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阿特兹创驰蓝天发动机是如何实现高压缩比还能加 92 号汽油的“?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非专业车评】的最佳回答:
随着内燃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抑制爆震的手段也越来越多。过去因为技术上不完善,所以抑制爆震的方式更多依赖于燃油,也就是利用燃油中更高的辛烷比例来起到抑制爆震的作用。但这种方式一定不是最优解,因为更高标号的燃油=更高的价格,会增加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自从奥托在吃面包时领悟了压缩比的概念之后,不断提高内燃机的压缩比就是核心的发展理念。所以近百年来我们所看到的内燃机都是在不断地提高压缩比,无论高端、低端发动机都遵循这一发展趋势。高压缩比所能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不断提高内燃机的热效率,提高燃油经济性。但弊端则是增加了爆震的风险。
在过去抑制爆震的手段很少,工程师们将控制爆震希望主要寄托在高辛烷值汽油上,也就是利用了其高温、高压下燃烧不剧烈的特性。加之过去环保、排放标准并不严格,所以同品牌高端车型所用的机器往往具备更高的压缩比(同款机点火角提前),而入门车型的机器压缩比往往更低。因为要考虑到低端车型受众群体的经济能力,他们很难承受高标号汽油的价格。
但在 2000 年之后,全球对环保、排放的要求愈发严格,廉价、入门车型的发动机也需要不断的提高压缩比,来达到严格环保规则下的标准。这时控制爆震的方式如果还仅仅依靠高辛烷值汽油,就不符合汽车市场的客观规律了,因为开几万、十万出头车型的朋友们很难承受 95、98 号汽油。那么控制爆震的其它方式就开始产生。
什么是爆震?
爆震是由混合气自燃(压燃)所导致的,但自燃并不等于爆震,这个概念要清楚。传统汽油机会点燃混合气,而柴油机则是压燃混合气。点燃、压燃在一个循环内单独存在都没有问题,但如果在内燃机一个循环内同时出现点燃、压燃,这两簇不同传播方向的火花来一次对冲,就形成了爆震。
内燃机在压缩冲程快要结束时(活塞接近上止点前)会开始点火,电火花会率先点燃火花塞附近的混合气,之后火花从上至下进行传播。此时若缸内温度、压力过大,那么活塞附近会形成局部高热,从而导致部分混合气自燃,自燃火花则是从下至上传播。点燃火花、自燃火花相向传播,一旦接触就会形成冲击,这就是—爆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柴油机不会爆震,因为它没有火花塞,所以不存在另外的火花传播方向。
爆震是如何产生的?
爆震产生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缸内过高的温度,也就是高温。所以控制爆震很简单,只要控制住高温,就抑制了爆震。所以内燃机以不再拘泥于利用高标号燃油来抑制爆震的产生。新一代抑制爆震手段为加快散热、抑制突然出现的燃烧室高温、加快混合气点燃的速度等等,这些技术的加持在根源上减少了热堆积,对于燃烧室的温度就变得更加可控。
发动机结构理念与材料的升级
如上图所示,发动机在不断进化中缸体结构所发生的变化。早期的高转速自吸时代,缸体结构往往都是大缸径、短行程,因为更短的曲柄力臂对曲轴带来的负荷更低,转速攀升速度也更快。但过大的缸径等同于增加了火花横向传播的距离,火花横向传播点燃混合气所需要的时间拉长,就容易出现混合气还没完全点燃就已经出现压燃的现象。
现在的气缸结构都是窄缸径、长冲程,曲柄力臂更长,发动机扭矩特性好,但过长的行程也告别了高转速,至此发动机进入了高扭低转时代。更窄的缸径降低了火花横向传播的距离,让火花传播所需要的时间更短。可以理解为在还没有压燃火花出现时,混合气已经被全部点燃。这种理念的衍生产物就是盆形活塞,更极致的就是湍流喷射技术。除此之外铝合金材质的大量使用,使得缸体导热性大幅度增加。
盆形活塞的逐渐普及
盆形活塞的理念与窄缸径是一样的,只是更适合应用在比较极端的工况下,比如马自达创驰蓝天 13 压缩比烧 92 号汽油(注意奥托循环下能达到 13),这就是比较极端、苛刻的条件了,所以在活塞顶部开了个小孔,等于在窄缸径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了燃烧室的半径,活塞到达上止点后,混合气会被压入孔中,点燃火花传播时常进一步被缩短。盆形活塞不仅仅是马自达再用、也并非独有,本田、丰田也有相应的使用。
湍流喷射技术
这项技术与马自达创驰蓝天就没啥实际关系了,因为这是竞技场上应对高压缩比发动机爆震问题的手段。但本质也是利用点燃、自燃比拼传播速度的原理。湍流喷射技术多了一个预燃烧室,主燃烧室跳火前会先在预燃烧室内喷油、点火,在这之后主燃烧室进行点火,同时预燃烧室已经完成点燃的火花会大量喷出,增加主燃烧室火花传播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使其更快的完成点燃。简单理解为人多力量大,一个火花所蕴含的能量肯定不如 10 个、100 个、1000 个火花蕴含的能量大。
更丰富的控制策略
自从缸内直喷技术普及后,内燃机的控制策略就变得更加丰富。喷油嘴在燃烧室内,一次或多次的喷油就是压制气缸温度的有效手段之一,液体变气体的过程会吸收大量的热量。气缸所堆积的热量被吸收,那么温度就会有所下降。实际上这些年来无论自吸以及增压发动机的压缩比普遍在 10 以上,还能烧 92 号汽油的原因首功在缸内直喷。当然奔驰 M133 那类高增压机的压缩比另当别论。
爆震传感器与自动微调点火角的配合使得发动机在出现爆震问题后,可以得到及时且有效的解决。几十年前的内燃机电控技术并不发达,也没办法判断爆震是否产生,所以高标号燃油是最好的保障。但现如今的内燃机都配备爆震传感器,一旦发现爆震,系统就会立刻滞后几度点火角。点火时机滞后,混合气发生膨胀的过程就会变短,活塞上行挤压时混合气释放的热量就更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爆震。
4-2-1 排气歧管提高了排热效率
对于 4-2-1 排气相信各位朋友都懂,鄙人就不做过多赘述了。简单点说就是 4-2-1 排气避免了传统 4-1 排气所存在的排气干涉,使得蕴含大量热的废气能更快的排出,热量排得足够快也是降温的一种手段。当然 4-2-1 排气也并非马自达独有的技术,很多品牌发动机也有采用这种技术,只是没有被拿来当卖点去宣传。毕竟这些优势都是在为高压缩比状态下抑制爆震服务的。
但高压缩比的本质在于更省油,不妨换个思路去思考,省油是最终目的,而高压缩比仅仅是个过程,只要能省油,并不是一定要高压缩比。总而言之上述就是马自达创驰蓝天发动机高压缩比能烧 92 号汽油的原因,上述这些技术都是朴实且实用的方式,但绝对算不上黑科技。因为只要是追求更高、更极端的压缩比,任何车企都会用到上述的这些技术。说到底就是抑制发动机爆震的手段已经不再拘泥于高标号汽油了。过去那套压缩比大于 10、用 95 号汽油的惯性思维理论在当今看来已经不再适用。
【2】、来自网友【阅动力】的最佳回答:
92 号汽油属于低辛烷值汽油,这种汽油比高辛烷值汽油燃烧更快,在提高压缩比的同时控制爆震确实是有难度。而马自达“SKYACTIV”技术核心的“SKYACTIV-G(汽油)”均实现了 14 的压缩比,震惊了全世界的发动机工程师。“SKYACTIV-G”抑制了爆震的发生,将压缩比提高到 14,大大提高了热效率。
提高压缩比对于提高汽油发动机的热效率是有效的。但是,增加压缩比会使爆震更容易,因此请将压缩比设置为勉强足以防止爆震的值。在汽油发动机中,如果提高压缩比,则压缩上止点处的混合气温度上升,容易发生爆震,因此提高压缩比是有限度的。
为了实现 14.0 的压缩比,采用了以下抑制爆震的燃烧技术
1. 通过直接喷射(缸内直接喷射)系统促进汽油汽化
将汽油直接喷射到气缸内时,由于汽油汽化的潜热,汽缸内温度下降,不易发生爆震。此外,为了使汽油更容易汽化,采用了分流喷射,通过 6 孔喷射阀将喷射分成两部分。
2. 通过半球形燃烧室缩短燃烧周期通过
在活塞顶面形成半球形空腔燃烧室,缩短燃烧周期。
3. 通过冷却的 EGR 降低燃烧温度
空气燃料混合物的温度通过冷却返回到 EGR(废气再循环)系统的进气系统的废气来降低。
4.提高排气歧管的排气吸入效果
通过避免排气的气缸间的干扰,减少了残留在气缸内的燃烧气体(残气),降低了混合气的温度。
马自达提高压缩比使用的技术与其他制造商不同,一般制造商都是通过控制气门来提高压缩比。不过,使用低辛烷值燃油可以降低用车成本,这对于马自达来讲有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俗话说,黑车不黑马自达,能降低养成成本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