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历史上真正的周瑜是怎么一个人?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0 11:41:12 3次浏览

关于问题历史上真正的周瑜是怎么一个人?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静心匠道】的最佳回答:

“周瑜不死便无三国“,周瑜在三国历史上有着举重轻重的地位,他不但是东吴的孙家的恩人,更是三国鼎立的奠基者,在赤壁之战击败曹操后,他高瞻远瞩的提出二分天下之策。遗憾的是,忠勇豪迈的周瑜因功高震主,受孙权的猜忌,在进攻巴蜀的途中黯然去世,一代英豪壮志难酬,不禁让人概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周瑜:一位被历史误会的英豪

一提到汉末三国,大部分人首先会想到家喻户晓《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关于周瑜的典故很多,例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蒋干盗书等等,在三国你罗贯中把周瑜描绘成一个文武双全,但又心胸狭隘,不能容物之人。

因为妒忌诸葛亮的才华,处处刻意刁难他,却屡屡被诸葛亮破解,甚至因此赔了夫人又折兵,被诸葛亮三次戏耍的周瑜,临终时说了一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

由于《三国演义》读者众多,明清以后民间戏曲文学的推波助澜,因此清朝开始周瑜的形象就一落千丈,周瑜从一位被历代名士备受推崇的杰出儒将,成为了一位不能容物,妒忌贤能的小人。

但如果翻阅过陈寿《三国志》的读者,或者阅读过《资治通鉴》的人,会发现真实的周瑜,又是另外一个样子,那么真实的周瑜,又是如何?

真实的周瑜,被历代名士敬重的三国英豪

在明代以前,历代名士对周瑜评价都非常高,例如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苏东坡,对周瑜是推崇备至情有独钟。

公元 1082 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曾经慕名前往黄州城外的赤壁,面对古赤壁两岸壮丽的风景,苏轼感慨万千的想到了,三国时期周瑜的雄姿英发,却又匆匆的去世,不禁感叹时光易逝,感触良多的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

在苏东坡的妙笔下,周瑜有勇有谋的的英雄形象令人无限憧憬,南宋名家范成大,更是直接用:“三分独数一周瑜。世间豪杰英雄士”形容他,“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更是一语点出了周瑜在三国的重要地位,“周瑜方严兵取蜀,会物故于巴邱。若其人尚存,恐玉垒铜梁,非刘氏有也。“

除了苏东坡,历史上对周瑜大加溢美之词的名人还有李白,袁宏,杜牧,李贽,郑板桥等等,仰慕周瑜名人之多,却为历史罕见,即便是后来,周瑜的形象受到《三国演义》影响,但明清时期,依然还有许多有志之士,对豪迈忠勇周瑜是敬重有加。

要了解个中的原因,首先要屏弃《三国演义》对周瑜的形象描述,通过历史典籍了解周瑜的生平,才能搞清楚历代名士都崇敬周瑜的原因。

周瑜:东吴孙家最应该感谢的人

正史里的周瑜,并非《三国演义》中心胸狭隘之人,而是一位智勇双全,忠义豪迈的英雄豪杰。确切的说周瑜是东吴孙家的大恩人,孙策能获得江东六郡,周瑜的的鼎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也正是周瑜的帮忙,孙策和孙权才能在江东立足。

显赫家世

公元 175 年,周瑜出身庐江舒县,属于庐江周氏,其家族在汉朝历代名人辈出,数代人在汉朝出任要职,其高祖周荣,以学识渊博被袁安辟(袁绍的高祖父)推荐,曾为东汉章帝和汉和帝的尚书郎,

其祖父周景,曾经历任孝廉,豫州刺史,尚书令,太尉等要职。叔父周忠被东汉朝廷拜为大司农、光禄大夫,

周瑜的父亲曾任洛阳令。也因为周瑜是是江东一带的名门望族,因此才与江东的名士鲁肃,张昭、张纮相善。庐江周氏到了周瑜这一代,更是因为力助孙策,声势如日中天,周瑜成为了庐江周氏的代表人物,这期间周瑜有五恩于东吴孙家。

一恩:资助孙策

周瑜和孙策两个人家世相差无几,因此自小就相互有来往,两人更是志趣相投,成为了结义的好兄弟。

公元 190,由于孙坚北伐董卓,周瑜到孙家中拜访提出,不如孙策把家眷搬到舒县,这样相互可以有个照应,因此少年的孙策借住在周瑜府中。

周瑜很够朋友,为了让孙策一家人住的舒服,特意把家中最大最好的宅院给了孙策。二人也通过正式的升堂拜母仪式,成为了一对名副其实的结义兄弟。

由于孙策恰好比周瑜早出生一个月,因此周瑜称孙策为兄长。换个角度讲,孙权按辈分,还得叫周瑜一声兄长,此后的孙策和周瑜情同手足,由于两人都生的高大威猛,气度不凡,因此被当时江东人称为“双璧”。

公元 195 年孙策用传国玉玺押给袁术,以渡江救母为由,为袁术攻打刘繇为藉口,在袁术哪里借来 3000 兵马,带着父亲孙坚的几位老将踏上了征途。

孙策虽然勇猛,其父孙坚虽然曾经是江东一位猛将,但孙坚去世多年,江东形势已经今时不同往日,而袁绍给孙策的实际上不过 1000 多人,其他的人还是孙策自己的部曲,对于孙策过江东,袁术的谋士曾经有过担忧,但袁术却认为,刘繇盘踞曲阿,王朗又盘踞江东重镇会稽,孙策区区不过 1000 多人,能有啥作为?

的确孙策此时在江东,还没有立足之地,不过孙策在江东的人气不错,沿路不断加入的不少人,但过了江东凑起来也只有 5000 多人而已,

孙策带人马到了江东,首要解决的两个难题,就是几千人的粮草和一个立足之地。就在孙策为难的时候,周瑜带着庐江周氏的一族精兵,还有大量的器械与粮草来会合他。

孙策见到了周瑜,立即放下了心头大石,因为有周瑜这个江东望族的相助,起码粮草和立足之地两个难题迎刃而解,因此他对周瑜说出一番肺腑之言:“吾得卿,谐也”

周瑜的相助,孙策让江东有了创业的本钱,毕竟孙策对袁术借来的不到 3000 兵马,去撼动刘繇和王朗,他也是心中没底,但有了周瑜的加入,让他如虎添翼稳操胜券。从这点能看出周瑜对孙策深厚情谊,也反应了周瑜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君子。

周瑜助孙策攻下横江、当利两处军事要地 ;同年刘繇败退,周瑜助孙策攻获丹杨郡。

从建安四年(公元 199 年)开始,周瑜就与孙策联手,破皖城,下庐江;败黄祖,孙策获得江夏郡部分地区,其后周瑜再助孙策攻陷了江东重镇豫章郡,为了方便管理,孙策将一分为二,设置了豫章郡和庐陵郡,到此为止,孙策短短几年就将江东六郡尽收囊中;在这六郡中,其中有四郡有周瑜的功劳。

由此可见周瑜对孙策相助之大,同时也感叹孙策运气好,能有周瑜这么一位知己和兄弟,人生足矣!

二恩:推荐良才

周瑜举庐江周氏加入孙策阵营外,还利用周氏在江东的的名望和影响力,鼎力相助孙策,除了自己出钱出力,还亲自出征外。

还为孙策招募和推荐各类的人才,当时孙策初到江东,虽然其父孙坚在江东甚有威名,但孙坚已经故去了好几年,人走茶凉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孙策此时威名未显,地位仅仅不过是袁术的一位战将,而且身边跟着的人也只是程普,黄盖等几位孙坚的心腹老将,谋士幕僚奇缺。

这时候的孙策,一没名声,二没资源,三妹地盘,四没威信,江东此时几股的势力都比孙策人强马壮,因此众多的江东豪门并不看好孙策。

孙策是既有头脑的猛将,他深知要经营好江东,除了战胜对手外,还必须得到江东世家的支持,而要得到江东世家支持,首先必须得到江东众多人才的归附。

好兄弟周瑜的归附,对孙策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而周瑜加入了孙策阵营后,展现其阔达的胸襟,他并不以此为荣而居功自傲,

反而是到处给孙策网罗人才,周瑜给东吴孙家推荐的人才有“江东二张”(即张昭、张紘),猛将甘宁、后来的大都督鲁肃,这些人才的加入,让孙家在江东得了世家的认可,拥有了深厚的根基,也正是得到了世家的支持,孙吴才能在江东历经数十年不倒。

历史上的周瑜阔达大度,面对孙策的老将程普,经常在周瑜面前摆老资格,但周瑜一点也不以违忤,反而处处尊重程普,最终程普被周瑜的诚意打动,两人成为了生死之交。

三恩:力挺孙权

公元 198 年,周瑜和孙策合力攻下了皖城后,听说江北二乔的美名,两人就一起上门提亲,大乔和小乔两位绝代佳人,都嫁給了两位江东豪杰,成就了一番美女配英雄的佳话,由此孙策与周瑜请亲上加亲,两位异姓兄弟成为了连襟。

但一年后,孙策遗憾去世,临终传位给弟弟孙权,此时孙权虚岁不过 19 岁,虽为孙策的弟弟,但此前任职不过是一个县令,因此在孙吴中毫无威信可言,

虽然孙策临终时,将孙吴托付给他,但此时孙权虽然有雄才大略,但却缺少根基和支持者,这也是孙吴一个危机时刻,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刚刚获得江东六郡的孙吴就会瓦解,江东又回到了群雄各据的年代。

而此时第一个站出来力挺孙权,并且承认孙权主公地位的人,在颇有威信的周瑜,根据《三国志》记载,孙权听说周瑜在巴丘率精锐回吴, 大喜过望的说:“公瑾已回, 吾无忧矣。”,吴太夫人见到周瑜后,更是将孙策临终嘱咐告诉了周瑜。

周瑜强忍悲伤回答:“愿以肝脑涂地, 报知己之恩。”对于此时毫无威信的孙权,他率先给孙权行君臣之礼,正是周瑜的表态,让孙权吃了定心丸,而周瑜手中掌握了孙吴的精兵,也让孙吴度过了这次危机,周瑜无论是于公于私,对孙策,孙权都是做到兄弟之义,如此完美的周瑜,的确让人无可挑剔。

四恩:拱卫江东

公元 202 年,曹操击败袁绍,去信给孙权,让孙权称臣,同时还让孙权以长子为质子,对于曹操的提议,众位大臣都是才措手无策,有提议送过去的,有提议不送的,孙权也是难以定夺,此时的周瑜,力排众议,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提出江东还有抗拒曹操的能力,并且送过去当质子,不过是封侯而已,比南面称孤的待遇差远了。坚决反对孙权送儿子到邺城。孙策的母亲,也坚决的站在了周瑜一边,并且要求孙权对待周瑜如自己的亲兄长一般。

到了公元 208 年,曹操夺取荆州,去信劝降孙权,此时面对号称百万之师的曹操,孙权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孙吴的群臣中,鲁肃主对抗曹操、张昭主归降曹操,两者争议不断,孙权对此非常的犹豫。

鲁肃力劝孙权问问周瑜,周瑜给孙权分析了但是的利弊,指出曹操虽然实力雄厚,但却存在五个致命的弱点,因此江东有一拼之力,更重要周瑜在鄱阳湖已经训练出一只彪悍的水师,

周瑜为了拱卫江东,主动想孙权请缨出征、孙权才下定决心联合刘备,对抗曹操。还砍掉桌子表示自己的决心,一说:“再有言降曹者,如同此案!”

周瑜面对百万之师的曹操,顶着巨大压力,在综合分析当时双方的优劣后,最终在赤壁利用火攻击败曹操,创造了一个以弱胜强经典战例,此战也让周瑜名垂千古,反应了周瑜智勇双全的一面。

五恩:定鼎江东

赤壁之战后,周瑜乘胜追击,扩大了战果,使得东吴扩地千里,去的了荆州的南郡,为东吴获得了战略纵深,南郡之战胜利后,周瑜稍作休息,比诸葛亮更早提出了二分天下的战略,其思路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基本一致,但比诸葛亮提出的更早,而且他还付之于行动。

公元 210 年,周瑜向孙权分析当时的形势:“曹操北归,暂时没有力量南下;而益州的刘璋暗弱,希望可以拿下益州,进而得到汉中;让孙瑜(孙权之弟,奋威将军)联系西凉的马超一起从陇西进攻关中;自己与孙权从襄阳进攻,以败曹操。”

孙权在周瑜的请缨之下,应允了周瑜出征益州,周瑜稍作整顿后,就告别了小乔与孙瑜一起向益州进发,可惜的是大军到达巴丘一带,周瑜忽然患病黯然离世,时年 36 岁。

如果周瑜能多活个 10-20 年,估计刘备也无法取益州,三国也没有诸葛亮什么事了,更有可能在雄才大略的周瑜带领下,孙吴与曹操再次激烈的碰撞。

周瑜去世后,孙吴的扩张证实终结,其后虽然获得荆州,但几十年的时间再也没有寸进。可见周瑜对孙吴有定鼎之恩。

周瑜为何会英年早逝?

历史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感叹周瑜的英年早逝,周瑜短短的一生,20 多年的时光都在辅佐孙吴,他是孙吴开基立业的功臣,又是孙吴的发展助力,一生为了孙吴鞠躬尽瘁,其影响力不亚于蜀汉的诸葛亮。

南宋名士陈亮对他做出如此点评:呜呼!使周公瑾而在,其智必及乎此矣。吾观其决谋以破曹操,拓荆州,因欲进取巴蜀,结援马超以断操之右臂,而还据襄阳以蹙之,此非识大略者不能为也。使斯人不死,当为操之大患,不幸其志未遂而天夺之矣。

他去世后,孙权为他举哀时痛哭的说:“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虽然孙权说的是肺腑之言,但历史学家认为,周瑜的英年早逝,和孙权的猜忌有关,

因为周瑜是孙策的好兄弟,但并非孙权的好哥们,特别是周瑜是江东名门望族,而且孙家算是一个外来户,多少对江东望族有所猜忌,更重要的就是周瑜掌握这一只孙吴精锐,这些人都是周瑜的带出来的,

在赤壁之战,胆略过人的周瑜更是威震天下,因此当他要西取益州时,多少会让孙权不大放心,书虽然周瑜要求孙瑜一起前往,但孙权会放心吗?

历史并没有给出答案,但周瑜的确是在西取益州后去世,而孙吴取益州计划就此戛然而止,才留给了刘备一个机会。

小结:

纵观周瑜的一生战役无任何败绩,也是三国有名的常胜将军,为人重情重义,文武双全,敢作敢当,其雍容大雅的气度,为世人的所仰慕。

孙策与周瑜之间兄弟情谊更是难能可贵,在滚滚历史红尘中如一颗璀璨的宝珠,也正是在周瑜鼎力支持下,根基尚欠的孙策,才仅仅用了几年时间,从几千人发展成了数万人,从无立足之地到拥有了江东六郡,并且得到江东世家的支持,奠定了孙吴在江东的百年基业。

周瑜智谋不输诸葛亮与郭嘉,战略眼光不输于曹操,与孙策的依依相守,不输于刘备和关羽张飞,仗义疏财不输于鲁肃,果敢英勇不输于孙策,只是遗憾他的英年早逝,如此一位完美儒将,怎么不让后人折服和推崇呢!

【2】、来自网友【超级七品小芝麻官】的最佳回答:

事实上,正史中的周瑜,极具野心,孙策孙权都不敢完全信任他!

众所周知,周瑜在三国演义中被严重丑化了,被描写成了一个小肚鸡肠之人,最终被诸葛亮活活气死,活脱脱一副小人模样。那么正史中的周瑜,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你看看孙策去世前说了什么就懂了!

交好孙家

周瑜出生于世家大族,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曾经担任过东汉的太尉之职,他的父亲周异,也曾担任过洛阳令,所以说周瑜家完全是个官宦之家,非常有权势。在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周瑜,不仅人长得高大帅气(吃得好,基因好),而且颇有才能。可以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描写,还是比较公道的!

当时的江淮一带,年轻人中除了周瑜比较出名,还有个比较出名的人,这便是孙策。由于孙策是孙坚的儿子,比较有才气,且岁数和周瑜相同,所以周瑜直接慕名拜访孙策,并劝孙策搬来和周瑜一块居住,甚至还把自己的大宅院让给孙家,主动拜访孙策的母亲。这一系列交好行为,迅速拉近了周瑜和孙策的关系,两人就此变为好友。不过随着孙坚的战死,孙家开始落魄了,于是孙策带着母亲又搬离了庐江,离开了周瑜。

并肩作战

兴平二年(195 年),孙策从袁术手中借得兵马,准备攻打江东,在出征前,孙策给周瑜写了一封信,邀请周瑜一同作战,共襄大业。周瑜本就是胸有大志之人,看到孙策邀请他,立马就去投靠了孙策,并给孙策带去了大量的粮食、器械,增强了孙策的实力。之后在周瑜的辅助下,孙策犹如开了挂一般,四处攻略,队伍很快壮大,俨然成了江东第一大势力。

孙策知道周瑜胸有大志,但是他不完全信任周瑜,不确定周瑜是否能和他一起走下去,于是他对周瑜进行了一番试探。

《三国志》: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

孙策对周瑜说,我现在手中的兵马足以平定江东了,要不周瑜你回去镇守丹阳吧。很多人认为,这是孙策在赶人,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这本质上是孙策在试探周瑜。当时的孙策,名义上仍然归属于袁术,他之所以攻打江东,其实就是想以江东为基地,发展壮大,当初周瑜带兵来投的时候,孙策非常高兴,现在有人有地盘了,孙策不可能干这种过河拆桥的事情,但他又不确信周瑜是否真的忠诚于自己,所以他想试探一下周瑜,看看周瑜会不会离开自己,结果周瑜没有经受住考验,直接带军队走了。

说白了,周瑜没有经受住孙策的考验,他只是把孙策当作一个平级、朋友,而没有把孙策当作一个主公,并没有想过要在孙策手下效力。自离开孙策后,周瑜在长达三年的时间内,一直都心在袁术,在为袁术出谋划策。这其实也是非常正常的,毕竟袁术四世三公,实力强大,孙策不也是袁术的手下吗?周瑜想辅助袁术而不是孙策,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站在孙策的角度来看,周瑜的选择就颇有问题了,套用今天的话语便是: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再投孙策

周瑜离开孙策三年后,发现袁术确实不是一个明主,不值得辅助,而当时的孙策,已经发展得极为强大了,于是周瑜准备重新投靠孙策。孙策听说周瑜前来投靠,自然非常高兴,但他给予周瑜的待遇,再也没有之前那么好了!

《三国志》: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

从表面上来看,孙策对周瑜还是不错的,又给官位又给兵,但事实上,周瑜已经被排除在了孙家的核心团队之外!按照常理来说,以周瑜和孙策的友情,再加上孙策创业之初,周瑜所提供的巨大帮助,他完全算得上是孙家创业团队的元老,他应该进入孙家核心班底的,可就是因为他当年离开了孙策,转投了袁术,所以原本属于他的胜利果实,已经没有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周瑜投靠孙策以后,虽然在战场上屡立大功,但他一直被调任在外,并未能回到集团核心,相当于说,周瑜拼死拼活,不管立下多大的功劳,都被排除在了核心团队之外,自从他离开孙策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永远不可能再重新迈入核心团队了。这一点,从孙策临死前所说的话也可以看出!

孙策的临终嘱托

对于孙策的临终嘱托,很多人一直认为是这样的: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然而事实上,上述话语都是三国演义虚构的,正史中孙策的临终托孤,压根儿就没有周瑜什么事情!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吴历》: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可以看到,孙策临终托孤的人选,乃是张昭,对于他来说,张昭是最值得信任的!而周瑜战功虽高,但当年他抛弃了孙策选择了袁术,他并不值得信任!很多人认为,孙策之所以没有托孤给周瑜,乃是因为周瑜当时驻守在巴丘,并不在江东,然而若是孙策真心信任周瑜,他完全可以留下诏书,让周瑜参与辅政,亦或是像刘备一样,直接把李严和诸葛亮都叫过来,这很简单啊!说白了,周瑜还不如李严,孙策对周瑜并不放心!

孙策死后,周瑜干的事情,又再次让孙权产生了巨大的敌意!孙策身死,周瑜作为臣子、朋友,前来奔丧,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周瑜却带兵前来,这个举动就颇有威慑意义了!

《三国志》: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注意“瑜将兵赴丧”这五个字,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举动,作为外臣,是不可以带兵入京的,这就好比当年的董卓带兵进洛阳,你想干什么?孙策刚死,周瑜就带兵前来,美其名曰奔丧,可奔丧需要带这么多军队吗?孙家虽然失去了孙策这个主心骨,但孙权还活着,孙家大部分人还活着,周瑜此举,与反叛无异,放在和平时期,孙权完全可以砍了他的头。

然而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最终周瑜不仅没有被治罪,反而留下来和张昭共掌权力了,令人吃惊!孙策临终前,托孤的大臣明明只有张昭一人,但周瑜带兵来了后,掌权的人就变成了两个,变成了周瑜和张昭,这说明什么?不就说明周瑜抢夺了原本属于张昭的权力吗?也就是说,周瑜带兵奔丧,其实就是前来抢夺权力的,最终张昭为了大局退了一步,所以周瑜才没有和孙家大动干戈!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很多人都只看到孙权和周瑜君臣的精诚合作,却没看到此事背后的各种算计!当年曹操南下,孙权问遍了群臣的看法,可就是没有问周瑜的看法,令人非常奇怪,最终还是鲁肃提醒孙权,孙权才召回周瑜,询问周瑜对赤壁之战的看法,由此可见孙权对周瑜是非常不信任的,遇到大事他根本不想咨询周瑜的意见。

周瑜回来后,力主抗曹,希望孙权把所有军队交给他,由他带着去抵挡曹操。然而孙权却只给了周瑜三万人,并没有把所有军队交给周瑜。另外,为了制约周瑜,孙权还派了一个和周瑜完全不对付的程普一起指挥军队,且程普的军事决策权丝毫不低于周瑜,由此可见孙权对周瑜是充满了防备的,毕竟当年周瑜抛弃孙策投靠袁术,后来又带兵奔丧抢夺权力,给孙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赤壁之战,周瑜大败曹操,然后开始攻略荆州。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并没有增援周瑜更多的兵马,以便让周瑜扩大战果,反而是自己带人去攻打合肥,令人感到非常奇怪?为啥孙权不去支援周瑜呢?要是去支援了周瑜,刘备怎么可能抢下荆南四郡?

再然后,周瑜在打下南郡以后,建议打击刘备集团,干掉刘备,自己再带人进攻益州,这样东吴就可以拿下长江南边的广袤土地了。然而孙权却并没有接受周瑜的建议,他不仅没有软禁刘备,还和刘备联姻了,而且孙权在答应让周瑜去攻打益州后,周瑜转头就暴毙了。周瑜暴毙后,孙权又立马解散了周瑜攻打益州的团队,并把南郡借给了刘备,令众人颇为不解!前脚孙权还答应周瑜,让他以南郡为基地攻打益州,怎么后脚攻打益州的团队就被解散了,南郡还被给了刘备?这战略转化得也太快了吧?

说白了,这背后的原因都是因为孙权不信任周瑜!在孙权看来,周瑜这个人并不忠心于孙家,且能力超强,已经有功高盖主之嫌了,而且野心志向颇大,若是让他拿下了益州,对孙权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所以孙权不愿意按照周瑜的计划行事,不愿意软禁刘备,反而是要和刘备联合在一起。另外,周瑜之死,很可能与孙权有很大的关系!年纪轻轻的周瑜,身体倍儿棒的周瑜,突然暴毙,太可疑了!

结语

三国演义中,周瑜被描写成为了一个小肚鸡肠的小气鬼,这其实并不真实,这是把周瑜给丑化了!不过正史中的周瑜,也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光鲜亮丽,一方面周瑜人长得帅,有才华,有野心,但另一方面,周瑜也并不完全忠于孙家,有过两次大的劣迹,孙策和孙权都不信任他,所以说正史中的周瑜,其实处境非常尴尬,他可以成为一个绝代猛将,但绝对不能成为一方势力,只要他向一方诸侯的方向迈进了,孙家必定会向他动手,他的结局必将很惨!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