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亮剑》中,晋绥军部队出身的楚云飞,为何能够成为中央军队的师长?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0 13:30:50 5次浏览

关于问题《亮剑》中,晋绥军部队出身的楚云飞,为何能够成为中央军队的师长?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度度狼 gg】的最佳回答:

千万别小看晋绥军这支队伍,尽管在“山西王”阎锡山的手中,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只能算中等偏下,但在民国军界却是“人才辈出”。莫说楚云飞当一个小小的第 89 师少将师长,晋绥军出身的高级将领中除阎老西外,成为战区司令长官和“剿总”总司令的也不乏人在,比如曾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的商震。

阎锡山在中原大战失败下野后避居大连,山西省长由他的老部下商震出任,商震由于出身陕军和功高盖主,其实早已失去阎的信任,与晋绥军中阎锡山的嫡系将领也是矛盾重重,为此一口气撤换了 25 个县长。在阎锡山的幕后操纵下,山西军政两界发起了“驱商运动”。商震怒而率领旧部 9000 余人东出娘子关,自此脱离晋绥军系统。

蒋介石对文武双全(精通英语)的商震早就有意延攬,立即明令其为第 32 军军长,既给枪又给钱,很快发展到 3 万人马。从 1933 年长城抗战开始,商震历任第 2 军团长、第 20 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军委会办公厅主任,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等职,陪同参加开罗会议,鬼子投降以后再出任驻日军事代表团团长,妥妥的的中央军嫡系大员。

《亮剑》給楚云飞设置的身份是黄埔五期毕业生,事实上在黄埔开始办学的 1924 年,阎锡山还跟着北洋政府瞎混呢,所以黄埔早期的山西籍学员真心不多,黄埔一期秘密投考的几人中出类拔萃的只有徐帅,其它赵荣忠、郭树域等人要么过早战死要么另谋出路。

四期以后学员数量虽有增加,但返回晋绥军任职者仍然寥寥,类似于楚云飞这样的少壮派军人,转投中央军是非常可能的,这是因为:

阎锡山的部队并不重用黄埔生。

阎锡山虽然“算是”国民党,其实是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他把晋绥军更看作是自己的私人武装,多用保定系山西籍军官,以及系统内培养出来军事干部,什么学兵团训练团的,甚至是任人唯亲:“学会五台话,就把洋刀挎”。因此对于国民党正统教育出来的黄埔生并不感冒,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阎锡山身边的骨干将领没有一个黄埔生就是明证。

延伸说来,《亮剑》中楚云飞拥兵 5000 仍然是个上校团长,其实剧中暗里已经说明阎锡山并不真正的信任和重用他。

蒋介石坚持不懈挖掘阎家墙角。

阎锡山虽然在 1931 年以后不再扯旗反蒋,但他毕竟是割据一方的“土皇帝”,对蒋介石统一军政的方略而言,仍然是必须打击和削弱的对象,有机会下手绝不客气,当然也包括对山西军官团的挖墙角。不止是商震,晋绥军重将徐永昌,投奔国民政府后官至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长,是抗日战争时期“军委会四巨头”之一,1945 年 9 月 2 日曾代表中国在密苏里号上受降,位高而权重。

还有我们熟悉的晋绥军第 35 军军长傅作义,也在蒋介石的支持下逐渐脱离阎锡山在绥远自成体系,抗战末期已是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与二战区阎长官平起平坐了,及至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在华北的军职已经高于“老东家”阎锡山,这三位陆军二级上将衔“中央大员”皆出自晋绥军门下,很是说明问题。

鬼子投降后一批杂牌军嫡系化。

抗战胜利后在整编全国军队的进程中,确实有一批地方派系的部队被吞并和嫡系化,其中川军数量最多,比如最后增援淮海战场的第 20 军、孙元良他叔掌握的第 47 军等部,都是在抗日战争中分划到各战区作战期间,被逐步同化和“中央化”的,有粮有饷有装备,何乐而不为?而阎锡山的晋军在日寇的打击和重庆的挤压下,到 1945 年只有 10 万余人,官多兵少的情况也造成一些将领外流。

所以无需去考证《亮剑》里楚云飞的什么历史原型之类的,他的履历更像是蒋阎关系的一个缩影,山西籍黄埔生的一个代表,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文武双全的黄埔生存在,蒋介石一定会不遗余力的挖到中央军去,给个师长当当没什么了不起。再者说了,淮海战役国民党参战部队几乎全部是中央军,如果楚云飞不到场,李云龙跟谁演对手戏去?

【2】、来自网友【鸢飞九天 2018】的最佳回答:

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都知道,与李云龙纠葛颇深,战功也十分卓著的国民党军将领楚云飞,原来是山西王阎锡山晋绥军的团长,但是到了解放战争期间,他却成为了蒋介石中央军的师长,为什么不属于同一派系,楚云飞却能够在国民党中央军中任职,并高升为师长呢?

楚云飞

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姑且不说楚云飞是黄埔军校五期出身,本就属于蒋介石最信任的嫡系,单就楚云飞在抗战期间卓越的功勋,就足以让他进入蒋介石的眼帘并极力拉拢。

因为,一旦楚云飞选择加入中央军,对于蒋介石而言,他不但多一名才华横溢、功勋卓著的大将,同时也极大削弱了老对头阎锡山的实力,简直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民国时期,各军阀头子为了牢牢的控制麾下的部队,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类似办军校、强调血缘,甚至使用封建迷信、宗教等手段,也屡见不鲜。而他们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就是强调地域之别。

军阀割据的民国

因此,在山西王阎锡山的部队中流传着“会说五台话,才把洋刀挂”的说法,因为阎锡山是山西五台县人,蒋介石也有重用浙江人的传统。这也是为什么楚云飞明明是黄埔军校出身,却回到山西晋绥军中任职的主要原因。

但是,地域之别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罢了,并不是说你与哪个军阀头领是老乡,就一定会被重用,能力依然是军阀们最为看重的一点。因此,在国民党中央军中也有许多非黄埔、非浙江人出身的高级将领。

而蒋介石中央军能够不断壮大,其实也是蒋介石不断的挖各军阀墙角,增强自身实力,削弱军阀实力的有直接关系。

蒋介石

北伐胜利之后,成功占据大半个中国的国民政府,分为了四大派系,分别为占据西北的冯玉祥西北军;占据华北各省的阎锡山晋绥军;占据广西、湖南、湖北等省份的桂军,和占据了江浙地区的蒋介石中央军。

但是,虽然占据了中央政府的大义,但由于崛起太快,根基薄弱,此时蒋介石的中央军,在国民党四大派系中实力并不占优势,兵力也比之西北军更远远不如。

然而,蒋介石就在接下来的数次大规模军阀混战中,都奇迹般取得了胜利,甚至在中原大战中,以一敌三,击败了冯玉祥、阎锡山和李宗仁的联军,获得了辉煌的胜利。

国民党三大新军阀

中央军能够不断的扩大兵力并取得胜利,与蒋介石不断招揽各军阀的将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在此之后,蒋介石“挖墙脚”的手段更是炉火纯青,这也成为蒋介石不断削藩,削弱各地军阀实力增强中央权威的重要手段之一。

也因此,无论是十年内战期间还是抗战期间,或者到了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从未停止过削弱各地方军阀势力,抗战爆发之初,非中央军的杂牌军,占据了当时中国军队 2/3 的兵力,然而到了抗战胜利时,非中央军部队已经不足全国军队的一半。

楚云飞不过是无数个主动或被动投靠蒋介石中央军将领们中的一员。他既不是军衔最高的,也不是兵力最强的,甚至算不上最优秀的。随着各军阀部队中优秀的将领不断被挖走,各地方军阀部队势力也因此不断衰落。按照这种趋势,如果没有共产党,蒋介石的确有可能真正的将当时的中国由名义上统一做到真正统一。

穿着晋绥军军服的楚云飞

因此,虽然“山西王”阎锡山一直牢牢控制着山西,但是,晋绥军中依然有多名大将先后离开了阎锡山,选择加入中央军。例如曾为阎锡山立下大功的原晋绥军将领商震、徐永昌等人,在中原大战之后选择加入中央军。

阎锡山是十三太保之一、以善守闻名天下的傅作义,后来也离开阎锡山派系,解放战争期间担任华北剿总司令的傅作义,拥有 4 个兵团、12 个军、52 个师,麾下约 60 多万大军,其实力比之老东家阎锡山,只强不弱。

同样出身晋绥军的傅作义

因此,楚云飞投靠中央军,其实一点都不奇怪,这既是蒋介石增强中央权威、削藩的结果,也是阎锡山打压晋绥军内部非嫡系部队,使得楚云飞等一大批才华横溢,却不受信任的将领心灰意冷,转投他方的必然结局。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