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感觉五胡十六国好复杂,能不能直白明了的介绍一下?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23:03:45 2次浏览

关于问题感觉五胡十六国好复杂,能不能直白明了的介绍一下?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科技历史说】的最佳回答:

五胡十六国并不复杂,复杂的是人心。

公元 249 年,70 岁的司马懿,这次终于要当一回主演了,亲眼看着大将军曹爽和魏帝曹芳前去高平陵扫墓,老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处心积虑一辈子,今天终于等到了机会。

司马懿当即立断发动政变,夺取了自己守护一辈子的江山,只可惜他刚刚大仇得报,还没来得及享受,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司马懿这一辈子,光考虑如何掌权了,却忘了放权也同样重要,甚至于家庭教育更加重要。

司马懿其实已经完成了篡权的 99%,关键的 1%,就需要子孙后代们努努力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这关键的临门一脚,就是司马昭正式完成的,但是这或许就是司马家族悲剧的开始。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是从古至今亘古不变的道理,司马懿这一生,终究也只能教会儿子如何当一个谋略家,至于如何当好一国之君,却需要他们自己去领悟了。

仿佛是司马懿用尽了司马家族毕生的运气,刚刚被册封为晋王的司马昭,在 55 岁那年病逝了,代魏称帝的任务,最终还需要儿子司马炎完成。

司马炎果然还是司马家族的希望,站在老爹和父亲的肩膀上,他在公元 266 年 2 月 8 日,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自己成功登基称帝,创办了西晋。

难道他就可以稳坐江山了吗?不。

真正的纷争才刚刚开始。

西晋的建立,确实完成了三国大一统,但是司马篡魏的事实,却终究开创了世家大族僭越的先河!

既然司马家族可以鸠占鹊巢,那么其他的世家大族,是不是也可以?

所以嘛,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遭到挑战,必将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西晋王朝最终的结局也证明了这一切。

司马家族的辉煌也从司马炎去世开始,就此没落。

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虎父无犬子,司马炎再怎么说,他终究还是完成了统一大业的,完成了司马懿多年以来,想干但始终不敢干的事儿,这份魄力和胆识在司马家族都是首屈一指的,但是奈何生了个傻儿子。

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仿佛从那一刻开始就缠上了司马家族。

司马衷作为中国历史上不一般蠢的皇帝,从小就智商低下,老爹司马炎没少操心,一直担心他会丢了老祖宗好不容易开创的家业。

正是应了那神奇的墨菲定律,简直是怕什么来什么。

就是不知道当年司马衷的这智商随谁,老爹司马炎为了测试儿子司马衷的智商,专门出了几道题,限他三天之内交卷。

尽管司马衷一脸懵,但他有个贼精明的妻子贾南风,立马就看出了这个测试的漏洞,居然专门找了几个学识渊博的人,代替司马衷解答交卷了。

司马炎不放心儿子,但是却放心他交上来的卷子,或许他当时也是以为,太子司马衷身边,能有几个出谋划策之人,也不至于混的太差吧。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但凡是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也不可能闹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话。

其实皇帝傻一点,但只要不胡作非为,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坐在皇位的,关键是司马衷的老婆贾南风,可不是个什么善茬。

简直是丑人多作怪,放着好好的皇后不当,非要学什么吕后干政,朝廷中有的是明白人,明知道皇帝已经那样了,所以面对贾南风伸出来的咸猪手,太傅杨骏当即就表示反对,即便是他多次告诉司马衷,这皇后不能要,但是司马衷哪里懂得这些?

杨俊还没来得及让司马衷废掉皇后呢,就让贾南风捷足先登,通过枕边风先把杨骏给铲除了。

而且这个皇后贾南风的野心不止于此,看到司马懿当年那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甚至萌生了想要把司马家族铲除的想法。

这一想法很大胆,但是司马家族的人能个个都是草包吗?

皇位只有一个,但是掌权的终究还是司马家族。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知识点。

当时司马炎在称帝之后,为了能够稳定司马家族的江山,所以册封了二十七个同姓诸侯王,就是为了证明咱司马家族也是有人的。

结果这下好心办了坏事儿。

眼看着皇后贾南风都骑到司马家族头上了,能忍吗?坚决不能忍。

所以司马家族的诸侯王,就群起而攻之,公开讨伐皇后贾南风了。

原本安分守己,就守着一亩三分地的诸侯王,也就此嗅到了机会。

当年杨骏一起的外戚专权势力,和皇后贾南风一起被铲除了!

但是随后问题就出现了,皇后贾南风解决了,但是这皇帝司马衷也不堪重用,于是同族的司马家族诸侯王,就动起了歪心思,至于皇位究竟谁坐,那当然是谁拳头硬谁来?

于是当时参与夺权的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以及齐王司马囧,长沙王司马乂,还包括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月越。

由于以这八大诸侯王为首,所以也被称之为八王之乱。

这打来打去,最终还是东海王司马越更胜一筹,晋朝大权也被他收入囊中,只不过他是个很有原则的人,让司马炽当了皇帝,自己只是担任太傅,辅佐朝政。其他诸侯王只能乖乖回去,该干嘛干嘛。

但是这场长达 16 年的八王之乱,诸侯王们是打开心了,打高兴了,也打服气了,天下的苍生百姓可就苦了,让本就不怎么好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直接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历史上,内忧必将伴随着外患,此时已经混乱不堪的中原王朝,俨然成了周边邻居眼中的大肥肉。

当时匈奴人中有一个叫刘渊的,是曾经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的后代,自幼文武双全擅长骑射,而且身材魁梧,臂力惊人,再加之祖上优良的基因传承,他骨子里就有一具不甘示弱的灵魂。

其实这个刘渊一看就是汉族名字,这又是为何呢?

其实当年的匈奴分为南匈奴和北匈奴。

刘渊的父亲刘豹,是南匈奴的首领,当年因为南匈奴动乱,刘豹就被迫留在了汉地,在这里呆了一段时间之后,再加上当年汉高祖刘邦,还把一位公主送给冒顿单于和亲,冒顿单于还和刘邦结为兄弟,所以冒顿单于的子孙后代,基本上都是刘氏。

所以也正是因为基于这一层关系,看到机会的刘渊,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尽管他在当时只是西晋北部的一个都尉,但是老祖宗厉害呀,何况司马家族的人都乱成一锅粥了,而且他从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暗自筹备了,就打算趁乱,找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

关键是当年的那场八王之乱,原本是司马家族的内斗,但是就有人玩不起,想要请外援,而这样的想法,恰好正中想要趁乱打劫的刘渊下怀,正好找不到名正言顺的理由,关键时刻,8 个诸侯王之中的成都王司马颖找上了他,其实也是想要借助刘渊的力量,一起在中原地区称霸。

这本身就是比较离谱的一件事,这不是直接把司马家族的丑事亮给外人看吗?所以从司马颖请外援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乱上加乱的结局。

刘渊先后召集匈奴 5 万人马,来势汹汹,很快他也逐渐发现,自己完全可以独立,为什么非要和司马颖合伙呢?

手下有了足够的实力,刘渊直接在公元 304 年,直接自称汉王,定国号为汉,或许就是为了延续大汉荣光,史称前赵或者是汉赵!

当时为了能够确定自己的正统地位,特别还打出了兴复汉朝的旗号,再加上他们当时也发现了汉文化的先进之处,也已经有了想要借机融合的想法,但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太好,这个地方群狼竞争比较激烈,没撑多久就灭亡了。

当时打败前赵的,是羯族首领石勒。

有了刘渊成功的例子,自然也有人看到了机遇

当时位于巴蜀地区的巴氐族,首领名叫李特,也有了蠢蠢欲动的想法,他带领着关中的流民势力,很快就像乱成一锅粥的西晋发动进攻,果然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成汉,但是成汉自从建立以来,一直也没有合适的皇帝继承大统,都是喜欢征伐开战,或者是骄奢淫逸的昏君,仅仅 45 年的时间,就被东晋的桓温军队给灭了。

前赵灭亡之后,取而代之的就是后赵,后赵的掌权者石勒,也算是农奴翻身把歌唱的典型代表,石勒原本都是个奴隶,通过坚持不懈的奋斗,一跃成为刘渊手下的大将,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但是呢,他的野心不止于此,关键是前赵老板刘渊,只撑了六年就因病去世了,继任者刘曜,是刘渊的养子,尽管自幼聪慧,而且喜欢读兵书,当年也因为战功显赫,被册封为车骑大将军,但终究还是打不过精明强干的石勒,就因为在关键时刻喝酒,直接被生擒了,所以前赵也就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则是石勒建立的后赵。

尽管石勒出身卑微,但是从他不甘现状的身上,就可以看出他是个有思想的人,也喜欢学习先进文化,对于汉族文化一向来者不拒,不仅恢复了太学,就连西晋的选官制度,也都原原本本复制了下来,由于抄作业的水平比较高,当时石勒建立的后赵,盛极一时,关键问题也出在传承人的问题上。

即便是打下再大的江山,没有合适的继承人,终究还是会化整为零,后赵的继任者原本是石勒的儿子石弘,结果当时石虎才是掌握兵权的人,不论时局如何变化,最终石虎彻底掌握后赵,但是这个人生性残暴,嗜血成性,为了权力连亲人都不放过,此人由于戾气太重,终究也没有熬太久,公元 349 年正月即位,但是同年 5 月 26 日就病逝了。

同样的历史悲剧再次上演,在石虎的第 3 个儿子石鉴即位后,由于军队大权掌握在石虎的养孙冉闵手中,结局可想而知,这个时代谋权篡位才是正常的,名正言顺继承大统,反而都会早早夭折,但是冉闵的野心也很大,也想把石家人彻底消灭了,甚至当时颁布了杀胡令,想要彻底恢复汉姓,所以他是后赵的灭亡者,建立了新的政权史称冉魏。

随着后赵政权的崩溃,慕容家族趁机杀进了河北,先是擒获冉闵,然后又斩杀了猛男冉凉,后赵的故事也到此终结,最终在慕容家族不懈努力之下,鲜卑慕容氏占据了辽东地区,以此为根据地建立了前燕政权。

前燕要追溯历史渊源,实际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后裔,所在的位置与战国时期的燕国也大差不差,当年在西晋差不多快要灭亡的时候,前赵上去给补了最后一刀,所以当时中原地区的许多势力,就开始寻找新的宿主了,当时的前燕跟后赵,都是热门的首选,只不过随着前燕消灭后兆残余势力,总体来说前燕的实力还是很强的。

但是前燕归根结底也存在一个问题,依旧是继承人的选择,始终没有合适的人选,没有英明的领袖,在乱世之中也逐渐迷失了方向,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按理说当时前燕的人才配置,算是五胡十六国最强的,当时的慕容垂,据说是北朝第 1 名将,但问题就出在人才太多,再加上没有合适的领头羊,内斗纷争依旧不断,整个国家也逐渐乌烟瘴气,犹如一盘散沙,在前秦的猛烈攻势下,迅速败下阵来。

诞生于公元 350 年的前秦帝国,也算是当时比较厉害的存在,尽管崛起时间和慕容氏差不多 ,但是作为后起之秀,开国首领苻洪,原本是今天甘肃秦安地区的氐族人,凭借着乐善好施,勇猛威武有谋略的特点,很快就成为割据一方的豪杰,善于骑射的特点,再加上从 13 岁就开始学习汉族文化,当年还在石虎手下任过职,只不过他早就看出了石虎的生性残暴,而且多次劝他不要滥杀无辜,但是石虎却认为他是别有用心,子孙后代也多被石虎迫害了。

大丈夫能屈能伸,苻洪忍辱负重,在后赵内讧之时,投靠了东晋,后来在夺取关中的时候,惨遭毒手被人毒死,但是也已经奠定了前秦的基础,随后由其子苻健称帝,成功入关后定都长安,翅膀也硬了,直接与老东家东晋分了家,咽不下这口气的东晋,屡次派人讨伐,但是由于实力不济也只能无功而返。

但是这一时期的统治者都有个通病,就是开国皇帝都很厉害,但是到了儿孙辈,普遍不能善终,尽管在苻健的细心运营之下,前秦的实力与日俱增,但是到了苻生这一代,问题就出现了,荒淫无度滥杀无辜,就连兄弟苻坚也不放过,结果被反杀,当时年仅 23 岁。

苻坚这一带才算是靠谱了,自幼学习儒家经典的他,手下还有大将王猛辅佐,经济提升迅速,国力空前强盛,甚至大有一统天下之势。

所以当时风头正盛的前秦,就把已经大势所趋的前燕,给吞并了,成功夺取关东地区,而且前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很快夺取了周边小国,甚至在公元 376 年,还消灭了前凉和代国,正式统一了北方地区。

当时前秦的疆域面积,是整个五胡地区最大的。

无敌是多么的寂寞,屡战屡胜的苻坚,逐渐有点飘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居然强行发动 90 多万大军,对分庭抗礼的东晋发起总攻,却不料遭遇前所未有的滑铁卢,从此一蹶不振,内忧外患的围攻之下,加速了溃败之势。

有前秦必然有后秦,后秦的地盘在今天的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河南一带,属于这 5 省交界处,在夹缝中求生存,前期的日子并不好过,创建者是羌族姚苌,由于当时的苻坚过于强大,姚苌做噩梦居然被苻坚的鬼魂吓病了,之前被迫投降前秦,随军出征的时候战败逃亡,干脆自立门户了,这也就是后秦的来历。

新仇旧恨交织在一起,也加速了前秦的灭亡,但是后秦也没有在这场斗争中走多远,本身就没有多强的实力,也不过是当时捡了漏,再加之没有合适的人才,仅仅传承了三代就因为内乱,再加上东晋讨伐,也就亡国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年的前燕,也并没有被赶尽杀绝,先是投靠前秦被吞并之后,后来也随着前秦没落,逐渐脱离出来,鲜卑慕容氏复国了,当年实力强悍的慕容垂还健在,与后秦的建立者姚苌一起,趁乱摆脱了前秦的控制,所以,姚苌建立了后秦,慕容垂,也终于在花甲之年,夺回了曾经的前燕疆土,这是历史上的第 1 次复活,史称后燕。

只可惜英雄暮年,也没想到自己还能当上皇帝,所以对于后代的培养,当然也不是按照帝王标准来的,结果显而易见,慕容垂之子慕容宝,也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更没有老爹那么强硬的手段,很快就被后起之秀北魏灭亡了。

北魏也是典型的鲜卑政权,但是并不算在五胡十六国之列,这也是由于北魏史学家崔鸿,在当时编写的《十六国春秋》里,并没有将北魏算作其中之一。

完整的 16 国应该是包括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这五凉,还包括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国、成汉,总共 16 个国家政权,简单易记的方法就是 5 凉 4 燕 3 秦 2 赵 1 成 1 夏,这样是不是好记多了呢?

五胡十六国的故事还得继续:之前说到北魏崛起,很快就推翻了第 1 次复活的后燕,但是这前燕,就犹如野草一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第 2 次复活鲜卑慕容氏,在逃亡到山东地区后,又建立了一个史称南燕的政权,只不过由于疆域狭小,发展空间有限,千不该万不该招惹了东晋,被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给灭了,只不过当时他还在东晋任职。

不得不承认这慕容家族真的顽强,南燕刚灭,这又冒出来一个北燕,这是当年在后燕崩溃之后,由慕容家族的慕容云逃亡到龙城开创的政权,但是这慕容云吧,并不是真正的慕容家族之人,也是当时后燕末代皇帝慕容宝的养子,好歹还算出息,光复了后燕,史称北燕,但是他的内心却不甘于此,毕竟他原本姓高,所以他还是想让老祖宗脸上长光,称王之后就恢复了本姓,但是这样的做法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孤立无援的他最终也只能在叛乱中丧命,最终也是由北魏,彻底终结了北燕。

当年在前秦崩溃之后,也流窜出来一个分支,原本就是陇西鲜卑族的乞伏国仁,当年也隶属于前秦,只不过在前秦灭亡之后,还有点实力的乞伏国仁团结了一部分鲜卑族人,盘踞在今天的甘肃南部和青海东部,重新建立了秦国,历史上也将被称为西秦。

只不过西秦在刚刚崛起的时候,还被看不顺眼的后秦给灭了一次,起死回生之后,成为雄霸西北的大哥,还消灭了在河西地区的鲜卑人秃发傉檀,这人还是南凉国的君主,这个咱们后面再讲,当年的西秦也还是比较顽强的,撑了差不多 46 年,当年的都城,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兰州西固地区,最终是被大夏所灭。

这个大夏国可就传奇了,开国君主也是个狠人,单从名字来看,匈奴人赫连勃勃,人如其名,拥有勃勃野心,最早只是后秦的一份子,一直处心积虑,想要在削弱后秦实力的同时,增强自身在后秦的分量,终于等到了时机成熟,起兵自立,成立大夏王国,随后东晋消灭后秦,赫连勃勃也就趁机入侵关中,采用游击战术,将敌人各个击破,也成为了当时关中地区陇西最强王国。

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赫连勃勃死后,也面临着强烈的内斗,儿子之间为了争夺皇位,别打得不可开交,最终也只能沦为北魏刀下亡魂。

当年在五胡乱华之时,西晋的凉州刺史张轨,趁着当时的东晋和胡人打得不可开交之时,也有了想要自立政权的想法,说干就干自成一派,史称前凉,从公元 301 年开始,整整持续了 76 年,截至公元 376 年为止,由于当时前赵和后赵对他虎视眈眈,屡次侵犯都被抵挡住了,但是面对胡人的轮番攻击,终究还是撑不住了,再加上内部本身也出现了问题,成为了前秦成功路上的踮脚石。

前凉的历史,也并不止于此,当时前秦消灭前凉后不久,前秦也崩溃了,前秦有个大将叫吕光,当年就是他奉命消灭的前凉张氏王朝,所以在前秦崩溃之后,他也拥兵自立,成立了后凉,不论是前凉还是后凉,反正就是迟早得凉。

由于吕光的后凉太过嚣张,南凉国王秃发傉檀和北凉国王沮渠蒙逊,联合起来围攻后凉,结果自然是显而易见的,后凉的衰落也是必然的。

话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

当时在后凉建立不久,反对吕光的建康太守段业,也划分了自己的地盘,成立北凉,当时负责撺掇的人,就是匈奴人沮渠蒙逊,但他后来者居上,诛杀了段业,自己当了北凉国王。

当时北凉国敦煌太守名叫李暠,今天的甘肃秦安人,据说是飞将军李广的后代,也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成立了西凉政权,以敦煌作为都城,疆域范围覆盖西域,后来迁都酒泉,一直与北凉打的不可开交,也只传承到第 3 代,被北凉消灭。

南凉,也是鲜卑政权,但是并非鲜卑慕容氏所建,而是河西鲜卑拓跋氏所建,管辖范围大致在今天的青海宁夏一带,公元 414 年,秃发辱檀执政时期,被西秦偷了家,立国仅仅 17 年就灭亡了。

五胡就比较简单了,指的就是匈奴、鲜卑、羯、氐、羌这 5 个少数民族。

简单捋一捋就知道了,由于司马家族篡位,开启了一个谋权篡位的乱世,人人都想要自立称王,处于谁都不服谁的状态,只要是有点能力的,大小都当了一次皇帝,只不过最终由于继承人的问题,始终没有办法能够传承下来,这一场场闹剧,也只能草草收场,而悄悄崛起的北魏,也成了这一乱世之后最大的赢家,只不过它也没能笑到最后。

【2】、来自网友【史晓生】的最佳回答:

正所谓水有源树有根,要弄清五胡十六国,还得从司马懿篡权开始说起。

公元 249 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自此,曹魏军政大权落入司马家族 3,之后,通过司马懿、司马师以及司马昭这父子三人的共同“努力”,终于成功的窃取了曹魏的江山。

只不过,由于司马昭的病逝,最终登基称帝建立西晋的,是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

司马炎即晋武帝,在他登基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将西晋完成一统,按照这种趋势,天下将逐步步入盛世,但随着司马炎的去世,一场前所未有的大乱即将拉开帷幕。

而这场大乱的始作俑者,正是司马炎的“傻儿子”司马衷。

司马衷是有名的“低能儿”,那句著名的“何不食肉糜”就是出自他的口中,如果仅仅是他一个人傻倒也没什么,关键是他还有个相当能“作”的老婆贾南风。

贾南风在当了皇后之后,开始把手伸向朝政,但遭到了太傅杨骏的阻挠,再加上当初杨骏曾多次建议司马衷废掉贾南风,因此,新仇旧恨算在一起,贾南风就开始对杨骏下手。

成功除掉杨骏以及其背后的杨氏集团后,贾南风还不满足,又把目光盯上了司马家族,准备一举将司马家族除掉。

而她这样专权擅政,司马家族的人自然就十分不满,因此,双方就爆发了激烈的斗争。

这场斗争,史称“八王之乱”,最开始是因为司马家族的几个诸侯王要讨伐贾南风,结果在讨伐的过程中,部分诸侯王开始生出别样的心思,准备尝一尝自己当皇帝的滋味。

这个想当,那个也想当,怎么办?那只能是用拳头说话,因此,到了最后,”八王之乱“已经演变成司马家族的同室操戈。

而正是在这期间,胡人顺势登上了历史舞台。

前赵、成汉、前凉、后赵、前燕、前秦

最先登场的,是匈奴冒顿单于的后人刘渊,在当时,刘渊担任西晋的北部都尉一职,八王之乱闹得最凶的时候,刘渊看到了机会,开始暗中进行筹备,准备趁着局势混乱来建功立业。

老话说正打瞌睡递过来一个枕头,正当刘渊筹备之际,在八王争霸赛中暂时占据上风的成都王司马颖找上了他,要他做自己的外援,一起去中原打天下。

刘渊对此是求之不得,十分痛快地接受了司马颖的邀请,之后,刘渊召集了匈奴的五部人马,组成了一支拥有五万余人的队伍。

有了队伍,刘渊的底气更足,在公元 304 年,刘渊正式与司马颖决裂,自称“汉王”,定国号为“汉”,史称“前赵”或“汉赵”。

而在前赵闹得轰轰烈烈的同时,别的地方也没闲着,四川有一支氏族势力,由于不堪官府的压迫,在首领李特的带领下,在四川绵阳发动起义。

但起义不久,李特便战死,其子李雄继续率领起义军一路杀到了成都,并在那里登基称帝,定国号为“成”,史称“成汉”。

西晋还没有灭亡的时候,在西晋的西北方向凉州城,担任刺史的叫做张轨,此人十分有才干,对内课农桑、立学校,对外则联合鲜卑人抗击战乱,把凉州治理的是蒸蒸日上。

由于工作出色,再加上在八王之乱时出兵勤王,因此,被西晋朝廷接连加封,到了公元 305 年,张轨基本上已经成了西北的霸主。

等到了西晋灭亡之后,张氏家族在西北已经成了一个割据势力,虽说当时他们还继续沿用晋愍帝的年号,但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这个由张轨以及其后人开创的政权,史称“前凉”。

在张轨第二次率兵勤王时,也就是公元 308 年,前赵刘渊嫌当“汉王”不过瘾,干脆直接称了帝,并在次年立其子刘和为皇太子,开始筹备进攻西晋首都洛阳的事宜。

但不曾想,大军开拔没多久,刘渊就病重不起,最终在公元 309 年病逝,皇位传给了太子刘和。

而刘和的皇帝之位并没有坐多久,就被他的叔叔,时任大司马刘聪赶了下来,前赵的政权自此落入刘聪手中。

刘聪继位后,率领大军攻打洛阳,没费什么力气就打了下来,并且,在进入洛阳后,刘聪又先后杀害了西晋的最后两个皇帝晋怀帝和晋愍帝,西晋也由此灭亡。

西晋虽说灭亡了,但司马家族的人还没死光,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廷,是为晋元帝,史称“东晋”。

东晋建立不久,北方的前赵内部就出事儿了。

当时,前赵有一个猛人叫做石勒,他原本是羯族人,靠着勇猛聚拢了一股势力,并在刘渊称王之后投奔了他。

在刘渊活着的时候,石勒表现极为出色,多次帮助刘渊攻城略地,立下了不少功劳,因此,屡次受到加封,地位也越来越高。

到了刘渊病逝和刘聪继位之际,石勒已经是前赵的实权人物,等到刘聪病死时,也就是东晋建立两年后,石勒就趁着皇位更迭之际,宣布脱离前赵,自己单干。

开始单干后,石勒用了 10 年的时间,灭掉了前赵,并在公元 330 年称大赵天王,不久后又登基称帝。

由于石勒在建立政权时自称赵王,因此后世称这个政权为“后赵”。

石勒称帝三年后,因其病逝,后赵内部也发生了权力争夺,石勒的儿子石虎杀了原太子石弘,自己登基,但之后又被他的兄弟石遵废掉。

而石遵登基后,原本是许诺要立石虎的养孙冉闵为太子,但随后石遵改变主意,导致冉闵积怨颇深,等到石遵死后,石鉴登基,终于按捺不住的冉闵将石鉴暗杀,自己建国称帝。

这个政权,史称“冉魏”。

而在石家人互相残杀之际,辽东的鲜卑人慕容氏族逐渐强大起来,而东晋迫于形势,不得不加封慕容家族为燕王,由此,慕容氏建立了一个异族王诸侯国,史称“前燕”。

前燕强大后,就计划挺进中原,恰逢当时冉闵取代后赵建立冉魏,石家的后人为了复国,就引援前燕来抵抗冉闵。

因此,前燕顺理成章地就加入了逐鹿中原的战局之中,并很快击败冉闵吞并了冉魏政权的疆域,至此,冉魏灭亡。

消灭冉魏后,前燕信心暴涨,开始筹备攻打东晋的军事行动,但没想到的是,东晋没打成,却被半路杀出来的一匹黑马给灭了国。

这匹黑马,正是原后赵大将苻洪之子苻健所建立的“前秦”。

前秦的崛起源自符健,在他从父亲手里接过权力,并自称称大秦天王开始,前秦就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

尤其是苻健的侄子苻坚继位后,重用汉儒王猛等人,更让前秦变得国富兵强。

因此,在国力强盛之后,再加上原前燕大将慕容垂前来投奔,于是,信心十足的苻坚,果断派出十万大军攻打前燕,最终,前燕灭亡。

之后,苻坚再接再厉,又消灭了前凉以及其他小势力,最终在公元 376 年,一统北方。

到了这个时候,现存的大势力政权也就剩下前秦和东晋,因此,苻坚的战略目标,就是消灭东晋,统一全国。

而十六国的上半场,也由此落下帷幕,更加混乱的下半场即将开始。

后燕、西燕、南燕、北燕、后凉、西凉、南凉、后秦、西秦、胡夏

最开始的时候,苻坚出兵东晋的计划,受到了包括王猛等大臣阻止,但苻坚不为所动,最终,在王猛死了数年后,苻坚集 80 万大军,准备进攻东晋。

当时,有大臣以东晋有长江天险为由进行劝阻,但苻坚却说,“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公元 383 年,苻坚发动淝水之战,东晋方面,派出谢安为先锋进行迎战,此战的结果,是谢安一举击溃前秦大军,苻坚大败而归。

苻坚惨败,原本归附于前秦的各方势力,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第一个先跳出来的,正是前燕的大将慕容垂,他自称“燕王”,废除了前秦的年号,建立“后燕”政权。

眼看慕容垂自立称王,他的侄子慕容泓也坐不住了,当时慕容泓担任前秦的北地长史,他直接跑到关东,集结数千个鲜卑人,自称济北王,建立“西燕”政权。

不过,西燕和后燕虽说都是慕容家的人,但双方经常掐架,打来打去,西燕不敌后燕,在公元 392 年被慕容垂的后燕所灭,政权前后仅存十年。

到了公元 395 年,慕容垂病逝,其子慕容宝继位,之后,慕容宝安排属下慕容德前去山东平乱,结果,这个慕容德去了没多久居然自立为王了,而他建立的政权,史称“南燕”。

而这个南燕的寿命,也就比西燕稍微长了一点,建国十二年后,就被刘裕消灭。

在此期间,由于后燕国主慕容宝被弑,后燕国内上演了权力争夺战,最终,慕容宝的弟弟慕容熙登基继位。

但慕容熙在继位后为政暴虐,朝臣极为不满,在公元 407 年,慕容熙被中卫将军冯跋杀害,慕容熙死后,冯跋拥立慕容宝的养子慕容云为帝,仍继续沿用燕国号,史称“北燕”。

但不久后,北燕发生政乱,慕容云被部下离班等人所杀,冯跋在平定政乱后,自行称帝,而在其死后,其子继位,但冯跋的弟弟却逼死皇帝侄子,再次篡位。

到了公元 436 年,北燕最终还是被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所灭。

说完慕容氏的燕国系列,再来说说前秦分崩离析后形成的几个政权。

在淝水之战大败后,曾经被苻坚派去征讨西域,并平定前凉的大将吕光,利用自己在西域地区的威名,趁势在原前凉的地盘上建立政权,他定国号为“凉”,而为了区分这个政权与前凉的区别,因此称之为”后凉“。

后凉建立后不久,建康太守段业在匈奴人沮渠蒙逊的鼓动下,于公元 397 年,打出反对吕光的旗帜,并且,在次年,段业对外也自称凉王,由于其势力范围较为靠北,所以他的这个政权,后世称为“北凉”。

除了后凉和北凉之外,还有北凉的敦煌太守李暠所建立的“西凉”,以及后凉的广武郡公秃发乌孤所建立的“南凉”。

另外,在苻坚兵败之后,原降于前秦的古羌军阀姚苌为求自保,干脆也反叛了苻坚,自立为大单于、万年秦王,并在公元 385 年擒杀苻坚。

姚苌建立的政权,史称“后秦”。

苻坚一死,前秦算是彻底完了,原本属于前秦的故地陇西就成了无主之地,而当时负责镇守此地的镇西将军,也是鲜卑族人乞伏国仁,也开始心思活泛起来,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史称“西秦”。

这几个政权中,吕光建立“后凉”,最终是由于遭受了后秦、南凉、北凉等国的交相攻打,不敌之下,最终降于后秦后灭亡。

而西凉是被北凉所灭,南凉则是被西秦所灭,至于北凉,是在公元 439 年,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消灭。

另外,还有后秦和西秦。

后秦的初代国君姚苌死后,其子姚兴继位,在此期间,姚兴不断调整和优化政策和战略,后秦的国力也由此得到了很大提升。

并且,姚兴在不断蚕食东晋疆域的同时,又顺势将段业所建立的西秦消灭。

而在姚兴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他的一个部下赫连勃勃却不声不响地暗中发展起来。

赫连勃勃也是匈奴人,他和刘渊属于同族,姚兴登基后,赫连勃勃经人引荐,成为了姚兴手下,出于信任,姚兴封赫连勃勃为骁骑将军,之后没多久,又再次对他晋升,封其为安北将军、五原公。,还把五部鲜卑以及杂族共二万多部落都配给他。

如此一来,赫连勃勃势力大涨,在公元 407 年,叛秦自立,建立大夏国,史称“胡夏”。

胡夏最终是被北魏消灭,而曾经强大的后秦,则是被东晋消灭。

到了这个时候,十六国已经接连被消灭,东晋最终也被刘裕取而代之,自此,刘裕的“南宋”和拓跋氏的“北魏”,成了当时最大的政权,南北朝对立的时代也就此来临。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