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钓鱼怎么做到的一钩躺底,一钩触底?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5 08:51:37 4次浏览

关于问题钓鱼怎么做到的一钩躺底,一钩触底?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贤在江湖】的最佳回答:

在同样的钓场以及垂钓者水平也相近的情况下, 台钓相比传统钓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因此越来越多的钓鱼爱好者学习台钓。而台钓的精髓则在于调漂,这也是其优于传统钓的精华所在。

比如“调四钓二”是很多钓友台钓入门时学习的调漂方法,但不同的鱼情和水情环境下,调漂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本文,我们介绍一种简单的三步调漂法,也属于基础级别的调漂方法,各位钓友在实际垂钓时可灵活应用。

一、调目。

重铅找底。这里的重铅也不是要非常重的铅皮,而是略重于鱼漂浮力的铅皮即可,能让鱼漂完全沉入水中。然后慢慢往上移动鱼漂,直到漂尾露出水面。 至于露出多少第一步并不是特别重要。

把浮漂往下移动子线长度+1.5 倍漂身的总长度。若钓友准备使用的子线长度是 20cm,漂身长 50cm,则把漂身下移 20+30*1.5=65cm。目的是确认底钩离底,但又比较接近水底。很多钓鱼大师都强调这么一个观点,即底钩离底 20cm 左右,调出的漂信号是最准确的。然后开始慢慢剪铅皮,漂下沉速度快时可以多剪点,鱼漂下沉慢时应少剪、细剪。使漂目在双钩离底的情况下,露出水面 4 目。这样,就是所谓的“调 4 目”了。

二、钓目(找底)。

找底,是调漂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各位钓友一定要有耐心。可以在底钩(或上钩)挂上大于浮漂浮力的坠(可以用橡皮,铅皮,鱼饵),通常情况下,可以双钩挂饵找底,这样找出的底比较准确。但考虑饵料雾化以及小鱼截食的因素,新手钓友可以采用底钩挂铅皮或者橡皮的方法快速找底。在步骤一的前提下,底钩挂铅皮,不断慢慢上移鱼漂,直到鱼漂露出水面 2 目,这就是我们的钓目了。步骤一和步骤二下来整个过成就是调四钓二了。但请注意,在用铅皮或者橡皮挂钩找底时,其重量能使鱼漂整个下沉即可。铅皮太重的话会陷入淤泥较深,影响调漂效果。

三、调整。

虽然“调四钓二”的调漂过程已经完成,但也不是说台钓调漂就万事大吉了,还需要根据鱼口信号具体调整。比如:在看不清漂动作时,可以把漂调成调 4 钓 1,即改钓“灵”;如果调 4 钓 2 有信号却提竿不中鱼,可以适当钓钝些,调成调 4 钓三,甚至可以调 4 目钓 4 目。在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调 4 钓 5 或者调 4 钓 6 目。在微调的过程中,哪个钓目信号明显且不跑鱼,则说明钓目调对了,即可按照当前的调目和钓目垂钓。

请注意:即使在同一水域同一钓点,不同时间垂钓其具体的调目和钓目都会有细微的变化,所以钓友在每次垂钓之前一定不能偷懒。找准钓目,才不至于老是扫兴跑鱼。

【2】、来自网友【卓哥钓鱼】的最佳回答:

今天的问题,

“钓鱼怎么做到的一钩躺底,一钩触底?”,

其实如果不限制钓目的情况下,有很多种选择。调漂一钩躺底一钩触底,也算是比较常见的作钓状态。

  • 问题描述中还提到,理论上如果你调漂四目,上饵后必然会小于四目,如果双触底时,最大也只有四目,这种情况就是钓的太顿了,钓过了深度,也有可能是问题所在。
  • 并且描述中,还提到找底后,剪铅
    调漂,然后就上饵,通过这个过程的描述,也有可能是调钓出了问题。

接下来我将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回答问题。

  • 调漂是作钓的基础
  • 针对问题来回答
  • 总结经验

调漂是作钓的基础

如果浮漂调校有问题,反应出来的吃口动作就不完整,这样判断刺鱼的信息量就会很小,同样不利于刺鱼抓口,或会错过最好的抓口时机。

今天问题中提到了调出四目

,我们以双钩重量吃水一目,双钩上饵后悬浮平水半目为例,来讲解一下调漂的过程。

  • 第一步铅坠找底

不建议带双钩子线找底,容易出错的的原因如图。

铅和子线上都有重量,肉眼看不到水下情况

,即便出现上图情况,浮漂受主线牵引,是会缓慢上浮,也会花比较多的时候验证,

毕竟越拖动调整

越容易不垂直,出现找底不准确。

毕竟铅坠的重量,和钩上加的铅的重量,都是未知数,也容易出现找底不准确。

但是实际情况下,没有调漂之前,多半铅坠是可以到底的,尽量避免带子线钩找底,

操作起来相对会有出错的几率。

不上子线找底,只有铅坠有重量

,所以只需要回拖铅坠和浮漂,然后等待浮漂上浮稳定,可以多回拖几次,保证浮漂漂目,没有继续变化即可。

因为只需要一个拖动的动作,然后等待浮漂的变化,所以多操作几次也不会出错,也很简单,

这样相对最准确

  • 第二步剪铅调漂

将浮漂下调一个子线的距离,保证铅坠调好浮漂后,完全悬浮于水中,不会触底。

开始剪铅 ,到浮漂露出四目多一点的位置,这样才可以保证是足四目。

下调浮漂相应距离,保证上子线后双钩可以悬浮,验证调校浮漂,有四目出现在水面,因为双钩重量不确定,如果没有达到四目,可以继续剪铅
调出四目。

  • 第三步带饵验底

在不移动浮漂深度的情况下,双钩上饵正常大小,正常情况下,最少需要保证浮,漂还有剩余漂目,主个漂目的多少,会根据饵比重太大。

如果饵料状态越重,有可能会黑漂,这个时候还可以通过修建铅皮,让双钩上饵悬浮的状态下,调校出一定的漂目,控制在一目左右即可。

剪铅
后后调目会变大,但是不影响作钓,

这点需要灵活变通,因为无论我们调多少目,都是需要可以保证,钓出多少目为前提,

如果钓目因为饵料,或是双钩重量问题,导致作钓的太顿,达不到我们钓目的要求,我们还是可以继续修减铅皮,这个时候只是调目变化了。

也许从调四钓二,变成了调五钓二,但水下作钓的状态,和推荐调四钓二目的一样,这样就可以了。

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其实也比较简单

,因为我们的浮漂、线组,饵料、双钩大小,都不一样,这样调目自然就不一样

,但只要钓目和,作钓状态是一样,就不影响作钓。

双钩上饵悬浮调校出一目或半目左右,可以为我们找底作准确。

将浮漂调整到,距离做记号的太空豆,一个钩距的距离开始验证。观察浮漂的漂目反应。

因为我们举例说明的时候,双钩重量吃水一目,那单钩就是半目,上面我们双钩上饵重量悬浮后半目,这样找底后就是刚好出现一目。

我们通过记录,

双钩上饵悬浮有半目,双钩空钩重量吃水一目,那单钩就是半目,这样触底后,达到减去单钩重量,基本就会是一目的情况,这里我们双钩找底的时候,饵团可以稍微大点。

  • 第三步调整调目

根据上一步找到的深度,调整浮漂,加深一个钩距距离,双钩上饵。

理论上如果底下没有淤泥底,这个时候,抛竿就会出现三目浮漂

,但需要多抛几次,并且避免太抛满竿,回拖鱼竿多验证几次,最多就是漂目不大于三目,如下图。

有些情况下,这个时候浮漂调出二目半,就达到了下钩躺底上钩触底。

针对问题来回答

上面的调钓,是钓的比较灵的情况,它有一个特点就是

,双钩上饵悬浮半水,还有半目的漂目,

从我们调四目开始,加上饵重加上钩重,这样算起来如下。

调目四目 、双钩吃水一目 、上双饵三目半左右

,也就是说,如果下钩躺底,上钩悬浮的时候。

  • 浮漂减去了一半的饵的重量,一目半左右,

  • 浮漂减去了单钩吃水的重量,半目,

浮漂的漂目应该是,

四目+一目-一目半-半目=三目

,如果作钓找底准确的情问下。

有些时候因为饵料的比重的不同,最后的钓目也许会超过四目,但如果可以小于等于三目,基本就达到了我们,调四目钓三目,下钩躺底,上钩触底的要求。

那问题描述中,说的是浮漂没有达到钓目,或是说高于钓目。

如果你调漂的时候,是严格按照规范,那作钓的时候出现浮漂,漂目过高,那就只可能是作钓深度不准确,也就是说我们钓深了,所以浮漂漂目过高,这个时候只需要适当调整浮漂,作钓深度即可。

如果你的调漂和验漂过程有问题,

即便可以调整浮漂的作钓深度,来达到作钓漂目,那你也无法保证,水下的双钩子线的状态。

最大的可能就是,双钩子线弯曲,导致作钓过顿。我们在这里不讨论这样的差别,是否能钓到鱼,但最少我们在掌控作钓的时候,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就是半目的差别,鱼就不开口。

我们研究作钓的目的就是,尽量的让自己掌控作钓过程,将是否钓到鱼的,所有可能性,都自己掌控。

所以调漂后,验证浮漂上饵后的漂目,才是我们准确判断饵料触底,还是躺底的依据。

总结经验

其实无论我们选用什么办法调漂,最终的目的,还是需要通过漂目的变化,判断水下鱼钩的状态。

  • 虽然我们知道,调整漂目越高,就可能钓的越顿,那钓顿是没有问题,可以随便调整。
  • 但是如果我们想钓灵,或者钓的相对灵的情况下,我们如果不控制调漂过程,我们就不知道,钓几目是钓灵,钓几目是相对灵。虽然对于作钓来说,对中鱼的几率是有影响,但也不是不能上鱼。

如果真的无法理解调漂过程,或是不知道带饵验漂的方法,或者不确定自己操作是否确,

那就需要一种,调钓比较稳定,操作简单的方法。

我们推荐调五目六目,钓二目三目,这样就可以在饵料状态适中的情况下,完全保证,下钩躺底,上钩触底的作钓要求。

但总的来说,漂目钓的越搞,就会钓的越顿,漂目钓的越低,就会钓的越灵,在调钓没问题的情况下,如果不考虑,饵料状态等其他原因。

  • 将作钓深度,控制在大于一目的钓目左右,就可以保证作钓钓灵的情况,有时候可以双钩悬浮。
  • 或者控制钓目在,小于调目半或一目以上,基本可以保证下钩下底,上钩子线直立水下轻触底,作钓的相对灵的情况
  • 将作钓深度,控制在大于等于调目的,基本可以判断双钩子线弯曲,钓的相对顿的情况。

因为今天的问题,是以调四目为例,所以我们举例,也只围绕了调四目,这种调钓方式来说明。但每一种调钓方式的不同,找底和下钩弯曲,上钩触底的情况下,漂目的多少都会不同。但基本理论是一样的,记住以下调钓因素。

  • 浮漂调目 四目
  • 双钩重量吃水 一目
  • 双钩上饵重量 三目左右
  • 下钩躺底,上钩触底 钓三目左右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你。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