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历史上著名的馊主意有哪些?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诗云历史】的最佳回答:
这种事例太多了。我就随便讲几个吧。
1,烽火戏诸侯
周朝的天子周幽王,获得了一个美人褒姒。这个褒姒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冷美人,也就是模特走台步的那种表情,不笑。
自古美人哪有不爱笑的?除非是三种情况,一种是强扭的瓜不甜;第二种是这女人牙不好看,不爱张嘴;第三种是白发君王红颜女,年龄不搭。
这个褒姒和周幽王,属于第一种情况居多。因为褒姒是褒国的女子,生得非常好看。周幽王有一次攻打褒国,褒国战败,于是献出褒姒请降。
周幽王爱江山更爱美人,得到褒姒后非常上心。褒姒不爱笑,周幽王就千方百计逗她开心。甚至下令,让臣子们献计,博褒姒一笑者,重赏!
周幽王为了国都安全,设立了烽火台,和诸侯约定,如果外敌入侵,烽火台点火为号。于是有臣子献计如此如此。周幽王就携带褒姒登上城楼,然后下令让烽火台点火。
诸侯们眼见烽火起,急哄哄带领军队前来保护周幽王,结果到来却没有发现敌人。褒姒见到诸侯兵马乱纷纷生气的样子,不禁开口哈哈大笑。相信那一刻,周幽王看呆了,心满意足。
于是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一笑,经常玩这种点烽火游戏。
诸侯们刚开始还兴兵前来,后来,就不来了。废话,拿我们这些诸侯王当猴子耍啊?!
等到后来敌人真的来犯,周幽王点燃烽火,却没有一个诸侯王前来救驾。于是周幽王就这么死掉了。
烽火戏诸侯,你说这个主意馊不馊?
2,郑国渠
战国时期,秦国国力强盛,屡次取得对邻国的胜利。和秦国接壤的韩国,国土很小,非常害怕被秦国吞并。
于是有人给韩王出了个主意,派出水工郑国(这个人名字叫做郑国)去给秦国修渠,而且修一条工程规模非常大的水渠,以此来耗费秦国国力,让秦国无力向东。
郑国初入秦国的时候,秦国不知是计,欣然接受了郑国的修渠方案,派出大批人力物力,开始修建这一巨型工程,连通泾河和洛水,长达三百多里。
工程修了几年后,计策败露,秦国知道上了韩王的当,想杀掉郑国泄愤。
郑国对秦王说,这虽然是让秦国疲惫的计策,让韩国多几年寿命,但是过几年渠修好之后,对于秦国的利益那可是永久的啊,何止千年万年!
所以秦王就没有杀郑国,反而让他继续主持修渠。
这个渠一修就修了十年。等到修成之后,果然让秦国的关中地区粮食高产稳产,从此秦国成为战国第一强国,为以后平定天下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秦国表面上吃亏,实际上捡了个大便宜。秦王感谢郑国修渠之功,乐呵呵的把这个渠命名为郑国渠,沿用至今。
今日郑国渠
对于韩王来说,这个主意纯粹是个馊主意,秦国壮大起来后,不但把韩国吞了,把其余五国也给灭了,这是当年谁也没料到的结局。
3,纸上谈兵
赵国的年轻将领赵括,父亲是赵国名将马服军赵奢。赵括从小就喜欢军事,说起军事谋略头头是道,似乎很有道理。
于是赵括就有了一大批粉丝,他们都认为赵括是个了不起的将才。
后来秦国和赵国在上党地区发生战争,上党也就是如今的山西省长治市这个地方。赵军主将是老将廉颇,主张坚守不出,利用坚守来消耗敌人的后勤资源,直到对方力竭退兵。
廉颇一守就是三年,秦国已经吃不消了。于是秦国使用间谍,给赵王吹风,说廉颇水平不够,如果派赵括为主将,一定能取得胜利。
赵王中了计,就免掉了廉颇,派赵括接替主将。
赵括一改廉颇主守的策略,主动攻击秦军。结果赵国四十万大军被秦军包围,绝粮,最后无奈投降了秦军。
秦国早被消耗得快没粮食了,怎么养这 40 万大军?于是秦国主将白起下令,把这 40 万赵军全部坑杀。
你说,赵王换掉廉颇,换上赵括,是不是个馊主意?
4,刘裕北伐长安撤兵虎头蛇尾。
宋武帝刘裕很有军事才能,曾经发动北伐,占领了关中,收复了洛阳和长安。在南北朝时期,这可是了不起的功劳。
占领长安之后不久,南方传来消息,刘裕的心腹,为他镇守大本营的刘穆之忽然病逝。刘裕闻讯,感到后方空虚,于是返回建康(今南京),留下十二岁的儿子刘义真为首镇守长安,给他派了几员大将。
这几名将军中,有南方派的将领沈田子,也有北方派的将领王镇恶。这两个人平时就不对付,只能听从刘裕的命令。如今刘裕南归,只留下十二岁的刘义真为首,刘义真又无威望又无才,能统御这两个人?
果然,刘裕南归后不久,长安军中生变,沈田子假借刘裕的命令,诛杀了王镇恶。然后军心不稳,局势崩溃,关中得而复失。北伐战果,又让出去一大半。可见,刘裕打仗很行,统御部下量才使用却有不足之处。
如果刘裕当初动一点脑子换一个思路,是不是就能避免这样的结局?可见,当初留十二岁的儿子镇守长安,也是个馊主意。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2】、来自网友【度度狼 gg】的最佳回答:
1938 年 10 月底的一天,武汉保卫战已经彻底失利,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乘车撤往长沙,结果半路上汽车抛锚了,也不知道日本人的追兵到了哪里,白氏和随从们急得团团转。恰在此时,兼任军委会政治部副主任的周公路经此地,遂邀请白崇禧上车同行,桂系老二犹豫了好一阵,最终还是接受了好意,尽管跟周公同车在他看来有些尴尬,那也总比叫日军先头部队给俘虏了强。
(抗战时期的周公)
两位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聊了很久,其中也聊到了红军和桂军之间最激烈的湘江战役,白崇禧忽然冒出来了一句:“你们未到广西,我很感激”!周公笑着说:“你们广西的做法,像民众组织,苦干穷干精神,都是我们同意的,所以我们用不着进去”。这当然都是客套话,红军确实没有深入广西的计划,但必须路过桂境,而桂军对红军的损害也是不小,两军最终没有拼个鱼死网破的原因,其实还要感谢老蒋所谓“一石三鸟”的馊主意。
在德国军事顾问团严谨的筹谋下,国民党军队的历次作战计划,很少有像“湘江追堵计划”这样的周密完备,但也很少有作战计划像这次计划一样,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在左右幕僚和自诩精明的算计下,老蒋在湘江战役之前就打定了主意:利用粤军、湘军和桂军逐次消耗红军的兵力,达到两败俱伤的目的,而中央军在战役前期只作壁上观,最后才出来收拾残局,如此既削弱了地方杂牌、又重创了红军、还能保存自己嫡系部队的实力。
(抗战时期的白崇禧)
正是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老蒋当面交代薛岳:“此次中央军西进,一面剿 fei,一面结束军阀割据”,所以担任主要追击任务的薛岳所部中央军,始终用一种不紧不慢、不远不近的方式,小心翼翼地尾随在红军的后面,经常保持两天左右的行程距离。从反蒋到投蒋的薛岳,比较深刻地领会了老蒋的意图:耐心地等待红军跟粤军、湘军和桂军死拼,然后再坐收渔人之利,其所部近 10 万大军,却经常被担任后卫的红五军团 1 万余人所阻,慢腾腾稳当当,绝不冒进。
可问题是,陈济棠、何键和白崇禧都不是傻子,甚至得算是久经磨砺的老油条,先是陈济棠让开粤北道路,后是何键一心送红军出湘,所以在湘江战役爆发时,湘军主力只置于湘江的湖南段,并不肯与桂军联成一条紧密的防线。而白崇禧也打定主意,桂军主力只扼守湘江的广西段,并且一俟红军主力抵达江边,则迅速后撤让出通道。只是因为红军“搬家式撤退”的行动迟缓,以及老蒋对湘桂军阀的严令,湘军桂军不得不重新向全州地区集结,才意外爆发了“湘江血战”。
湘江战役过程不再赘述,本文重点介绍此战之后的情况,红军渡过湘江后其实并没有完全摆脱危机,兵力也从长征出发时的 86000 余人下降到 30000 余人,人困马乏并且伤员众多,一路进入到桂东的西延山脉。就在红军主力还在龙胜以东时,桂军第 7 军第 24 师覃联芳所部,已经凭借位置靠前和道路熟悉,于 1934 年 11 月 27 日抢先占领龙胜。该师参谋覃琦按基本军事常识,建议第 24 师迅速前出袭占马堤北坳,截断红军入黔的唯一通道。
马堤地区是一处南北方向的狭长隘路,东西两侧均为险山峻岭,大部队几乎无法攀越,只能沿隘路迅速通过,如果桂军 24 师抢占北坳,完全可以利用天险截断红军的去路,而从南路赶来的夏威第 15 军,也正在逐步接近马堤地区。如果两路桂军完成对南坳、北坳的封锁,红军将完全被困在狭长隘路之间,其后果不堪设想,稍有军事常识都应该知道,这将成为绝地。
(薛岳)
然而第 24 师师长覃联芳断然否决了师部参谋的提案,他的讲话被完整地记录了下来:“白长官的作战计划是放开入黔去路,使红军迅速离开桂境,堵塞中央军入桂剿共之借口。依你的意见,纵能将红军围困于一时,岂能立即歼灭?倘逼其同我硬碰,造成鹤蚌相持,给中央军入桂之机,获渔人之利,这与总部的作战计划相违背,断不能行”!要说老蒋始终收拾不掉桂军呢,其高级将领对白崇禧意图的理解能力,那不是盖的。
因此桂军第 24 师没有采取任何积极的行动,而是以监视的态势,任由红军通过了马堤地区,直到红军大队离开后,覃师才出动截击了红军后卫部队 400 余人。别看覃师截击红军不卖力气,对付中央军那可是绝不手软,薛岳所属的周浑元纵队之万耀煌师,12 月 1 日从清水关进入桂境“追击”红军,突遭桂军第 24 师两面突袭,万耀煌急忙率部撤出关外,但是先头部队一个连还是被桂军包围缴械。
(万耀煌)
事后双方均称误会,桂军亦将所俘人枪送还,但是态度已经表达的明明白白,所以中央军再不敢通过桂境追击,万耀煌不得不绕个大弯从湖南的东安转道。所以在湘江战役之后,桂军虽然也给红军带来相当损害,但是从实质上说,并没有与红军主力进行决战,而是采取侧击、尾击的方式作战,一方面是逼迫红军离开广西境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付老蒋,白崇禧后来还拍什么《七千俘虏》的电影,也是这个目的,公开抗命肯定是愚蠢的。
中央军居然被桂军所阻,老蒋闻报大怒,电斥桂军破坏作战计划和攻击“友军”,而白崇禧毫不客气反唇相讥,给老蒋弄得一点脾气也没有,只好再电令桂军廖磊部向贵州方向迅速尾追(中央军人家不让过嘛)。而白崇禧则密电廖磊:效仿薛岳,与红军保持两日行程,于是廖磊的桂军跟在红五军团后面磨磨蹭蹭,并且当追至黔东南的独山、都匀一线时,桂军即全线停止前进。
(红军出发长征)
此时老蒋已飞往贵阳督师,发现桂军停止追击后,迭电廖磊须“日夜兼程衔尾穷追”,而廖磊不慌不忙地回电:“容请示白副总司令允许,才能前进”,老蒋仰天长叹:“这真是外国的军队了”。其实吧这完全是他咎由自取,既然你可以有包藏祸心“一举除三害”的馊主意,凭啥不允许地方军阀们两面三刀?
这叫作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生命,因为那 30000 英勇不屈的红军战士,正是他未来的掘墓人!
(注意龙胜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