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考过 CPA 之后你收入多少?后悔了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是果果妈妈啊】的最佳回答:
今年刚满 30 岁,
19 年拿到的 CPA 证书,现在是北方某一线城市的上班族,任公司的财务经理一职,年薪大约 21w 左右。
拿到 CPA 后,没有什么大富大贵,没有什么人生开挂,依然和城市中大部分大工人一样,每天忙忙碌碌为了金钱而奔劳。
但要比没有拿到 CPA 之前多了些
从容:
不用担心自己找不到好的工作,每次都有公司主动发来面试邀请;
不用担心薪资月月光,虽然现在的薪资在知乎上也不算什么,但我的日常开销较低,足够我存下一些自己的钱;
不用担心自己没竞争力,有了 CPA 后,也有一个可以拿出手的履历亮点,增加一些竞争砝码,让我在日常工作中更有一些竞争力。
自从拿到 CPA 证书以后,很多朋友都在问我 CPA 备考有多难,怎么备考,有什么用的问题,下面我就着手写写自己的经验贴,以帮助我的朋友还有看到这篇文章的各位。
我是从 17 年开始备考,到 19 年通过专业阶段 6 科,六科成绩一般,智商也一般,所以,这篇帖子主要针对普通人希望在 2—4 年时间拿下 CPA 的考友准备的。
全文 4000 字,用了一个下午时间,修修改改,希望能有帮助…
关于 CPA 备考阶段,从五个方面来说:
一、CPA 真实考试特点
二、精准把握,科学报考
三、想要成功,工具不能少
四、六科特点和我的备考方法
五、时间分配好,轻松又高效
一、CPA 考试特点
1、从报名人数上看:
CPA 去年的报考人数大概在 80 万左右,官方统计往年 6 门平均通过率大概在 10%左右,还是很低的通过率。
2、从实际参考人数上来说看:
报名人数虽然多,但能认真复习到最后的人不到 20 万。
3、从通过率上来看:
不要只看官方通报的通过率,那个数据不准确,毕竟每年都是报的人多但真正考试的人少。实际上,CPA 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付出就能过的考试,没有必要妖魔化。
4、从知识上来看:
在广不在深,偏题怪题很少,CPA 考试不会把单个知识点用来出一些偏题怪题。
因此在备考 CPA 的时候不要过分纠结单个知识点的深度,而是要尽量保证所有知识点都学到,不要有任何的遗漏。
二、精准把握,科学报考
(一)科目报考的搭配
CPA 专业阶段有六门科目:会计、税法、审计、财管、战略、经济法。
我是三年完成考试的,第一年会计、税法,第二年财管、经济法,第三年税法、战略。
我建议大家在整个备考过程中都要求稳不求多,每年 2+2+2 专业课通过就 OK,不要想着一年辛苦点搞定 6 科,普通人就不要抱着这个天真的想法,说实话:“不可能做到”!!!
普通人考试精力保住 2—3 科是可以的,但想要一年 6 科,不仅仅是需要充足的时间,还要有足够的精力和自律能力,但这些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基本都没有!!
(二)备考前科目类型分类:
题海战术类:税法+会计+财务管理。(题海战术最强的是会计)
理解背诵类:审计、经济法、战略(战略和经济法需要背诵、背诵再背诵)
建议大家可以分别选择一门题海战术类+一门理解背诵类。
还有一点最重要:
会计和审计不在同一年考,会计要第一年考。
因为在 CPA 考试科目里会计和审计是最难的两科,而会计某种程度上是其他科目的基石,因此最好放在第一年考,学过了会计,对其他科目或多或少还是有些帮助的。相反审计不要早于会计,除非你是做审计工作的,否则“不说人话的天书”。
三、想要成功,工具不能少
其实,对于备考资料个人觉得,资料不要贪多,贪多嚼不烂。并且一定要买今年最新的,不要用往年的。
另外不要相信一些伪大神的忽悠,不买教材,
要知道 2021 年审计部分的考试内容都是教材上新补充的知识点!!!!!!
我这个人属于一看书就困,平时很难看得下去书的,并且每天的工作都已经很累了,所以坚决不想跑来跑去上课,于是就报了线上班。
东奥网校,
是我看的最早的一个课程,当时选择的时候没有什么特殊原因,看到大家都推荐就报了,后面感觉用习惯了,也就不再打算换其他网校的班。
其中的张敬富和苏苏老师的课都比较不错,对会计、财管和经济法三科的讲解都很细,苏苏老师风格更轻松一些,虽然经济法都是各种法规,但也没有让我有想睡觉的感觉。富富老师对会计和财管的讲解更简单一些,一些复杂的知识点和公式都能用浅显的案例讲解清楚。
南文文 CPA 红宝课
,
CPA 备考中绝对的必刷课
,想要六科成绩稳过线,一定要细刷,特别是对科目的考点讲解,又准又细,备考过程中也不用担心听不懂的问题,老师直接通过具体例题讲解考点和做题方法,课上认真听,课下认真做题巩固,成绩拿到 60+过线不是问题。
除了网课外,还有
轻 4 和中华网校的真题
,也都是我后期主要用的资料,看完网课后主要的备考过程就是刷真题,把学到的考点和做题方法运用到实战做题中,以加深对考点和做题理解。
还有思维框架和记忆考片等等,这些都是备考中有用到的小工具。
四、六科特点和我的备考方法
(一)税法
这门课大部分都是简单的计算,难点在于
知识点小而多
,
最易记混和马虎出错
。建议结合南文文课件+练习题进行复习。可以一章一章地来,听完课件做完课件的题,再做练习题。这样是一次过。
如果有时间进行两轮复习,就课本+东奥和南文文课件,听完之后,再做两套过关题进行巩固。
最后,强烈建议大家在做真题和模拟题以前。总结出来自己的薄弱之处及容易粗心大意的地方。这点非常重要。
(二)会计
我认为《会计》是 CPA 考试当中第二难的科目。其中难度最大的章节应该是
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长期股权投资、收入及金融资产
。这几章也是最为出题的重点章节。
我这里不建议一轮看完,因为如果你课件+练习,进度很慢很慢的,而且很难,遇到太多难题会强烈打击自信心。还是建议先过一遍,最起码自己有底气了再慢慢做。
第一轮:东奥课件+官方教材。要非常注意课件里的例题。一定要自己做一遍,不要只是听懂了就行。并且建议大家根据自身情况基础班和强化班二选一。
第二轮:南文文课件+模拟题。
总结出来自己的薄弱之处及容易粗心大意的地方。这点非常重要。
(三)财务管理
这门课可以说是计算量最大的一门。在这里强调一点,计算机考试录入公式的时候比较耗费时间,大家要提前练习一下。网上有很多简便的快捷输入方法,我也整理出来了许多~
这门课简单可以一轮过,但是要注意课件和课本的例题,一定要做。
另外财管跟其他科不一样,公式多。建议大家准备个小本本,把一些认为难背的公式给记下来,多看多用就记住了。
(四)审计
审计这门课
重在理解
,需记的东西不少,但不用全记,记住大概的重要内容就行。如果,有审计经验的朋友多看看书,做做案例就好。
没有审计经验的朋友还是老老实实听听课件看看书吧。
最后,强烈建议大家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总结出来自己的薄弱之处及容易粗心大意的地方。这点非常重要。
(五)经济法
都说经济法需要大量背,其实不然,理解了,多看几遍,大概意思关键点记住,就能回答得不错。
不过,
证券里的一些条例是要死记硬背的
。我认为难记忆的就是
公司法和证券法
。它们很多都是政府为了规避一些风险规定的数字。比如创业板上市的条件,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条件,等等。像合同法、民法、破产法等这些法律还是挺容易理解的,比如买卖不破租赁条款等。从我们日常生活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
经济法的准备也可以一轮过,东奥+南文文课件+练习题,难度不大,只要坚持第一遍,之后做些真题和模拟题,巩固一下,就知道大概考点在哪儿,如何应答。
最后重点记忆一些容易考和容易忘记的知识点就可以。
(六)战略与风险管理
战略这门科目题海战术是行不通的,所以还是围绕课本和真题吧。模拟题做一些就可以,查漏补缺嘛。
这个科目比较简单,书很薄,里面的内容要说多也不多。但考题一般出得比较难,需要结合案例,给出一些措施。
这种问题,需要对课本知识相当了解,并且结合案例,才能拿到高分。
另外,战略是比经济法背诵难度要高,死记硬背程度也要高的科目。如果能理解当然理解是最好,死记硬背也可以勉强过关。
因为,我第二年考了 2 科,所以,我在听课期间就跟着老师的讲解,自己整理知识点,后来这个知识点还被当成了学校的大神笔记,一些学弟学妹们开始找到我拷贝资料,好在最后他们的战略都成功飘过,不然我可会坐立不安的~
五、时间分配好,轻松又高效
关于时间分配这个跟每个人的可利用时间以及个人习惯还有效率非常有关系,因为我的工作平时时忙时闲,而我又不喜欢拉长战线的人,更不喜临阵磨枪的人。(有含金量的考试,临阵磨枪简直是个笑话~)
我一般是在考试前 5 个月左右开始看的。第一年时间还好,比较空余,第二年时间特别紧张,搞得我考试前一个月竟有点慌张,不过好在工作太忙,后来竟没时间去考虑慌乱的事情~(不知该哭还是笑~)
备考注会是个很消耗精力的事情。不过好在每次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都有同样备考的朋友耐心地鼓励着我,让我坚持到最后(在这段话不是乱加的,是真心的!!!)
大家在备考前期可以慢些踏实些,中期距离考试 2-3 个月的时间一定要进入状态,有所计划地准备。最后一个月是巩固的时候。
最后,再强调一次,
考前一定要做一次上机模拟考
,中注协每年都会开放模拟系统。一定要全套做完,可以看看自己在上机方面有哪些问题,便于考试安排好时间。
后记:
CPA 证书并不是什么开挂密码,普通人拿到 CPA 证依然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它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支撑点和竞争力,后续你能成功走到哪一步,都由你的个人能力决定。
不要神话,不要妖魔化,正常眼光看待 CPA。
最后,祝愿拿到 CPA 的普通人都能一年比一年更有钱~加油!!!
【2】、来自网友【任慕书香】的最佳回答:
假如你只把 CPA 当成收入来源凭证的话,那么你这是暴殄天物。
甚至对不起自己的付出,还不如考一张挖掘机证,一样的辛苦,收入可能还比 CPA 高。
01 个人经历
我举一个我大学实习时的例子,我邻居是税务局的,通过他介绍,我进了会计师事务所实习。
我刚进事务所时,这家事务所规模很小,一年业务 300 万多点,两个女创始人和 4 个员工一共 6 个人。
一年后,该事务所业务猛增到年 1500 万,原因就在于来了一位大神。
这位大神的简历,最耀眼的有三项:
1、出过国,日本(打工,听说是开车)
2、喝酒聊天,千杯不醉,吹牛不停
3、某局副长侄子,该局主管房开(房地产开发)。
对的你没看错,这位大神没有 CPA 证,也没有 CFA 证,甚至不懂会计。
我大学毕业时,回事务所玩,发现创始人把事务所买给了他,价格很不错。
原因在于他想介入土地增值税一块,这是非常复杂的业务,也是雷区,创始人权衡利弊后确定退出。
很多小伙伴可能不知道,那时候还是地税国税分开的,土地增值税属于地税一块。
02 现实收入构成
一群 CPA、CFA 高知,陪着一位只懂喝酒的大神玩(前几年还有联系,他肝出了点问题),事务所活生生的做大了七八倍。
是不是会很崩溃,心理不平衡。
持有证书的,我们当地的市场价月薪 0.8 万-2 万(有没有签字权),最主要的收入是项目提成,更更更主要的是,能不能接到业务(这才是事务所生存的关键)。这点和律师非常的像,谁有业务谁牛逼。
03 CPA 的价值
假如你把 CPA 看成打工利器的话,说好听点是学生思维,说难听点是书呆子。
在事务所的日子,拿个笔记本全国飞,上半年几乎天天加班,累成狗,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事务所也是大龄剩男剩女的主要集中地,虽然都很牛掰,都是精英。
CPA 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给你打开了一闪无限可能的大门。就像高考,它具体有什么用,看你以后怎么用。
不管是决心在事务所打拼,冲着合伙人去,还是进入体制,走金融仕途,或者积累几年经验后进入企业,发挥更大的价值。
04 选择权
有了 CPA 这张证,并且保持不断精进,那么未来有无限可能。
很多人始终把证书和工资挂钩,这是非常小的格局,说什么大学生,还不如去蓝翔新东方呢。
说大了,老一辈革命者用生命换来的新中国,是为了让每个人拥有很多的选择权,选择生活的权力,不用一辈子锁死在一块地上,为地主打工。
说小了,我们的父母用血汗钱养大我们,供我们读书,也是为了让子女有选择更好生活的权力,有的可以走出农村,有的可以进入世界 500 强,有的可以创业。
而 CPA 这类分量极重的证书,不仅仅是让你成为优秀的打工者。
另外,任何证书都不能一劳永逸,金融财务板块更是这样,每年国家政策、国际惯例等等都在变化,需要不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