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如果有一天考古秦始皇陵,会有哪些震惊世界的发现?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郑由皙】的最佳回答:
2014 年去西安旅游,导游说始皇陵里的珍宝如果变卖的话至少可供陕西全省老百姓吃几百年。当年日本人曾经提出帮忙挖掘秦始皇陵,如果挖掘顺利,他们至少要拿走一半作为报酬,考古学家很愤怒的拒绝了。
文献上,年代最早的是《史记》,距离
祖龙
死不足百年。
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令匠作
机弩矢
,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以
人鱼膏
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
皆令从死,死者甚众
。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
闭中羡,下外羡门
,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里提及:
1.【手办/生活用品/珍玩】秦陵装满了“
宫观百官奇器珍怪
”,体现的还是“若都邑”,宫里的、官署的、新奇的、贵重的……都邑里有的,秦陵里也不能少。这里的“宫观”应该是
宫廷“后寝”建筑(微缩版)以及配套设施(包括各种仪仗,以及宫女/女官/宦官[俑])
,类似
长信宫灯
的文物在里面只是量产器物(一盏小灯),不值一提。
汉景帝阳陵出土的跽坐女俑。秦陵地宫里的应该是更精美的等身俑。
“百官”应该是
官署建筑(包括朝会建筑、三公九卿府衙,同样是微缩版本)及配套设施(各级别官员[俑])
。
汉代的陶楼表明,当时已有高达五层的建筑。在寸土寸金的都邑内部,是否也遍地“高楼”? (陶楼一楼大门敞开,里面甚至有只奶凶奶凶的看门“恶犬” →_→,很是喜欢这类细节)
建筑明器在汉代墓葬中也多有出土,但都是微缩的陶制模型。秦陵地宫里的自然也不是等大建筑,但更加精美是可以期待的。毕竟,目前出土的也不过是“中等人家”(相较皇室)的宅院。
囧囧的文官俑,出自秦陵外围陪葬坑。真正位高权重的,自然在地宫“都邑”内。
此外,“都邑”里应该还有禁卫军,着装和武备想必不是外围军队能比。(秦到底尚不尚黑,就看这波了。)
“奇器珍怪”,自行脑补
和氏璧、随侯珠、翡翠白菜那一级的小玩意儿
。
2.【棺椁 plus】秦陵建设时“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
”,既可以理解为以铜为地宫地面(上面放椁),也可以翻译为在地宫里用铜浇筑椁(椁的体量大到难以搬运,只好就地浇筑)。
外椁内棺
,最外面的椁自然是最大的。至于天子的棺椁重数,先秦诸子各有各的说法,较大概率会用 9 重或 10 重,制作材料应该也有多种。
3.【防盗警备】“令匠作
机弩矢
,有所穿近者辄射之”。秦陵内有
带自触发功能的机弩
,自然也拥有当时最高技术的防盗体系。另,秦代的连弩威力巨大,始皇巡游齐地时亲自射杀过“巨鱼”。
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
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
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
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
见巨鱼,射杀一鱼
。——《史记.秦始皇本纪》
4.【百川到海】“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要想实现地宫内的“机相灌输”,集结了治水和机械技术的
水利传动系统
少不了。由于秦人并未研究出永动机,这一系统终将停摆,但各
传动器械
还是令人期待。“百川江河大海”的布局更是能反映
秦人的地理认知
(很可能东南地形一塌糊涂)。
5.【仰望星空】“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地理”可以理解为地宫是个巨大的沙盘模型,模型上是各地地形的立体重现,不排除有
各地地标/特产
的微缩手办(蜀地的青铜神树?周之九鼎??北边放个“马踏匈奴”?)。
秦朝在始皇时期到底有几个郡?“下具地理”后,这一问题将不复争议。
“上具天文”是说地宫的
穹顶绘着各种图案(如金乌、玉蟾、羽人),也镶嵌着大量珍宝用来象征日月星辰
。最重要的是,地宫里的“天文地理”能反映出
秦人的世界观,以及他们对宗教、天文的认知
。
《四神云气图》及其临摹复原,出土于西汉梁恭王王后墓的大型壁画,长 5.14 米,宽 3.27 米
5.【长明灯】“以
人鱼膏
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长明灯本身的造型和排列
(应该是一主多附)就值得一探,更别说用的还是
传说级燃料
【人鱼膏】。鉴于事实上并没有鲛人/人鱼,可以参考古人对史记的注解。
【集解】徐广曰:“人鱼似鲇,四脚。” 【正义】广志云:“絺鱼声
如小兒啼
(大鲵??),
有四足
,形如鱧,可以治牛,出伊水。”异物志云:“
人鱼似人形,长尺馀。不堪食
(不好吃)。皮利於鲛鱼(即 鲨鱼),锯材木入。
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
(鲸鱼??)。秦始皇冢中以人鱼膏为烛,即此鱼也。出东海中,今台州有之。”按:今帝王用漆灯冢中,则火不灭。
查了下资料,发现很多国家都有长明灯的传说。有种说法认为长明灯中含有低温自然的物质,无氧情况下灯灭,一旦有盗墓者(打开盗洞)引入了氧气和气流扰动,长明灯就会自燃——这就给后续进入的盗墓者一种“长明”不灭的错觉。
6. 【尸骸】(如果有尸骸出土,其价值并不比一般文物低,想想辛追老太太……)秦陵里有被迫殉葬的“后宫非有子者”,以及被困死在中羡和外羡门间的工匠。
前者是被体面的,葬式和装束必然要和身份相称。如果是埋在地宫,考虑到本身的
防腐处理
,以及封闭且充满水银蒸汽的地宫环境,可能会发现众人“栩栩如生”的诡异场景。——病理学家眼前一亮,古代服饰研究者也匆匆赶来。
后者是被活活闷死的,且因为不在核心区(还隔着内羡、中羡门),保存条件较差。这群遇难者由于是刚干完活的工匠,必定随身带着相关器物——这倒是大概率能保存的。
秦陵里还有一位,那就是始皇帝本人,但估计只能验骨了,但从中也可以得到生理和病理信息,以及万众瞩目的面貌复原图(颅骨就行)
汉初就在上层流行的玉衣,想必也是从秦朝延续下来的。
黄肠题凑,秦汉时期最高规格的葬制。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
7. 【羡门】“大事毕,已臧,
闭中羡,下外羡门
,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主墓门至少有三重,很可能对应现实中宫城、皇城和都城的主城门。
其中外羡门是上下开合的闸门,中羡门是前后开合的。
两侧的重阙拱卫着通往地宫的大门。
《史记》提到的就是上面这些。
再来补充点,此前提到的“羡门”,可不是几扇石板那么简单,本身也是文物呐。
明定陵地宫的第一道门,每一扇都有 9*9 的鎏金门钉,顶部为“歇山顶”。中羡门大概也是类似款式。ps.歇山顶目前最早见于汉代石阙,就算出现在秦陵地宫也不足为奇。
战国至秦汉时期,宫殿大门有没有门钉不清楚,不过朝内的那面倒是有可能出现“铺首”。
要素众多的“透雕龙凤纹铜铺首”,出土于战国的燕下都遗址。“铜铺首通高 74.5 厘米,重 21.5 公斤。整体是兽首衔环造型,兽首主体为饕餮……额部饰有一立凤……两爪粗壮尖锐,各抓一蛇。两蛇巧妙地构成饕餮的额梁……”
羡门边有可能没有镇墓兽(这是楚地流行的,后来随着汉朝的建立而传播),但很可能会有执戟武士。
彩色的兵马俑,在昏暗的地宫入口处列队,不怒自威。秦汉时期有执戟郎官,执戟宿卫殿门。
如果有盗贼想进入秦陵地宫,在小心翼翼地引开武士后,他将面临一个难题:如何打开眼前的羡门??
“自来石”示意图。门已经够重了,还柱了块巨石……自来石大概率也是雕刻精美的文物。在挖掘明定陵时,自来石曾让考古人头痛不已。
好在机智的他早已做好了功课,拿出了拐打钥匙。
如果用的是“自来石”的话,其实已经破解了。然而对秦陵来说,外羡门是落下的闸门,就算没有什么额外的防盗也抬不起。中羡门才有可能用到拐打钥匙。
正当他得意地推开“自来石”,准备进入地宫的时候,突然听见门背后传来的咆哮声。(祖龙:嗯,巨龙守护?很合理啊。)
没有巨龙,那就放张青铜“翼龙”。同样出土于战国燕下都,现藏于[阿联酋]阿布扎比卢浮宫,可惜了。
其实相比那些 bling bling 的奇珍异宝,我倒更期待出土
文字资料
,其中包括先秦的诸多文献(焚书后民间已绝,或后世篡改、失传)和秦国&秦朝的制度记载(大批府藏文献被项羽焚毁了)。
地宫既然是对现世的复刻,有极大概率设有
藏书的“石室”,其中有记载始皇本人及先祖功绩的文档,也很可能有灭六国时缴获的文献战利品(各国最重要的府藏文献)
。如果始皇是个博物收藏控,他还会建个类似博物馆的小室,用于收藏
带铭文的青铜器
(西周重要文献常常会铸器刻文,以便长久保存)。
记载“墙”先祖辅佐历代天子所创功绩的“史墙盘”
而
始皇的个人爱书(
比如
韩非的作品
)更有可能发现在棺椁里(反正棺椁有那么多重,间隔自然要放点自己喜欢的。)
著名的云梦秦简,出土于湖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
除了特地收录的文献,
始皇的私玺
同样令人期待,目前所知最早的高级别印玺还是汉初的“皇后之玺”。若是发现始皇的私玺,四舍五入就相当于知道
传国玺
的样子,说不定还能在某个私玺上看到小篆的“
受命于天/既受永昌
”或类似的宣言。
汉初“皇后之玺”,很可能就是吕后用过的
作为一个扫六合的雄主,始皇自然不会宅在宫廷里,偶尔也会带着侍卫,微服出游一番。
(三十一年)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
夜出逢盗
兰池,
见窘
,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
嗯,有盗出没?拿朕的剑来!
越王勾践剑,出土于楚墓。类似的珍品,很可能在楚灭后为秦所获。从小故事看,始皇个人武力未必强,遇盗“见窘”,此前碰到荆轲也被提醒“王负剑”。
而若是想看看自己更广袤的江山,车马是必须的。
目前的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事实上,出了地宫就相当于都城外了,地宫内必然有更为豪华的车队。
这下要做好安保措施———浩浩荡荡的巡游车队里,禁卫军簇拥着多辆一模一样的豪车。
秦始皇陵“二号铜车马”,这是一辆“安车”,可坐可卧,保密性也强。然而,我还是觉得始皇本人的御驾会更加大气奢华。
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
博狼沙
中,
为盗所惊
。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史记.秦始皇本纪》(张良)得力士,
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
秦皇帝
东游,良与客
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
副车
(大概率就是上面这种车型)
。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史记.留侯世家
》嗯……破案了(并没什么用)
对于始皇的出行阵容,当时的刘项都发表过评论。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史记.高祖本纪》{羡慕呐}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史记.项羽本纪》{也想要}
秦陵地宫里未必会有附属车队和大量后勤人员(在地宫“都邑”外侯着就行),但
核心车队和随从人员
还是会有的。
“……且夫
天子四海为家
(到处巡游??)
,非壮丽无以重威
……”——出身秦朝小吏的
萧何能
说出这种话,参考的“天子”自然是始皇帝。而小民能见到的“壮丽”,无非是帝王居住和出行的气派。
始皇多次巡游到齐地,除了宣示威严和体验各地风物,还带有一个超脱现实的目的——求仙。后期的始皇帝,甚至不再称“朕”而改称“真人”,整天神神秘秘。
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地宫中有
表现始皇升仙的壁画
,而且是有连续剧情的。大致有
《年少登基》:天纵奇才《励精图治》:富国强兵《
一扫六合
》:为了正义《大朝议》:力排众议废分封,称皇帝《功告天地》:泰山封禅,神灵所感《巡游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秦咸阳宫遗址出土的《驷马图》
《东海鏖战》:始皇帝 VS 恶神《
乘龙飞升
》:仙人相迎,白日飞升,如黄帝故事。
这一灵感出处是马王堆出土的帛画。
马王堆的 T 形帛画可以分为三部分:墓主的凡间生活、仙人接引升天、天上的神灵。秦陵地宫的面积够大,足以用壁画表现始皇帝的功业及飞升。
当然,在飞升之前,
秘制仙丹
少不了。
那一天,考古人终于见识到了传说中的
不死药
——的模型。御用
炼丹师(俑)
被定格在
丹炉
前,重复着对化学的探索,而炼丹房的地面和墙壁上画着奇怪的符咒。
没找到那个时代丹炉的图片,就放一张我拍的上博所藏“大克鼎”足饰。丹炉在型制上是有盖鼎的一种,就算出土也很可能以“鼎”为名吧。<br>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当时有炉和炼丹术士。<br>“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汉初. 贾谊《鹏鸟赋》
有好事者用小刀剥下了一个小小符咒,却不知正是这一举动,让整个地宫在短暂的安静后突然震动起来……
——“谁让你乱动文物的!”当事人揉了揉被敲打的脑勺,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
旁边的匣子罐子里,也装满了炼制丹药的
草药、“石胆石髓”和药水
。
求仙是为了长生,但长生后的漫长岁月却不是用来清心寡欲修行的。除了对未知的征服,帝王们天生喜欢权力和享乐。
始皇帝的地宫,甚至很可能就在棺椁里,大概率会藏着
玉玺和虎符
(真品要传世,仿个类似的总可以)。虎符用于调动地宫内及外围陪葬坑的军团。
权力还通过划定等级来实现。那么按照先秦时的规定,天子祭祀用的是
“九鼎八簋”
。这一组合不排除会出现在地宫里。(也可能只设在秦陵的地表建筑里,这样就没了)
如果出现在秦陵里,不知祭品会是什么形式,实物还是陶器?
除了对至高无上权力的掌控,享乐也不能落下。正式场合当然要听组合乐了,这就不得不提
曾侯乙墓
出土的系列乐器,还都是成套的。
始皇大概率会在乐器旁安排几个等身大小的演奏者
史书上没有记载始皇帝喜欢或者会弹奏什么乐器。但
高渐离
试图以
筑
击杀始皇的行为,倒是多少能反映始皇对音乐的喜爱——喜爱才能让乐师近身呐。
如果棺椁内发现某乐器,倒是能证明始皇帝本人喜爱演奏该乐器。历史上,鼓瑟爱好者
赵惠文王
和击缶小能手秦昭襄王,在渑池会谈时,还相互演奏助兴呢(手动 doge)。君王有乐器方面的爱好也不是不可能。
乐器组件的出土,不仅是传统音乐界的狂欢,更是考古人的盛宴——各部件会有不同程度的装饰和刻字。
萌萌的怪兽,这次是用来驮乐器架的。
【2】、来自网友【历史方位】的最佳回答:
如果有一天秦始皇陵被发掘,那将是震惊世界的一大发现,而且是空前绝后的考古发现。要知道,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只是秦始皇陵的一个陪葬坑。
那么,秦始皇陵中究竟有什么,足以震惊世界?
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述秦始皇陵的:
“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奇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穿三泉,就是凿空三层泉水,间接说明了地宫之深。
秦朝丞相李斯亲自主持了秦始皇陵的修建,李斯曾亲自表示,秦陵地宫“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
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说明地宫深度已经到了岩石层,而且氧气已经很稀薄了。国外专家曾经表示,秦始皇地宫可能已经达到了 500-1000 米深。
地下 500 米,是美国
夏延山军事基地是地下指挥所的深度,这个深度足够可以抵御地面上多数武器的进攻。地下1000 米,是日本储存超纯水的深度,这个深度的场所直到1985 年才完工。如果秦始皇陵真的已经达到了地下1000 米,那或许就是人类最先到达的深度了吧。
夏禹九鼎
“一言九鼎”我们可能都听过,但是有哪九鼎,可能知道的人就少了。这九鼎分别是:豫鼎、冀鼎、兖鼎、青鼎、徐鼎、扬鼎、荆鼎、雍鼎、梁鼎。九鼎是四千多年前,收集九州之铜所著铸造,象征着天下九州。九鼎历来被视为天下一统的想象,周朝时期,九鼎一直被收藏,每年都会被朝拜。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收回了九鼎,但是在秦朝灭亡后就不知所踪。人们猜测,九鼎很有可能被放置在始皇帝的陵墓中。如果有一天,秦始皇陵真的被打开,人们见到了上古时期的九鼎,那该是一副怎样的场面。
说实话,我是很期待秦始皇陵重见天日,很想看一看四千多年前,大禹所铸的九鼎是什么样子。它上面会有怎样的纹饰,它会有多大,以至于秦武王都绝髌而亡。
秦阿剑
秦阿剑是铸剑大师
越国欧冶子
和
吴国干将联手所铸,
相传锋利无比。
《战国策》记载“ 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坚。”
晋国当年为了这把太阿剑,整整围困了楚国都城三个月,以此逼迫楚国交出宝剑。一天,晋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楚王交出宝剑,不然城破之日,玉石俱焚。
楚王怒不可遏,手执太阿剑登上城楼,誓与楚国共存亡。他吩咐侍卫,如果楚国城破,那就快马加鞭,把太阿剑沉入湖底。
楚王站在城墙上,看着晋军像潮水一样,楚国士兵一个个倒下。楚王拔出太阿剑,突然天色大变,突然一阵飞沙走石,晋军根本无法前行,片刻之后晋军竟然全军覆没。
这件事过后,楚王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太阿剑真的像传说的那样神奇吗?楚国有个智者叫风胡子,他告诉楚王:“
泰阿剑是一把威道之剑,而内心之威才是真威,大王身处逆境威武不屈,正是内心之威的卓越表现。正是大王的内心虔诚之威,激发出泰阿剑的剑气之威!
”
秦始皇灭楚后,太阿剑落入秦始皇之手,成为秦始皇的佩剑。秦始皇驾崩后,太阿剑作为随葬品,被埋藏于秦始皇陵地宫中。如果有一天,秦始皇陵重见天日,人们就可以看到欧冶子和干将联手铸造的这把宝剑。
先秦典籍
在古代文化史上,有两次文化浩劫,一次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次是项羽火烧咸阳。第一次浩劫,始皇帝将很多诸子百家的典籍焚毁,第二次浩劫,项羽火烧咸阳宫时,有很多史籍资料被焚毁。
但是,秦始皇焚书时,也并不是将所有书全部烧光。他只是为了统一思想,不想让民众看到那些书。还有很多书,可能被藏在秦始皇陵中。
项羽火烧秦宫时,很多典籍被焚毁。这导致人们研究先秦以及秦代的历史时,只能依靠《史记》的记载。而《史记》成书时却是在几十年之后,很多记载的故事难免有所出入。
而秦始皇地宫中,很可能就藏有很多秦以前的历史典籍,如果这些典籍重见天日,那将在考古界又是一大震撼。
以水银为江河湖海,上具天文
传说中的秦始皇地宫,用水印模拟江河湖海,上方有用夜明珠模拟的日月星辰。以前,很多人不相信《史记》中的这个记载,用水印做江河湖海,那得多少水印,这简直太梦幻了。
直到现代,专家用专业的仪器检测,结果发现,秦始皇陵周围有严重的汞异常现象,表明地宫中至少有上百吨的水银。其中,东南方和西南方汞异常较高,这正好对应着渤海和黄河的分布。这正好印证《史记》中,关于水印为江河湖海的记载。
这么多的水银,在两千多年前是如何做到的呢?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如何提炼这么多的水银。在《史记•货值列传》中,记载着一位秦朝时期的企业家,这个人就是寡妇巴清。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
传说,寡妇巴清找到了储量巨大的汞矿,并且发明了提取水银的新技术,能够生产大量的水银。因此,巴清还受到了秦始皇的注意,让他专门为秦始皇陵提供水银。
除此之外,秦始皇陵中一定还有很多能够让世界惊奇的发现。
据说还有神农辟疫镜,照过之后可以治病还能,鸿蒙三世镜可以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黄帝磨镜之石,照过之后就会容颜不老,还有可以穿梭时空的盘古开天镜等,但是这些只是民间传说。
但是,现在还是不能让秦始皇陵重见天日,因为其中埋葬了多少宝贝,万一有一丁点的差错,可能都会导致巨大的损失,因为定陵考古发掘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秦始皇陵中到底有多少震惊世界的发现,还需要留给子孙后代去慢慢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