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驳壳枪的威力到底怎么样?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8 02:10:44 5次浏览

关于问题驳壳枪的威力到底怎么样?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梁老师说事】的最佳回答: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驳壳枪?您叫盒子炮更亲切。说真格的盒子炮在中国人的意识中辨识度太高了,咱别的不说,就说抗战电视剧里头,您要是不出现几把盒子炮,这都不可能。

盒子炮这老哥们在咱中国风靡了半个多世纪,太喜欢他的了,咱别的不说,就这名字——盒子炮,算是咱中国人给驳壳枪起的一个绰号。您听听一把手枪,咱都给他后缀了一个炮字,您就知道当时这枪的威力如何,这就是一款战场上的神兵利器。

当然这么说干巴巴的,小编给您说点具体内容,您就知道咱喜欢盒子炮的原因,顺道也就解释了题主的问题,盒子炮有多厉害。

盒子炮最大的买家

盒子炮纯属一款西方不亮东方亮的武器。

咋说呢?这枪人家正儿八经的名字,不叫驳壳枪也不叫盒子炮,而是毛瑟军用手枪。

大家伙一听毛瑟手枪,感觉这是德国造枪大师威廉.毛瑟的作品,其实不是,这款枪和毛瑟一点关系都没有。

盒子炮的缔造者是毛瑟军工厂的费德勒三兄弟的作品,而且这款枪还是这三兄弟趁着工厂休息时间,抽空设计出来的。

当时东西出来之后,毛瑟厂就打算把这款武器当做军队的制式武器进行推销,打的卖点就是那个时间点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里头,就没有半自动手枪。

当时毛瑟厂考虑到,这个卖点在加上毛瑟厂本身的品牌价值,感觉应该没多大问题,结果这款枪算是撞到铁板上了,欧洲国家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正眼瞧的上这枪的。

首先这枪太贵了,当时在欧美一支手枪,通常也就几美元,这要是标价到十美元,这基本上就土豪用枪了。

而您不知道的是这款盒子炮,他的价格却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五美元,就问你怕不怕。

当然二十五美元,这价格估计您感觉不出来啥,就是下意识的认为贵,但有多贵说不上来。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他有多贵?当时的二十五美元购买出来的东西,等同于如今一千美元的购买力。

您说这么高的价格,有那个国家愿意把这么个东西当做制式武器进行购买,还装备军队?

列强就算是再富裕,也没奢侈到这种地步。

再有一个,这枪的体积太大,踹兜里鼓鼓囊囊的就不说了,光那枪管最长的型号都有一百八十毫米,最短都有九十九毫米。

就这一百八十毫米的枪管,说的夸张一点,插大腰子上估计枪管能探到膝盖上了吧!

您别看欧美人个子高高大大的,他们还就喜欢小巧一点的物件。

这还有,作为一款威力巨大的武器,这盒子炮有效射程可以达到一百五十米,那么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后坐力巨大,一枪打出去之后,这手腕您就会不自觉的上蹿下跳,这种力度您就算是再粗的胳膊弯都压制不住,那么导致的结果就是,明明瞄准的胸口,指不定子弹就擦着头皮就飞出去了。

你不准,还卖啥卖?所以欧洲这块压根就瞧不上这盒子炮,认为这铁家伙太扯了,为了威力,而抛弃了武器该有的精准属性,要你何用?

西方不接受,咱东方却认可了盒子炮。

为嘛呢?咱看对的就是他的威力和连发属性,在咱看来这盒子炮在必要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作为一款微型冲锋枪来使唤。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难道咱的手腕子就能压制住这后坐力?”

那道不是,咱有脑子啊!缺点用手段就可以变成优点。

一般手枪都是竖握,咱拿盒子炮都是横握,这样盒子炮在后坐力影响下,他只会在水平面进行横扫,这样就绝对不会出现打肚脐眼打脑门上的事情发生。

这也是为什么,咱在影视作品中,尤其是过去的影视作品中,总能看到拿盒子炮的枪手,将盒子炮横放在对手的面前,做出开枪姿势的原因。

所以盒子炮在欧美人眼里的毛病,在咱这里就不是毛病了。

那么在历史上您就看到了,盒子炮毛瑟生产了一百万把,其中有一半被咱中国给拿下了。

说道之类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这盒子炮在咱这里能流行起来,除了连发和威力大,还有其他原因吗?”

当然有。首先盒子炮属于大型手枪,这一点在欧美人眼里是缺点,身上不管挂到哪里都感觉不舒服。

而在咱看来就不一样了,那么大一支枪,往腰里这么一插,这不仅自己的安全感能上去,还对外有一种威慑力。

咱有时候看抗日题材的电视剧,有些汉奸把枪往腰上这么一插,走路的时候,恨不得把大腰子顶到肚子前边,生怕别人看不见似的。

当然这是电视剧里头表现的有点夸张,说道根子上其实就是一种武力炫耀。

有那么个意思表达,你打我呀!有本事你打我呀!当然这种武力威慑不仅仅是汉奸可以使用,咱好人也可以使用。

您转念想一下,你要是弄这么一把枪,和汉奸对话的时候,把这衣服下摆这么一撩,不用说话拿眼睛这么盯着汉奸:“你几个意思?”

这汉奸立马就的怂,指不定就把他腰里的枪嬉皮笑脸的给奉上了:“没,没意思!没意思!”

这就是简单的武力威慑,不用开枪吓也吓你一跳。

再有就是他的连射功能和威力大。

大家伙都知道过去中国战场上,好的武器真心没多少,部队里头弄把轻机枪都困难,冲锋枪之类的更是难得一见。

可战场上打仗,用盒子炮代替冲锋枪聚集起来使用,这就能在战场上形成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毕竟过去的步枪装弹量最少五发,最多也不过八发子弹,还是那种打一下拉一下枪栓的枪。

而盒子炮装弹最少十发,甚至于还有二十发的,还是连射,步枪他打一下,他能还击三五下,这效果就不一样了。

所以过去旧军阀还是新军阀,甚至于咱红军都会在军一级的单位组织起一支手枪团,就是作为战场上最后一支压轴的突击力量来使用,往往他可以达到一种预想不到的效果。

您比方说西北军,人家一般发展个手枪团就蛮可以了,他们居然发展出了手枪旅。

盒子炮被集中使用,估计最大的就是这手枪旅了。

1926 年的时候,西北军搁山西和阎锡山的晋绥军作战,当时石友三是军长,他就派了自己压箱底的部队——手枪旅出战。

出战的士兵,一把盒子炮,外加一把大砍刀这就上去了,阎锡山的部队见到这个阵仗,基本上就一触即溃。

其实这种装备盒子炮的编制,一开始的时候,仅仅是作为高级军官的警卫队使用的,后来发现这枪的优点这才进行了扩大范围的使用。

当年咱红军也有类似的手枪团,您比方说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就有手枪团。

其他红军没有这么大规模的,手枪营和手枪排也会有。

当然入选手枪团的士兵,一般都是人高马大的人,毕竟这是作为最后压轴冲锋使用的部队,近身作战是他们的作战特点,您这身材矮小了,近身作战的时候就吃亏。

当然也有个头不高的士兵,这些人也必须是短小精干身强力壮,反应敏捷的人才成。

咋说呢?其实并不是说,手枪团就必须是盒子炮配大刀,也有盒子炮配马步枪的,近战格斗用马步枪的枪托和刺刀,这么搭配是为了让手枪团也具有远距离射击能力。

咋说呢?这手枪团,其实也具备了特种部队的特点了。

这么说,大家伙也感觉不出盒子炮的威力如何,小编给您简单的举个例子,您感觉一下。

话说,有一个日本老兵叫东史郎的人,写了一本回忆录叫《东史郎日记》,里头就提到过,他在一次战斗中遇到了中国军队,有一名中国军官使用的就是盒子炮,一连串就打死了十二个日本人。

其实在 1932 年的时候,国民党的中央军已经将盒子炮作为一款部队的制式武器进行了配发。

根据《抗战机要档》里头的记载,国民党在 1932 年的时候,一个整编师下边,每一个步兵连都会配发十二支盒子炮。

中级军官以下配发盒子炮,配发到了排副的身上,班长这一级别的没有,中级军官以上配发自卫手枪。

所以抗日战争那会,在正面战场当中,咱也能看到盒子炮的身影。

当时正面战场中,中国军队中下级军官的死亡率很高的,其实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

毕竟当时咱对战争的准备压根就没有到位,预备六十个德械师,结果抗战爆发了,也就装备了几个德械师和调整师的毛瑟步枪和中正式而已。

训练也不是很到位。

很多士兵,前脚还在庄稼地里种地,后脚放一支枪这就当兵了,匆忙间有的都不会开枪。

那么面对这样的新兵,基层军官还能咋样呢?必须做出表率,这就得带头冲锋,所以牺牲率高也就难免了。

咋说呢?和日本人对战,咱最大的劣势就是装备上的不足,组织手枪团对日本人进行攻击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1939 年桂南会战的时候,就组织过手枪团进行冲锋,杀伤了不少的日军。

到了抗战后期,尤其是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这就开始接收起美军的装备,什么汤普森冲锋枪,M1 卡宾枪,这些装备的出现,让盒子炮就从远征军的装备序列中退出了。

当装备了美械的远征军再和日本人较量的时候,1:1 的正面较量日本人已经不是对手了。

当然相对于当时的国内战场,没有更好的武器,盒子炮的地位依然在哪里,还是中下级军官的必要装备。

甚至到了后来的朝鲜战场上,盒子炮还是咱手里的利器,只不过后期随着苏联托卡列夫手枪装备到部队之后,这盒子炮才慢慢的从部队中退役。

毕竟盒子炮这就是一款替代冲锋枪的武器,既然有了更好的选择,他的地位就不存在了。

盒子炮的仿造

咋说呢?盒子炮在中国战场上受宠,这就引起了军火市场上的切蛋糕行为。

毛瑟工厂不仅进行了原装生产,这还有各种山寨产品。

这其中不乏有洋山寨,这里头最出名的就是西班牙军工厂造的盒子炮,这里头最为出名的是皇家牌盒子炮。

说真格的,西班牙仿造的洋山寨,质量和原版不相上下,价格还比较低,当时国内那些个军阀最喜欢购买的就是西班牙这些山寨盒子炮。

这事直到 1936 年西班牙自己内部发生了内战,这些交易才停了下来。

当然,咱国内对盒子炮的仿制也没有停下来,但凡有点实力的军工厂都会对盒子炮进行仿造。

您比方说阎锡山的山西兵工厂就仿造出一款叫十七年式手枪。

当然这款盒子炮质量不咋地,整体的个头和重量比原版的要大要重,就连口径都比原版的要粗,所以阎锡山仿造的这一款盒子炮,被叫做大眼盒子。

咱如果看一些个有关晋冀这一块的抗战资料,您就会发现有大眼盒子的称呼的手枪,这其实就是这款十七年式手枪,当然也有叫头把盒子的。

估计头把盒子大家伙没听说过,这其实是对三个类型的盒子炮的归类。

这三个类型分别叫三把盒子,二把盒子和头把盒子。

这三把盒子,指的是短枪管小握把的盒子炮,这款枪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枪头的位置上有一个头箍。

那么他的枪管为什么是短的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不是战败了吗?德国就不被允许生产枪管长度超过一百毫米的手枪。

所以当时毛瑟厂就把原来一百四十毫米的枪管锯短了,变成了九十九毫米。

这款盒子炮就被叫做三把盒子,相对其他盒子炮来说,他的个头小点,有那么个小巧玲珑的意思。

一般领导者或者女性使用这三把盒子的多。

这里头最为出名的一把,就是当年朱德南昌起义使用的盒子炮,这支枪在枪身上刻有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的字。

这支枪陪伴了红军时期的朱德总司令。

二把盒子,这其实就是大家伙进餐看到的标准枪管的盒子炮,从早期的 C96,到后来的 M30 都是这个范畴。

这个类型的枪管有一百四十毫米的,也有一百三十二毫米的(M30 初期型号,后期也是一百四十毫米的)。

这头把盒子指的是毛瑟 M1916 这款手枪,外加阎锡山造的大眼盒子。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2】、来自网友【风去了无痕 D 论史谈兵】的最佳回答:

用八个字评价:火力凶猛,威力十足。

驳壳枪就是德制毛瑟 C96 半自动手枪,后来又发展出了全自动。出口到中国之后,因其独特的木制枪盒而得驳壳枪之名。

  • 木壳枪盒的妙用,在于能和枪握把相连接,枪盒连接之后就成了枪托,就可用扺肩射击,有效射程达到了 150 米。

手枪本是防御武器。而驳壳枪由于可插入 20 发弹匣、并能以 900 发/分钟的高射速作连发扫射。

所以驳壳枪在中国战场上又成了突击队员们的进攻武器。而在当年的中国官兵们看来,此枪已非枪,而是一门可以单手握持的连发小炮。

由此,毛瑟 C96 在中国除了因外形而得“驳壳枪”、“匣子枪”、“大肚匣子”“镜面匣子”等等别称之外。

还以优异性能得称之为“二十响”与“快慢机”。

更以强大的火力,而得到了尤为响亮的一个别称:就是“盒子炮”。

一支手枪能被人们用“炮”字冠名,全世界也绝无仅有,唯独只有这驳壳枪。而其威力有多大,那么尽在“盒子炮”这三字之中了。

驳壳枪优点是射程远、威力大,还能全自动射击,与枪盒连接后能当冲锋枪使用。

但是,正所谓世事难两全。

驳壳枪所追求大威力的设计性能,又决定了它的外形就会显笨重、尺寸大,最要命的是射击时后坐力会使枪口倾斜上跳。据说欧洲陆军拒绝使用驳壳枪,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然而,中国神枪手们却创造性的解决了驳壳枪射击时产生的枪口斜跳难题。

如今,打过驳壳枪的人已是稀少的如凤毛麟角了。但看过老电影的人,对驳壳枪的射击方式都会有深刻印象。

所有枪械射击,都是先握正了、然后射击。

而驳壳枪却是将枪身横着、放平了再射击的,这就是中国人对盒子炮的创造性运用。

连环画《铁道游击队》绘图中展示的驳壳枪射击方式,注意看,枪是平端着横打出去的。

驳壳枪两种中国式打法。

(1)右手持握驳壳枪,手心向上举枪,伸向左前方,扣动扳机连发射击。

  • 顺着枪口的上跳作用,驱使驳壳枪从枪手左前方扫射至右前方。

(2)右手握枪,手心向下举枪,瞄向右前方,又顺枪囗上跳作用,从右前方连发扫射至左前方。

如果是左手持枪射击,则可依此动作相反运用。

这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有如神来之笔般的运用技巧!

装备“盒子炮”的突击队员们与敌交战时,平端着驳壳枪,单手横着一甩就是一个连发,顺着击发上跳作用,一梭子弹就在前方打出了一个火力扇面。

这种射击方法不仅解决了驳壳枪枪口上跳难题,而且将它转化成为了无与伦比的近战优势。

而这种特殊的射击动作,又让驳壳枪手们充满了传奇色彩。

经历长年战斗生涯,子弹喂出来的中国神枪手们,提着驳壳枪在黑暗中甩手一枪,能打灭五十米外的蜡烛;

打飞人帽子而不伤人头皮;向天上一甩,一枪能打断电线,双枪能打飞鸟等等。

  • 中国古代时,武艺绝伦的神射手们上阵打仗,多带双弓两壶箭矢,能用左右开弓驰射。大唐将军薛仁贵,上阵时就带两张弓。

《唐书·薛仁贵传》王师攻安市城,高丽莫离支遣将高延寿等率兵二十万拒战,倚山结屯。太宗命诸将分击之。仁贵恃骁悍,乃著白衣自标显,持戟,腰鞬两弓,呼而驰,所向披靡。

而当年的中国驳壳枪神射手们,同样也习惯携带两把驳壳枪,一支带木制枪套,以备远射。另一支则将准星磨平,斜插在腰腹间上。

为何要锯掉准星?是为与敌猝遇时快速拔枪射击,准星不会勾挂腰带。

70 后之前的人,都非常熟悉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战斗英雄双枪李向阳。而李向阳的两支驳壳枪,其中有一支就是锯掉准星的。

那时代的老电影,许多电影人本身就经历过战争,道具细节上的考究,实非今日所能与之相比。

而东北抗联英雄杨靖宇将军也有双枪不离身的这习惯。

将军殉国之时,随身携带三把驳壳枪,一把 9 毫米长身管(长瞄匣子),一把 9 毫米标准身管(大号匣子),一把 7.63 毫米短身管(小号匣子)。

驳壳枪的供弹方式。

驳壳枪标准口径 7.63 毫米,也有 9 毫米改型;枪长 288 毫米;全重 1.24 千克。

供弹方式有两种。

一:拉开枪机,从枪上方压入 10 发弹夹。

二:从下方直接插入 20 发弹匣。

驳壳枪传奇——手枪队。

因驳壳枪的近战火力凶猛,还在当年的中国军队中催生出了诸多“手枪旅”“手枪营”“手枪排”等充满时代特征的战斗编制。

军阀混战时代的西北军中,就曾经出现过“手枪旅”这样的编制。不过,更多的还是手枪营、手枪排等等。

而这些以手枪冠名的队伍,可决非花瓶摆设,中看不中用的仪仗队。

而是各部挑选出来的枪法好、身体壮、作战勇猛的精兵。

每逢战斗最激烈时,手枪队员们干的就是出其不意的发动突击,并一击制敌。

二十响、手榴弹与鬼头大砍刀,则是手枪队员们的三大件标配。

而严重缺少机枪火炮的红军与八路军,也有手枪队,由各级首长亲自掌握,每在关键时刻,手枪排就会投入战斗。

手枪排接敌时,先投出一排手榴弹,然后一边冲锋、边用二十响驳壳枪扫射着突入敌群中,与敌人贴身了,就挥动大刀劈砍。

“飞夺泸定桥”的勇士们,就是人手一支驳壳枪。

而在抗日游击战争中,装备驳壳枪、活跃在敌后战场上,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手枪队,更是我军特种作战的雏形。

驳壳枪在中国的装备量。

参与德国陆军手枪竟标失败的这一款自动手枪,在进入中国后,大受当年重火力极度匮乏的旧中国各路军队与地方武装人马的欢迎。

正应了一句话,叫作墙里开花墙外香。

“驳壳枪”在德国毛瑟公司从问世到停产,共生产了一百余万支,据说其中有近七成销往了中国。

而中国各兵工厂、修械所对此枪的仿制量,更是几倍于此。

在旧中国战火连天的几十年间,无论是军队将之运用于战斗突击、摧锋破阵;还是土匪与江洋大盗们凭其呼啸山林、杀人越货;驳壳枪在战乱年代里,都是妥妥的近战第一首选大杀器。

(图来自网络)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