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退休按档案最先记录的那张表是什么表?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于是 4299】的最佳回答:
有人说是学生表,也有人说是招工表,还有人说是入职表,其实都不是,退休按档案最先记录的是转正定级表。
不管是招工还是学校毕业分配到企业工作的,来单位报到后,严格意义上说还不属于企业正式职工,都要经过学徒阶段,掌握基本技能。学徒期满后,经班组同意,单位考核,人事部门研究后同意单位意见,再报请党委签署最终意见并盖章,按规定给予转正定级,学徒工才能转为单位在册正式职工。同时人事部门开始给职工建立个人档案。
转正定级表上清楚记载职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文化程度、入厂日期、工种、原工资、转正定级日期等,也是建立职工个人档案后,最先存档的第一份材料。
职工退休时社保局要审核出生年月日和参加工作的时间,来认定退休年龄和工龄,最先审核的就是转正定级表。当转正定级表记载不清或有误时,再参照档案里记载最早的材料来认定退休年龄和工龄。
【2】、来自网友【风雨黄鹤村】的最佳回答:
谢谢邀请。退休时当然是按挡案最早记录的“参加工作”具体时间计起,不容质疑,只是这张“参加工作表”内容与形式表现不同而已,其核心性质是一样的。
但什么是“参加工作”的最早时间呢?如何界定确认呢?要视具体情况而分析确定。因为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至本世纪现在,档案管理逐步日趋规范完整完善,并逐渐实现了联网对接,具体表现在从 90 年代至今基本实现了全国联网、分类管理、有档可查、一目了然,争议较少。
由于众所周知原因,上世纪 80、70、60、50 等年代档案管理不具统一规范,出现随意性不重视等现象,因而造成一些人在退休确定“参加工作”时间出现了争议,故除了有关部门管理外,自己也应妥善留存,很有必要。
具体举例,比如:
1.上山下乡知青工龄计算,就从有关市、县革命委员会和知青办公室联合下发的《上山下乡通知书》时间起确认。
2.当兵入伍时间,就从接到有关市、县武装部《入伍通知书》时间计起(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了)。
3.农村民办代课教师,就非常具时代特殊性,当时或许就是公社干部或大队干部一句话,则代课 10 多年、20 多年不等,其户口仍是农村但有些收入,后根据有关政策转正至退休,时间就从“参加代课老师工作”那年那月具体时间计起。
4.上世纪 70 年代人民公社根据需要,充实了管理人员(可能各地不尽相同),简称为“八大员”:理论辅导员、计划生育指导员、林业员、农技员、电影放影员、甘蔗员和水利员等,其身份全部为农村户口,公社上班下大队工作,只有少许补贴,年终主要凭公社证明回生产队计算工分,按工分再分口粮,但随着时代进步,各大员都有了上级主管局或管理机构,其身份先后在转变,随后无论何时何地退休,其“参加工作时间”就从当上“八大员”那个具体时间算起。特别指出:这八大员中如中途因其它原因中断,但不影响“这段工龄”确认,当然如随后转正则成了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而今又新增:司法员、国土员、治安员、农税员等等人员,都是按规招聘(有的是上级局招聘,有的是组织部招聘,有的是乡政府招聘,等等),其资料已相当齐备啦。
5.还有的行业比较专业特殊,比如上世纪 70 年代,人民公社各大队设立了医疗室,当时配备了一名专职赤脚医生,我下乡时就常装病偷懒到大队看病,当然只能是些小感冒啦、拉肚子啦、链刀割伤手啦等等,稍微重一点的就要到公社卫生院看病了。(现在据说“这段时间”也要认可,如有友友关心,可去咨询社保或卫生局等,以权威部门回答为准。)
拉拉杂杂回答,有些让人烦,请愿谅,仅供参考。最后祝友友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