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骁勇善战的蒙古人打不过清兵?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31 19:28:45 4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骁勇善战的蒙古人打不过清兵?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科技历史说】的最佳回答:

历史上的清军真的并非一无是处。

由于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一度让我们怀疑清军的战斗力,那么巅峰时期的清军到底有多强呢?

清军的真正实力

其实早在 1644 年清军入关的时候,当时的八旗总兵力只有 12 万。

而这 12 万人之中,满洲八旗只有 6 万人左右,其余还包括一部分的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一开始或许就连清军都没有想到,能够如此顺利地吞并大明江山。

早在 1636 年,凭借着早年跟随父亲努尔哈赤南征北战的经验,44 岁的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正式登基称帝,彻底与明朝宣战。

先是在战术上,利用反间计除掉了抗清名将袁崇焕,后来又凭借松锦大战,俘虏了明朝将领洪承畴,截止此时,明朝驻守关外的精锐将领,就已经被消耗殆尽了。

后来随着宁锦防线的彻底崩溃,将军入关的势头也愈演愈烈。

尽管在皇太极临终之前,也都没有看到清军入关,但是他的贡献已经为清军入关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础。

而且在皇太极在位期间,率领八旗军队,先后征服了漠南蒙古和朝鲜,清军的实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尽管当时的清军八旗总兵力看起来只有 12 万,如果竭尽全力召集 16~18 万的上限兵力,还是有可能的,毕竟在征服了漠南蒙古和朝鲜之后,进一步扩充了清军兵源。

早在 16 27 年的宁锦之战中,皇太极带领八旗军队,吃了当年红夷大炮的亏,善于学习的皇太极,也想借助西洋火器的威力,来进一步提高清军的装备实力。

为此他不惜花费重金,专门招募相关技术人才,不仅许诺官职,还给予极高的工资福利待遇,免费的住房以及美丽的女子,就是为了研究出先进的火炮技术。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比起呆在大明按部就班的生活,很多明朝的火器工匠,抵制不了这份诱惑,也就偷偷跑到皇太极手下任职。

潜心研究四年,皇太极终于看到了清军自主研制的第一门大炮,测试完之后,将其命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装备实力,直接迅速复制出了 40 门大炮,组建了一支炮兵部队。

一直以来,由于当时明朝末年,天灾人祸导致民不聊生,本就国库空虚的大明,甚至都没有足够的军费去维持战争。

但是这种情况在清军这里好了很多,由于多年充足的准备工作,皇太极手上之所以不缺钱,也是有重要原因的。

当年的皇太极为了降低后金的生存压力,通过不断扩张的方式,除了掠夺领土还包括人口和财富,当年多次征讨蒙古和朝鲜,几乎一年到头都在打仗,还时不时的到明朝边境去一探虚实。

后来在崇祯四年八月,皇太极围攻大凌河城一战中,不仅成功摧毁了大凌河城,而且在明朝后援部队援救大凌河城途中,发生了历史上重要的吴桥兵变,后续直接导致孔有德率部向后金投降,也带去了大量的红衣大炮和红衣大炮炮手,更重要的还有制造红衣大炮的工匠。

反而进一步削弱了明朝的实力,也让清军的武器装备实力大幅度提升。

一直以来,后经部队都擅长于野外作战,面对明军坚固的防御工事,再加上破坏力惊人的红衣大炮,也让清军畏首畏尾,但是在清军掌握了红衣大炮制造技术之后,这种技术壁垒很快就被打破了。

而且红衣大炮的巨大威力,反过来直接威胁到了明军坚固的防御工事,进一步加速了清军攻城的进度,而且也降低了人员伤亡。

再加上在 1634 年,原来毛文龙的手下尚可喜,归降皇太极之后,还带走了 4 门当时相当先进的原装进口红衣大炮。

以至于当时的清军,在短期内实战能力就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先进的武器装备,提高的作战实力也是呈几何倍数增加的,比单纯的扩充军队人数更有效。

而且经过多年的磨砺,清军工匠,制造大炮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甚至发明了世界上都比较文明的失蜡法,进一步改造了大炮制作工艺,提高了大炮的发射质量,锻造了更加先进的复合炮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一技术甚至领先于当时的火炮先驱欧洲。

而这一点对于明军的打击是尤为致命的。

本来领先于清军的火炮技术,不仅丢失了一大部分,而且还被人家利用得炉火纯青,反过来对明军自己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对明军尚且如此,那么对于当年的蒙古军队同样也适用。

要不然当年的清军在 1644 年入关之后,怎么可能凭借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能平定两京一十三省。

而且在装备了红衣大炮之后,清军的战术也发生了极大的改进,通过步兵,骑兵,炮兵协同作战,让原本在人数上并不具备优势的清军,通过装备实力,很快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

即便是当时的清军火炮数量少于明军,但是他们的质量和威力明显更大,这些火炮都是改进之后的,以至于当时明朝最后的精锐部队 13 万人马,也在清军的攻势之下败下阵来。

后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年的李自成,为什么无法与清军正面抗衡了,不仅仅是因为民心尽失大势所趋,装备方面的差距才是最为致命的。

根据史料记载,清军的实力究竟强悍到何种程度?

比如在 1654 年和 1658 年的中俄松花江口之战中,300 名的清军八旗再加上 200 名的朝鲜火枪手,就已经可以和实力强大的 300~400 名俄军正面硬刚了。

而且根据战后统计,当时俄军斯捷潘诺夫部下的俄军,被清军彻底击败,几乎全军覆没。

当年的火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势差距。

一直以来,潼关都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阻隔,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点,即便是这样在红衣大炮的面前,也没有半点招架之力。

时间来到 1646 年 5 月,当时也算是清军和蒙古兵的正面交锋,由清军将领多铎讨伐喀尔喀蒙古,即便是当年的喀尔喀蒙古集结了 5 万多蒙古骑兵精锐部队,面对只有 2 万多的清军八旗兵,也无计可施。

主要就在于当时在多铎指挥之下,红衣大炮密集的火力攻击,很快就让当时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的蒙古骑兵团败下阵来。

即便是撑过了第 1 轮的炮火打击,八旗骑兵又该上场了,夹击包抄之下,很快就大获全胜。

而且清军一直抱着火器的大腿,还研究出了成熟的火器方阵战术,融合了火枪步兵,火枪骑兵和火炮、长枪兵,保证了不间断的火力攻击,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相当领先的存在。

如果按照当时的这种战术,其实征服欧亚大陆也不是没有可能,只不过当年的清军并没有成吉思汗那样的野心。

就拿这个时期欧洲各国的军事实力来说,本身清军的火器水平已经不差了,再加上强大的兵力,其实是碾压欧洲各国军队的。

当年欧洲兵力最多的也不过是法国的常备军,基本上 15~20 万左右的水平。

其他各国好点的也就 10 万左右,而且这一时期的欧洲火炮技术并没有强大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如果再配合清军强大的骑兵团,当时清军的整体作战实力就犹如开了挂一样。

其实到这里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一直以来,在我们印象中,强大到差点征服亚欧大陆的蒙古骑兵,会败在清兵手中了吧?

也并不是当年成吉思汗的子孙后代不够努力,只不过是当年善于学习的清军,已经装备了先进的火炮技术,这种创新是颠覆性的。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年的蒙古骑兵打不过清军了吧?

如果按照清军巅峰时期的实力,即便是当年的八国联军打过来又何妨,照样给他轰到姥姥家,只不过在长达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清军原本引以为傲的优势已经消耗殆尽了,再加上闭关锁国的政策,也逐渐放松了对海外侵略势力的警惕。

再加上大量的鸦片内流,也逐渐腐蚀了清军的战斗力,早期已经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清军,更是逐渐放松了对火炮技术的更新迭代。

并不是蒙古骑兵不厉害了,只不过是面对威力巨大的火炮,也只能干瞪眼。

【2】、来自网友【多臻贵】的最佳回答:

蒙古与女真的对决,各有胜负,主要在于领袖的能力,而非民族战斗力强弱!

同样的女真,曾经两次建国,即灭掉北宋的金国,与灭掉南明的清朝。

然后金国曾欺凌蒙古,在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崛起时,将金国宗室屠戮一空,明末女真天命汗努尔哈赤,又击败蒙古部,其子皇太极将成吉思汗黄金血脉又断绝。

因果轮回,实在太过巧合!

相比较而言,女真与蒙古都保持原始部落的本质,甚至女真是以渔猎为主,而非真正的马上民族,但艰巨的环境锻造女真人的勇猛!

蒙古与清朝最后的正面交锋,准噶尔部在康熙年间,当时准噶尔部由沙俄提供支援及武器装备,清朝武器装备并未占据优势,但得到天时地利人和,漠南蒙古助战。

但此战清朝汉人过半,所以如果以战争结果论,汉人的贡献更是超过清朝八旗,但为何不能将其称之为,汉人比蒙古人更善战?

所以,同样的士兵,由不同的将军率领,会产生不同的战斗力!同样的民族,接受不同的文化熏陶,也会有不一样的变化!

因此,战争充满偶然性,只是优秀将领取胜的概率性更大,却不能证明哪个民族战斗力更高!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