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清宫剧中经常出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历史上真有这句话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2 01:52:32 6次浏览

关于问题清宫剧中经常出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历史上真有这句话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正史漫谈】的最佳回答: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即使是要拍马屁,任何朝代也都不会这么喊。

最开始,“万岁”一词只是情绪的表达方式而已。随着时代的变化,具体含义慢慢产生了改变。而到了封建皇权强化到一定高度时,这个最吉利的字眼就被皇帝独家垄断了,成了他的专用代名词。

为啥说“万岁”吉利呢?

在中国古代,“万”是最大的数字单位,即使清末民初那些文学大家描述中国人口,也是用“四万万”,而不是“四亿”。因此,万也就用来指代一种事物多到无法计算这一状态;

而“岁”,则是古时候最大的时间单位。古时候没有分钟、小时、世纪这些说法,只年、时辰、一刻钟、一柱香、一盏茶、弹指、刹那等等,而最大的“年”也就是“岁”。

所以,“万岁”就成了古人们所能想到的最长单位,当然不是指一万年的意思,而是来形容时间、状态无限长,以至于接近永恒。

不过,根据现在发掘、查证的史料来看,在战国之前,“万岁”这个字眼还没出现过。那时常见的组合只有“万寿无疆、万年无疆”等,多用在庆祝场合,人们用来表达内心最真诚的祝福,跟天子没有丝毫关系。

比如《诗经》中有一篇《豳风·七月》,最后一句是: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意思是:登上主人的庙堂,举杯共同敬主人,齐声高呼寿无疆。表达了在经过一年四季的劳动后,辛勤的农民们举杯欢庆,期待今后顺顺利利、年年丰收。

此外,在一些先秦鼎身上的铭文中,也会出现类似字眼,但意思是相应的鼎永远归主人的后代所有,类似于:“XXX 自作鼎,其万年无疆,子孙永享”。

到了战国时,“万岁”开始频繁见诸史料,意思也比较多样化。

《庄子·齐物论》:“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这里是用来时间比较长;

孟尝君田文的门客冯谖去薛城收债,为了替主公收买人心,冯谖当众烧掉了债券合同,人们喜出望外“民称万岁”,这里显然是用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以及对对方的歌颂、称赞、赞美;

《战国策》中,楚轩王与安陵君的对话中,两次出现了“万岁”:首先是楚王仰天而笑曰:“乐矣,今日之游也!寡人万岁千秋之后,谁与乐此矣?”安陵君泣数行而进曰:“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显然,在这里万岁是指代君主死后。

公元前 110 年,汉武帝御驾亲临缑氏县,其后下诏说,自己在登上嵩山峰顶时,身旁的御史、随从官员、士兵都听到了山谷中响起了三声万岁,“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

这是首次把“万岁”跟帝王联系起来,并且还出现了“三”这个字眼。但这并不意味着“万岁”成了帝王的专用。

比如隋朝的四大名将中,有一位就叫史万岁,他一生中南征北战、军功赫赫,后来虽然被当朝打死,但是由于杨素的陷害,跟他的名字没有丝毫关系。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中有这么一句:“万岁持之护天子,得君乱丝与君理。”万岁还是意指时间久。

“万岁”真正成为皇帝的专用代名词,是在宋代。

赵匡胤陈桥驿兵变时,被士兵们冠以万岁头衔:“有以黃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有一天寇准骑马外出,路上遇到一个疯子对着他的马下跪称万岁:“道逢狂人迎马呼万岁”。张逊知道后立即告发,寇准由此被降职贬到了青州;

还有一个例子,北宋将领曹利用的侄子曹汭醉酒后发疯,让人喊自己万岁,结果皇帝派人用乱棍打死。

由此可见,到了北宋时期,随着封建皇权的疯狂强化,“万岁”这一被人们用了上千年的词汇,由于字眼过于吉祥,从此被皇帝盯上、垄断,寻常老百姓再也不能擅自使用。

为了体现皇帝的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由此还衍生了相关的词汇,比如皇帝的生日是万寿节,而子女则相应降级,称为千寿节,也就是说,连“万”这个字都被独占了。

但是,这一规矩只是“潜规则”而已,在以严密、严苛闻名的明清法律条文中,也从未明文规定过皇帝就是万岁,也没要求人们必须称呼皇帝为万岁。但在实际上却是这么做的,万岁跟皇帝已经划上了等号,任何人不遵守就会被视为大逆不道。

微妙的是,“万岁”被皇帝专用的朝代,也是中原王朝相对落后的时期。这也许体现了一个道理:越是弱者,越是在意虚名。

【2】、来自网友【勇战王聊历史】的最佳回答:

有这句话,但是清朝没有这个礼仪。据《大清皇室的祭典礼》,百官上朝时是不用“三呼万岁”的。

首先,介绍下三呼万岁的由来。

元封元年,汉武帝想长命百岁,于是就到嵩山祭天。随行的百官,为了让汉武帝高兴,就一起高呼“万岁”。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喊了三次万岁。喊完以后,百官还假装不知道是谁喊得。百官都说是嵩山喊的,不是人喊的,这是上天“祥瑞”迹象。哄得汉武帝很高兴。这就是“山呼万岁”的出处,又叫“嵩呼万岁”或者“三呼万岁”。

也是因此,后世臣子再觐见皇上时,也采用“山呼万岁”的理解。

但是,这个制度在明朝时只适用于大朝时。

也就是说,在明朝时,只有三节两寿等重大节日时,百官才会为皇帝“跳舞”,高呼“万岁”。三呼万岁时,会有人喊“山呼”“山呼”“再山呼”。百官随着指挥依次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而到了清朝时,只用“三跪九叩”礼仪,不再喊“万岁”!

这个三跪九叩,就是每跪一次要拜三次,拜时头要碰地。在三跪九叩的时候,是不用喊“万岁”的。所以,辫子戏中高呼“万岁”是违背历史的。

清朝时,臣子觐见皇上的礼仪是这样的。首先,进屋站着说:”臣(某人)恭请皇上圣安。”然后跪下磕头、起立,走到皇帝面前的一个毡垫上,再跪下奏对。如果,皇帝又褒奖。臣子要在原地一叩头,并说:”谢皇上圣恩。”如果,被皇帝批评了,就摘下帽子,以头碰地一下,表示知错。最后,皇帝说:”你下去吧。”臣子再叩拜一次,倒退走几步,再转身出门。

(文|勇战王聊历史)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