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唐朝后期为何会出现宦官控制皇帝的现象?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7 10:41:06 3次浏览

关于问题唐朝后期为何会出现宦官控制皇帝的现象?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妖火说历史】的最佳回答:

唐朝宦官之所以能够控制皇帝,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唐朝宦官手里是有兵权的。

不光唐朝宦官是这样,历史上其他几个宦官掌权的朝代,比如东汉和北魏,也都是如此。如果宦官手里没有兵权,最多也就只能把持朝政。类似明朝的魏忠贤这样,基本上就已经是极致了。但是因为手里没有兵权,日后总有被清算的一天。

而有了兵权之后,那就完全不一样了。拥有兵权的宦官,不但可以把持朝政,还能进一步干涉皇帝的废立,甚至直接干掉皇帝。

这其中最核心的影响因素,就在于宦官手里有没有兵权。

至于唐朝宦官手里,为什么会有兵权,这就涉及到唐朝的特殊历史了。简单来说,宦官手里的兵权,就是唐朝皇帝给的。而唐朝皇帝之所以会给宦官兵权,则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制衡地方的节度使。

唐朝宦官掌权这件事,还得从唐玄宗时代说起。

熟悉唐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唐玄宗时代以前,唐朝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个有名的宦官。唐朝初期的宦官,基本上就是宦官最基本的定位。他们的责任就是服侍皇帝,给皇宫内部打扫一下卫生。至于其他领域,那真就是一点权力都没有了。

但是到了唐玄宗时代,宦官的定位,第一次出现了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原因,则是因为在唐玄宗时代,唐朝的军事制度开始变了。

在唐朝初期,唐朝基本执行府兵制的军事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兵农合一。国家要打仗了,直接从地方募集士兵,然后带到前线去打仗。而如果前线没有战争了,就直接把这些军队解散,让士兵们回家种地。

这种制度,可以尽量降低国防开支,甚至让士兵们自己养活自己。唐朝能够快速统一天下,这种制度无疑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但是到了唐玄宗时代,这套制度逐渐失效了。

因为在唐玄宗时代,唐朝版图实在太大,需要长时间在边境驻军。因为需要长时间驻军,士兵们就不可能经常轮换。而且,府兵制存在的基础,是国家手里有大量的土地。也就是说,这些士兵不打仗了之后,国家得有足够的土地,让他们去种地。

但是到了唐朝中期的时候,因为土地分配的都差不多了,国家手里也没有多少剩余的土地。所以,府兵制的存在基础,就开始逐渐崩溃了。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在唐玄宗时代,唐玄宗不得不对旧有军制进行改革,在边境设置常备军团,并且允许士兵们在边境就地屯田。但这样一来,势必会导致边境军镇过于独立,这就为后来的安史之乱,以及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埋下了一个伏笔。

当然,唐玄宗也没有那么傻,不会真的把大量的边境军队,完全都交到一个人手上。对此,当时的唐朝,设置了双保险。第一个保险是节度使制度。节度使其实并不是一个常设官职,而是一个类似于后世的钦差大臣一样的官职。在这种制度下,如果边军有了战事,唐朝中央会派信任的大臣前往边境,率领军队打仗。等到仗打完了,再回京城做官。如果仗打得好,甚至还可以直接升任宰相。

但可惜的是,后来因为奸相李林甫的阻碍,再加上边境战事频发,导致那些节度使不得不常年留在边境。所以这第一道保险,就此失效了。

而第二道保险,便是所谓的监察制度。

边境将领拥有大量军队,唐玄宗自然不可能不派人去监视。但这样一来,派谁去监视,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派皇族或者大臣们去,势必会到这其中产生拉帮结派的问题。所以,唐玄宗就把目光投向了自己身边的宦官。

相比大臣和皇族,宦官在唐朝前期,基本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再加上唐玄宗本人对身边的宦官,影响也不错。所以,在这之后,唐朝的宦官就有了巡视军队,监察边军将领的权力。

这个权力下放之后,唐朝的宦官瞬间就开始崛起了。而且,唐玄宗因为个人经历的原因,早年间经历了各种内斗,所以非常喜欢频繁的派人去监察。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

唐玄宗时代,最有名的宦官是高力士。不过,高力士本人还真不是一个坏人,而且高力士也没做过去下面巡视的工作。反倒是下面有些宦官,借着巡视的名义,向下面的将领大肆收受贿赂,结党营私。

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唐玄宗让大将高仙芝,率兵驻守在潼关,抵挡安禄山叛军的进攻。按照惯例,当时唐玄宗自然要派宦官去前面监军,这个被唐玄宗派往潼关的太监,名叫边令诚。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边令诚早年和高仙芝关系不太好。所以此时的边令诚,就把这个机会,当成了自己报仇的机会。到了前线之后,直接利用自己的监察权,向唐玄宗打小报告,说高仙芝克扣军饷,消极怠战。正是因为这个宦官的诋毁,后来唐玄宗一怒之下,让边令诚砍了高仙芝。

如果高仙芝没死的话,安史之乱后来或许也不会闹得那么大。

在唐玄宗时代,宦官还只是皇帝的耳目,最多也就只是狐假虎威而已。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因为在安史之乱当中,负责平叛的唐肃宗,早年曾经受过身边宦官李辅国和程元振的恩惠。而平定安史之乱的时候,唐肃宗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便只能把自己身边的军队,交给这些宦官指挥。

唐肃宗的这个决定,也不能说他是昏庸。因为按照当时的局面来说,如果不给宦官,给其他任何一个人,包括自己的儿子,唐肃宗都有可能被彻底架空,甚至直接被干掉。但问题是,兵权这种东西,给出去之后,想收回了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所以,在这之后,唐朝的宦官集团,开始拥有兵权了。

在唐肃宗时代,掌权的李辅国和程元振,已经很嚣张了。而到了唐肃宗晚年的时候,这些宦官甚至可以直接决定,立谁做皇帝。唐肃宗之后的唐代宗,就是在李辅国等人的鼎力支持下,后来才能即位。

但同时,唐代宗即位之后,也意识到李辅国等人的权势过大,想要除掉他们。但问题是,想要除掉李辅国他们这些宦官,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就是以宦官制宦官,扶持新的宦官,去打压和刺杀李辅国他们。

因为除了宦官之外,不管是外戚还是皇室宗亲,亦或者是下面的文官,就当时的局势来说,重用他们的后遗症,都要比重用宦官更大。而且,当时手握兵权的宦官们,非常敏感,也不会给唐代宗这个机会。

唐代宗掌权的时候,唐朝宦官的地位稍稍有所下降。但同时,宦官集团的兵权,却并没有被彻底削除。因为唐代宗也无法解决自身安全问题。保护他安全的中央禁军,只有宦官最适合控制。交给其他人的话,都会威胁到他的安全。

当然,此时的宦官,还仅仅只是依附皇帝的存在,在皇权构成的体系当中,处于一个附庸者的地位。真正让唐朝宦官彻底做大的,其实是后来藩镇割据的状态。

唐代宗之后,接下来的唐德宗,只能算是守成之君。既没有解决宦官掌权的问题,也没有削除地方藩镇。同时,因为藩镇割据的时间越来越长,地方藩镇的实力也越来越强。所以,到了唐德宗去世之后,唐顺宗即位的时候,唐顺宗刚刚打算改革,重用了柳宗元等人,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但他的这些新政,同时触及了宦官和藩镇的权力。

所以,唐顺宗即位后仅仅两百多天,中央宦官俱文珍等人,便联合地方藩镇,一起逼迫唐顺宗禅位给了唐宪宗。因为这场废帝风波,宦官集团的势力再一次大大增强了。

而到了唐宪宗时代,唐宪宗本人还是比较有能力的。唐宪宗成年之后,很快就利用自己的手腕,反过来打压了宦官集团,握紧了中枢大权。但接下来,在削除藩镇的时候,唐宪宗却发现,以往的手段不太管用。之前的唐朝皇帝,想要削除藩镇,都是扶持其他藩镇,然后利用新扶持的藩镇,打压以往强大的藩镇。但旧藩镇被打倒之后,新藩镇又再次做大。这样一来,藩镇问题就成了死循环。

所以,唐宪宗掌权之后,另辟蹊径,决定建立一支强大的中央军,以此来消灭地方军队。后来,在唐宪宗的大力建设下,唐朝的中央军,战斗力迅速提升,最终打服了各地的藩镇。但这样一来,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支强大的中央军,又该由谁来统领呢?

答案显然只能是宦官。因为除了宦官之外,任何一方势力掌权,比如外戚、皇族或者传统的士族集团,一旦他们控制了这支军队,都会威胁皇帝。只有宦官,他们只能依附皇权存在。就算把持大权,宦官自己不可能做皇帝,未来皇帝还有可能把权力收回来。

所以,就这样,到了唐宪宗之后,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宦官集团直接控制了强大的中央军。因为中央军比较强大,所以宦官集团的权力也空前强大。不但可以架空皇帝,甚至还可以直接影响皇帝的废立。而唐宪宗本人,后来也是被宦官刺杀去世的。

究其根本,唐朝宦官的强大,就是因为他们手里有兵权,而且麾下军队的实力还很强。而对于强大的宦官集团,唐朝皇帝还必须尽可能地倚重。因为到了唐朝中后期,唐朝皇帝必须依靠宦官集团,来制衡各地的藩镇,保证国家的存在。

这就是唐朝宦官控制皇帝的真相了。

不过,这种控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依然是狐假虎威。宦官因为自身特殊性,就算手握大权,也没办法篡位登基,所以只能依附唐朝皇帝存在。而一旦唐朝中央军被消灭,唐朝中央彻底失势,那唐朝宦官的权势,自然也就到头来了。

这就是为什么,到了唐朝末期的时候,随着黄巢大军攻入长安,灭了强大的中央军之后,原本猖獗的唐朝宦官,瞬间就消失了。

【2】、来自网友【寻根拜祖】的最佳回答:

唐朝后期的宦官是公鸡中的战斗机,跟列朝列代的宦官都不一样,他们是掌握军权的一个群体。从政治生态结构上讲,这群宦官已经不仅仅是宫廷服务员,他们不光可以直接干预朝政,还将皇帝的废立生死捏在手里。

唐朝后期的宦官,至少扮演了三个角色:皇帝的“亲信

、朝政的实际控制者、禁军的掌控者。这三个角色,决定了他们的实际权力比宰相都要大,皇帝反而成了他们的利益代言人。这个格局的形成,是自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的必然结果。

另类亲信:皇帝成为宦官的利益代言人

宦官的独特生存方式,决定了他们具备成为皇帝亲信的条件,唐朝的宦官不光拥有宦官们所拥有的共性优势,中晚唐皇帝恶劣的生存环境,还给皇帝与宦官的私人感情加深,创造了机遇。

在帝国政治生活中,能零距离接触皇帝,走进皇帝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人,只有宦官。宦官们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这个优势,与皇帝之间构建了牢不可破的情感纽带。恰恰是这层纽带关系,往往是一杯害人的鸩酒。

比如,俱文珍拥立唐宪宗,作为亲信的俱文珍反过来又架空了唐宪宗。当皇帝们在宦官的拥戴下,坐上龙椅后,作为亲信的宦官,又立刻成了皇权的对立面,这个剧本就像老掉牙的唱片机,不断往复。

宦官势力拥立皇帝,皇帝代表宦官利益,否则就又进入下一个循环。这种畸形的而又独特的主仆结构,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亲信关系,相互利益输送是其典型特征,而不是仆对主的单向忠诚。

内宫军阀:禁军是宦官行凶作恶的工具

导致畸形主仆关系的根源,就在于中晚唐宦官的第二个身份——内宫军阀!

列朝列代,宦官都是皇权的寄生品,离开皇权的支撑,宦官根本毫无实力可言,原因就是宦官没有实际权力,他们所有的权势,完全来自于皇帝临时的授命。

中晚唐不一样,这个时期的宦官是掌握兵权的,唐朝的北衙禁军自安史之乱后,一直就掌握在宦官手上,尤其是安史之乱中创建的神策军,后期完全蜕变为宦官专政的工具。

禁军的职责一是拱卫京师安全,二是护卫皇帝的个人安危,在唐中期以前,禁军的指挥权直属于皇帝,禁军最高指挥官的任命也由皇帝乾纲独断。自唐肃宗起,宦官李辅国因拥立之功,掌握了禁军指挥权起,禁军成了宦官集团的私产,也成了皇权的噩梦。

李辅国之后,先后出现程元振、鱼朝恩,每一个都是狠角色。

禁军也在宦官们的改造下,逐渐腐化堕落,成了宦官集团维护私人利益的工具。即便老宦官退出舞台,皇帝也不能控制禁军,禁军始终在宦官集团内部转手,让他们成了事实上的“内宫军阀”!

无冕宰相:实权让宦官凌驾于朝臣之上

连个人安危都掌握在宦官手上,皇权虚设的结果就成了必然,无能的皇帝听由宦官,有为的皇帝受制于宦官,乾坤倒置的结果就是宦官才是皇权的实际掌控者。

有军权,实际掌握皇权,朝政哪能由得了外朝做主?大宦官仇士良,曾经借“甘露事件”,发动神策军,对反对派朝臣展开血腥杀戮,一次性屠杀了近千名大臣,其中包括二位王爷和四位宰相,几乎空了朝堂。

左手是皇权,右手是军权,一边是法律,一边是武力,宦官们玩弄宰相于鼓掌。

皇权崩塌:皇帝无法回到皇权独揽时代

那么,皇帝为何不一举铲除宦官势力,比如东汉末年,“十常侍之乱”中,对宦官实施无差别灭绝,不就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其实,如果皇帝能有能力消灭宦官,也就不会被架空了。

皇权独裁是明清以后的事,皇权的构成其实很复杂,涉及多方利益的均衡,皇权既是各方势力的拥戴者,也是各方势力的掣肘者,皇权想保持独立性,就必须有足够的资本,凌驾于各方势力之上,中晚唐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举个简单的例子,藩镇势力的强大,让皇权失去了外部安全,禁军的利益必然受制于藩镇势力的影响,皇权对禁军的控制力就会下降。掌握禁军的宦官,绝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与各大藩镇、外朝政治势力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这个生态结构,已经远远超出于皇权与宦官势力单方角力的范畴。

皇权想要摆脱宦官势力,就必须要剥离他们与藩镇,及其它政治势力的关系,皇权做不到!

另外,宦官势力长期以来对禁军的利益渗透,导致禁军慢慢演化成了宦官势力的利益拱卫者,和相互的利益输送人。

所以,皇帝可以杀掉其中某一位大宦官,却无力改变权力结构,这就是皇权永远回不到大权独揽时代的原因。

综述

一个政治环境的形成,就像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要想改变这个局面,光靠个人能力是远远不够的,环境才是主要因素。

中晚唐的政治格局,决定了皇权的孱弱,宦官群体的得势,就是在这个特殊环境下,自唐玄宗晚年起,经年累月慢慢形成。晚唐虽然也出现了几位貌似有机会扭转乾坤的明君,不过,相对于环境,再英明的皇帝,也显得渺小不堪!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