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高平陵之变中,曹爽如果没有选择投降,而是以皇帝号令天下勤王胜算有多大?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的最佳回答:
从单纯的纸面实力上说,曹爽如果采纳桓范的策略,拥天子反抗,局势尚有可为。不过,个人能力上的差距,注定了曹爽依然是要败的。
双方的的基本盘对比
合法性:曹爽占优。
曹爽手中的天子,是合法天子(而非曹爽废立)。曹爽是正宗的辅政大臣(先帝遗诏)。
与挟持天子的董卓不同,曹爽既是曹氏宗亲,又是先帝留下的辅政大臣,他和天子的合法性依然具有权威!
而司马懿手中的郭太后,她原本就与天子没有直接血缘关系,地位一直不太高。
因此,司马懿可以趁天子外出,以太后的名义控制禁军,
但在天子能够发布命令的情况下,太后之令显然合法性要弱一些。
直接军事力量:司马懿占优。
司马懿政变后,迅速派亲信高柔、王观控制了曹爽、曹羲等人掌控的禁军。而曹爽所能调集的,仅只有数千屯田兵。
因此,曹爽想直接打回洛阳不可能了,如果要对抗,只有去外地找支援。
需要强调的是:
曹魏的禁军不仅仅只是一支宿卫的力量,也是战略机动部队
,十分精锐。当年名震天下的虎豹骑、许褚虎卫都是这只禁军的班底。
因此,即便只以禁军之力,司马懿就已经非常强大了。
外围力量立场分析
当时外军的实力派,一共有以下几股。
1、东线,扬州都督区。
该区的实力派人物:王凌、毋丘检、诸葛诞、文钦等。
不必多说了,这些人都是淮南三叛的主角。
他们或者早已防备司马懿(老朋友王凌),或与曹爽、夏侯玄亲密。
显然这些人会站在曹爽一边。而且,很可能不会像后来淮南三叛时一样“分时段依次造反”,而是一起拥护。
2、北线,河北都督区。
该区此时的实力派人物是:镇北将军程喜、并州刺史孙礼。
镇北将军程喜的立场暂时判断不了。他似乎与两派都关系不太大。
但是,并州刺史孙礼是司马懿的绝对拥护者!
孙礼甚至曾对司马懿迟迟不“管一管曹爽”感到失望,要说干曹爽,他是双手支持的!
因此,该区的立场略微倾向于司马懿。
3、南线,荆州都督区。
该区的领导人是:王昶。
该区是
司马懿的绝对地盘。
前任都督司马懿,现任都督王昶,都是司马懿的人!
即使在曹爽掌权期间,司马懿依然可以指挥该方向的对吴战争。
高平陵之变后,王昶更是直接提出了改革的建议,看来,他对曹爽、夏侯玄的政治方针早已不满!
4
、西线,雍凉都督区。
该区的实力派人物是:夏侯玄、夏侯霸、郭淮。
该区的情况比较复杂。
该区的都督是夏侯玄(曹爽派),但此前司马懿在这里当了 12 年都督,司马懿之前,曹真(曹爽的父亲)又在这里管了 4 年。
但总的来说,该区的将领们与司马懿的关系略微密切一些。尤其是骆谷之战后,曹爽、夏侯玄等人在该区的威信大幅度下降。
在曹爽主动投降的前提下,夏侯玄与夏侯霸只能考虑“入朝还是逃走”,但是,曹爽不降,夺权战争全面展开的情况下,就难说了。
如果曹爽与司马懿公然对抗,该区的立场比较微妙,但略微倾向于曹爽。
毕竟:夏侯玄好歹是都督,上面又有天子诏书,郭淮们还不至于能翻天。
更重要的是,该区的经济凋敝,粮草依赖中原补给,而大司农印在曹爽手中!
从这些立场看,四大军区中,明显倾向于司马懿的一个(荆州),明显倾向于曹爽的一个(扬州),略微倾向于司马懿的一个(北线),略微倾向于曹爽的一个(雍凉)。
双方基本是平手。
但是,毕竟曹爽手中的天子诏书更有合法性,因此,总体局势对曹爽略微有利。
桓范的建议,可以给司马懿制造麻烦,但改不了大局
桓范给曹爽的建议是:带天子到许昌,发天下兵来讨伐司马懿。同时,以大司农印来调集天下粮草。
从“合法”的角度来看,桓范的建议,看到了点子。
兵马调动,粮草先行。
试想,如果行此策,所有持中立态度的后勤体系官员都只得听曹爽的安排了。而支持司马懿的军队,连粮草都得不到。
但是,权力斗争到了这样的地步,只有你死我活,哪还有什么合法不合法呢?
如果曹爽采纳桓范的举措,确实有可能在争取外军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但是,许昌距洛阳不远,司马懿怎么可能坐视曹爽、桓范慢条斯理地调集力量呢?
司马懿极可能像当年平定孟达一样,迅速发兵,闪电战解决问题,迎回天子。
因此,我认为:如果曹爽举兵反抗,在道义上将占据优势,在全国军事力量的争取上,也将取得优势。
但是,以司马懿与曹爽个人才能上的差异,曹爽没有机会翻盘。
无非,也就是让司马懿再麻烦一点罢了!
【2】、来自网友【笑傲江湖 149553812】的最佳回答:
公元 249 年,注定是三国历史上十分不平凡的一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真正执掌曹魏大权。而之前掌握 10 年大权的曹爽,却选择了束手就擒,而不是天下勤王,最后功败身死,让后来的人十分遗憾。
公元 249 年,三国已经进入后三国时代,曹魏经过长达近 30 年的休养生息,其综合国力远超吴蜀两国。这一年,蜀汉的诸葛亮已经去世了 15 年,后继乏人,自守有余而无进取之心,后主刘禅只愿安享偏安之福。东吴的孙权也行将就木,虽然君明臣强,但早已没了席卷天下之心。曹魏面临的外部环境是非常不错的,曹魏碾压吴蜀的时代才真正来临,人才辈出,钟会、邓艾、夏侯玄以及司马兄弟,皆是人中龙凤。而曹仁、曹洪、曹真、曹休、曹彰等战神级的人物早已去世,经过曹丕、曹叡两代清洗,曹魏宗室暗弱,给司马懿剪除了最大威胁。
高平陵政变后,摆在曹爽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投降,一条勤王。后来人反对曹爽投降,因为我们知道曹爽投降后的结果就是司马懿背信弃义、抄家灭族。当时的曹爽基本没有勤王的魄力,反而生出很大的侥幸心理,司马懿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不断派人去劝说投降。如果曹爽迁都许昌,公布司马懿造反,号召天下兵马起兵勤王;司马懿立即会公布曹爽造反,挟持天子,大逆不道。有没有人起兵勤王,答案是有,起兵勤王后,有没有曹爽啥事,答案是没有。一旦起兵勤王,各地诸侯会拥兵自立,坐镇长安的夏侯玄会出兵,坐镇寿春的王凌会出兵,李丰、张缉、毋丘俭、诸葛瞻等可能都会起兵。一旦中原大地烽烟四起,魏武帝曹操创下的基业会重回群雄割据时代,五胡乱华只会提前到来,行将就木的司马懿占不到便宜,至于司马师和司马昭,就看他们在群雄割据中能不能占据一席之地,如此,吴国会乘势北伐收复淮南或荆州北部,而蜀国姜维会出兵关中,后三国时代就变成了东汉末年。
为什么会天下大乱,因为司马懿和曹爽在政治上势均力敌,甚至曹爽更占优势。司马懿手里只有个太后,他不敢另立新帝,因为魏帝曹芳已经在位 10 年,是曹叡的合法继承人,有巨大的政治影响。这种格局跟司马家族执掌曹魏大权后,挟天子令诸侯平定淮南三叛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如果曹爽短时间在军事上打不过司马懿,而司马懿在短时间内没有足够兵权导致不敢离开洛阳老巢,结局只会群雄并起、天下重新大乱。
所以,曹爽若选择天下勤王之策,曹爽和司马懿都占不到便宜。如果曹爽像当年贾诩“文和乱武”一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和司马懿死磕到底、玉石俱焚,也不是不可以。至于司马懿和诸葛亮,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千古流芳为万人敬仰,而司马懿的曾孙晋惠帝一句“何不食肉糜”,导致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司马家族成了历史罪人,至今无法翻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