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您是如何理解“断、舍、离”的?您有无用而又不能割舍的物件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08:28:08 2次浏览

关于问题您是如何理解“断、舍、离”的?您有无用而又不能割舍的物件吗?一共有 1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秋根子】的最佳回答:

我认为“断、舍、离”是一种扬弃,反映了人的精神境界。

顾名思义,我觉得所谓的“断、舍、离”,即为“断绝、舍弃、离开”。而其对象,则是曾经与我们紧密联系着的“人、事、物”。

同时,这种“断、舍、离”说的是人的一种主观能动行为,不包括客观的、被动的情况。如人的生离死别,事业上的波折变化,物品的损毁、丢失等,均非我们所说的“断、舍、离”范畴。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都曾经有很多的人和事物与我们有过紧密的联系,有些人、有些事物甚至曾经是我的生活和事业的一部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与曾经的人和事物的联系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换句话来说,就是曾经的紧密联系变得不那么紧密了,甚至很少联系了。比如,由于事业的变化,相应的人际关系变化了,事业上的责任变化了,而与此相关的物也失去了以往的作用。这时,“断、舍、离”的问题就出现了,应该考虑取舍了,而留下的必然是以后将继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那些。

我是一个刚刚退休的人员,刚刚经历了诸多的“断、舍、离”问题。于人,绝大多数是工作联系,除了少数感情紧密者,不再联系与彼此都颇为正常;于事,卸下了自己的工作责任,也没有必要“仍然关心”着了;于物,除了到社保领养老金,其他方面更无联系了。

事业也好,生活也好,道理相通。一个阶段之后,都要有取有舍,所以,我觉得“断、舍、离”是一种扬弃。

有一句话叫“难舍难离”,这话一点不假。其实,最难割舍的,本质上是情感的东西,于人、于事、于物的难以割舍,很多的时候是因为情感。

我的岳母已经八十五岁了,过去家里很穷。她曾经是一个集体被服厂的缝纫工,一直想有一台自己的缝纫机,可是,由于家里穷,买不起。

上世纪 80 年代,她买了一台厂里淘汰的双工牌旧缝纫机。由于工业用缝纫机是电动的,便由在农机工作的岳父对其进行了改装修理。于是,岳母如愿以偿地有了自己的缝纫机。她从厂里买回碎布头,晚上在家里缝鞋垫,星期天到街头去卖,用以补贴孩子们读书的费用。后来,岳母退休了,主要工作变成了给子女带孩子,这台缝纫机就束之高阁了。再后来,岳父母从平房搬到了楼上,面积很小,很多物品都“断、舍、离”了,可是,这台缝纫机却被她带到了新家。

转瞬之间,岳母已经退休三十五年了,可这台缝纫机还保存着,并多次叮嘱我们:这台缝纫机不能处理,以后她还有用。

我们理解岳母,这台旧缝纫机寄托了她老人家太多的情感。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