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贵州是不是军事要地?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小方凳】的最佳回答:
在云南和东南亚经济还没有开发的年代,贵州在战略上的地位是不重要的。随着南宋以后,西北和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少数民族也相应南迁,云南和东南亚人口、经济发展很快。到明朝,云南、越南和中原王朝爆发战争。从那以后,贵州在中国的整体战略上就显得非常重要,就相当于汉唐时期的‘’河西走廊‘’。汉唐历界朝庭皆知:‘’失河西走廊,则西北方向尽失‘’!因为贵州是中原、华东到云南、缅甸、老挝等地的必经通道,又居高临下地遏制着从中原、华东经广西至越南、泰国等地的必经通道的最狭窄段。而且中国的其他地理天险均只适合短期的战略防御,运输困难且给养无法就地解决,不适合长期驻军(如秦岭、巫山等)。而贵州却有很好的水、土等耕作条件,人口也较多,既是一个巨大的天险又适合大量驻军作为前进基地。中原王朝控制贵州,即可威慑云南、广西和东南亚。而反之,贵州一旦被西南军阀控制,就会很麻烦。历史上吴山桂叛乱、蔡锷的护国运动,都是因为先控制了贵州,而形成了大气候。事实上,孙中山的两次‘’护法运动‘’失败,都与未能争取到云贵两省军阀的支持有直接关系。即便是北伐战争时期,如果贵州事先没有响应革命,广西革命军进入湖南就无法保障侧翼安全,还得先去攻占难啃的贵州,那就会严重影响北伐战争的进程。明朝时候,明军因为先占据了贵州而取得先机,战争直接进入云南和越南,结果是打败云南纳入管辖,越南接受册封向明朝称臣。如果反之,云南和越南联合起来先占据贵州后重兵布防,其后方又有巨大的人口和经济支撑,战线就极可能会长期胶作在广西、贵州、重庆一线,明朝同时还要和北边的蒙古势力作战,那么明期西南的历史就很可能要重写了!由于云南在唐朝灭亡后直到明朝建立,约 400 多年里,都不是中原王朝管辖,加上此时越南和东南亚人口、经济发展很快,力量快速崛起。明朝对这一片的安全和管理始终是个重大问题。因此,明朝决定把贵州这片专门建为一个省,目的就是中央政府要直接控制这个战略要地。贵州现在有两个县城地名,一个叫”镇远“,一个叫”镇宁“,都是明朝军队奔赴云南时的重要兵站,而留下的名称,贵州的各条交通线上带有‘’镇‘’字的地名比比皆是,大多来自明朝,意即‘’平定远方“。小一点的兵站就很多了,贵阳城郊著名的”青岩古镇”就是明朝军队的一个补给兵站。由于当地盛产黄豆,军队的长期大量采购还催生出了著名的‘’青岩豆腐‘’而流传至今
。贵州安顺至今还留有许多”屯堡”,都是明朝驻军留下,很多人还留有明朝时候华东汉人的语言、生活习惯和服装。他们就是当时明朝驻军的后代。这些驻军和屯堡,主要目的就是作为大军前出云南和越南等地的前进基地。而不是针对当地少数民族的。
抗日战争时候,日军占领桂林后,向北派兵占领了没重兵布防的贵州独山县城,但之后向北前进,虽没发现大军。却被这里的丛山峻岭所震慑。回到独山县城后,随即撤回了桂林,主动放弃了独山县城(独山县城位于贵州山区南部边沿、朝南的一个喇叭口上,此地随时会在遭到来自西、北、东三个方向的攻击,自己却无法进攻)。因为贵州的特殊地形和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为依托,在整个抗战期间,日军从未做过进占贵阳和从南面进攻重庆的战略计划。据传,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曾到贵阳视察时,到弘福寺上香祈福。日军得到情报,从占领区派出飞机去轰炸,却在贵州一望无际的丛山峻岭上空几乎迷路。好不容易找到了贵阳,却根本找不到黔灵山和宏福寺,于是派出飞机下降高度去寻找,但很快就回报:没有防空炮火。但山间气流极强,而且方向混乱、变化多端,飞机低空飞行将极易坠毁(那时候的日军战机是很小、很轻的,也没有导航)。无奈之下,日军飞机在高空毫无目标地扔下炸弹飞回去了。没造成大的破坏。之后,日军飞机从湖北或湖南起飞,宁愿高空飞越贵州去轰炸昆明,也不敢去轰炸贵阳了。这也是抗战期间,贵阳没遭受大规模轰炸,成为重要的、最安全的抗战基地的原因。
桂林失守后,白崇禧曾想光复家乡广西,调集了二十余万部队,准备收复桂林,连作战计划都已拟定。而蒋介石却突然命令白崇禧放弃。其实蒋介石早有运筹:谅他日军不敢进犯贵州!让它占着广西,还可拖住他几个师团。因贵州的防守坚固,日军战线被迫越拉越长,形不成进攻重点,成了到处都薄弱的”一字长蛇阵“,为此付出了惨痛大的代价。
日军在太平洋上节节败退,本土受到海上威胁,决定撤退在西南和华南的陆军保卫本土。由于日军已丧失制海权,日军计划居然是只撤退在广西的 10 万部队,绕开贵州,从贵州、广西、湖南的交界处的狭窄地带(桂林–永州),偷偷撤退到湖南,再撤退到湖北武汉上船,通过过长江到华东,然后再北撤。如果联同驻守缅甸、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 20 万部队,30 万大军将很难迅速通过那个狭窄地带,而在贵州东南部、南部、湘西这一带,有上百万中国军队,一旦出去,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日军放弃了驻守缅甸和越南的部队,让其自生自灭。当然,那些部队的结局没有悬念,最后十分的悲催!很多人再也没有回到日本!而驻广西日军的最终行动时还是被中国军队识破,在三省交界处遭到大军追击、堵截,日军死伤惨重,几乎被全歼。中国军队顺势收复了广西。事实上,如果日军不撤退,只要等日军丧失制海权,中国的大军就可以从贵州直扑广西(广西内地无险可守),把区区 10 万广西日军逼到越南或逼下海。那全部东南亚日军的陆路退路就会被彻底截断,也只有等死的份。这个策略也许才是蒋介石坚决占据贵州、却又不准白崇禧过早收复广西的原因,一步好棋!但可惜日本海上战局恶化太快,先决定撤退了。
顺便说下笔者的另一个观点:1944 年初,美军在太平洋已经开始进攻塞班岛、关岛,攻取后,美军就可以掌握西太平洋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截断日军的海上运输线。日本知道这个后果多严重,于 1944 年春开始长衡会战,目的是急于打通从华北到广西、广东、并连接越南和东南亚的“大陆交通线”,准备从东南亚撤军。而这一交通线在贵州东南面、在南岭和雪峰山脉之间,只有一个缺口可以供大军通过。而蒋介石在长衡会战中一开始就想保存实力投入不多,战斗的关键时候又下令撤退,放弃了长沙、衡阳和湘中大片土地,为此饱受历史学家诟病。但之后蒋介石把把大量部队布置在湘西和黔东南,象一把尖刀,同时威胁着贵州东南面的这个咽喉缺口(全州、兴安)、南面的桂林、柳州和南宁。这也许可以说明蒋当时就已经看清日军狂攻长沙的真实目的是要收缩东南亚兵力的大战略,即便日军占据长沙和湘中平原,也不敢向湘西方向进攻进入贵州,对西南大后方和重庆不会构成威胁。而且长衡会战中广西日军按兵不动,没有乘机从后方夹攻中国军队的企图,仍据守广西当然是为接应东南亚的日军撤退。所以蒋决定放弃长沙那一片,正是要撤兵去扼制南面那个日军交通线上的最薄弱环节,准备截断日军。决不能让南洋那一大片的日军通过广西撤回到中国来,那中国抗战损失会很更巨大,胜利的日子会更远(当然,那时谁也不知道美军在搞原子弹,会用原子弹结束战争。而当时在东南亚、南洋各岛国上日军尚有总计约 50 万部队可以通过越南回撤)。应坚决将其困死在东南亚。所以,笔者认为长衡会战中,不与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在湘中平原厮杀,避免消耗,回兵布防南面是完全正确的。最后的事实也说明,蒋的这一重点布置,加上美军进展顺利,最后直接逼迫日军广西军由撤退变成了‘’偷渡‘’,并放弃了东南亚的部队。而后来围堵广西日军撤退的战役也正是在有中国军队重兵布防的三省交界处(广西东北角)打响,并取得全胜,轻松收复广西。为国家民族利益计,学术界应给蒋的长衡战役“逃跑”的罪名平反。
也许是日军驻湖南、广西的数十万部队,为与贵州对峙数年,却从未进入较量下而耿耿于怀。在 1945 年 4 月,日军已全面开始溃败的时候,驻湖南日军组织约 8 万人发动了湘西会战,进攻湘西雪峰山(这里是和贵州连成一片的喀斯特地形区)。其实在战略上,这一仗即便打赢对日军结局也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可以理解为日军失败之前的“泄愤”!中国军队投入约 18 万人,以地形为依托,节节抵抗,诱敌深入,分割包围,各个击破。这一战役不仅以日军彻底失败告终,日军还创下抗战期间和中国军队战斗伤亡的比例之最,日军伤亡近 2 万多人,而中国军队伤亡只有日军的一半。日军之后再没有大的进攻战役直到投降。通过这一战役,日军终于相信了如果进攻贵州一定是场噩梦。所谓行军,其实是不断的爬山、下山、再过沟道、河流,再爬山……所谓推进,其实是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去攻击,一个沟壑、又一个沟壑地攻击再爬过去。推进 10 公里,也许要攻击数十个大小山头、数条沟壑。所谓战斗,是只听见枪声和身边人倒下、却看不到敌人,只能寻着枪声疯狂射击。所谓占领,是好不容易攻上山去,人影都没有了,还不敢去追击。(到处是溶洞、山间小路,断崖、当地人可以利用来运动,但你日军却不知道是不是死路)。日军每每攻下视线内的最高峰都以为苦难终于结束了,可登上山顶抬眼一望前方,又是一片沟壑和山峰等着自己去奋斗!没有多少人能承受这种精神折磨(要知道贵州可不是象美军打得最惨烈的硫磺岛,毕竞那只是个小岛。贵州可是十七万平方公里几乎一样的复杂地形!)……经过湘西战役,估计能活着回去的日军,也才对一直没进犯贵州而“心安理得了”!
从几部关于湘西剿匪的电视剧,你就可以看出再精锐的部队,在这种喀斯特山区与熟悉地形的一方打游击战简直是场灾难。而当时解放军是依靠当地群众才取得胜利的。如果是日军进犯贵州,那贵州几百万少数民族和军队会同仇敌忾开展大规模游击战争,那么”贵州之战“一定是日军战后最不愿想起的噩梦。
贵州就像一颗巨大的钉子钉在大西南的东南部。易守难攻,却又适合隐蔽驻军。为中国赢得抗战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蒋介石把贵州这把地理尖力,巧妙地运用到了极致
。
红军长征时,毛主席带领中央红军,巧妙地利用了贵州的复杂地形。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彻底甩掉薛岳的十万中央军的追击。还有更神奇的事情,贺龙率领二、六军团本试图和中央红军会合,但一直被国军追击,而无法实现。到达贵州乌蒙山区时,贺龙毅然将一万部队带进乌山区,国军四万大军尾随进入山区。此时,乌蒙山区正值雨季,绵绵细雨始终不停,道路泥泞不堪,无论军官如何催促,部队就是追不上红军。最讽刺是:红军绕了一个多月后,安然无恙地、竟然从进山的地方走了出来,却把国民党军四万大军扔在茫茫乌蒙山区的山间小路上、苦苦挣扎!又过了 10 几天,他们才从乌蒙山区走出来。而红二、六军团早于不见踪影。大步向云南进军了。
真是天佑中华,抗战时日军对以重庆为核心的西南抗战大后方,完全是束手无措。不能不说,蒋介石国民政府选择重庆作为战时首都,经营大西南长期抗战,正是考虑了重庆南面有贵州这个天然屏障来保护安全,日军无法撼动。笔者认为:蒋的这个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非常成功的!也许正因为蒋介石曾亲赴贵阳指挥追击红军,却在贵州吃过大亏而得到的启示!这真叫“实践出真知”!而两大红军长征,都是在贵州彻底摆脱了追兵,轻松北上了。更重要的是:红军的重生是在贵州召开的遵义会议之后,毛主席也正是在贵州重新开始领导党和红军,领导中国革命的。也许是上天的安排,贵州就是这样一个平时默默无闻,却总在关键时候为华夏民族发挥巨大作用的地方。
(需要说明的是:云贵高原东部的喀斯特山区绝大部分地属于贵州,与贵州相邻的省也有一部分,和贵州是连城一片的同样地形,在军事战略上是不可能分开的,都是国家对这片喀斯特山区地形的军事、战略运用。用行政地界去推敲一些战斗到底属不属于贵州地界是没有意义的。)
欢迎参与留言讨论,民间的各种传说、依据、观点均可。只谈历史,不谈现在!谢谢!
【2】、来自网友【蓝风破晓】的最佳回答:
很多人都说贵州不是军事要地,但是,在抗日战争中,如果没有贵州横在前面,重庆可能就被日军攻破了。
如果重庆被攻破,国民政府可能会继续西迁,甚至灭亡,细思极恐!
一、贵州在过去的重要军事意义
说起贵州,很多人有这样的印象,一是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二是能想到这么两个词:贫穷,山多。
其实,贵州在抗战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意义。
1、位置
我们先看看贵州的位置,既不临海,也不靠边,是个内陆城市,周边有这么几个省市: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广西、云南。
如果,没有抗日战争,贵州的重要性并不明显,但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因为国民政府迁到了重庆,就此,贵州成了重庆的南大门,贵州不保,重庆难存。
贵州山多,是个易守难攻的省,如果日本人胆敢深入,很有可能会折戟贵州。
曾经,日本有一支部队,约有 4000 人孤军深入贵州,而且也攻克了贵州东南边靠近广西的四个县,但最终,在国军 29 军 19 师的狙击下,撤退了。
一切说明,有贵州这么一个省,对陪都重庆有着极其重要的军事意义,至少不用太过担心日军从贵州攻入。
那么,如果不是抗日战争,贵州的位置还重要吗?
也算重要,因为,贵州是六个重要省市的中间部分,谁如果忽略这个地方,谁就是犯了夜盲症。
2、重要的交通线枢纽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往南,有两条重要的交通线,一是往华南的,去广东、广西,到出海口;二是往西南,过了边境去往东南亚的缅甸。很巧,贵州是必经之地。
不过贵州行不行?也行,距离大大增长,运输成本大大增加。
说贵州是国民政府生命线的毕经之地,其实不算过分的。
3、贵州是战时的大后方
贵州因为山多,侵略者攻击不易,而且,又有靠谱的大交通线,因此,是非常适合的后方生产基地。
在抗战前,贵州有大型生产型企业 55 家,抗战后统计,高达 154 家。
稳定的区域,受到很少的战争干扰,适合进行战时物资的生产,用“重庆的后勤工厂”来形容抗战时期的贵州,毫不过分。
重要的是,贵州省的资源算是充裕的,煤炭储量在全国第五,江南第一,生产量也在前五;淡水资源全国前五,这样的条件,在战时,重要性不言而喻。
4、贵州是重要的兵源基地
在抗日战争 8 年中,贵州出征将士总人数达 639634 人,这个数字比起四川、河南、山东等大省不算是高的的,但是,出征人数占本省总人数的比例,贵州绝对再前三位。
那些为过捐躯的贵州男儿,值得所有人尊重,虽然地方不富裕,虽然地处西南,但保家卫国的精神,让我们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一个贡献了六十多万士兵的省份,其重要性完全不可忽视。
总而言之,抗战时期,贵州绝对算得上是重要的军事要地,作为重庆的南大门,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作为重要的大后方生产基地,作为兵源大省,贵州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完全不可忽视。
二、贵州在如今的另一番意义
现在不是战争时期,但,贵州的重要性,依然不可忽视。
1、大数据中心
如果留意新闻,很多人都可以看见,经济不发达,而且山多的贵州却成为了各个企业的大数据中心,华为、腾讯、阿里等纷纷进驻贵州,这是为何?
因为贵州有着重要的特点,让这些高科技企业心向往之。
一是高海拔,低气温。
海拔高了,风就会大一些;常年平均气温才 22-25 度,哪怕是最高气温,也很少超过 35 度的。
高海拔,低气温,让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冷却变得容易,冷却成本变低。
二是淡水多,电价低。
前面说过,贵州全省的水资源全国排到了前五,发电量目前也是西南前三,而且水电较为发达,这就使得电价不高,这对企业运营非常有利,这样的地方,哪个高科技企业会忽视?
三是贵州大部分区域是“非地震带”。
大数据中心,一是要顾及成本,二是要稳定,三是要容易冷却,因此,地震频繁的省市绝对不是要选择的地方。
而贵州,恰好没有这样那样的地震,大部分区域都是在非地震带,这让大家不约而同选择了贵州。
一句话,贵州虽然在现在不是重要的军事要地,但它是重要的大数据中心,这个意义就太深远了。
2、天眼所在地
何谓天眼?就是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利用它可以发现脉冲外星,推动航空航天发展。
500 米的天眼,世界上只有两个,一个在美国,一个在中国的贵州。
关于建立自己的天眼,计划是 1993 年就提出了,2005 年立项审批,然后筛选地点,开始施工,到 2016 年完工,整个用了 23 年时间。
关于天眼地点的筛选,刚开始,全国有 900 多个地点可选择,第一次筛选下去,剩了 700 多个;第二次筛选后,剩了 82 个;第三次筛选后,剩了 4 个;第四次筛选后,只剩下贵州的地点了。
目前,天眼所在地在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是典型的山地喀斯特地貌,周边全是山,中间一洼地。
选择这里,一是处于非地震带,二是因为特殊的地貌,三是处于寂静之地。
从天眼运行到现在,已经发现了 240 多颗脉冲外星了,这效率非常惊人,毕竟,从 1967 年开始,历经 50 多年,也就发现了 2700 多颗。
中国贵州天眼的存在,不仅对于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世界,也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回到开头,贵州,在抗战时期,绝对算是军事要地,因为它是重庆的南大门,它是重要的交通线枢纽所在地,它是重要的军事物资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兵源提供地。
而在如今,贵州成为了重要的大数据中心所在地,也是天眼所在地,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