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柴荣和赵匡胤都不能打败的北汉,为什么赵光义却能一战而平呢?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未鸣读史】的最佳回答:
柴荣和赵匡胤都是历史上颇具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们也都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和能力,但遗憾的是他们都曾经御驾亲征,讨伐过北汉,但是最后都功败垂成。宋太宗赵光义是北宋的第二个皇帝,他在公元 979 年率军进攻北汉,经过三个多月的激烈战斗,最终成功占领太原,消灭了北汉。
那么为什么柴荣和赵匡胤没有做到的事,能力比他们弱的赵光义却做到了呢?我想原因有四点:
一:经过柴荣和赵匡胤的连续打击,北汉已经损兵折将。特别是赵匡胤回军时迁走了太原城外所有的居民,导致北汉的经济人口和综合国力急剧下降。
二:赵光义在继位后积极整军备战,训练士兵。在二年的时间里进行了二次大规模的阅兵,极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宋军训练有素,士气高昂。
三:周世宗柴荣的失败是因为辽国援军的到来,赵匡胤的失利是因为士兵的饮用水出了问题。赵光义汲取了前二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战前制定了详细和周密的作战计划,采取了攻城和打援并重的策略,在成功打败辽国的援军后,北汉孤立无援,最后只能选择投降。四:赵光义在攻打北汉前,陈洪进已经献出了漳泉二州,钱俶也献出了吴越国所有的人口土地,这样北宋就彻底兼并了南方所有的割据政权,真正完成了南方的统一。没有了后顾之忧,赵光义可以一心一意集中全力攻打北汉。从而一战而平。
【2】、来自网友【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的最佳回答:
回顾后周和北宋对北汉的战争,我们会发现:不论是对一个内有坚城,外有强援的敌人,还是用好一个战法,都如十月怀胎,不能一蹴而就。
北汉难打
后汉,在今山西一带。在古代,尤其晚唐五代时期,那里始终是中原统治者头疼的地方。
大唐就是从这里起家,一统天下。十国中,后唐、后晋、后汉,都从这里起家,建立王朝。
因此,
割据河东的势力,对中原王朝来说,绝不仅仅只是割据的问题,而是腹心之患,随时可能趁你病要你命,改朝换代!
北汉,他不但拥有上述优势,还与契丹结为盟友。可谓内有坚城,外有强援,不好打!
后周世宗的攻北汉,小试牛刀
由于历史原因,北汉和后周就是汉贼不两立,你死我活的关系。
在郭威时期,北汉就曾经发起对后周的进攻。当时,郭威因为担心慕容彦超等更严重的威胁,没有组织大规模反击,仅仅以防守为主。
到了郭威去世后,北汉企图趁你病要你命,连接契丹叔叔,一起南下。
结果,在高平之战中,北汉被天才柴荣一举击败!北汉老大刘崇只能隐姓埋名,连滚带爬,才回到太原。
在这种情况下,柴荣趁势追击,一举打到北汉老巢!
由于后周进攻气势如虹,北汉州县纷纷望风而降。
短短 1 个多月,北汉 12 州就有 8 州投降!
可是,在与契丹援军的作战中,双方互有胜负,陷入僵持,同时,由于连日大雨,周世宗只得退军。
在撤退时,担任掩护的后周后军发生了惊扰,损失粮草物资无数!
柴荣对北汉的进攻,可以看成是高平之战的追击阶段。因此,柴荣虽然在高平战场呼风唤雨,但在设防多年,城墙高大的太原,明显准备不足。
另外,由于柴荣刚刚即位,还来不及进行整顿。因此,军队作风、战斗力,尚远远比不上后来。
此战后,柴荣采取“先南后北”的基本方略,移兵南方,直到最后阶段,才北上作战,但很快就去世,半途而废。
假如天假时光,柴荣再来打一次北汉,或许结果又会是另一番景象了。只是,那也仅仅是假如而已!
不过,柴荣这次小试牛刀,收获不小!
1、削弱了北汉国力,后周可以专心先南后北!
自此之后,北汉老老实实,对中原政权最多进行骚扰,大举进攻,已经是痴人说梦了!
在这个前提下,后周、北宋,才可能安心南下,先南后北,稳步发展!
2、
确立了后来北宋天子攻北汉的基本基调:围城打援。
事实上,以后的数次讨伐中,北汉国土的其他州县都不难搞,唯独太原,极难攻克。因此,所谓打北汉,就是打太原,以及前来援救太原的契丹军!
宋太祖的三次讨伐,围城打援的摸索
尽管确立了围城打援的基本打法,但具体操作怎么做?兵力如何分配?这些都需要摸索。
宋太祖时期,对北汉进行了三次讨伐。
第一次,宋太祖试图趁北汉内乱,趁火打劫。
因此,这次宋太祖主要委托李继勋等人进攻,而且,在打援方面基本没有部署。当辽国援军逼近后,北宋很快就撤退了。
这次失败说明,
北汉是顽固的敌人,即使陷入内乱,想要趁虚而入也是很困难的。
要灭北汉,还是要围城打援!
第二次,激战。
宋太祖第二次北伐,是下了狠心的,准备也比较充分。
在这次作战中,宋太祖亲自指挥围城作战。北宋采取了强攻、灌水等各种方法,设防坚固的太原险象环生!
在打援作战中,北宋也部署了相对较强的兵力,两次击退辽军。
可是,辽军耶律斜斟趁夜从间道逼近太原!他们在太原之西进进出出,威胁极大!
而此时,攻城已久,宋军驻扎在草地,腹足病很多,战斗力下降!
久攻不克,外援逼近,无奈之下,太祖班师。
这次作战最大的成果是:
宋太祖迁徙太原附近居民入宋!
此后,北汉国力非常脆弱!几乎到了一户养一兵的惨状!
这次作战,说明:辽救援北汉的决心十分坚决。同时,辽军又是机动能力极强的武装。对于这种机动力强大的敌人,打援,想要靠单纯的堵截,是风险极大的!
第三次,太祖病逝,半途而废
在第二次攻太原失败后,宋太祖意识到辽的强大。他采纳赵普建议,先留北汉作为宋辽缓冲,专意平定南方。
在平定南方后,宋太祖再次北伐,可是,这次北伐进行中,太祖病逝,宋军班师。
宋太宗灭北汉
在宋太宗即位后,继续执行灭北汉战争。
此时,南方已经基本平定,北宋已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因此,得以全力灭汉。
宋太宗此次准备相当充分,各州准备物资、攻城器械;军队调整、部署,加强攻城力量。
同时,吸取了此前围城打援不顺利的教训,这次,宋太宗在部署上做了很大的调整。
他亲自坐镇镇州,把重心放在打援上。而且,
打援兵团的任务,不再以单纯的消极堵截为主,而是要歼灭援军有生力量!
这次作战中,宋军在白石岭大败辽军西路援军,辽军损失十分惨重。辽东路援军在得知西路惨况后,犹豫不前。
而太原城下,曹彬、潘美等正积极组织猛攻。
北汉失去外援,而其城内早因连年征战物资匮乏。
无奈之下,北汉出降。
这次灭北汉,一方面是因为太宗准备充分,而北汉早已在连年征战中疲弱不堪、内政混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
辽方统帅对宋军灭汉决心估计不足,调配援军不足!
可惜的是,太宗在这次作战后,以辽在此战中的表现误判了辽军的实力,仓促发起征辽战争,一败涂地!
这是后话了!
北汉的条件,得天独厚,又得外援,难以一举击灭。
因此,宋太宗灭北汉,不能孤立地看。
正因后周和太祖时期的攻伐,使北汉国力衰竭,北宋才得以从容平定天下其他区域,以绝对优势专力对北汉,并留出足够力量预备打援!
同时,在如何搞好攻城打援(或围城打援),与所有的战法一样,都是需要精心地准备和总结,反复地尝试,如十月怀胎,不可能一蹴而就!
尽管许多问题不是一夜之间就能解决,许多方法要反复打磨才能掌握精髓,但是,只要不断尝试、调整,就总能解决问题、掌握技能!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