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为什么明朝皇帝登基以后,同辈兄弟没有改名字避讳?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霞光主妇】的最佳回答:
好的,我来回答!
要说老朱也算是一个了不起的皇帝,叫花子出身,不仅逆袭当上了皇帝,立下了千秋大业,而且还为子孙后代都排好了辈分,连名字的偏旁都给拟好了。
“上以子孙蕃众,命名之际虑有重复。乃于东宫、诸王世系各拟二十字,每一字为一世。以某字为命名之首,其下一字则临时取义以为二名,编入玉牒。至二十世后,复拟续增。——《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十二》”
根据《皇明祖训》的记载,太子一房的二十字世系为: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因此说,建文帝名叫朱允炆,他的那个被关了几十年、出来时不知牛马为何物的儿子,名字叫朱文圭。
同样根据五行相生原则,二十字世系相对应的五行为:“火土金水木……以此循环往复。发展到了明末,朱家人丁众多,取名时不得不选用生僻字,以方便避讳。
燕王朱棣一脉,当时属于小宗,和他侄子朱允炆一支的辈分有明显区别。
朱元璋如此安排,可以说是用心良苦——既可避免子孙后代名字有重复,还从名字上可以区分后代子孙都出自哪个先祖,目的是严格限定大宗和小宗的区别。
朱棣一脉子孙辈分二十字为:
“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辈分按这个顺序来依次取,名字依旧按五行循环。
朱棣“靖难”成功,取代侄子当了皇帝之后,他老爸给留下的二十个字,也因此成了大宗,明朝自他以下 13 帝都按这个辈分取名。
当然了,每一代不可能只生一个儿子,兄弟们名字首字都姓朱,中间辈分要么是“高”,万要么就是“瞻”…是相同的,最后的名字各按五行偏旁取,才有所区别。
避讳
要说避讳一事,在古代还真是大事,可马虎不得。
甭说皇帝了,就咱们所熟知的一个俗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因为一个名字里带有“登”字的州官,不让百姓说和“登”同音的字,非常可笑。
至于说谁要当了皇上,莫说天下百姓要避讳,他的亲兄弟们,也得为此把自己的名字给改了。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之后,其弟宋太宗赵匡义改名赵光义。雍正皇帝胤禛即位之后,把弟弟们名字中的“胤”字都改为了“允”字…如此等等。
刘秀当上了皇帝,当时的“秀才”只能改名为”茂才”。在李世民登基之后,“世”这个字必须避讳,写“世”字的时候可以简笔,去掉一划,简化为”丗”。唐高宗登上皇位之后,为了表示对先皇的孝心和崇敬,下令不许民间使用“民”字,并把“民部”改为了“户部”。百姓口里所念叨的“观世音”,也便成为了“观自在”或者是“观音”。
我们常吃的山药最早并不叫山药,而叫薯蓣,经过两次改名,才改成了现在这个名字。第一次改名是唐朝中叶,唐代宗名叫李豫,为了避他的讳就改称“薯药”。到了宋朝,宋英宗叫赵曙,为避他的讳又改为“山药”。
到了清朝,康熙皇帝名字玄烨,千字文里面的“天地玄黄”,不得不改为“天地元黄”。南京玄武湖不得不改为元武湖、中药材玄参改叫元参。
如此等等,不胜牧举!
明朝帝王名字,为什么不用避讳呢?
首先,朱元璋时期,《大明律》就曾规定:“所犯御名及庙讳,声音相似、字样各别,及有二字止犯一字者,皆不坐罪”。
意思是说,就算是皇帝的名字,只要不是两个字同时列出,也不算有罪。而音同字不同,即便是两字音同时并列出现,也不治罪。
明朝帝王自朱棣以下,随着政权逐渐稳固,对于避讳的要求比较宽松,基本上只要不把皇帝的名字连用,就算避讳了。
曾经流传一个说法:朱棣即位后,把山东“无棣县”给改了名字,改成了庆云县。
什么原因?“无棣”啥意思,相信任何人都能懂得。不过这只是个例外,“无棣”俩字确实太过显眼了。
之后的几代皇帝,如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武宗厚照等,都是取一些常用字,并没有要求天下人避讳。
其次,取名字是太祖定的“祖训”,不可随意更改。
所以,即便这些兄弟中有人做了皇帝,那么其他兄弟也是不敢轻易改名字的。在这里,祖训明显大于了避讳,更显太祖爷余威。
他老人家在子孙后代中的地位,那是无与伦比的,也是至高无上的。老朱早早地就把各自的辈分名字给定下了,试想一下,谁敢随意更改呀?只要不是跟皇帝的名字里两个字都相同,那就可以了。
但正因为这样,朱棣一脉都按一个辈分、偏旁取名字,为了不至于重名,取名时不得不用生僻字。所以有人调侃说,他们的名字里面出现了一个元素周期表!
值得一提的是,明武宗朱厚照当了皇帝之后,曾经为他的姓避讳——皇帝姓朱,天下人就不可以吃猪肉,更不可以杀猪。
当然,他下达“禁猪令”还有一个原因,即他本人出生于弘治四年(公元 1491 年),当年是辛亥猪年,属猪。
皇帝既姓朱又属猪的,所以他对杀猪非常忌讳,就下了这个史上唯一的一次“禁猪令”。
这次非常严厉,几年后竟然没谁去养猪了。正德十五年(公元 1520 年)三月,太常寺上奏请求将祭祀祖先所用的“猪牛羊”改为“牛羊”——老百姓家已经没有猪了!
关于为皇帝避讳一事,在古代不胜枚举,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指正,谢谢!
【2】、来自网友【秦皇汉武】的最佳回答:
说起皇帝的亲兄弟避讳皇帝名讳这个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宋朝。
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他的三弟赵匡义出于避讳,改名为赵光义。当然,最惨的是四弟赵匡美,二哥称帝时改名赵光美,结果二哥死后继位的是三哥,不得不再次改名赵廷美。由此可见,即便是皇帝的兄弟那也得先尊臣礼,避皇帝讳。
那么为什么明朝皇帝的兄弟就不讲究这个避讳呢?
比如宣德皇帝朱瞻基的兄弟就分别有朱瞻埈、朱瞻墉等,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兄弟叫朱翊镠。其实,这个就得说起朱元璋的祖训了,明朝无论是皇帝还是藩王,名字的第一个字其实都是固定的,比如燕王朱棣一脉,子孙名字就需要按照“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这个顺序来依次取,但每一代不可能只生一个儿子,这就会出现兄弟们名字首字是相同的,由于是朱元璋定的“祖训”,所以,即便这些兄弟中有人做了皇帝,那么其他兄弟也是不敢轻易改名字的,在这里祖训也就大于了避讳。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明朝对避讳相对宽松,《大明律》就曾规定:“所犯御名及庙讳,声音相似、字样各别,及有二字止犯一字者,皆不坐罪”,也就是说,就算是皇帝的名字,只要不是两个字同时列出,那也不算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