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中国人建城墙,西方人建城堡?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5 16:12:48 3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建城墙,西方人建城堡?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一老沈一】的最佳回答:

为什么中国人建城墙,西方人建城堡?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国情不同。

先看中国。

城墙,是城的边界和屏障。城,或叫“城邑”、“城池”,是中国历史和文明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早在史前的新石器时代,一些部落为保护自己的居住地,已开始在聚落周围设置屏障。

但最开始,城的边界不是墙,而是沟。

仰韶时期的半坡遗址,距今 6000-6700 年,发现了居住区周围,挖有防御性壕沟。同属仰韶文化的姜寨遗址,亦发现聚落外部挖有壕沟。

距今 4300 年的陶寺遗址,已经发现有了城墙建筑。与之同期或稍晚的的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发现了两座 100 米 x100 米的方形城墙及环绕的城邑。

甲骨文中,释读了“郭”字。其含义,就是“城之边界”,即“城郭”。后来,“郭”字的含义转为“姓”;而城郭的含义,新造了“墉”字。最早的“城”字,也是甲骨文,发现于周原甲骨。

就是说,“城郭”、“城墙”的名称,在殷商,已经有了。“廓”,是从“郭”发展而来的,又是以后的事情。

考古证实,商代,曾存在不少规模较大的“城邑”。当然,周围有一圈作为屏障的城墙

比如,河南偃师商城遗址、郑州商城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都是如此。其城墙,都是夯土所建。

但到目前,安阳殷墟只发现有壕沟而未发现城墙。究其原因,一是,遗址范围太大,到现在,只发掘了很小一部分,或许还没发现;二是,殷墟是“大邑商”——都城,四方拱卫,或许商王觉得不必建墙也未可知。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事频仍,于是,掀开了中国早期大规模建城和修建“城墙”的序幕。

一方面,春秋时期,曲阜鲁城、洛阳东周王城、秦雍城等的城墙厚度,达到了 10 米左右。

战国时期,齐临淄、燕下都、楚纪南城的城墙,加厚到了 20 米左右。而且,夯层密实,并建有瓦质排水道。

另一方面,为防范西北游牧民族的入侵,一些诸侯国,开始修建长城。长城也是“城墙”,不过屏障的,是“国家”这个大“城”。

汉代,城墙的设计建设水平大幅提高。边城的城门之外,开始建曲尺形护门墙;城角,设计为 45°斜出墩台。

魏晋南北朝,内战不断,原来用于边城的城墙设计,逐渐向内地城邑的城墙扩散。东晋的统万城、北魏的洛阳金墉城,城墙均建有突出城外的墩台——“马面”。徐州城和邺城等,已在夯土城墙外包砌砖壁。

唐代“城墙”的设计,已经“标准化”和制度化。建城墙,一般要建有“羊马墙”、“转关桥”、“弩台”等城防设施。边城,一般要建“瓮城”。

宋代,外扰不断。所以,对城墙城防建设愈加重视。唐代用于边城的瓮城等设计,应用到了都城。南宋中期,创造出“万人敌”,就是“箭楼”的前身。南宋末年,火药已用于战事。为加强防御,城墙大多以砖石包砌,城门亦改为砖石券洞。

明初的时候,曾大力建造地方城邑。城墙大部分用砖石包砌。沿用数千年的夯土城墙,至此时基本为砖城代替。瓮城外,均建“箭楼”和“闸楼”。明中期,开始大修长城和设防卫所,现在所建的长城大都是明长城。

就“城墙”形态来说,战国时期的“周王城图”影响影响至深。

绝大部分“城墙”,呈方形或长方形。

比如,秦咸阳城、汉长安城、三国时期的建康城、北魏的洛阳城、唐长安城、辽上京城、金中都、元大都、明清时期的北京城等皆如此。

不过,也有一些特色变化。例如,在方形基础上建抹角、圆角,也有圆形及其他不规则形态。亦有一城分为多城建设,如洛阳旧城、西安旧城、兰州旧城等。另有些,建有“关城”,即在“城墙“的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外另建小城,如明清时期的西安城。

关于“城墙”的“结构”。墙体古代称墉,下宽上窄。城门楼,原用木质骨架支撑平顶或梯形顶的城门通道,顶上建木构城楼,各代城楼一至三层不同,南宋后期城门改用砖砌券洞。

“瓮城”,是围在城门外的小城,或圆或方,方的亦称“方城”。瓮城门侧开,便于从大城、瓮城上两个方向抵御攻打瓮城门之敌。明代为瓮城门增设闸门,称为“闸楼”。

“马面”,是向外突出的附城墩台,约 60 步建一座。 相邻两马面间可组织交叉射击网,对付接近或攀登城墙的敌人。

“敌楼、战棚、团楼“,是防守用的木构掩体。马面上的称“敌楼”;城墙上的称“战棚”;城角弧形墩台上的称“团楼”,构造其实相同。用材原为密排木柱,明代,改敌楼为砖砌结构。

“城墙”外,一般挖城壕,即护城河。一般阔 2 丈,深 1 丈,距城 30 步左右。壕上有桥。一端有轴可吊起的,称“钓桥”;中间有轴,撤去横销可翻转的,称“转关桥”。在桥头,或建半圆形城堡,称“月城”。

“羊马墙”,是城外沿城壕内岸所建小隔城,上筑女墙。羊马墙内屯兵,可与大城上的远射配合阻止敌人越壕攻城。

这就是中国“城墙”的大致情况。城邑之墙为城墙,边境之墙为边墙——也是国家的大城之墙。作用都是防御。

中国之所以“城墙”普遍,重要原因,是城邑绝大多数处于平原,不于平原也在地势较为平缓之处。因为,自春秋战国以来,即便是在分裂时期,每一国的体量和人口都相当可观。《说文》解“城”字曰:“城,以盛民也”。每座城邑,都有大量居民,这是欧洲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比不了的。要把这些民众像碗一样“盛在”城中,只能靠造城墙了。

再看西方。

所谓西方“城堡”,其实就是欧洲的“城堡”。

这种“城堡”,也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化。

“城堡”,有一个专用英语名称,叫“castle”。其主要的含义,指中世纪欧洲要塞,一般是国王或贵族领主领土内的住所。

这种城堡诞生的并不早,9 世纪起在欧洲西部迅速兴起。

法国 10 世纪城堡多建在山丘上,有壕沟环绕,山顶建一座领主居住的塔楼。后来,又在山脚构筑一道或多道内有一些空地的外墙或城郭——其实也有“城墙”。

11 世纪中期,此种被称为“山丘城郭”的私人城堡在欧洲西部盛行。

如前所说,欧洲城堡也有城墙,城墙的厚薄,视所在地点天然地形的防御性能而异。墙外也有一道或数道壕沟,城门外的壕沟上架吊桥。城门外,同样常有一外堡作为外围工事。城门门道,有可升降的闸门和枪眼。闸门一般由铁板包镶橡木制成。枪眼有两种,一种是门道顶上的开口,敌人通过门道时,可从此向敌人进攻;另一种开在城门和城墙的胸墙上的梁托之间,从此可向下面的敌人射击或掷物。

山脚下的城郭之外,一般有坚固的木栅,后改为石砌的围墙。

以 1020 年前后法国洛什城堡和 1130 年前后英格兰罗切斯特城堡为代表,后来的城堡,常常在构筑炮楼的同时,又建造起更为坚固的长方形塔楼。

城堡塔楼,是城堡的核心。一旦外围陷落,守军就退至塔楼。

塔楼中,差不多都有一口水井,还有私人住室、办公室及服务用房,并备有供长期固守的设施。通过塔楼,可以指挥外面作战,一般还有撤离的通道。

第三次十字军远征(1189-1192)以后新建的城堡,基本都选在陡峭的山顶上,背靠悬崖,前面设两三道防卫工事。生活区设施都建在内城院内。塔楼不再用作住所,而只是最后一道防线。此时的城堡,楼体较小,但更坚固。

15 至 16 世纪,火器迅速普及。1494 年,装配枪炮的法军,以惊人速度连续攻陷众多意大利城堡。

中世纪城堡时代至此结束。

从此,也开始了欧洲现代军事筑城技术的阶段。

遍布欧洲的新型堡垒的设计形式,是整个堡垒建筑在一座坚固的建筑物中,四周矮墙都有大炮防卫,枪炮架在阵地工事和凸角堡上。

需要特别说的,是西班牙“要塞”。这是 14-15 世纪西班牙人建造的一种城堡。

摩尔人曾长期占领西班牙,西班牙人为了复国,励精图治,所以,他们建的,既是要塞又是宏伟大厦。

要塞一般呈长方形,有易于防守的城墙与雄伟的角楼。要塞内有空旷的庭院,庭院四周建有小教堂、客厅、医院、花园等。现存要塞遗址主要在塞哥维亚(14 世纪);托莱多(14 世纪,16 世纪重修)等地,最著名的在塞维利亚市(其城建于 1364 年)。

随着 14 世纪世俗势力的兴起和封建庄园制度的衰落,产生了贵族阶层的竞敞而仍设防的私人住宅。

这是欧洲城堡的又一新阶段,叫“城堡式府邸”。

这种城堡,一般建于俯瞰溪谷的小山丘上,墙厚窗小,女儿墙常有防御用的雉堞。

建筑形式多仿效中世纪的城堡。如皮埃尔丰府邸(1390- 1400),高踞于石崖之上,院落周围有 8 座巨大的塔楼和带雉堞的高墙,院墙厚达 7 米,只有通过吊桥方能进入。

15 世纪,封建制度愈加衰落,乡间的豪华府邸更适应贵族的需要,但还保留着中世纪城堡的某些特征。例如尚博尔府邸还带有防御性的特点,建有长方形的围墙主体建筑被围在内,墙外有壕沟。内部城堡主楼,带有中世纪英国城堡的特色。四角,是圆锥顶的角塔。建筑采用壁柱,古典式的女儿墙和带老虎窗的陡坡屋顶。

17 世纪时,府邸建筑已不再需要设防。代之而兴的,是乡间别墅和庄园。

欧洲的城堡就是这样,原为国王和贵族的官邸加要塞;后来要塞的色彩更浓一些;再然后,就又向住宅转变了。

城堡一般很小,因为国家太小,而且经常是一家一户的。城堡基本建在山上。不是没有城墙,只是太短而且不显眼而已。

【2】、来自网友【柳州阿妹侃历史】的最佳回答:

古代西方人与古代中国人一个区别就在于,中国人喜欢建城墙,比较典型是万里长城。西方人喜欢建城堡,这些城堡处在深山密林之中,比较典型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的新天鹅城堡。造成中国人建城墙,西方人建城堡的原因在于这些:

一 历史文化决定

中国人自己建城墙,来源于中国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就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社会,权力是集权的性质。修建城墙,主要是保卫领土,也是为了防御外敌的入侵,防止小偷入侵或者保护家人。如古代安徽徽商的房屋都是很高,主要都还是因为男子在外经商,女子留在家,怕有强盗的入侵。另外,高高的城墙也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欧洲城堡除了在军事上防御的用途之外,还有控制地方与政治上扩张领土等用途需要,这也是欧洲中世纪政治体制的产物。在公元 1066-1400 年,欧洲的政治体制如同我国西周时候的分封制,也就是典型的家族部落的封建城堡形态。当时,欧洲贵族们为了争夺粮食、土地、牲畜、人口不断爆发各种战争,然后兴建许多城堡。战争的密集造成欧洲贵族修建城堡越来越多,越来越庞大。通过城堡,使贵族能够有效守卫自己的领土。欧洲贵族们的战争都是在自己城堡里进行的,由于城堡具有地势易守难攻的特点。贵族们可以在城堡中利用很少的人抵抗外面强大自己几十倍的敌人。所以,城堡在欧洲贵族预防敌人入侵这一方面,发挥很大的优势!

二 战争需要决定

中国由于是统一的国家,人口众多,打仗都是规模很大,非常强烈。西方中世纪的国家,都是城邦制的小国家,资源少,人口少,打仗规模也是非常少。修建一个城堡就能把少数人与资源都装进去了。中国人打仗就是大规模兵团作战的性质,小城堡很难装下众多人口与资源,修建城墙,抵御游牧民族入侵与保护人民。如万里长城和西安城墙,能装下几万或者换几十万平民。所以,西方的城堡,如同我国的村寨人口规模。我国的城墙,围起来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口的城市,这就是中西方历史文化上的区别。

三 建设主体不同

西方城堡都是贵族自己修建的。中世纪西方国家,土地都是属于贵族的,百姓就依附贵族生活。贵族可以有充分时间,用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修建属于自己的城堡,借此在战争中保护自己的家族。所以,城堡里应有尽有,房屋洗手间厨房仓库都齐全。打仗的时候,就是贵族待在城堡里面,一个人吃喝拉撒,不管外面百姓的死活。

中国古代是禁止百姓自己修筑城堡。由于古代中国都是大一统国家,一切权力归于皇帝。如果百姓修建城堡,就是造反的象征。百姓要修建,就是建私家园林。城墙的作用,就是保境安民,所以就只能修建连绵数十里、数千里的城墙,把成千上万的百姓保护起来。自然功能也没有城堡这么多,只发挥防御的作用。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