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古代遇到诛九族的时候,亲戚们该怎么办?能逃脱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1 20:28:20 4次浏览

关于问题古代遇到诛九族的时候,亲戚们该怎么办?能逃脱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澹奕】的最佳回答:

想都别想,如果真能跑得掉,古时候的人对于诛九族就不会那么恐惧了。

虽然现在的影视剧当中,动不动就是流放、诛九族之类,但在真正的古代,诛九族这种属于极其重大的刑罚,绝对不会轻易使用的,史料记载当中的诛九族事件也非常少。

像是隋朝时期的杨玄感就被诛九族,而最出名的明朝方孝孺,被诛十族。

所谓的九族,指的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这九辈人之中所有的亲族,一旦是被诛九族,那么这么多的亲戚,一个都跑不掉。

相较于诛九族,古时候更多点的是“夷三族”,范围小很多,但不管是怎么样,都属于那种亲戚犯事结果连累到了自己,一旦遇上,基本上就玩儿完了。

但也要看情况,有些时候比较幸运的话,那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

比方说汉武帝时代因为连年战争攻打匈奴,所以很缺钱,为了筹钱的汉武帝于是下诏允许那些犯法的人,花钱赎罪,哪怕是极刑之最,只要不是首恶都能赎。

但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因为在古代的时候,花钱赎罪也不算是正途,而且这种情况也需要看皇帝到底允不允许,如果皇帝震怒,再多的钱也换不回性命。

此外,在古时候还有种情况,那就是遇到大赦,通常诛九族这种大罪,审判处理起来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遇到活命的机会。

比方说册封皇后、新帝登基、太后与皇帝的生辰、天降祥瑞等,都可能大赦。

要是遇到这种情况,那些受到牵连的人,往往也还是能够保全性命的,除非是那种十恶不赦类型的,即便是大赦也轮不到他们。

但是在古代,虽然各种大赦很多,可往往都有许多的附加条件,有很多人不在其中,而且能被判诛九族的,往往都是犯下滔天大罪的,未必就会被赦免。

很多人在想,古时候要是被判了诛九族,那些比较远的亲戚能不能跑掉呢,其实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古代对于人口的流动,管理严格得难以想象。

在古代,为了方便收赋税等等,都严格约束人口擅自离开户籍所在的地方。

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是不能轻易离开户籍所在的州县的,如果想要离开,那么需要去衙门开具路引作为证明,而且也不能跑太远,否则被抓到就是大罪。

这种情况下,即便是跑了,也只能一辈子在山野之中生活,一旦去城池州县当中,那就会被抓起来,到时候更是重罪,而古时候那种条件,离开人群也是没活路的。

所谓几乎跑不掉,也并非彻底没机会,因为诛九族,这个范围实在是太广大了,那么多的亲戚多多少少还是可能有漏网之鱼的,古时候又没有大数据之类的。

诛九族的时候,过程手续也非常繁琐,确认亲戚关系的时候,都麻烦得很。

明朝方孝孺被诛十族,但实际上还是有人被放过,另外像是方孝孺的堂兄弟方孝复因为此前就被流放戍边,编入军户,所以也躲过一劫,万历年间被赦免的方家后裔有上千人。

古时候大部分情况下,要真被判了诛九族,基本是跑不掉的,除非是遇到大赦或者因为手续繁琐被遗漏掉了,要么就是跑到了其他的国家部族,但这些都是极少数情况。

【2】、来自网友【讲点历史小八卦】的最佳回答:

诛九族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如果真诛九族,基本上只要沾上血源关系,都会被处死。遇到这种事情,一般人的想法是逃,其实是逃不了的。

历史上很少有诛九族的事情发生,一般是夷其三族,或夷其族,株连九族

这么残酷的刑法,是很少使用的,秦以酷法著称,非议朝政就要夷三族,即直系父子孙三族,也有说父子妻三族,大约是斩草除根的意思。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就太多了,数不胜数,大多理由是造反。比如有名的李斯、韩信、彭越等等。

历史上还有“灭七族”的,那就是荆轲。荆轲刺杀秦始皇失败,秦始皇气急败坏,按照《秦律》,当时只有”夷三族”。秦始皇不干,非得整出七族。司马光写荆轲去刺杀秦始皇,就是“不顾七族”。但并没有解释”七族”究竟包括了荆轲的哪些人。

历史记载被灭九族的,可能就是隋朝的杨玄感了,史书记载其造反失败,”祸及九族”。但是也没有具体的讲杨玄感的”九族”是哪些人,杨玄感本人被切成一块一块的放火上烤。

另外一个是方孝孺,据野史记载朱棣想让他起草继位诏书,方孝孺不答应,朱棣以灭九族相威胁,结果方孝孺说哪怕灭我十族也不怕,于是朱棣以朋友为一族,灭了方孝孺十族。但是史载方孝孺只有九岁的幼子被朋友收养,可见诛十族之说不可信,景清忠于文帝,假作投降朱棣,伺机行刺,遗憾的是不是专业刺客,动手之前被发觉了,这比不肯写诏书罪行大多了,朱棣是夷其族。

没有夷九族,并不代表仁慈,牵涉到方孝孺案被杀的有八百多人,景清虽然名 义是只夷其族,但在其家乡进行了瓜蔓抄:象瓜的藤蔓一样,只要有关联,就要杀。诛不诛九族只是个形式,只是看皇帝乐意杀多少人,牵连有多大而已。

但不管怎样,古人在遇到破家灭门之祸时,很少逃走,原因有几点:

来不及跑或者不能跑

王安石实行变法,得到了宋神宗的大力支持,苏轼是保守派,经常在与友人诗词唱和里提到了对新法的不满,变法中出现的问题,劳骚满腹,被有心人利用,告到神宗处,神宗大怒,要抓捕苏轼,附马王诜得知消息,立即通知了苏轼。

苏轼想过逃跑,历史上遇到这种破事,弃冠而逃多的是,但会连累其他人,最终苏轼抢在官差搜捕之前,把一些“大不敬”的诗词信件烧掉,最终只是被贬,救了自己和朋友的性命。

从人的应激反应来讲,当然能跑就跑了,可是每一个人的”九族”都是不一样的,自己逃跑了,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得不偿失。

古代信息传播缓慢。如果一人犯了诛九族的罪,他的亲戚好友们可能还被蒙在鼓里,即使有人在官兵抓捕前获知了消息,但是往往能逃脱的概率也很低。而且一个家族基本上都是一大家子居住在一块儿,或者住得非常近,形成一种族群。一旦重兵抓捕,会连锅端,根本来不及……

无处可逃

他们的族人没有地方可以去。古代有连坐制度,收留罪犯,包庇罪犯等,都会受牵连被判刑,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敢收留罪犯。城门有通辑令,出门也要有路引,不然连住店都困难,可以说寸步难行。

不仅收留罪犯会被判刑,举报罪犯会有奖励,古代人口流通不畅,多个生面孔谁都能察觉出来,所以罪犯逃到另一个地方后,很可能会被别人举报而捉拿入狱。

当然可以躲在深山老林之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但是野外生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没有衣食,很难生存。即使是装备齐全的现代,想到在荒野生存也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更何况能犯大罪的,都不是一般人,养尊处优惯了,忍受不了这样的苦痛。

汉武帝的儿子太子刘据,因为被诬谋反,迫不得已发动兵变,事败后逃到深山里的一户樵夫家中躲藏。日子太过艰难,于是试图联系自己以前的一个老部下,结果被对方出卖,最终自杀。

一般也不是都杀掉

按照大明律的规定:凡谋反(谓谋危社稷)及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皆斩。其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若子之妻妾、给付功臣之家为奴。财产入官。若女许嫁已定、归其夫、子孙过房与人、及聘妻未成者、俱不追坐。

从法律就可以看出来,即使谋逆大罪,也并不是一家子全部杀光,还有几种是不杀的,处罚也不一样:十五岁以下的未成年儿童,妻妾及未出嫁的女儿、姐妹不杀,但是要做功臣之家的奴才,家产全部充公,已经定亲的还没有嫁的男方家带走,已经过继给别人的,结了婚的都不受牵连。

从汉开始,历代都是以儒家思想治国的,所以有罪不及妻孥的说法,男主外女主内,女性一般不会参与政事当中,也没有能力东山再起报仇,不杀女子也显示了当权者的仁德,但是会让她们为奴为伎加以侮辱。著名的梁红玉就是父亲有罪,被罚没成了官妓。

候君集参与造反,按律全家被抄斩,但是他恳请唐太宗看在他为国有功,一时糊涂的份上,给他留个后,唐太宗赦免了他的一个儿子,改为流放。

忠君或气节,宁愿死也不逃跑

赵高矫诏杀扶苏,蒙恬对旨意有疑问,劝扶苏问过秦始皇再自杀,可是扶苏却说:“父亲赐儿子死,还哪里需要再请示查实呢!”随即自杀。

海瑞给嘉靖上书,早就做好了必死准备,连棺材都准备好了,嘉靖看了他的奏章气得七窍生烟,让人马上抓捕,不要让他跑了,身边的太监都说:棺材都准备好了,是不会跑的。

即使是不杀,也有人会义不受辱自杀。朱棣杀了建文帝手下 3000 多人,把他们的妻女要么许配给蛮夷之人的象奴,要么发入教坊司当官妓。

方孝孺的妻子郑夫人及两个女儿为了不当官妓,投水而死,齐泰、黄子澄的家属就被投入教坊司中。

后教坊司的官员禀告:有奸恶齐泰的姐并两个外甥媳妇,又有黄子澄妹,四个妇人每一日一夜二十条汉子看守着。年小的都怀身孕,除夕生了小龟子,又有一个三岁的女儿”意思是每人每天接客二十次,小的怀了孕,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朱棣得到奏报后说“小的长到大,便是摇钱树儿”。女孩长大后也要在教坊司接客替他挣钱。一直到明仁宗朱高炽登基,才把她们放出来。象这种真的是生不如死,所以很多官员家属情愿自杀,也不苟活。

总的来说,被株连九族的族人们,也没有太多的选择。一旦被牵连上,只能无奈的接受命运。很多人还怀有侥幸,觉得事情还有挽回的希望。毕竟一旦逃跑了,那可真的就成了乱臣贼子,事情就没有回头的余地了。毕竟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他们也没有容身之地,想逃也逃不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