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为什么德军装扮英军不容易被认出来,而日军装扮八路军总是露馅?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梁老师说事】的最佳回答: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咱先把德国人扮英军这事丢一边,毕竟这离咱太远,先说说日本人装扮的事。
这事他也分情况,有一出来就露馅的,也有装扮挺好的(这部分很少),不能一概而论。
这个原因小编也不说,先举个例子,给大家伙体会体会露馅的情况,再说说不露馅的,最后总结一下这些家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露馅的例子
根据战后日本人的资料显示,他们还真有一段时间,想要学习学习八路军的游击战,您先别乐,真有。
这事是一个叫青木孝治的日本人,在他的《陆军铁帽物语》中讲述的,这人在日本算是一个研究日本人后勤的史料专家。
这是咋回事呢?
话说 1942 年的时候,山东这块有八路军,还有国民党的于学忠所部。
结果这一年中,日本人发狂了,要整顿一下他们的治安,这就发起了进攻,当时就把国民党的部队给赶了出去,至此国民党在山东算是没有了一兵一卒。
所以打这里起,山东的地界就成了八路军主场和日本人斗。
这斗来斗去的,日本人发现一个问题:“哎,八路军别看装备差点,他可比国民党这些正规军难对付多了。”
日本人想要一口气和八路军来个大决战,可他摆好了架势,找不到八路军了,等日本人要撤了,八路军出来对着他的软肋就是一口。
日本人不给机会那么没啥事,只要露出了破绽,他就要丢点东西出来。
今天少几十,明天少几百的,日本人也撑不住了。
不说别的,就拿驻扎在山东的第五十九师团来说,他们下属的旅团长在一次作战中,就被八路军的神枪手给盯上了,一颗花生米直接就给击毙了,你说这事,日本人能不火吗?
这口子窝心火把日本人烧的呀,嘎嘎的疼。
最终日本人想出了一个法子,他们要用游击的方式来和八路军作战。
日本人要做出一支合格的游击队,所以他们在随后就成立了一支独立讨伐大队。
番号有了,这就得找人。
咋说呢?中国人和日本人的长相还就差不多,最大的区别就是体形。
当时我们中国人因为营养不良的原因,普遍都偏瘦,再一个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人都生活在大陆上,比起日本海岛的人,个子都显高。
所以相对的日本人大多数都是矮而且比较壮的样子。
还有大家伙通常知道的大脚趾的区别,当然这还是小细节。
所以当时日本人为这事也难为了一通,左挑右挑的挑了二十来个人出来。
随后就开始训练,他这学也没有现成的老师,别的不说中国军队中,八路军打游击战是最好的,但八路军也不会教他不是?
于是这些日本人就开始翻阅各种资料,以求在这些资料中,找到哪怕那么一丝丝和游击战相关的消息。
这算是起点,再来就是要学习中国农民的习惯,毕竟在日本人看来打游击战这就得融入到当地农民中才成。
于是为这事,还专门叫来两个汉奸,一个叫杨健康,一个叫冯德平,日本人认为他们最好的朋友。
叫来这两个汉奸干嘛呢?对这些挑出来的日本人进行封闭性训练,要求这些日本人举止神态都要变成当地的农民,而且交流的时候,不能使用日语。
好吧,这事俩汉奸还挺用心的,回头这些日本人就毕业了。
既然毕业了,这就得上战场上去试试,为了伪装的像一点,这些人所有人的衣服都是从城里老百姓家里弄来的。
您还别说,这些家伙穿上之后,还真像那么回事。
那么结果如何?别提了,一出门就让人给识破了,灰溜溜的跑回来了。
咋回事呢?日本人太一根筋了,日本的军队里头有一个规矩,一旦出了营门,不可光头赤足,不然这就得送到军事法庭去。
去军事法庭,这事可就大了。
那么按照规矩这些化妆成农民的日本人,出了门就要戴帽子的,咋整?
“好办!”于是日本人那管理后勤的家伙,直接订购了一批瓜皮帽子,给这些家伙戴上,每人一顶,一点没偏心,连款式都一模一样的。
您就说吧,咱老百姓手里有俩钱,还不给家里填补点吃食,最次也得填补一点家用,哪里有功夫给自己弄一顶老贵的瓜皮帽?这不有病吧。
当然偶然有那么一两顶出现,也不扎眼,毕竟说了都是偶尔吗?
可问题是,日本人这一队人马一出去,一水全是款式一样的新瓜皮帽子。
谁看了,都会有一个问题出现在脑子里头:“嗯,这波人有问题!”
所以他们不穿帮都不可能。
咋整?于是日本人又想了一个主意,瓜皮帽是不能戴了,那就戴毛巾,这回不要求新的,也不要求款式统一的了,就从老百姓的家里找旧毛巾,各种款式颜色的都要。
得嘞,这一次日本人出来,脑袋上都戴着一条条颜色新旧程度不一的毛巾。
那么这回该像了吧?
您还别说,猛的一看,还真像那么回事?但还是被拆穿了,咋拆穿的?
下面的场景一说,您就明白了。
《解放文登——伏击战》这篇文章是这么说的。
说我军的伏击圈都摆好了,八路军都爬在伏击圈里头等日本人上钩呢?
左等不来,右等还不了,等的人都要发火了,哎,就发现了几个小黑点沿着公路就过来了。
这近了一看,就是几个农民背着筐,沿路捡掉在地上的有机肥,来往有牛车,马车,骡车,就捡他们落地上的有机肥。
这种事很常见,过去地里头的肥料不足,老百姓都会上路上捡这些东西,回去肥自己家的地。
八路军里头有粗心的,看了一眼就重新进入潜伏状态,但也有细心的,总感觉哪里不对。
最终一琢磨,就琢磨出问题了,首先老百姓捡有机肥,一般都是沿大路捡,毕竟骡车,马车都是沿路走的,不会跑到公路两边的野地里去。
而这些个捡有机肥的农民,他们还就是在野地里头捡,而且还鬼迷溜眼的四处张望。
“有问题!”
找出了问题,其他的毛病,就展开了。
那些个农民,头上的毛巾也有问题。咋回事呢?
陕北和晋中地区的人喜欢给头上包一块白毛巾,原因是这里到处是黄土,出去一趟头上的土就能落一层,这么一包干净还不用清洗。
可问题是,这里是山东啊!没这习惯,再说你包一个两个这还成,也许有那爱好,或者干脆就是从陕北,晋中过来的一时之间没改过来的。
但问题是,你眼跟前可是一堆人,都是包着毛巾,这家伙绝对有问题。
不伦不类,揍他!
有点意思吧!
日本人的这些个伪装,还真就差劲,他们算不太专业的,所以被识破那都是正常的。
接着我们来说说,日本人那些个比较专业的。
大陆挺进队。
一听这名字,大家伙感觉有点熟悉,没错,大家伙印象中的,应该是益子挺进队和大川挺进队。
当然也有叫这些家伙为挺身队,名字都大同小异,当年日本人为了这些部队,花费了不少的心思,也组建了不少类似的武装,一开始的效果还真就有。
就拿这个大陆挺进队来说事,他是日本人陆军专门学校培养出来的,啥学校呢?叫日本中野学校。
您应该知道一个叫小野田宽郎的日本人吧,他被称为最后一个日本兵,在 1974 年的菲律宾的丛林里头被发现的,日本人战败近三十年,这家伙还在执行着射杀当地农民,烧毁房屋的事。
这人就是从中野学校毕业的,就这么一个例子,您就知道这个学校对进入学校学习的日本人,灌输的东西是多么严格。
那么这些日本人进入到中野学校,都学什么?怎么学?
您都不知道,按照他们的说法,要把进入学校的人,培养成除了脑袋和四肢是日本造的,其他全是其他国家造的人。
咋弄呢?
本来这地方就是一个警察学校,后来被日本人改造成为培养宪兵和特工的地方,在学校里头学习的人从士官到军官都有,必须都是现役军人。
一进入学校,他们就被分成一个个的班,按照在里边学习过的日本人的说法,说是班的话压根就不像,他更像是一个个的家。
每一个班都在模拟不同的国家,学生一旦进入这个班,那么他的一切行为举止都要模拟某一个国家居民的行为举止,甚至包括语言都要学习。
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是不许说日本话,还要学习这个国家的历史,要尽量忘记自己日本人的身份。
然后还要学习各种特工技能,什么情报啦,武器啦,暗杀啦,格斗啦都要学习。
学习完成之后,这些人员就会被派到模拟训练的国家,做间谍。
而小编说的这个大陆挺进队,就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
说道这里,您就知道这支部队的厉害了。
说个具体的事,您就明白了。
武汉会战的时候,日本人认为拿下武汉,中国人就会屈服,结果不是他们想的那样。
所以日本人把目光又盯在了长沙。
大家伙都知道,日本人打长沙打了三次,都没有打下来。
在第一次打的时候,日本人真就用心了,当时我们在汨罗江建立起一道防线,这防线上有一条浮桥。
因为这是第二道防线,所以当时还有逃难的难民从这桥上过,防守桥上的中国士兵,负责警戒。
毕竟前边战斗打响了,如果国民党的部队想要撤,这做浮桥就成了一条要道。
结果就是这座浮桥出了问题了。
当时就这个大陆挺进队混在难民里头,有装成农民的,有装成老师的等等,形形色色啥人都有。
在守军警戒的过程中,他们实施了偷袭。
您想哇,看着像个先生,前脚还冲着你笑,后脚就掏出了枪,这看起来像个难民,后脚他就向你扔手榴弹。
而守桥的防御工事,就是被这些人,用几颗手榴弹就给攻陷了。
这些家伙,您想都想不到,他们的驻地和中国军队的驻地一模一样,这里边包括床,床上用品,甚至于他们使用的枪支,以及随身物品都是中国的,没有一点日本的东西。
如果要说还有一点日本人的样子,那就是出军营门口的时候,会来一个日本样式的军礼。
后来这支部队干了不少事,类似于上边夺桥的事,前脚中国守军看着他还以为是自己人,还冲他们笑打招呼,后脚他们就掏出了枪
那么这支大陆挺进队结果如何呢?非常可惜,在日本人战败之后,就被遣送了回去。
相对来说,这支大陆挺进队的行为更加的残忍好杀,当然小编的文字没有体现出来,但您可以参考一下最后一个日本兵,他可以在日本战败近三十年,还在无休止的杀害当地的老百姓,焚烧他们的房子和财产。
所以这支部队的凶残,您应该能感觉出来。
当然,日本人的这些所谓的挺进队,也不会像这个大陆挺进队一样幸运了。
您比方说,著名一点的益子挺进队,左权将军就是因为这支挺进队牺牲的。
后来我军也组建了一支这样的部队,专门针对这支益子挺进队。
咋说呢?益子挺进队的首领叫益子重雄,他活到了战后,他说在中国战场上他损失了一百七十三名队员,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出了他部队的总数。
所以可以这么说吧,大多数的日本挺进队的结局都不好,尤其是针对八路军的这些个挺进队,很多都是被老百姓识破的。
您比方说,大川挺进队和益子挺进队要对八路军总部机关发起奇袭。
这个益子挺进队,早在他们发动奇袭的早上,就被老百姓发现了,随后报告了上去。129 师师部进行了第一次转移。
而另一支大川挺进队,冒充八路军军新一旅,还骗过了当地的农会,在农会的带领下渡过了漳河。
但他还是没有逃过老百姓的眼睛,小曲峧民兵发现了异常,给上级发了情报,说是看到一些穿着皮鞋和灰衣服的敌人,向王堡方向前进。
129 师师部有了这份情报,这才进行了第二次转移,进入到大山里头。
说道这里,我们不免会产生疑问,老百姓咋就发现了他们呢?
咋说呢?他再装也不像。你能模拟,但你能模拟全中国吗?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这话您听过吧?
你能骗过一个老百姓,能骗过十个老百姓,但能骗过千千万万的老百姓?
他们总能从口音,从细节上找出不一样的地方。
就拿那个益子挺进队一出门就被识破了,不说他带的电台,也不说他带的武器太好了,就说他融入到老百姓中,那脚步走路也是能看出来的。
一旦被看出一点,您感觉老百姓不会琢磨他们吗?这一琢磨啥馅都得漏出来。
再有就是老百姓就是当地人,周围八路军都有那些,他们不知道具体位置,但他们知道都有那些部队。
知道那些部队装备如何,知道那些部队能打,知道这些部队的特点。
骗?你怎么骗?
来个生硬的部队,细心的人总会琢磨他们的,咋都是生面孔啊?不应该啊?
所以小编只说一点,再怎么好的伪装,老百姓的眼睛是避不开的。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2】、来自网友【周期率历史】的最佳回答:
上译经典《伦敦上空的鹰》中,有这样一个桥段,英军小队遇到了乔装打扮的德军渗透小队,竟然没有认出来对方,还一口一个“兄弟部队”的叫着。结果,英军小队被德国渗透小队“团灭”。
此次遭遇战,德军渗透小队有少数牺牲,德军负责人着重强调:
讲英语,你们要讲英语,讲敌人的语言,心里永远忠于我们的德国
。艺术来源于生活,《伦敦上空的鹰》说明一个问题:
德军伪装成英军是存在这种可能的,并且成功的几率非常之大,英国人防不胜防。
笔者留意到,网上有人说英军历史悠久有着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且兵员都是地域性的,想要装实在装不来。其实,这就有点抬杠了。在笔者看来,德军伪装成英军是基本的战争操作。
在笔者看来,德军伪装成英军,不容易被发现,主要有以下三点深层次原因:
一、德国人、英国人血缘关系相近,容貌上差别不大;
英国雷丁大学考古学家海因里希·哈克曾对牛津附近的一个撒克逊公墓进行了研究,发现 25%陪葬的人工制品同德国易北河发现的东西相匹配。这里有一个时代背景,即公元五六世纪,多达 20 万日耳曼移民来到英格兰东南部。
另,根据伦敦大学学院研究,半数英国人身上拥有北德人身上的 Y 染色体片段。历史上,源自日耳曼部族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曾很快接管英国,对不列颠土著居民的基因构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所以,仅从外形上来看,英军突然遇到乔装打扮的德军,还真难以一下子就分辨出来。不过,德国人、英国人长得还是略有差别,笔者不做过多赘述。况且战场上哪有那么多的时间,让英军挨个去甄别。
二、生活方式相近;
前述内容的意思很明白,德国人、英国人关系极为密切。中国有句老话: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不管德国人、英国人如何相近,可两国中间隔着茫茫大海,各方面必然有所区别。
但是,德国人、英国人都有一个共性:生活条件大差不差。譬如,一个饿得面黄肌瘦的人去装扮富得流油的人,这根本不可能。是故,物质生活相近的国家,而长相又差不多,装扮起来就很容易。
三、德语、英语同属日耳曼语系,这就是德军的先天优势;
学过德语的朋友们,可能会有一个切身体会:
德语部分单词和英语高度相似,仅仅是发音有所差异
。撇开英语的方言问题,德国人学习英语容易上手。具体到装扮英军的问题上,“语言关”问题确实不大。
自 18 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开始,英语对德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给大家举一些例子就能明白了,具体如下图所示:
看到没?德语、英语的拼写相似程度之高,不同之处可能就是读音有所不同。但是,读音问题可以通过特殊训练进行纠正,进而达到以假乱真的境界。
战争是不择手段的,装扮成敌方进行渗透,这只是小儿科罢了。无独有偶,中国战场上的日军,也有装扮成我方的战例,确实是给我方根据地军民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东方战场》中,冈村宁次组织了一支以渡边秀一为首的华北方面军特战队,该部模仿八路军的编制,冒用所谓“八路军新 6 旅”的番号,试图对我八路军总部进行渗透破坏。
但是,这支“八路军”很是阔绰:
配备了十几挺机枪,还有迫击炮
。实际上,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武器装备都很紧张,机枪这样的“稀罕物”,就算是主力部队也是有限。
需要注意的是,《东方战场》中日军南充八路军的桥段,并非神剧操作。历史上,“大陆挺进队”、“益子挺进队”、“大山挺进队”等五八八门的挺进队,
干的就是冒充八路军的伎俩
。
不管日军怎样想着法的搞渗透破坏,可对八路军基本上没有什么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我八路军主要构成是农民;
八路军是人民子弟兵,主要构成就是农民,属于“
亦军亦农,耕战结合
”。日军渗透人员是职业军人,很难模仿出中国农民的精髓。
此外,中国地大物博,一个地方可能存在好几种方言。对此,笔者有着切身的体会。笔者老家家住三门峡渑池县,媳妇是陕州区的,两家距离也就 20 公里。
虽然都是讲的河南话,可我一到老丈人家,别人一听就知道我是渑池人。原因很简单,口音、语法、称呼都不一样。比如,陕州区人把女儿叫女子,渑池人则直接叫闺女(
口音都是四声,特别重
)。
回归到问题本身,日军就算有不少“中国通”,可也很难做到把口音问题给完美解决。再者,中国农民普遍黝黑瘦削,而日本人个子偏低精壮结实,这也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二、八路军装备差;
八路军长期处于敌后,条件极为艰苦,武器装备也是五花八门,根本不可能出现统一的制式枪械。网友的零星记录很有说服力,如下所示:
我以前上学的时候听过老八路做报告,威海的鬼子想化妆偷袭八路,出来一次被揍一次……每次都改进,什么装备衣服走路方式,说话也有叛徒出面。最后还是不成功,因为八路穷,大多数(八路军)不穿鞋,实在学不了……
由上可知,日军化妆偷袭八路,确实是做足了功课。不得不佩服老一辈,无论敌人怎样狡猾总能看出破绽。究其根本,八路军各方面实在太艰苦,这是怎么装也装不出来的。
所以说,《东方战场》中,我八路军军事主官凭借“军鞋”判断出敌人有诈,这是有一定根据的。不仅仅是军鞋,我八路军军服主要是依靠地方小作坊制作,颜色、样式、材质等都不统一。
三、人民战争靠人民;
和平年代的我们,根本无法理解什么是人民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我方根据地的村庄,基本上都有民兵和地方干部,周边部队什么情况都是门清儿。
人民战争的精华在于军民鱼水情,那种对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爱护,日军无论如何也学不来。再说了,当时的中国老百姓常年饱受战火摧残,哪支部队对他们好哪支部队是冒牌货,心里都有一杆秤。
人民战争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人工情报天网”。根据地但凡有点风吹草动,上级基本上都知道,很快就能作出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日军装八路军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反过来,我方地下党工作人员可以在沦陷区从容斗争,而不被发现,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