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有人说一百年之前,鱼是取之不尽的?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7 07:26:56 3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有人说一百年之前,鱼是取之不尽的?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猎奇动物社】的最佳回答:

“一百年之前,鱼是取之不尽的”这句话乍一看有些夸张,但其实说的是事实。不过,在自然界中,动物都在食物链之中互相的克制,所以并不会发生在没有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物种泛滥的问题。那么,“100 年之前,鱼是取之不尽的”这句话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显然我们无法回到 100 年前,而且现在活着的人也极少有知道 100 年前的情况的,但其实,不需要回到 100 年前,回到 30 多年前就与如今大有不同。那时候,农村还是青山绿水的,在农村附近的一些野生水体内(小河、野塘等等),有着丰富的动物资源,尤其是鱼比现在就多得多。

记得小时候,我们老家东边有条小河,每年夏天,我们都会在里面摸鱼,那个时候拿一个玻璃的罐头瓶子,半个小时就能用小鲫鱼和麦穗鱼装满,拿回家简单的一处理,煎一下,别提多香了。还有小河附近的一个野塘里,那里面可是藏着大鱼的地方,那个时候用一个大头针,在火上烧一会,然后用钳子将它弯曲一下就能得到一个鱼钩,之后找一根细长的树枝,一条尼龙线,就能制成一个简易的鱼竿组合。去到池塘旁边,用一块石头在潮湿的地方一挖,就能得到天然的鱼饵-蚯蚓。之后,只需要钓一两个小时,半桶鱼是少不了的。

而如今,在十几年前,村东边那条小河就已经干涸了,而那个大池塘,也变成了一个“臭水池”,每年的夏天还总是会干涸上一段时间,就更不用说里面的鱼了。

因此,仅仅是 30 年的时间,野生水体内的鱼就已经从“取之不尽”到了“枯竭”了。

那么,为何 100 年前,鱼是取之不尽的呢?

首先,这与人对大自然的索取有关,简单的说就是与捕鱼有关。在 100 年前,新中国还没有成立,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是比较困苦的,而鱼在当时虽然能够给人提供蛋白质,但是在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当时,显然是粮食更能给人力量,而且比起抓鱼来,在农田里忙才是正事,因此,在当时,除了小孩子和不务正业的人,几乎很少有人会去河里抓鱼。

而小孩子抓鱼都是少量的,而且除了一些学生的假期,鱼儿全年基本上都可以自由自在繁殖和生存,因此,捕鱼的人少,让自己的鱼有了足够的繁殖空间和生存空间。

当然,除了捕鱼的人少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工具。在以前,人们抓鱼,大多数是赤手,对于小孩子来说,最多是捡家里或者垃圾堆里的破纱窗,当个简易小鱼网,剩下的就是自制的鱼竿钓鱼了,所以,对于野生水体内鱼类的整体种群数量来说几乎是没有影响的。

之后就是环境问题了。在以前,我国工业相对落后,尤其是农村地区,几乎可以用山清水秀来形容,而且以前农药使用也比较少,这样也不会污染野生水体,所以在如此的环境下,鱼类的生存是积极的。

最后是水利设施的问题,我国的水利设施基本是都是建国后开始建造的,我们以我国的长江为例,作为我国乃至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通过多样性的生物,也哺育了长江两岸的数代人。给大家看一组数据,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仅仅是长江干流的鱼类年捕捞量就超过了 40 万吨,这就相当于一天的捕猎量就超过了 1000 吨。

综上,在 100 年前,人对野生水体内的鱼捕捞量较少,对野生水体的污染也少,造成了鱼类在以前量大到了“取之不尽”的地步。

100 年后的今天有什么变化?

从野生水体鱼类的变化来看,最大的变化就是目前许多野生水体已经面临,无鱼可捕的现状,而且即使在一些原本鱼的种群数量密集的水体内,它们的数量也已经骤减到了不足之前的千分之一。那么这是什么造成的呢?有 3 个主要原因:

第一:捕鱼手段变化。

以前的人捕鱼,基本上都是用手摸,但是,如今不同了,“地笼”、“绝户网”、甚至是“电鱼”层出不穷,让一个水体内的鱼几乎会被捕杀殆尽,这样逐渐的就会失去可以繁殖的个体。

第二:捕捞量变化。

以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工作比较繁重,既没有多少人有时间去抓鱼,也没有多少人去买鱼。但是如今不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买鱼几乎成为了常态,所以市场上对鱼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没有大范围和大规模的养殖之前,这些鱼基本上都是从野生水体中捕捞的。我们还是以长江为例,在 20 世纪 50 年代,年捕捞达到了 40 多万吨,就这样过了不到 30 年,再加大捕捞的情况下,长江干流的年捕捞量才仅有 30 年前的一半。到了 2011 年后,更先进的设备也没能增加捕捞量,反而降低到了年 8 万吨,也就是说仅仅五六十年的时间,人们就把长江的鱼几乎捕捞殆尽,而这恰恰也是长江宣布禁渔的原因。

第三:水利设施的修建。

其实长江的鱼类的减少,除了与过量的捕捞有关外,与水利设施的修建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长江流域中有许多洄游性鱼类,它们往返于大海和长江之间,产卵繁殖。而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末开始,我国就开始了在长江上建造大坝,这些大坝的存在虽然对两岸的人们是有利的,但是却阻断了鱼类天然的洄游通道,使得它们被分割开来,进一步的加剧了鱼类的减少。

总结

100 多年前,我国的鱼确实可以用“取之不尽”来形容,这是因为当时人对鱼的捕捞量小,对环境的破坏也小。但是,如今 100 年过去了,许多野生水体内已经无鱼可捕了,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的需求量大了,捕捞量大了,反而环境污染和破坏加剧了,最终导致的。

面对这种现状,我认为不仅仅是长江,其他的野生水体也要禁止一些人用网具捕鱼,只允许简单的垂钓,再在环境污染上下下功夫,这样才有望逐渐回到水里有鱼,山清水秀的以前。

【2】、来自网友【寒地水稻种植技术】的最佳回答:

其实,不用说 100 年之前,我们只需要往前倒推 30 年就会发现,30 年前的渔业资源和现在的渔业资源就是无法比拟的。我记着那时候东北农村的小河沟里蝲蛄、河虾、柳根是抓不完的抓。但是,现在呢?

我的老家是吉林省南部山区的一个小山城,资源非常的丰富。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的时候,我印象中的工业 只有一个火力发电厂、轴承厂以及一些矿企。那时候根本没有环境污染,江边的石头一翻都是水蚂蟥,每到夏天去江里洗衣服、洗澡的人非常的多,水也非常的清,鱼类资源也很丰富。东北常见的鲫瓜子、柳根、蝲蛄什么的非常多。我记着有的孩子勇哥土篮子装上死猫、死狗什么的绑在土篮子里掉进江里放一宿,早上提起来能装满一土篮子的蝲蛄。

而那个时候的农村呢?河沟里的鱼更不用说了,抓河虾不用网,用手捧就能抓到。拿个推网找有树根的地方踹几脚就能推出来一盘鱼。而且,那个时候也没有绝户网,随随便便就能弄到小鱼小虾,非常的方便。直至 90 年代中期,市里建了一座造纸厂,真是迎风臭十里。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水质开始变差了。而且,也是 从那个时候开始,很多对水体、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一个个陆续在那个小山城建厂。大概也就几年的时候,原本清澈的江河就变得浑浊了,也没人去江里洗衣服了,洗完了晾干也有异味。水里的鱼虾蝲蛄呢?该绝迹的绝迹,想再向以前那样随随便便就能抓到鱼,不可能了。

2010 年来黑龙江农垦工作,听我们的一个领导讲以前北大荒的鱼资源。出门半小时,就能拎回来一桶鱼。因为那时候北大荒开发的还没那么彻底,河沟、沼泽还很多,鱼类资源也很丰富。小鱼小虾没人吃,牛尾巴、嘎牙子、老头鱼什么的都是喂鸭子用的,想吃鱼就挑大的抓,几斤重的鲤鱼、草鱼、黑鱼,非常的平常。直到 2000 年左右之后,北大荒的开发达到顶峰,草原、湿地的规模被压缩到最小,这么丰富的渔业资源也萎缩了。以前没人吃的小杂鱼也成了好东西。

所以,现在的鱼资源大幅度的减少,与环境污染与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有着直接的关系。与 100 年前相比绝对是天上地下的差别。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