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全球大部分文字都被字母化,为何中国可以成功的保住独创的汉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6 13:48:33 2次浏览

关于问题全球大部分文字都被字母化,为何中国可以成功的保住独创的汉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阅微书法日讲】的最佳回答:

1995 年,马云第一次在西雅图教师朋友家接触到电脑和互联网,他输入了 beer,有美国的,有日本的,有德国的,但是没有中国的东西。

马云好奇敲了个 China beer(中国啤酒),没有,马云又敲了一个 China,还是没有,显示 no data。(没有数据)

当时的马云,第一次接触电脑,还害怕触摸电脑的键盘,担心这个东西太贵,如果弄坏了,赔不起。

马云的经历,也恰恰说明了直到 1995 年,中国人对于家用电脑,有多么陌生。

我们再看美国。

苹果二代个人电脑

1977 年,美国苹果公司生产了 APPLE II(苹果二代)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面向家庭普通用户使用的电脑,4KB 内存的电脑,售价 1298 美元,美国中产家庭都能负担得起。

更重要的是,这款苹果二代电脑,和 1975 年世界首款家庭电脑 MITS Altair 8800,还有 1976 年的苹果一代不同,APPLE II(苹果二代)的操作没有技术门槛,即使你不是工程师或技术控,也可以轻松操作。

于是 APPLE II(苹果二代)迅速风靡美国,开启了世界个人电脑的时代。

美国家庭个人电脑拥有比例,从 1989 年的 15%,上升到了 2000 年的 51%,美国的高科技股在 90 年代也空前繁荣,在全球范围内,美国率先进入了伟大的“信息时代”。

也就在 APPLE II 诞生的同一年 10 月,一个名叫王永民的南阳人,离开了他十年动乱中,呆了八年的大三线(四川永川某研究所),带着岁月蹉跎,一事无成的感伤,回到了家乡河南南阳。

离开时四川时,这位时年三十岁,毕业于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大龄男青年填了一首词:

“无才西蜀图相仕,有志南阳学躬耕。”

他去了当时效益很好的南阳防爆电机厂报到,但是人家不要他,拒绝的理由是:我们的电机都有线,我们不需要无线电。

后来辗转,他去了南阳县地区科委,当技术员。

1978 年,他在科委第一次见到了一台日本人生产的汉字照排植字机。

日本生产的汉字照排植字机 MC-6

这个照排植字机,就是用字盘来代替铸造铅字,直接机械化排版印刷,省去了铸造铅字和铅字排版的复杂工序。

当时,中国的出版业还相当原始,以报纸为例,还停留在铸字和铅字排版的时代。报纸一天只能出四个版面,多了就排不出来:

早晨,铸字工人开始将铅、锡等材料溶解铸字,(四版)通常每天需要的字数在 4 万左右;

白天,记者写稿后,编辑对稿件的字号进行标记,发往排字车间;晚上,拣字工人再根据编好的稿子从上午准备好的铸字中拣出码好,交由出版员排版;

编辑、校对人员看完小样后,还得将错字挑出来,再找出正确的字填上,然后再印刷。

如果遇到临时改版,前面所做的一切,都要重来。

如此的工序,和一千年前的毕昇差别不大,如果说有什么进步,大概是把毕昇的胶泥活字或木活字,换成了铅字,如此而已。

这个日本机器,解决的正是当时汉字在信息时代,如何输入(打字)和如何输出(排版)的问题。

80 年代初,有不少人把中国计算机业和印刷业的落后,归罪于了汉字。

以日文为例,由于假名匹配罗马字文,打字输入很方便。以“日本”为例,打出 nihonn,方便搞定。但是汉字如果用罗马字拼音,重码率太高。

一时间,国内外“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声称如果中国不放弃使用方块儿汉字,将无法进入信息时代。

这种呼声当时很难驳倒,因为汉字在计算机时代早期,确实无法解决快速输入和快速输出的问题。

正是这两个问题,让汉字在 80 年代遭遇了又一次严重危机。

当时南阳川光厂为这台日本机器研制了一个汉字输入键盘,检字非常麻烦。

王永民提了一个问题,与当时的川光厂总工发生了意见分歧:

“谁能记住 24 个幻灯片每个胶片上究竟放的是哪 273 个字,你的姓又在 24 个幻灯片中的哪个胶片上?”

这个提问激怒了总工:“王永民给我当徒弟,还得再学三年!”

于是王永民立下军令状,开始自己着手研制汉字输入法,时间是 1978 年。

提到汉字的输入法,林语堂先生是必须要提及的人。

他早在 30 年代,就开始构思中文打字机的设计,1946 年正式开始研制,1947 年,林语堂研制的“明快打字机”正式发布。

林语堂的打字机使用了他创制的“上下形检字法”,开创了中文输入法的先河。

其原理和后来王永民的五笔字根,思路相似,即将汉字拆解成若干字根,通过键盘输入字根的组合,来实现汉字的输入。

在打字机一统天下的机械时代,只要解决了汉字输入法的难题,机械设计并不难,即将不同的字根刻在机械滚筒上,通过不同滚筒的组合,最终打出一个汉字。

“这架打字机高 9 英寸、宽 14 英寸、深 18 英寸,备字 7000 个。每字只打三键。字模是铸在六根有六面的滚轴上。

以六十四键取代了庞大的字盘,每个字只按三键,每分钟可打 50 个字,不需要经过复杂训练,任何人在获得指导后都可以进行操作。在汉字世界里,林语堂发明的这台打字机是一项革命性的创举。”(引自知乎东东枪)

这个就是明快打字机布满字根的滚筒,相当于字盘。

不过麻烦的是,上下形检字法,说到底是一套检字系统,重码率不低,需要打字员通过打字机上的一个放大镜,人工检索选字。

操作放法如图:

A:分别打出汉字的第一个部首和最后一个部首所在键位;

B:通过打字机上安置的放大镜框选择滚筒上的汉字;

C:输入与该汉字匹配的阿拉伯数字键位,打字机输出成功。

排满部首的键盘,有点五笔打字的感觉。从上下形检字法原理和 64 键位来看,我们明显可以看到 30 年代,汉字改革运动中“假名系”的影子。

可惜林语堂的打字机因为造价高和国内战乱,最终没有投入市场。他的输入法后来被台湾神通电脑公司买走,改名“简易输入法”,获得了应用。

但是王永民,面临的挑战显然不是输入法有无的问题,而是要发明一种新的输入法,解决现存汉字输入法重码率高、键位多的难题。

林语堂先生的 64 键位和每分钟 50 字的速度,显然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

而重码率太高,是当时所有中文输入法面临的最大挑战。

试看《国家标准 GB18030 大字符集》的 27533 个汉字中,读 Li 音的字有 246 个。

如果靠拼音输入法去选,你会不会直接放弃?(王永民当年反对的照排机输入法,就是从上百个字库里选字。)

王永民从编纂词典的郑易里先生那里借鉴了新的汉字编码方案。

郑易里,郑码发明人,《英华大字典》编纂者

通过五年的艰苦研究,提炼出了独创的字根编码,1983 年 8 月,最终把汉字从 188 键的编码,压缩到了最后五笔字型第一版的 25 键编码方案。

25 键的方案意味着,汉字输入法能够直接使用世界上通行的 Qwerty 键盘,而不必要研制特制的中文键盘。

1984 年,在联合国的演示中,五笔字型打字法创下了一分钟打 120 多字的记录。(后来最高官方记录是 293 字/分钟)

五笔字型(王码)的原理简单来讲,是将汉字的字形凝练成有限的字根,将字根排布到键盘的指定键位,通过简单的键位组合来打出汉字。

在五笔字型还没有获得推广的 1984 年,《参考消息》曾有这样的记载:

“法新社洛杉矶 8 月 5 日电,新华社派了 22 名记者,4 名摄影记者和 4 名技术人员在奥运会采访和工作。在全世界报道奥运会的 7000 名记者中,只有中国人用手写他们的报道。”

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中国人还没有一台装有中文快速输入法的电脑,打字速度还不如手写快。

所以当时五笔的发明,一举解决了中国汉字快速输入法的难题,新华社将五笔字型誉为中国文化史上 “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 的重大发明,王永民也被称为“当代毕昇”。

从 90 年代到 2000 年初,很长的一段时期,对于许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人来说,学电脑的第一步,就是学五笔。

【2】、来自网友【静流如歌 3888】的最佳回答:

感谢邀请:

全球大部分文字被字母化,为何中国可以成功保住汉字?

这只能说:汉字没有被同化,上天佑护大中华

每一种文字都带着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的遗传密码,文字是一个民族从远古到至今的智慧积淀和文化传承。文字消失了,马就会变成了骡子。

这并非危言耸听,人类从远古走到中国到夏朝之前,就仿佛个体的人类从蒙昧的婴儿期,成长到了儿童期,逐渐有了自己的记忆、思想、和生存的经验,散落在地球各个地方的优秀民族,都从结绳记事逐渐有了自己的文字,不管是象形字,还是契型字,还是点画符号文字,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诞生。

文字的产生,对于任何一个优秀民族都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情,所以,在华夏民族的神话里,仓颉造字,上天雨粟,鬼神夜哭。连造物主都激动的打完雷不下雨了,直接给人们下小米熬粥喝。

而从夏朝之后又不知过了几百几千年,华夏民族和世界各民族一样经过智慧的积淀,各种文明都发展成为少年期,大约是在华夏到春秋战国时期,整个地球经历了第一次知识大爆炸,在这个时期西方文明出现了亚里士多德,拉丁语世界出现了默罕默德,东方出现了老子、孔子以及南亚到印度出现了释迦牟尼以及深藏在森林深处不太与外人接触到玛雅人,都有了自己到文明。

再过几千几百年耶稣教出来排除异己,于是西方的许多弱小民族,怀着对“神”的敬畏和恐惧,许多优秀的文明如古埃及,

古罗马都逐渐在青年期早早的夭折了,就连南亚的神功大成的佛,也随着古梵语的消失,而整个民族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了。现在的印度很少有人信奉佛教,到是华夏与日本这些以汉字为传承的民族,因为唐朝的玄奘法师等人翻译了大量到古梵语文献,印度家的院子里种的一颗葫芦,到是在华夏的凉棚上,结满了果实累累的丝瓜。

一个民族的文字,承担着这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和民族特性。假如你把初生的婴儿扔到伦敦去长大,那么他的思想行为必定是英国式的,假如你把他扔到非洲去长大,那么,他的思想行为也一定是非洲式的。而文字消失了的民族,它的民族传承也将荡然无存。

华夏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代的古民族,原因就是自古至今,文字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根本上断绝,多灾多难的大汉民族,尽管在历史上被各种外来民族所征服,但文字在,灵魂就在,只不过夺舍了一个又一个的躯壳。

元朝的成吉思汗带着他的蒙古文字来了,但他的文字里承载着太多的是“马尾巴的功能”,而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精神境界面前简直就是一个粗鲁的白痴。

清朝的努尔哈赤带着他的满文来了,但他的文字里的传承,无非是乌苏里江的蝌蚪和长白山里的人参有几根须子。从这种蹩脚文字里,怎么能体会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呢?

几百年又几百年,汉民族在这些瘪三式的英雄们的蹂躏下,逐渐被西方民族的文明发展甩下了几条街,一至到了近代,忧国忧民的鲁迅先生们,挖空心思的思考挽救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时,怀疑是不是汉字阻碍了汉民族文明的发展?

直到当代新中国的建立,汉字还给了全体中国人民,此后,仁人志士们依旧怀疑汉字阻碍了科学的昌明,先后两次对汉字进行简化,但依旧让中国人民在信息时代面前,面对电脑键盘束手无策。

直到一个平民式的民族英雄王永民发明了王码的五笔字型输入法,这才将汉字背了几百年的锅给甩掉了。

如果将来的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的巅峰,请记住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发明家:王永民!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