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 杨坚的原名叫普六茹坚,李世民原名叫大野世民,是真的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寻根拜祖】的最佳回答:
有人一看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五雷轰顶的感觉:天呐,难道隋唐也是汉民族被游牧民族统治期?中国大一统王朝 2100 多年,岂不就剩汉、宋和明三朝是中原正统王朝?
是的,杨坚的鲜卑姓氏叫“普六茹”,他还有个鲜卑字号,叫“那罗延”,甚至还有个鲜卑族老婆,叫独孤伽罗。杨坚的长子杨勇,鲜卑名“普六茹•睍地伐”,次子杨广鲜卑名叫“普六茹•阿摩”。
同样,李唐王朝的国姓,也有个鲜卑姓氏,叫“大野”。正常情况下,他们都应该有鲜卑名字,只是史书没记录下来。
人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老杨家和老李家到底是不是“假洋鬼子”?
按史料记载,杨坚出身弘农杨氏,货真价实的汉人。这个家族在两汉可谓名人辈出,西汉开国战争中,乌江边斩杀项羽的,有位叫杨喜的侍卫,就是弘农杨氏始祖。杨家在东汉四世三公,显赫一时。
不过,据史学家陈寅恪考证,杨坚很可能是山东杨氏,冒领弘农杨氏而已。但不管弘农杨氏,还是山东杨氏,其汉人的身份是可以确认的。
如果按现代医学血源论,隋炀帝杨广,身上确实有鲜卑血统。其母独孤伽罗,是鲜卑贵族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伽罗的生母崔氏是汉人,因而她身上有一半汉人血统,因此杨广身上有四分之一鲜卑血统。
同样,李渊身上也有四分之一鲜卑血统(其母独孤氏有一半汉人血统)。李世民及他的儿子们,血统要复杂一些。
李渊的嫡妻窦氏,其父是汉人,其母是宇文泰的第五女襄阳公主,宇文泰的母亲是汉人,襄阳公主的生母不详。以此推导,窦氏身上有八分之三或八分之一鲜卑血统,也就是说,李世民身上大约有四分之一鲜卑血统。
李世民的嫡妻长孙皇后出身也很复杂,她虽是鲜卑人,身上也有汉人血统。粗略计算,高宗李治约有一半的鲜卑血统。
由此可见,从南北朝开始,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民族融合现象严重,已经很难分得清纯正的汉人或鲜卑人种。
这种民族融合的现象,源于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随着西晋的灭亡和鲜卑拓跋氏的崛起,中国北方地区,经历了三百年的少数民族统治期,社会经过了汉民鲜卑化,和鲜卑汉化两个阶段。
杨氏和李氏家族,就是汉民鲜卑化的代表。在鲜卑政权北魏统治时期,为了融入鲜卑上流社会,他们与鲜卑贵族通婚,获得身份认同。而鲜卑贵族也通过与汉人豪门士族通婚,获得地方势力支持。由此形成了一个,由鲜卑贵族与当地豪门士族,共同构成的上层建筑。
李渊的祖父李虎,位列西魏八柱国,并被赐姓“大野”。杨坚的父亲杨忠,位列西魏十二将军,因北周建国有功,被赐姓“普六茹”。不过,随着鲜卑族汉化,以及杨坚建立隋朝后,原先鲜卑化的汉民,又纷纷改回汉姓。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到李世民这一代,早就没有了“大野”姓氏,不应该称之为“大野世民”。
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人纠缠于李唐到底是鲜卑人,还是汉人呢?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件事?
- 首先,很多少数民族其实原本就是中原人种的分支,本是同根生。
根据《史记》等记载,包括鲜卑、突厥、匈奴,以及更早的山戎、鬼方、猃狁、东胡,后来的乌桓、吐谷浑、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其先祖都是夏商周三代的部落分支。
在西周农耕文明之前,中国以游牧文明为主体。随着中原农耕文明的发展,一部分人进入西周的封建社会,成为汉民族。
还有一部分人依然保留了三代之前的游牧文明,他们逐水草而居,漂泊在两河文明的四周,形成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各大游牧部落,进而发展成汉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从人类发展的根脉上看,无论汉民族还是少数民族,原本都是一家人。
- 其次,汉民族本就是一个杂合的民族,中国历史的发展就是民族融合的过程。
通观中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周边的少数民族,最终都慢慢融合于汉民族了。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一带的犬戎、西北地区的戎狄。又比如两汉的南匈奴,及本文提到的鲜卑,和此后的突厥、契丹、女真等。
比如今天的元姓,很可能是鲜卑皇族或长孙氏后裔;姓刘的不全是刘邦的后人,还包括独孤氏;姓陆的很可能是“步六孤”的后裔;“普六茹”改成了“茹”姓;“贺兰”氏,改成了“贺”姓。
今天,我们还能在全国各地,都能找到古代少数民族的遗存。比如已经消失的契丹族,有人考证,在云南,蒋、陈、李等姓氏很多都是契丹皇族后裔。
所以,汉民族本就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结果,中原文明只是它的核心部分,而不是全部。
- 最后,汉文化的包容性是其最光辉璀璨的部分,是中华民族永生的法宝。
汉民族的这个特性,源于汉文化。汉文化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它相对于游牧文明,具有先进性,这是以游牧文明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必然被融合的原因。
同时汉化文化又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对各种外来文化,都可以兼收并蓄,甚至加以改造升华,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比如佛教,起源于印度,它来到中国,并没有被汉文化视作洪水猛兽,而是在汉文化的接纳下,被改造成与汉文化完美结合的文化精粹。
再比如,虽然中原文化遭受多次灭亡危机,可结果总是汉文化同化了一切入侵者,让他们变成了我们的一部分。包括鲜卑、辽、金、清等王朝,他们的统治者甚至骄傲地宣称:我们才是汉文化的正统。
因此,我们根本没必要纠缠于隋唐两朝的统治者,究竟是汉人还是鲜卑人,哪怕他们是纯种的鲜卑人,他们也是汉民族的一部分,他们也是汉文化的继承人,也是中华文明的优秀传承者。
今天,我们依然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看待整个世界。虽然当今国际形势不省心,可是我们要坚信,我们拥有传统文化这个法宝,最终可以解决一切困难,也可以拥抱世界,创造全新的大同世界。
【2】、来自网友【历史百小生】的最佳回答:
这届网友真的太牛了,比大学历史系教授还牛,他们居然从老古董的箱底里,翻出来了杨坚的曾用名“普六茹坚”,李世民的曾用名“大野世民”。
由此,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引起为豪的“隋唐王朝”,也是少数民族(鲜卑族)政权!
真的是这样的吗?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李世民会叫“大野世民”,杨坚会叫“普六茹坚”?难道他们真的是鲜卑人吗?代表中华文明繁华鼎盛的“隋唐”,真的是鲜卑政权吗?
我们下面来详细的分析一下,这种说法的来龙去脉。
这两个鲜卑名字的由来
我们知道,在隋唐之前,是中国的“南北朝时代”。
南朝,是指统治南方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从东晋演化过来的,正宗的汉人。北朝,是指鲜卑人建立的北魏,以及后来的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而杨坚的父亲,李世民的太爷爷,就是生活在鲜卑人统治下的北魏。
北魏的皇族是纯粹的鲜卑人,他们源于东北的大兴安岭,在匈奴人被赶跑后,入主了蒙古草原,西晋时期,司马家族允许北方游牧民族南迁,鲜卑人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南下。
八王之乱后,西晋被匈奴后裔刘聪所灭,司马家族逃到南方建立东晋,中原乱成一锅粥,先后建立了十六个大大小小的政权,后来鲜卑人一统北方,建立了北魏。
鲜卑人虽然统一了北方,但是他们的文化,技术明显落后于中原,为了能够适应中原文明,孝文帝启动了“汉化工程”,把都城从平城(大同)迁到了洛阳,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强制把“鲜卑名”改为“汉名”。
皇族拓跋氏改姓“元”,邱穆陵氏改姓“穆”,独孤氏改姓“刘”,步六孤氏改姓“陆”,贺赖氏改姓“贺”,尉迟氏改姓“尉”或“迟”。
由于孝文帝迁都洛阳,导致镇守边境的六镇将领地位降低,引发了“六镇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权臣,分别是宇文泰和高欢。
宇文泰和高欢互相看不惯,两个人各拥立了一个皇帝,把北魏一分为二,产生了西魏和东魏,宇文泰控制了西魏朝廷。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宇文泰任命了 8 个手握兵权的将领为“八柱国”,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
其中,宇文泰是幕后大老板兼任柱国,元欣是皇族的代表,直接掌权的只有 6 个柱国,这 6 个柱国手下各领 2 个大将军,一共是 12 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有两个“开府”,一个开府领有一军,总共是二十四军。
其中,八柱国之一李虎,就是李渊的爷爷。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杨忠,就是杨坚的父亲。
李虎和杨忠,都是正宗的汉人,他们的祖上,都有显赫的家世。
杨忠出身于“弘农杨氏”,这是一个延续千年的显赫家族。
他的始祖叫“杨喜”,曾经是刘邦手下的一名骑兵,在垓下之战中追击项羽到乌江边。项羽自刎后,他和其他 4 个人瓜分了项羽的尸体,因此获得封赏,成为“赤泉侯”。
杨家,从此光宗耀祖,在东汉时期,曾经出现“四世三公”,位极人臣。
李虎的五世祖,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国的开国君主“李暠”,而李暠,又自称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的十六世孙,因此,李虎可以算是李广的后人。
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因为都是出身于关中和陇西,被称为“关陇集团”,这个集团垄断了朝廷大权,从西魏到北周,从隋朝到唐朝,无论皇帝怎么换,国号怎么变,本质上都是关陇集团在当家。
宇文泰是鲜卑人,他反对汉化,要求所有人恢复鲜卑名,没有鲜卑名的汉人,也要起一个鲜卑名,其中,李虎被赐名“大野虎”,杨忠被赐名“普六茹忠”。
杨坚出生于公元 541 年,西魏时代,因此,在当时杨坚的身份证名字就是“普六茹坚”,另外,他还有一个小名叫“那罗延”,是佛教名称,寓意为“金刚力士”。
李世民出身于公元 599 年,隋朝时代,杨坚一上台就废除了这些鲜卑名字,改回汉姓,因此,李世民从一出生就叫“李世民”,从来就没有叫过“大野世民”。
杨坚和李世民,算不算鲜卑人
有人说,就算李世民不叫“大野世民”,但是,他身上有鲜卑血统,也算是鲜卑人。
杨坚和李世民,身上到底有多少鲜卑血统,算不算鲜卑人,我们来看一下他们两个人的家世。
李虎和他老婆梁氏,都是纯粹的汉人,他们生下儿子李昞;杨忠和他老婆吕苦桃也是纯粹的汉人,他们生下儿子杨坚。
因此,杨坚是汉人无疑,大隋是汉人江山无疑,杨坚废除鲜卑姓,改回汉姓,也是没有任何毛病的。
出于政治联姻考虑,同是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把自己的四女儿嫁给了李昞,把小女儿独孤伽罗嫁给了杨坚。李昞和独孤氏生下李渊,杨坚和独孤伽罗生下杨广。
独孤信的老婆是汉人,因此,他的两个女儿身上各有 50%的鲜卑血统。李渊和杨广身上也就有 25%的鲜卑血统。
李渊的老婆窦氏,是宇文泰的女儿,襄阳公主和汉人窦毅所生,宇文泰的老婆是汉人,襄阳公主身上有 50%的鲜卑血统,窦氏身上有 25%的鲜卑血统。
李渊和窦氏生下李世民,那么,李世民身上,只剩下八分之一的鲜卑血统。
因此,无论从血统上看,还是父系社会的传统界定方式来看,李世民都不应该属于鲜卑人。
隋唐是鲜卑政权吗?
毫无疑问,隋唐是汉人政权,正宗的中原正统,和鲜卑没有任何关系。
首先,在南北朝时期,鲜卑已经完成汉化。
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被动融入中原,鲜卑人是主动汉化的,孝文帝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改鲜卑姓为汉姓,废除鲜卑文字,改变鲜卑习俗,全面拥抱汉文化。
因此,在北魏统治下的中原,已经没有纯粹的鲜卑人,经过不断的繁衍生息,他们身上多少都会有汉人血统,比如宇文泰,他的母亲就是汉人,他也不算是纯粹的鲜卑人。
杨坚建立大隋后,一扫鲜卑在中原的影响,全面改回汉文化传统,而大唐又是隋朝的继承者和开创者,自然是汉文化的传承者。
其次,中原文化,自古就有强大的包容性。
从春秋战国时代,中原就与北方的游牧民族打交道,这些游牧民族中,不乏尧舜禹和夏商的后代,从整个中华民族的源流上看,他们也属于中原的一部分。
战国时代,赵国的赵武灵王,就学习游牧民族的习俗,“胡服骑射”,让赵国走向强大,也就是说,民族融合,从战国时代就已经开始。
中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在 2000 年的历史长河中,他不断的与周围文化进行碰撞,融合,兼收并蓄,才形成了我们代代相传的中原文明。
只要融入了中原文化,就是中原文明的一部分,鲜卑这个民族,早就融入了汉文化之中,成为汉文化的一部分。
说到这里,想起了《走向共和》中的那个经典片段,一个卖羊肉汤小哥说:“谁败了?谁来谁败,谁来了也得喝咱这口汤”。
中原文化,就是这锅热气腾腾的汤,无论加入什么,都能给你熬成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