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中医书籍和中药配方是应该越古老越好,还是应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风中的追寻 1】的最佳回答:
我认为越古老越好,现在人根基把脉都学不好,就异相天开的胡说什么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涂忧忧的治疗疟疾的方子就是古人葛洪的,这次中国战胜新冠治愈新冠的方子也是古方,自以为最科学的最权威的最推成出新的与时俱进的西医都躺平弃医了,真是只会吹牛皮了,越古老越接近真相,有些人感觉经络很神秘,你了解了真相接近真相你会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古人因脚踢石头治好了身体上的病痛,针灸原来是砭石医石,为什么古人发明了那么多看起来很平凡但用起来很神奇的药,古人都是自已采药种药和试药,试药风险巨大,神农尝百草而死。你试了药才能知道这药对病人有没有效,有个老教授化疗后拉血不止,医院说活不了啦,结果儿子自学中医从国外一下飞到老家专程去舅舅家的老屋取了灶心土,吃了半小时就止血了,真是神奇,现在许多人治不好病,就是少了古人十分重视的药引子,没有导航你怎么能去到目的地呢,你吃了白吃药到不了那个病变的位置,你有了药引子任何药都能治病,否则白搭。药石不到,你说你能治病那岂不是笑话。
【2】、来自网友【不喜欢礼帽喜欢斗笠】的最佳回答:
张仲景“伤寒论”中的 115 个方子,如果失传了将会变成神话,就像华佗的青囊记那样,里面都是举手回春的神方。但张仲景的“神方”没有失传,天天的在中医临床海量使用 ,神成什么样有目共睹。尤其是当一些人知道了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神方基本来自更早的民间验方集“汤液心经”,就会微微失落,张大师只是把这些验方进行了“六经归类”,引入病程顺序的辨证。早期民间验方是不是后世就不可超越,后期的民间中医给予了回答。它们并没有绕着经方来回变幻那样“应对百症”,而是探索了大量新方剂新药材组成的独门暗器。
古时的民间验方和现在的民间验方没有不同,都是草医的临床经验探索,对症而去的,只是后期“学者医”在研究后给予了中医理论(阴阳五行)的提升,注意!提升发生在后期,不是越古越先进。黄帝内经也是这样,早期的版本谬误和相互矛盾之处很多,后期进行了多个版本的修订,但仍有瑕疵,学术界有很多争论。大师们在讲课时一笔带过尽量不谈。
为什么民间中医会有更多的创新? 因为他们只注重实战,比如熟悉脉象,熟悉四诊要领,探索新药性新发现,抛开羁绊(管它经典不经典的!),大胆跳出槽臼发明新方剂。新药性和新方剂的发现几乎都出自民间中医之手,但他们都怕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几乎个个考不及格。而官方大医终生在本经的 100 多种药材中转悠,有些人终身只使用几十种本经药材,用“辨证论治”为自己增色。
中医粉恰恰把话说反了,民间中医更不迷信“5000 年一出道即巅峰”,终身凭经验积累,在叛逆在创新。官医恪守经典,在临床上就连“本草纲目”中其它广阔药材药和民间验方,他们都不曾试上一试。