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袁崇焕案件冤枉不冤枉?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0 23:49:24 5次浏览

关于问题袁崇焕案件冤枉不冤枉?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爽朗的蜗牛的爱情】的最佳回答:

不冤!

如果不是断章取义的看那一段历史,就会觉得袁崇焕死的不冤。

为什么说袁崇焕死的不冤,这里可以列举一系列事实

1 崇祯上台,袁崇焕自称 5 年平辽,获得督师大权,随即对友人说只是糊弄皇帝

2 当年,崇祯将相当于国家当年财政收入的 70%拨给袁崇焕,袁崇焕依然叫嚷着军饷不足

3 袁崇焕违反国家法律,擅自杀了有大功的毛文龙。而毛文龙即对明帝国有大功,又起着至关重要的牵制作用。

4 袁崇焕开边市,声称要与蒙古人通商以弥补不足军饷。兵部探子发现有满洲人在该边市大量买粮,告知袁崇焕后,袁崇焕未处理。同时,袁崇焕要求与建奴议和,被崇祯拒绝。

5 毛文龙即死,满清后顾无忧,策划绕道蒙古突破长城攻击北京。袁崇焕身为蓟辽督师,没有整顿蓟镇防御。

6 满清绕道古北口攻击北京,袁崇焕率兵回救北京,途中要求总统所有勤王军队,被崇祯同意,得到京畿战场所有明军指挥权。

7 蓟镇总兵利用地形,堵住了满清大军的南下之路,满清的南下可能失败。这时袁崇焕命令蓟镇总兵带领军队去另外一个地方,由他的关宁铁骑接管该地防御。关宁军接管该地防御后,满清大军“潜越”该防线(潜越这个词从此有了新的定义,几万人带着全部辎重从几千人面前偷偷过去,叫做潜越)

8 满洲军队打到北京附近,袁崇焕带领关宁铁骑也追到北京。袁崇焕要求带领关宁军进城休息,但是明朝的法律规定,勤王军不得进入北京城而只能在城下依城而战。崇祯于是拒绝了袁崇焕的请求。

9 满洲军队与满桂的宣大兵、袁崇焕的关宁军、部分京营军队在北京城下激战。袁崇焕自称(还有后来编明史的乾隆也声称),关宁军在广渠门外打败了满洲军。但是城墙上观战的北京军民则声称,关宁军一触即溃,还不如后面的京营兵能打。而且有关宁军跑到城下,游泳过了护城河,请求入城被城上军民扔石头赶走。最后,广渠门外的满洲兵是被京营努力击退的。

PS:这段历史有出入,乾隆编的明史声称,重创满洲军队(采信了袁崇焕的说法)。但是清史中在谈论到这一战的时候,则说首先迎战的明军一触即溃,后面的明军抵抗比较坚决。清军为避免被城墙上的明军炮轰而撤退。而明人编纂的史料都声称该战役关宁军一战即溃。

满桂的宣大军(应该只有不到五千人)抵挡不住上万满洲军队的猛攻,向广渠门靠拢时,满桂被关宁军乱箭射伤。

10 之后,袁崇焕又找了崇祯,要求关宁军入城,再次被崇祯拒绝。崇祯接到满桂的投诉,讯问袁崇焕为什么攻击满桂,讯问关宁军为什么一触即溃,讯问袁崇焕为什么将满洲军队放入北京,袁崇焕不能答,崇祯关押袁崇焕。

11 祖大寿知道袁崇焕被下狱后,率兵逃回山海关。袁崇焕为脱罪,写信劝祖大寿回来继续勤王。祖大寿回到了京畿。

12 皇太极见北京城难以攻下,勤王军队集结渐多,且已经掳掠足够,于是撤兵退出长城(有说法了,袁崇焕下狱后,皇太极见没了内应就退兵了)。

虽然金庸先生把他的死写的很冤

【2】、来自网友【祥子谈历史】的最佳回答:

要说袁崇焕死的冤,也确实有点冤,但总体并不冤。后世评价这位抗清名将,说他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

关于袁崇焕遭到冤杀的史料主要来源于《春明梦余录》记述:

“中后金反间计,自毁长城,冤杀袁崇焕。”

如果仅以抵御后金的统兵能力以及忠心而言,袁崇焕死的是有点冤。而如果将袁崇焕案件的前后经过进行详细梳理,又会发现,似乎死的并不完全冤枉。

天启三年(1623 年)九月至天启六年(1626 年)正月的宁远大捷,天启六年(1626 年)三月至天启七年(1627 年)六月的“宁锦大捷”,应该是袁崇焕人生最辉煌的两场战役。然而,“宁锦大捷”后朝廷赏赐有功之臣时,袁崇焕却遭到了魏忠贤党羽的弹劾,理由是没有前去救援锦州,仅给予官阶晋升一级的封赏。为此,袁崇焕于七月愤而辞官回乡。之后,王之臣接替袁崇焕督师辽东巡抚,镇守宁远。

如果大家看看历朝历代的忠臣,除非朝廷罢黜,可有因封赏不如意愤而“撂挑子不干”的。因此,袁崇焕此举不得不遭人诟病。

天启七年(1627 年)八月,明熹宗朱由校驾崩,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同年末诛除魏忠贤及其主要党羽。

崇祯元年(1628 年)初,朱由检重新启用天启年间被罢黜的官员,对袁崇焕尤以厚遇,任命其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据《明史·袁崇焕传》记载:七月,崇焕入都,先奏陈兵事。帝召见平台,慰劳甚至,咨以方略。对曰:“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

当年七月,袁崇焕回京述职,于大殿之上提出了“五年复辽”计划,朱由检听后大加赞赏。然而,在散朝的时候,光禄卿许誉卿对袁崇焕不满道:“皇上英明,如此重用于你,你怎么能信口开河,五年复辽,如果实现不了,又该如何面对?”闻听此言,袁崇焕心知失言,但大话已经说出去了,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为此,他特地面见朱由检,提出“五年复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而朱由检二话不说,当即命令户部、工部、吏部、兵部等职能部门 5 年内积极配合,要钱粮给钱粮,要装备给装备,要人给人,要兵将调兵将。

可以说,朱由检对于袁崇焕的信任,已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但是,袁崇焕为将多年,岂能不知“军中无戏言”的道理,而他就这样对皇上“戏言”了。正所谓:“一滴水见太阳,窥一斑而识全豹。”由此可见,袁崇焕的统军之能,怕没有流传的那么厉害。

同时,为了增加袁崇焕的权重,朱由检特赐其尚方宝剑,令其便宜行事。谁知,他却用这把“尚方宝剑”私自将朝廷的左都督平辽总兵官毛文龙斩杀。原因是毛文龙和自己的兵改意见相左,又不听自己相劝致仕还乡。

然而,毛文龙同样也是明末一位难得的将才。天启七年(1627 年)正月,皇太极与袁崇焕达成请和,于是率兵渡过鸭绿江,征讨朝鲜,而袁崇焕却利用这个机会修缮锦州、中左、大凌三城防御。不久,朝鲜和毛文龙先后向朝廷上书告急,朝廷诏命袁崇焕前往救援。为此,袁崇焕派出水军增援毛文龙,另派赵率教、左辅、朱梅等将率 9000 兵力逼近三岔河,用以牵制后金军。不曾想,这时的朝鲜又突然倒向后金,并协助后金反攻毛文龙,结果朝鲜和后金军皆被毛文龙击退,史称“丁卯之役”。

可惜这样一员大将,没有死于战场,却死于同僚袁崇焕之手。对此,朱由检并没有怪罪袁崇焕,依旧对其信任有加。但是,袁崇焕又是如何回报崇祯皇帝朱由检的。

崇祯二年(1629 年)十一月,皇太极率领 10 万大军,绕开袁崇焕重金打造的锦州、中左、大凌防线,先后占领遵化、三屯营等明朝重镇,总兵朱国彦和巡抚王元雅与战不力自尽而死、大将赵率教战场阵亡。很快,皇太极的 10 万大军又越过蓟州向西,直逼国都北京城。这时,袁崇焕也正好率领大军赶回北京。此事件,史称“己巳之变”。

到了此事,袁崇焕可能感到有负圣恩,心下生愧,所以不顾行军疲惫,婉拒了朱由检的赏赐慰劳诏见,立即于城外进行布防,令戴承恩在广渠门列阵,祖大寿于南面列阵,王承胤于西北列阵,袁崇焕于西面列阵。最终后金军进攻无果撤退,而刘应国、罗景荣等明将又率兵乘胜追杀,再次斩杀后金军上千人,由于整个战局明军仓促应战,反而死伤更多。后来,袁崇焕又派任守忠率领 500 火炮军,向后金军营寨发起轰炸,后金军见难以坚守,遂果断返回锦州,北京之围化解。

事后,朱由检又岂能不进行反思,我如此重用信任袁崇焕,但他却将我当成傻子来耍,还“五年复辽”,自己都差点成了金军的俘虏。

因此,当魏忠贤的余党王永光、袁弘勋等人趁机煽风点火,诬陷袁崇焕与后金军勾结,私放后金军入关时,朱由检便信了几分,随于十二月将其收监。

崇祯三年(1630 年)八月,擅杀毛文龙的罪名一并被翻出,结果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产被抄没,家人被三千里流放。此后,朱由检对于所有领军大将的猜忌之心开始逐步加剧,17 年内换了 17 任兵部尚书,54 个内阁首辅,数位大将遭到冤杀,近百官员丧命,进而将大明江山推向了深渊。其实,这一切的始作蛹者,和袁崇焕的有负圣恩是分不开的。

综上所述,要说袁崇焕不冤,是由于他放的大卫星“五年复辽”计划所引起;要说他冤,是当他得知后金军逼近京都时,能够千里迢迢迅速回援,最终逼退后金军,事后朝廷也应该给他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但是,如果将岳飞换成袁崇焕,显然这一切是不会发生的,而且极有可能成就一段“千古君臣楷模”的佳话。

图片来源网络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