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唐宋之后的汉语跟今天的普通话差距大不大?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2 14:19:15 3次浏览

关于问题唐宋之后的汉语跟今天的普通话差距大不大?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流浪的小说家】的最佳回答:

有差距,但应该并不大。

普通话来自于北方白话,又源于古代的幽燕方言,与中原的发音大致相同。

另外在书写语法方面,确实存在差距,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差距几乎是没有意义的。

古汉语的书面语法叫做文言,主要属于官方和上层社会的交流方式。

而普通老百姓超过九成是文盲,根本就用不到文言,平日沟通只用方言,也就是白话。

方言和白话除了发音语调,基本类同于现在的普通话。

所以说,文言是古汉语,古汉语却不止文言。

白话和方言在古书中少见,主要因为不太雅致,纸张又是稀罕贵重物,为了追求便利,才统一用了文言。

实际上在明清时期,随着纸张的普及,大量白话的书籍开始显现,表达上也进一步接近于现代的普通话。

另外清朝皇帝极力推崇北京官话,也起到了统一全国语言的积极作用。

由此也可以得到一个结论。

若是古语和普通话相差太大,那么统一全国语言必定十分艰难。

可清朝的北京官话在社会面,并没有产生太大的排斥,可见人们接受起来是相对容易的。

那么普通话和古语必然不会差距太大!

【2】、来自网友【展翅恨天低】的最佳回答:

汉语书面语差别不大,口语差别很大。

汉字总算是保留了下来,所以汉文化得以传承,但是口语方面,差距应该不小。

简单举例,唐诗宋词,我们现在读很多诗词一点都不合辙押韵,还要硬说成个通假什么的,搞得好像古代文学大家们还错别字连篇。用脚指头想想也不可能的事儿。

唐诗宋词那都是字斟句酌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更别说还要反复推敲,后期还会不时修改,怎么可能有错别字,怎么可能不押韵。这么好的文学诗词到现在不押韵了,为什么呢?

首先元朝贡献巨大,这个短暂的大一统王朝,基本算是汉化失败的典范,对汉人的屠杀,对文化的破坏,影响深远。前朝宋亡国时,基本所有文人都殉国了,所以说宋亡之后无华夏,华夏的历史传承算是断了。

其次清朝对传统汉文化的破坏更是令人发指。首先满清屠城,留发不留头,扬州三日,金陵五天,偌大四川,目之所及,绝无活人,杀得那叫干干净净,不得不湖广填川。整个中原地区没剩多少人了,剩点基本到福建广东广西那边了,因为那里有吴三桂的三番割据,勉强留了一点华夏文明的种子,这也是为什么说广东话客家话更接近古汉语的原因。

其次对汉文明采取灭绝政策,有点骨气的文人自然都杀了,没骨气地帮满鞑子搞个四库全书,然后烧尽天下书。四库全书那一点点容量,还大部分瞎编乱造,都是对满清皇帝歌功颂德,正经留下那点东西没有传统文化之万一。

最后满鞑子本身属于野蛮渔牧文明,看看日本人学说中国话就知道了,满鞑子本身还不如日本人呢,能学好中国话?看看满清最有名最有文化的乾隆皇帝吧,写了两万多首诗,半个字都没传下来,因为写得还不如贾浅浅呢,全国到处游玩找女人,顺便到处题字,那字真的一言难尽,幼儿园大班水平吧,更过分的是错别字连篇,还得和大人给圆,简直丢人现眼而不自知。这可是全世界最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出来玩意儿。就这样的统治者能传承华夏文化?能学会汉语?但凡用脚指头想一下也知道古汉语会被霍霍成什么样了。

所谓清朝官话,只是满清为了统治,为了传达命令而不得不模仿古汉语说的一种话,只是统治阶层用用,大部分民众还是说本地话。后期满鞑子也不说官话了,听听京片子那蹩脚的发音,听着就想给他两嘴巴子,跟日本鬼子的你的八路的干活如出一辙。

最后经过民国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全国人口骤降,文人更少,统治阶层的官话也没有了,所以建国初期还要投票选哪个地方话作为全国通用语言。最后北京还是靠地理优势,把清朝官话继承了下来,并加以完善,成为普通话推广全国。

所以现在的普通话,跟以前的古汉语肯定是不同的。只是因为有文字在,才能说我们五千年文明没有断过。而且语言也是会变的,新词语新说法,老词语新意义都会变,所以不用纠结那些口语发音问题,做好扬弃就好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