一指挥,并切断了赵军的运粮通道。

《史记》记载:“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

至此赵括率领的数十万赵军陷入白起利用地形准备的袋形埋伏圈,加上粮草断绝,赵国士兵军心涣散,战斗力大减。赵括为了稳定军心,连斩八名都尉,下令让数十万赵军从不同方向冲击白起事先在预期歼敌地区修筑的包围壁垒,但白起修筑工事本就是作为辅助进攻手段,目的就是防止敌军突围,赵军因此始终无法突围成功。

《史记》记载:“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这时白起乘机派出精锐部队开始进攻,结果赵军失利,只好修筑防御工事,进行固守,等待赵国派兵救援。不过秦昭襄王听说赵军粮道被切断后,就下达了全国动员令,并亲自赶到河内郡,赐封当地百姓一级爵位,征调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全部支援长平战场,以阻拦赵国援兵,和断绝赵军粮道,因此数十万赵军的退路被彻底堵死。

之后白起又下令让骑兵不断骚扰赵军,进一步打击、瓦解赵军斗。在包围断粮一个多月后,赵军士兵因为饥饿,甚至开始互相残杀充饥,赵括就利用赵军求生的本能,将大军编成四队,轮番突围,但赵军此时饥饿不堪、且军心涣散,始终都无法突破秦军包围防线。

《史记》记载:“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

无奈之下,赵军主将赵括只好组织出一支精锐部队,并亲自率军突围,结果不但没有突围而出,赵括自己也死于秦军乱箭之下。主将战死后,赵军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剩余的数十万的赵军在走投无路下选择了投降。不过他们却再也没能回到故国,也没有被秦军收编,最终被白起下令坑杀,四十多万赵军埋骨长平。

结语:

长平之战中,赵括之所以没能带领数十万大军突破白起防线,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赵括缺乏战场经验,且轻敌冒进。且不闻廉颇担任主将时,赵军接连被秦军击败,赵括缘故能一战“击溃”秦军,难道是廉颇太菜,还是秦军变弱了呢!

结果赵括中了白起诱敌深入之计,一步步带领数十万大军陷入危机,最终被白起分割包围,并被切断粮道,加上秦昭襄王动员河内百姓阻拦赵国救援,彻底堵死了被围赵军的退路,以至于无力回天,四十多万赵军埋骨长平战场。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2】、来自网友【暮月山】的最佳回答:

两个因素:一是地理因素;二是粮仓和廉颇长城所在

地理因素

先来看长平之战赵括被包围时的总示意图

曲折的红线是廉颇修建的长城,赵军防线;

紫色区域是白起所设置的口袋阵,赵括军被包围在其中;

蓝色圈是秦军防区;

红色圈是赵括意图和秦军决战的区域。

换个角度看廉颇长城和白起口袋阵

廉颇长城防线(红色)和白起的口袋阵防线(紫色)都是依靠山脉进行布置,想要突破非常困难。

白起口袋阵正面(从赵军粮仓 大粮山角度)

秦军粮草空仓岭方向:

白起口袋阵左侧观察点地形:

大粮山、韩王山部分廉颇长城地形

韩王山观察的赵括被困地形:

放大图:

小结:先来看白起口袋阵的袋口图

对于赵括而言,只有两个方向:1、从谷口出去向大粮山方向;2、夺回被秦军占据的韩王山。口袋后方因为都是山脉,大部分难以翻越。

白起只需要在谷口、韩王山进行重兵防守,少部分兵力放在赵军后路即可完成对赵括的包围。

韩王山易守难攻。见图:

从地理因素来说:在白起引诱赵括决战,突发伏兵夺取了战略点韩王山,迫使赵军后撤去要夺回韩王山,就在赵军攻打韩王山时,白起用大部分部队将召集赶入口袋阵内,完成围困。


二、战略点韩王山、大粮山位置所在

韩王山、大粮山、故关三点是廉颇长城的三个战略点,尤其是故关,是当时主要的道路关口。

见图

在韩王山被秦军夺取后,赵括就不得不回撤夺回,在回撤的过程中被白起赶入口袋阵。这是赵括被白起围困的过程。但白起不敢夺取大粮山,因为 1、大粮山旁边的山谷后方是故关,无法困住赵军;2、韩王山不失,大粮山只是一个孤立点,没有意义。

白起也不敢夺取故关,因为即便夺取,赵括回撤就让秦守军被断后路。


综述

白起困住赵括,赵括不是不能冲出去,口袋阵后面还是有相对平坦的地势可以走出去。但赵括并不是想撤军,而是继续夺下韩王山,变被动为主动。

秦军夺取韩王山,是白起胜利、赵括失败的关键。如果赵括夺回韩王山,白起的口袋阵完全无用,白起也只能撤军或者和赵括决战。撤军是危险的,因为会被赵括在开阔地区追击。而决战嘛,一半对一半的机率。

长平之战的失败,从战略上来说是秦军死守韩王山导致的。赵括亲自上阵搏杀以鼓舞赵军时期,也说明赵括对韩王山是志在必取。

赵括在战斗中意外战死,是赵军投降秦军的根本原因。赵括不死,赵军虽然一样惨败,但还是有一部分会和赵括逃回赵国。

总的来说,赵括和白起二人的攻守防线是韩王山一带,双方都认识到这个战略地的归属决定了双方的胜败。赵括不是冲不开白起的防线,而是拿不到他想要的韩王山。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